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宋代吃貨最愛樊樓

2020-12-04 新京報

圖片來源/《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

熱門古裝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將於今晚迎來大結局,除跌宕起伏的劇情發展吸引看官外,劇中的插花、刺繡、焚香、稱謂、禮儀、吃食、點茶,也無不透著宋代生活氣息的雅致。而點茶、樊樓、櫻桃煎甚至是烹飪方法,都值得仔細研究品味。

※ 炒

《知否》第二十集,小公爺齊衡為能迎娶明蘭,決意借給母親過壽之機討好父母一番,便特意去樊樓請大廚做了一席,「吃個新鮮」。這個「新鮮」則在於既不煮,又不是炸,卻在煮炸之間,叫做炒,「現做現吃,才有滋味」。郡主娘娘聞言掩帕嘗了一嘴,贊其「果真鮮嫩」。

依照劇情,「炒」在北宋雖已出現,但並不如炸、煮等烹飪方式流行。事實上,「炒」這種烹飪方式並非源於宋代,早在魏晉南北朝之際就已出現。彼時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曾詳細描寫過「炒雞子法」:「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擘蔥白,下鹽米、渾豉,麻油炒之,甚香美。」

根據中村喬先生所著《宋代的菜餚與食品》,儘管炒菜最早見於魏晉南北朝文獻,但直到宋代才大量出現,與元明以後的炒菜一樣主要是油炒,也有不使用油的湯炒。可見到了宋代,煎炒蒸煮等各色烹飪方式才真正俱全。

此外,宋代還有「膾」「凍」「釀」「灌」「水龍」「籤」等烹飪方式。宋代的「膾」一般指魚膾,由此出現了「鱠」字,多加入橙為調料,搗碎生食,且該吃法主要局限在南方。「凍」自唐代就已出現,但大量出現還是在宋代,主要靠添加膠質豐富的食材熬煮製成。「釀」是把動物內臟或植物肉瓤掏空後添加原料,「灌」則是利用本來就是中空的東西添加進食材,「水龍」是指把肉丸子浸到湯汁中食用,而「籤」菜就是指烤串、炸串。

※ 樊樓

作為《知否》裡的第一大社交場所,樊樓的出鏡率頗高,且其所出菜餚在劇裡多是為討美人歡心。如新婚之夜,男主顧廷燁特意去樊樓給新娘盛明蘭買來軟酪、鴨爪、螃蟹、羊肉泡饃等果子吃食,惹得路人羨慕嫉妒。

又如顧廷燁被陷害入獄,小公爺齊衡攜娘子申氏到澄園對明蘭好生規勸了一番。出了澄園,為獎勵自家娘子的聰明豁達,齊衡便邀她去樊樓約會。

相傳,樊樓為北宋東京(今河南開封)七十二家酒樓之首,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亂中不幸毀於戰火,結束了它百餘年的輝煌歷史,但它的美名卻不曾被人遺忘。宋代劉子翬《汴京紀事》詩之十七曾雲「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清代趙翼《西湖詠古》之四也曾作:「三竺峰巒非艮嶽,兩隄燈火似樊樓。」

《知否》裡將樊樓與佳人聯繫在一起,此番設定倒也禁得住考究。相傳,風流皇帝宋徽宗與京都名妓李師師就常在樊樓相會。根據中村喬先生《宋代的菜餚與食品》,北宋時期的酒肆多是民營,而至南宋則出現了官營酒肆。酒肆的器皿皆為銀制,有茶飯博士、量酒博士等負責接客。若客人隨意小酌,只能坐在「門床馬道」的散座席;正式宴飲則要進入閣子,首先上的是只能看不能吃的「看菜」,等點的菜上來後再換下。客人不僅可以從酒肆的菜單點菜,還可以要求烹製其他菜餚,甚至購買沿街叫賣的小販食品,就連自帶酒水也是允許的。

※ 點茶

點茶在《知否》裡多次出現,最能反映點茶人的心性或當時的心境。如顧廷燁繼母小秦氏去宮裡向劉貴妃「表忠心」時,劉貴妃就借點茶之道暗示小秦氏:「這茶之道在乎靜心,也在漫不經心。若打急了,水花四濺,相貌難看。若打緩了,剛了沒一刻便咬不住盞,露出水痕來,那可就貽笑大方了。」

