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不幹,走私不斷。在中國最繁忙港口上海,緝私更是沒有完成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走私有12個具體罪名,包括走私武器、彈藥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貴重金屬罪;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走私毒品罪等。改革開放40年來,這12種走私罪名案例,在全面開放的上海已全部覆蓋。
但相關監管手段同樣步步緊逼。1998年和1999年,廣東湛江特大走私受賄案和福建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震驚全國。1999年1月5日,海關總署走私犯罪偵查局揭牌。4天後,上海海關走私犯罪偵查分局宣告成立,並於2003年1月更名為「上海海關緝私局」,設立迄今已近20年。
如今在上海海關緝私局任偵查處處長的柳春生,便是1999年上海海關走私犯罪偵查分局成立後首批從地方公安選調的中國第一代緝私警,他曾多次被海關總署評為先進,更在2011年「8.25」特大走私槍枝案中榮立一等功。柳春生無疑是改革開放40年後半程的見證者,他所親歷的走私活動規模、地域、渠道、品種、方式之變,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恰是中國經濟格局和消費變化、升級的最好證明。
2017年4月,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查獲一起走私歐洲鰻鱺活魚苗案件。(蘇婷 攝)
「地下海關」嫌犯用鎖芯銅皮自殘欲保外就醫
柳春生記得,上海海關緝私局尚處「襁褓期」,就遇上一件團夥制假走私大案——「詹獻軍等人走私進口葵花籽案」。1999年3月,一份疑點重重的報關單引起海關關員警覺,一番順藤摸瓜之後,線索最終指向福建人詹獻軍。在搜查詹獻軍住所時,偵查員發現這裡簡直就是一「地下海關」,偽造的海關放行章和關長、關員姓名章等一應俱全,更有偽造的內地和香港貿易公司合同章33枚、20多本加工貿易手冊,以及數百份空白外匯核銷單等。詹獻軍到案後,連續多日拒不開口,佯裝睡覺,又趁辦案人員不注意,將桌子抽屜鎖芯內的銅皮抽出自殘,企圖保外就醫。「當時真把我們嚇出一身冷汗,連夜送醫,一路嚴密監控,好在醫生透露,詹獻軍的血壓比常人還穩定,這才讓我們舒了口氣。不過,這對當時還非常年輕的緝私警察隊伍而言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提醒。」柳春生回憶說。
最後經查,詹獻軍幫助大量客戶偽造相關單據。如為陸少華等人偽造進口報關單,將報關單上進口美國葵花籽價格從原先的每噸740美元降到200美元,由此偷逃稅款。又如,另一犯罪嫌疑人陳金良,1996年以加工貿易名義保稅進口一批燈具配件,本應組裝成燈具後出口,但陳金良出價6萬元請詹獻軍「擺平」,通過辦理假單證實現假出口,實際貨物已在境內銷售。再如,1998年5月,詹獻軍偽造外商加工貿易合同,從保稅倉庫提取聚丙烯非法出售後,又偽造一份出口貨物報關單,謊稱已將原料加工後出口,以騙取核銷。
花梨木下藏象牙,液晶電視機偽報成「顯示屏」
不難看出,上世紀90年代,上海口岸走私案件以走私原料居多,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原料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價格懸殊大做文章,從中牟取暴利。
不過2001年中國入世後,我國進出口貿易量開始連年攀高,進口貨物品種增多,國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意識亦開始水漲船高,上海口岸走私貨物的特點也隨之發生變化。
2002年,上海發生了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口岸最大一起象牙走私案。2002年8月,李文鍵以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上海延熙工貿有限公司名義委託報關公司,向上海海關駐外高橋港區辦事處申報進口肯亞產花梨木板材,申報數量為22立方米。上海海關在對貨櫃查驗時發現,櫃內竟夾藏象牙3334.6公斤,走私分子企圖利用密度與象牙較為接近的非洲花梨木,通過偽報和藏匿手段非法走私象牙進境。本案涉及非洲象牙原產地剛果(金),內陸運輸為烏幹達,起運港為肯亞蒙巴薩,目的港為上海,中轉目的地為廣東、香港地區,橫跨亞非兩大洲,行程上萬公裡,可謂煞費苦心。本案涉及犯罪嫌疑人共5人,其中有父子組合、朋友組合,也有合夥組合,犯罪團夥呈現明顯的專業化和家族核心化傾向。對此案的偵破,一度引發國際象牙走私市場的震動,也引起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的高度重視,從而全球合力形成一張跨國境打擊走私象牙團夥的法網。
上海海關截獲的象牙鋪了一地。(王興建 攝)
象牙之外,有一定科技含量、涉及「歸類」的走私案,也在2002年之後開始增多。其中,2002年至2006年間,以偽報稅號進行液晶電視機走私的情況尤為突出。
柳春生告訴記者,當年,同為「液晶」,液晶電視機的進口稅率為30%,而液晶電腦顯示屏屬IT產品,其稅率僅為3.8%。「不法分子利用兩者外形頗為相似,也就動起了偽報稅號的念頭,一時間,以『液晶電腦顯示屏』為品名的報關單非常多,但以『液晶電視機』為品名的報關單則少之又少。這一情況很快引起海關審單關員警覺,並發出重點布控指令。」柳春生猶記,2002年夏,在杭州帝德數字設備有限公司的倉庫,緝私警察們頂著倉庫內超過60攝氏度的高溫,進行現場取證。當時對方一口咬定這批貨是液晶電腦顯示屏,但緝私警察們明白,光從尺寸來看就非常可疑——一般而言,家用的液晶電腦顯示屏不會超過20英寸,而這批貨卻都是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另外,此前我們專門研究過液晶電視機背後的埠位置,與液晶電腦顯示屏還是有所區別的。因此,我們當場要求帝德公司將顯示屏背後的塑料板打開,一切很快真相大白……」
日本狂牛症疫區牛肉以水果火腿之名曲折入滬?
