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急劇下降,北方已經進入到黑坑釣鯽魚的尾聲階段,而南方黑坑釣鯽魚才剛剛開始。鯽魚是所有釣魚人都非常熟悉的魚種,但是在黑坑釣鯽魚的過程中往往容易陷入小藥使用的誤區,甚至盲目迷信小藥。
小藥的使用前提
小藥的根本作用是豐富、強化餌料的味型,但是小藥畢竟是人工合成香精,由於濃度較高,味道遠遠超出正常水平,所以只有在垂釣生口鯽魚的時候才能夠使用小藥,因為生口鯽魚警惕性較低。
一旦鯽魚被釣放過之後,就會對過濃的香味產生警惕性,隨著鯽魚被釣放次數的增多,小藥的添加量必須逐漸減少,如果黑坑中的鯽魚被釣放過3次以上就不應該再添加任何小藥,而是應該保持味型自然清淡,只有這樣才能降低鯽魚的警惕性。
所以,很多釣魚人只要使用某一種小藥在正釣鯽魚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會堅定不移的使用這種小藥,但是在遇到回鍋鯽魚時同樣的小藥卻毫無效果,這正是因為釣魚人沒有明確小藥的使用前提。
黑坑釣鯽魚常用的三種小藥
如今的小藥可謂是五花八門,很多小藥的名稱非常模糊,從名稱中根本無法得知小藥的味型,例如「鯽誘素」、「瘋爆鯽」、「連鯽」……其實90%以上的鯽魚小藥都是果香、奶香或麥香味,這三種味型也是黑坑釣鯽魚最常使用的。
奶香味的小藥最有代表性的是豬母奶,麥香味的小藥最有代表性的是大麥紅薯膏,而果香味的小藥品種則比較豐富,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草莓香味的小藥在黑坑釣鯽魚時的效果是最突出的。
小藥的添加原則
釣魚人必須明白,小藥永遠是餌料的附屬添加劑,再好的小藥也無法取代餌料成為核心。所以小藥的添加量不宜過大,不能讓小藥的香味完全掩蓋住餌料本身的香味。另外,小藥的添加種類也不宜過多,否則會適得其反。
在使用小藥之前必須首先了解餌料的基本味型,一定要避免小藥與餌料的味型重複,例如使用奶香味的餌料,就沒有必要再添加奶香味的小藥,使用麥香味的餌料,就沒有必要再添加大麥紅薯膏。
當釣魚人面對的是一個陌生的黑坑或者陌生的魚情時,一定要儘量減少小藥的添加量以及種類。完全陌生的魚情存在著很多未知因素,釣魚人自身對魚情也沒有完全摸熟,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只添加1至3種有絕對把握的小藥,並且嚴格控制添加量,寧可少加不可多加。
避免小藥依賴症
很多釣魚人只要遭遇一次挫折就會首先開始懷疑自己的小藥,只要看到別人釣得好也會首先認為是別人的小藥厲害。其實釣魚是由很多個環節共同構成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成為影響漁獲量的關鍵因素,但是小藥僅僅只是餌料之下的附屬品,小藥永遠不可能從根本上決定漁獲量的多少。所以,釣魚人應該多做客觀分析與總結,找到釣法上的缺陷並加以糾正,而不是盲目依賴、迷信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