劉貴妃此言雖意指如何對付顧廷燁,卻也說中了點茶之道的要害。古時,點茶與點湯成為朝廷官場待下之禮,多見於宋人筆記。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茶湯遣客之俗》中考云:「今世官場,客至設茶而不飯,至主人延客茶,則僕從一聲呼送客矣,此風自宋已然,但用湯不用茶耳。」

根據公開資料,宋代的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點水時要有節制,落水點要準,不能破壞茶麵。

與此同時,還要將另一隻手用茶筅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稱之為「運筅」或「拂」。蘇軾《送南屏謙師》中的「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說的正是點茶高手。

※ 櫻桃煎

為給自家娘子一個安穩日子,《知否》小說結尾,顧廷燁放棄了戎馬生涯,攜明蘭離開東京汴梁遠赴地方上任,從此兩口子過上了遊山玩水、無拘無束的理想生活。主角恩恩愛愛,配角也甜甜蜜蜜。明蘭的貼身侍女小桃最終許給顧廷燁的隨從石頭,而這小兩口的定情信物就是櫻桃煎。

何為櫻桃煎?南宋文人林洪在所著《山家清供》集子中曾有詳細描述,「經雨,則蟲自內生,人莫之見。用水一碗浸之,良久,其蟲皆蟄蟄而出,乃可食之。楊誠齋詩云:『何人弄好手,萬顆搗虛脆。印成花鈿薄,染作水澌翠。北果非不多,此味良獨美。』要之,其法不過煮以梅水,去核,搗印為餅,而加以蜜耳。」

《山家清供》中不但說了櫻桃煎的做法,還對櫻桃生蟲、去蟲做了簡要科普。事實上,這裡所說的蟲實為果蠅幼蟲,包括櫻桃在內的許多水果都長有該蟲,即便現代手段也無法避免,但吃到肚中卻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除了櫻桃煎,《山家清供》還詳細介紹了多款宋代美食及其做法,「梅花湯餅」就是其一。紫帽山與清源山同為泉州名山,清源之奇在石,紫帽之秀在峰。因為奇秀,兩山古時多有高僧仙隱,修行之餘,能作梅花湯餅。據今人解讀,所謂「梅花湯餅」,就是高雅的餛飩。捏餛飩皮時,以模子鑿成梅花狀,煮熟後放入雞湯內同食,據說有「飛玉浮西湖」的興想。