進入2010年之後,上海口岸走私案中,很大比例與「吃」有關。
今年7月上海海關截獲涉嫌走私燕窩近40公斤。(滬關宣 攝)
2010年10月到2016年3月期間,有上百萬瓶加拿大冰酒採用價格欺瞞方式走私入境,總案值高達2億元。據介紹,上海口岸的冰酒進口量及總價,僅佔上海口岸葡萄酒進口量及總價的1%,正因「小眾」,冰酒成為不少違法分子的目標。上海海關通過監控發現,部分企業冰酒申報價常年不變,部分申報價與國內電商平臺售價甚至相差幾十倍。2016年3月25日,海關緝私警在上海、深圳等5地同時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18人,立案偵查走私進口冰酒案4起,這4起全部都是以價格欺瞞方式實施走私。其中,一批被查獲的走私冰酒,其每瓶平均申報價僅數十元人民幣,而在加拿大產地市場的實際交易價折合人民幣則為300元-500元不等,兩者相差10倍以上。
與此同時,中國市場近年來對牛肉需求的持續增長,同樣給了走私分子以可乘之機。
數據顯示,2014年,上海海關關區進口牛肉6.8萬噸,同比增長23.5%,進口來源國為阿根廷、哥斯大黎加、烏拉圭、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由於日本屬狂牛症疫區,我國迄今禁止從日本進口牛肉,但2014年,滬上一些日料餐廳卻聲稱供應「神戶牛肉」,且每斤動輒就要賣到上千元。上海海關旋即開展調查,經數據追蹤,鎖定上海萬龍食品有限公司,其實際控制人是一個叫山內的日本人,正是他向上海日料餐廳供應來自日本疫區的牛肉。緝私聯合專案組經縝密偵查,發現在上海市場上銷售的日本牛肉並非從日本直運上海,走私團夥精心設計了一條進口路線——他們將疫區日本產牛肉先出口至柬埔寨,在柬埔寨將牛肉重新整理並貼換標籤後,運送至泰國清萊冷庫,並在泰國當地採購菠蘿蜜、山竹等水果作為「走私道具貨」,將水果與牛肉混裝,偽裝成進口水果,在雲南西雙版納磨憨口岸以「水果」名義申報進口,再以「火腿」名義從昆明機場空運至上海、廣州、杭州等地銷售牟利。截至案發,該團夥通過方式如此手段隱蔽、路線曲折、多重偽裝方式,涉嫌走私進口日本牛肉共計97噸!
明年,上海海關緝私局將滿20歲,為此緝私局也專門精選出成立近20年來的十大緝私案例。除詹獻軍等人走私進口葵花籽案、李文鍵等人走私象牙案、貨值3億元冰酒走私案、走私疫區牛肉案之外,還有上海富潤包裝製品有限公司及汪潤樑走私紙張案、2008年「903」特大人體藏毒團夥走私案、2011年「8.25」特大走私槍枝案、2016年1.1噸全國最大古柯鹼走私案、「藍天2018」第四次集中打擊「洋垃圾」行動,以及2018年萬捷國際物流涉嫌闖關走私進口香港雜貨案等。前路,還有更嚴峻的挑戰,共和國最年輕的刑警方陣,伴隨鍛打淬鍊、風霜磨礪,還將肩負更重使命,鑄就更多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