這幾天,年僅三歲的小佩琪因與其年齡不相匹配的超額體重引發廣泛關注。
很多熱心的網友舉報其父母不顧孩子身體健康,故意餵胖孩子,利用孩子賺錢。
在輿論的壓力下,視頻發布平臺對其父母註冊的帳號做封號處理。
但這並沒有平息大眾的憤怒。
8月24日晚,紅星新聞的記者聯繫上了佩琪的父母,兩人通過採訪回應了質疑。
佩琪的父親李先生稱,他和妻子都有正式的工作,並不是為了讓孩子當吃播賺錢,僅僅是覺得好玩,為了記錄生活。
而且佩琪食慾很好,很多同齡的孩子都有吃飯的問題,拍視頻也是為了展現女兒能自己吃飯的獨立一面。
李先生還稱,女兒出生時9斤,是巨大兒,而且是易胖體質,平時胃口就很大。加上飲食結構不合理,只愛吃主食,不愛吃蔬菜,吃不飽還會鬧脾氣,他們也是沒辦法。
疫情期間出門少,運動也少,所以孩子最近胖了好多。
看完夫妻倆的回應,我願意相信他們作為父母的善意,相信他們沒有消費女兒的惡意。
但是,我好奇的是,孩子這些問題,父母明明都很清楚,為什麼不採取措施幹預,而是任其發展?孩子小不懂事,不知道肥胖對將來的危害,難道父母也不明白嗎?
採訪中,夫妻倆多次提到,女兒出生時是巨大兒,本來就很胖。
出生時是巨大兒,後期就一定會胖嗎?
當然不是!只要父母用心科學餵養,完全是可以將孩子的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的。
我兒子出生的時候,八斤三兩,也是醫學意義上的「巨大兒」。
但是這幾年我非常用心的餵養,為此專門去考取了國際註冊營養師,現在他3歲4個月,32斤,105cm,特別勻稱。
所以,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這個鍋「巨大兒」不背,父母還是應該多反思一下自己的失職。
那麼,「巨大兒」到底應該怎麼餵養?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知道,其實「巨大兒」是可以預防的。
雖然父母的基因對於孩子出生的體重也會有影響,但是更大的影響來自於媽媽懷孕期間的飲食和運動。
準媽媽懷孕後,一般都會成為家裡的重點保護對象,生怕營養不夠,各種營養品鋪面而來,體重也是蹭蹭上漲。
老人們還特別愛說,你現在不是一個人吃,是兩個人吃,要多吃點兒。
以前生活水平差,懷孕確實需要額外補充營養,可是現在這年代,不營養過剩就不錯了,怎麼會缺乏呢?而且,即使補充營養,也應該注重飲食的多樣化,而不是進食的數量。
除了控制飲食,適當的運動也是必要的。
總之,只要準媽媽把自己的體重控制好了,孩子的體重一般不會太大。
非常注意飲食,就不會生出「巨大兒」了嗎?當然也會,就像我。
很多媽媽孕期也會因為生理原因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糖分很容易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的體內,胎兒體內的胰島素會將其轉化為多餘的脂肪和蛋白質,加速胎兒體重的增長,出生時也容易是「巨大兒」。
「巨大兒」不僅會造成媽媽分娩的難度和危險性增加,更是會加大孩子長大以後發生肥胖、心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的概率,所以準媽媽們一定要注意,預防為主。
如果注意了,依然生出了「巨大兒」,父母要格外注意科學餵養。
1、更宜母乳餵養
如果媽媽奶水充足,建議早期儘量以母乳餵養為主。
媽媽乳汁分泌會根據寶寶的需求進行自動調節,因此不容易出現過度餵養。
另外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豐富,寶寶吃了也比較容易有飽腹感,可以減少食物的攝入。
2、格外注重飲食結構
巨大兒的飲食應該以富含優質蛋白的魚類、瘦肉、蛋奶、豆製品為主,少吃油膩的食物和甜食,各種垃圾食品和飲料更要儘量杜絕。
孩子小的時候,飲食結構其實很大程度父母是可以做主的。
垃圾食品孩子不會自己去買,不要覺得這樣會讓孩子失去樂趣,因為相比起來,孩子的健康更重要。
而且,這些東西孩子沒吃過,也不會覺得失落,大部分情況下只是家長一廂情願的替孩子失落而已。
3、不必刻意節食,但要經常關注
巨大兒的食量稍大是正常的,父母不必讓孩子刻意節食。
但是要經常測量孩子的身高和體重,關注身高曲線和體重曲線,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平穩增長,就無需過於擔心。
另外,偏的孩子要關注下體質指數BMI,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只要數值在18.5-23.9之間就可以。
4、按需餵養
巨大兒的餵養更應注意按需餵養,一旦孩子給出了吃飽了的信號,父母就不要強餵了。
網友指出,小佩琪的視頻中,孩子有明確的跟父母說,不要弄了不要弄了,可是父母還是不停的給孩子加餐,這樣是不可取的的。
另外,家長要學會分析孩子啼哭的原因,不要孩子一哭就用食物來安撫,否則很容易過度餵養。
專家表示,3-6歲是預防孩子肥胖的窗口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高和體重的增長速度相比起出生前三年,會明顯下降,這是自然現象。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長得慢了,肯定是缺營養了,因此想方設法給孩子多吃,結果人為增加孩子肥胖的概率。
父母愛孩子,想讓孩子獲取更多的營養,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也一定要堅持科學的方法,不要讓愛成為孩子的負擔。
我是,多平臺親子遊戲達人,國際註冊營養師,專注兒童早期啟蒙與成長,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