將充滿煙火氣的菜餚寫得如此風雅,難怪林洪之名能流傳近千年呢。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來源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 編輯 李嚴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知否》美食匯,揭開大宋朝的「美味食盒」
    逆風解語宋代酒樓林立宋代由於商業發達,其酒樓也櫛比鱗次,樊樓就是那千家酒樓之一。礬樓原名白礬樓,後來更名為豐樂樓,一說為樊樓。相傳樊樓為北宋東京七十二家酒樓之首,風流皇帝宋徽宗與京都名妓李師師常在此相會。
  • 《知否》:齊衡、明蘭實力代言,北宋真實存在的最壕酒店——樊樓
    文|少年常樂遊相信看過《知否》的人一定對樊樓這兩個字非常熟悉,感覺它貫穿了這部劇的始終,一旦遇到吃喝這事,必定少不了樊樓的身影。而且每次樊樓出現大多都和齊衡明蘭有關係。那麼樊樓究竟是什麼來頭呢?在歷史上真的真實存在過嗎?今天就帶你一探究竟。樊樓的由來其實,樊樓的原名叫做白礬樓,宋代販賣白礬的商賈經常在這裡聚會談生意而得名。後來來往聚集的人越來越多,就發展成了酒樓,人們誤以為其老闆姓樊,所以就訛傳成了樊樓。
  • 知否知否,宋代點茶原來是這樣的,感受茶文化
    看官宣夫婦的《知否知否》,這對夫妻在劇中也甜的不要不要的,還有一點特別引人注目的就是,裡面有很多喝茶的場景。《知否知否》的時間背景是在宋朝,劇中也準確的刻畫了宋代點茶的情景。這對愛茶的觀眾來說算是意外的驚喜了。
  • 知否知否 | 在吃這件事上,盛小六是認真的
    生在宋代的盛小六愛笑。盛小六也愛吃。雖然顧二說:她主僕二人一天除了吃吃吃,還知道什麼啊?不過愛吃愛笑的姑娘,運氣一般都不會太差。盤點盛小六的吃貨人生,得從樊樓開始。因為宋代官修檔案《會要》完整記錄了宋太祖在開寶七年(974年)正月十四日巡幸大相國寺的過程,明確提到了他在「白樊樓觀雜戲」。宋徽宗宣和(1119年-1125年)年間,大概因為生意太好了,樊樓擴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對擴建後的樊樓有這樣的描述: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
  • 看了知否才知道,這還是一檔美食節目
    吃貨分為兩種,愛吃的和愛吃並且會做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明蘭就是後者,不僅離不開美食,自己做起來也相當拿手。每每想起明蘭的炙羊肉、鱸魚羹、三鮮筍炸鵪鶉,口水都止不住的往下咽。小公爺齊衡則是打起了思鄉的主題,又粉又甜的菱角,以及千層糕,都是明蘭家長的特產,相信每個人都有對家鄉美味的特殊情感,齊衡選的美食不僅滿足了吃貨明蘭的味蕾,還有精神上的慰藉。如果說弘文哥哥和齊衡的食物是心意十足,那麼顧廷燁就一個字,壕。
  • 知否知否,劇裡這些北宋風貌簡直是神還原!
    雖然《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講述的是一個架空的故事,但由於題目這句詞引用自宋代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電視劇的改編又借鑑了北宋背景,因此很多觀眾都會默認故事中的人物生活在北宋。不過,之前已經考究過,劇版知否在歷史和政治背景上與歷史上真實的北宋虛實結合,不能當真。儘管如此,知否在很多場景上,對北宋的風貌還原卻又做得非常好。
  • 用味蕾記錄歷史:夜深燈火上樊樓,到宋代一定要去這些酒樓搓一頓
    喜歡宋朝的人,大都看過趙麗穎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其中細心的觀眾一定發現劇中有個令眾人嚮往的地方——樊樓。富貴人家高興了想吃酒要去樊樓,讓人魂牽夢繞的好吃食盡在樊樓,就連富庶人家的酒器碗盞也要效仿樊樓的樣式。那樊樓到底是啥呢?
  • 梧韻堂—《知否知否》與宋時點茶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知否知否》展現了宋朝士大夫的生活,我們都知道,宋朝是一個以「雅」文化為主流文化的朝代,人們羨慕「梅妻鶴子」的生活,作詞要雅不俗,連柳三變的詞在當時也被認為太俗。《知否知否》中有宮中的嬤嬤教盛家三姐妹點茶的技藝,明蘭早已看過陸羽的《茶經》,卻藏拙,並且繼續細心聽教,墨蘭的母親一邊抱怨墨蘭笨,一邊卻不動手干著急,如蘭的母親王若弗雖然也責怪如蘭,但卻身體力行教導如蘭
  • 「知否」中的宋朝夜總會
    1997年,美國《生活雜誌》(life magazine,秋季刊)回顧1000年來最深遠影響人類生活的100件大事,中國有6件,排第56位的,赫然是宋代開封的飯館和小吃。北宋時代完全突破了唐乃止之前城市的宵禁。《鐵圍山叢談》中記錄,「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耍鬧去處,通宵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
  • 《知否知否》中的茶道在宋代有多日常?
    在宋代,基本的情況就是,茶是天下通行的飲品。宋朝人過日子,無論是消愁解悶,還是走親訪友,無論是起房蓋屋,還是談婚論嫁,都離不開茶。最近火爆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不管是盛府幾位小姐,還是工於心計的顧家秦大娘子,或者是已經下線的林小娘,無一不精通點茶。
  • 從劇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看見宋代女性的真實面貌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在劇情、文化及演員演技上都講求精益求精的電視劇,是一部耐人尋味的精良影視作品此劇講述盛家庶女盛明蘭從小被冷落,步步為營,最終一步步走向家族中心地位成為當家主母,與丈夫和睦相處的勵志故事這部劇雖是一部閨閣女子的家宅內鬥劇,卻有著非常複雜的眾生相和及其考究的家族立意
  • 盤點《知否》絕味美食!朱一龍千層糕馮紹峰軟酪,趙麗穎選誰?
    關注肥鳥瘦十斤呦~趙麗穎在《知否》中延續了「吃貨」神技能,到哪裡都食不離嘴,吃什麼都有滋有味。肥鳥為滿足廣大吃貨的心聲,盤點下《知否》中的特色美食。No1.樊樓軟酪《知否》中出現不止一次的樊樓,雖然現在在開封看起來不怎麼地,但在宋朝可是著名的夜總會,連宋徽宗與李師師都在這裡私會。就這樣一個古代版的白馬會所,馮紹峰常常來給小趙買吃的,浪子撩妹果然會選好地方。洞房花燭夜,馮紹峰拋下美嬌娘卻樊樓買軟酪。小趙沒見過世面一樣用手揪著軟酪,邊玩邊吃,馮叔叔像看著傻孩子一樣在一旁偷笑。
  • 看知否,揭秘宋代喝茶的正確方式,舌尖上的美味!
    最近大家心心念念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終於開播,且開播以來熱度一直不減,身邊很多網友都在追,大多網友都稱此劇是良心製作,知否,知否,應是不容錯過的一部好劇,小編也很熱衷於這部劇呢。《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由趙麗穎、馮紹峰主演的古代社會家庭題材電視劇。該劇改編自關心則亂同名小說,通過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蘭的成長、愛情、婚姻故事,展開了一幅由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的生活畫卷,講述一個家宅的興榮,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女性奮鬥傳奇。
  • 《知否》中,明蘭點的茶,在宋代到底是怎麼點的呢?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千年前,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寫下這千古名句。千年後,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爆紅。該劇以宋代為朝代背景,劇中還原了「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宋代文人雅致「四藝」,給觀眾展示了幾千年前的日常生活場景,尤其是宋代文人雅士的日常——點茶。劇中,盛老太太請來了宮中的孫嬤嬤,教三個孫女規矩和技藝,她們的第一節課程,便是學習點茶,點茶可以說是貫穿了整部劇。
  • 知否知否,應是雲腿桂花飯~
    結果就被很多朋友同時安利了一部國產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演趙麗穎、馮紹峰,傳聞他們也是因為這部劇結緣「官宣」,可以說是超級甜了。「官宣體」好像才過去不久,「知否知否」又來了!熱播劇《知否》還在各大社交平臺刷屏了,裡面的穎寶可謂是一直在吃吃吃了~撇開其他的不說,裡面的美食,小編還是很喜歡的,像是小公爺的玫瑰鬆餅、賀公子的魚湯、明蘭的三鮮筍炸鵪鶉......每一道都非常的誘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宋代李清照筆下的海棠,不過,小編更喜歡她筆下「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
  • 《知否 知否》,明蘭最愛的玫瑰酥餅如何打造成爆款?
    說到最近最火的電視劇,應該要數熱播劇《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了,作為一部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女性當自強題材的電視劇,許多劇情成了粉迷們茶餘飯後討論的熱點,女主盛明蘭在經歷了許多事之後,搖身一變成了盛府的管家,相信大家除了對明蘭的努力奮鬥精神所感動之外,對於每集陪伴著女主身邊的,呃,,玫瑰酥餅,也同樣印象深刻。
  • 《知否知否》登錄韓國中華TV,正在熱播,盛明蘭成「國際蘭」!
    而由趙麗穎馮紹峰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即將走出國門,登上韓國中華TV,將每晚十點與韓國觀眾見面。回想之前看過的很多韓國的電視劇,《爛漫滿屋》《來自星星的你》可以說韓劇在中國的市場是很大的,然而隨著我們國家的逐漸發展,如今,我們在影視劇方面也是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因此,中國的電視劇也逐漸走出國門 。
  • 知否知否什麼時候播出在哪個臺播 知否知否每周幾更新幾集
    趙麗穎主演的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什麼時候播出在哪個臺播成為粉絲劇迷們比較關心的一個熱點。12月20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官微不僅公布一段新片花還公布了開播時間!
  • 《知否》:一部遊走在舌尖上的宋代《紅樓夢》(一)
    《知否》熱播,網友的彈幕也亮了。有好多網友都說,看著劇感覺像《紅樓夢》。能和古典名著相提並論,我覺得這是對《知否》的高度評價了!我們也來盤點下《知否》中已經出現的美食吧。餘嫣然到盛府做客,老太太吩咐下人送上玫瑰酥餅。說是明蘭最愛吃的。
  • 知否?知否?宋朝人愛吃的擂茶,你可以到洛帶親口品嘗!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劇?此劇構圖精美、布景考究道具細節用心,看得人十分享受一經播出,就引發收視狂潮《知否》還是一部宋代生活小百科這部戲還原了北宋時期人們的風俗習慣比如在宋代傳統習俗裡用獵物當聘禮比如在宋代人愛投壺、打馬球這些在今天看來特別新鮮「七寶擂茶」就是劇裡經常出現的一種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