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深圳?從旅遊角度告訴你為什麼這裡是經濟特區

2020-12-14 品質文旅

只選一個城市,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代表,那就是,深圳,舍此無他。 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召開。 40年了,深圳作為一座城市,接近成年了。 這座風華正茂的城市,承載了中國人太多的夢想,未來發展不可限量,甚至會遠遠超過周邊香港、澳門這些城市。

一直以來,深圳不過是個農村集鎮,能發展,就靠改革,靠市場化。

深圳最早是個集鎮,就是城市的雛形。 從清初一直到1957年前,深圳墟是商業墟市,服務的是方圓數十裡範圍內的農民和漁民。 「谷行街」(今解放路)賣農產品,相當於一個農貿集市;「維新路」(今人民北路)賣小吃和雜貨之地;「民縫」縫是經營布匹、縫紉等的場所;「鴨仔街」是買賣家禽之地。建於明清的天后古廟,位於深圳墟中心,「天后古廟」現在還倖存。

1950年,深圳改墟為鎮,深圳老街處於「邊陲小鎮」深圳鎮的中心。

1957年,寶安縣遷到深圳鎮,成為當時寶安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1979年3月5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廣東省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

深圳一直很窮,外面有緊鄰的開埠之後的香港壓著,內部一堆窮親戚,離廣東最大的城市廣州距離不算近,連中山這些縣都比深圳墟的地位要高得多。 有件事倒是很出名,就是從深圳拔腿去香港。 從1955年開始,深圳逃港現象共出現過4次,分別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共計56萬人。

打開一扇世界之窗

1980年,深圳以「殺出一條血路」的氣概,率先實行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從建立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到敲響新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從率先「引進來」到「走出去」,從經濟領域改革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創造了1000多項全國「第一」,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

40年前的中國,有兩個經濟發達地區在世界上擁有一席之地,那就是香港和臺灣。廈門具有面向臺灣的地理優勢,在1979年7月與深圳、珠海、汕頭同時被國務院確定試辦經濟特區,但廈門與臺灣之間大海相隔太遠,交通不便,地理優勢顯然不如水陸相連的深圳和香港,而且廈門當時還是軍事前沿陣地,不像深圳口岸一直和香港保持著緊密來往。可以說,深圳命中注定要成為一個開創中國新時代的幸運兒。

特區設立後,奇蹟發生了。 當年的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回憶:「最令人感到高興和意外的是,在特區條例公布後的幾天,最困擾著深圳--其實也是最困擾著社會主義中國的偷渡外逃現象,突然消失了!確確實實,那成千上萬藏在梧桐山的大石後、樹林中準備外逃的人群完全消失了!」 從深圳開始,中國經濟迎來了復興,中國城市群進入了希望。

深圳不是個旅遊城市?

如果你覺得深圳不是個旅遊城市,那你就錯了。深圳的文旅產業是在科技,金融等行業的襯託下,顯的不是那麼出色而已。

擁有「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會」文博會品牌的深圳,「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貿易」「文化+旅遊」等新業態迅猛發展。2018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621.77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10%。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深圳發展中佔據了重要位置。

早在2003年,深圳就確立了文化立市戰略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2004年,在我國振興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背景下,文博會應運而生,落戶深圳。作為我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文博會成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深圳在文化創新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08年深圳率先出臺《文化產業促進條例》;2015年底,深圳又制定出臺了《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把創新擺在文化發展的核心位置,以創新為動力,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大力促進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相關產業相互滲透,積極構建數字文化創意創新平臺,推動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據統計,目前深圳市擁有文化企業近5萬家,從業人員超過90萬人,規模以上企業3000多家,境內外上市企業40多家。

深圳的景點都在哪?

錦繡園

公園差不多有兩萬平左右,古樹成蔭,古亭、假山、小橋流水,景色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這裡很有意思的就是,小池塘裡面有很多錦鯉,非常的多,很多人空暇時候會帶些饅頭麵包屑來這裡餵魚。

福田記憶公園

這裡放佛一個城中村,高度仿真的雕塑,牆體等藝術裝置,也是高度「還原」了深圳的過去,所以也是喚醒了不少深圳人的回憶,公園通過各種設施,直接讓人們想起了當年那些具有時代烙印的標語牆,店鋪,在這期間漫步,仿佛在觀看一部老電影。

太陽山

太陽山藝術中心四合院坐落在大芬村深處,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一兩棟有百年歷史的客家老房,2005年底被改造、保留和重建,老宅裡的咖啡吧和展廳裡的那面牆,就是百年客家文化歷史的見證!

文谷莊園彩色小鎮

五顏六色的房子,安靜的街道,這裡特別適合喜歡拍照的小仙女們啦。

一股INS撲來,對吧?

梧桐島

可能是由於這裡這裡地理位置比較偏,所以知道這裡的人不是很多,但這裡確實是一個難得清靜閒逸的地方,整個園區分為春島、夏島、秋島、東島,外加湖中的生態野島,真心把自然之道運用到了極致。

相關焦點

  • 汕頭市曾也是中國的經濟特區之一,為什麼如今卻成為一個三線城市
    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同樣也是在廣東省,當年比起深圳來,那是一點也不差,都是國家特定的經濟特區,只是現在已經慢慢沒落成為一個三線小城市,不僅僅經濟完全跟不上深圳,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也遠遠沒有深圳有名,甚至可以說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可以說是廣東省「最憋屈」的城市了,你知道這個城市是誰嗎?
  • 堅毅的開創 深情的守望——習仲勳與深圳經濟特區紀事
    2000年3月,長住深圳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廣東改革開放的重要奠基人習仲勳同志,在這裡與家人一起親手種下的那株小樹苗,如今已是根深葉茂,鬱鬱蔥蔥。 一如這棵榕樹,深圳經濟特區已由35年前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如今聞名遐邇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
  • 這裡是汕頭經濟特區
    汕頭經濟特區是第一批入選特區的城市,也是中國唯一有內海的城市,地處廣東東部,是潮汕四市其中一座城市,這裡主要講潮汕話,雖然城市發展的不是很好,但這裡的美食卻名揚海內外。在汕頭,這裡的生活節奏非常緩慢,畢竟GDP並不高。
  • 經濟特區汕頭現在怎麼樣了,最大的問題是區位嗎?
    隨著筆者從潮汕地區旅遊參觀結束返程,其中所見所想令人感慨。筆者在江浙旅遊返程,路過汕頭,由於有一些業務就逗留了兩天,感覺這裡空氣好,海景多,人們生活悠閒,也很豪爽,比如今天約好,明天湊錢,後天辦事,乾脆利落。
  • 它雖然和深圳珠海是同一批經濟特區,卻發展的不好,是啥原因呢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現在有很多城市發展的都是非常的快,對於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畢竟現在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旅遊,所以他們對中國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曾有幾個城市成為了經濟特區,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了,這些經濟特區變成什麼樣了呢?
  • ...家湘菜館告訴你:湖南人,佔領深圳!為什麼深圳有這麼重的湖南特色?
    7000多家湘菜館告訴你:湖南人,佔領深圳!為什麼深圳有這麼重的湖南特色?目之所及是色澤鮮豔的小龍蝦火辣濃香的湘菜館鮮味馥鬱的米粉店還聽到一口拖著上揚腔調的湖南塑普你以為自己一定身處湖南某個城市嗎不一定,其實你可能是在深圳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當地湖南人回憶:青春年華紮根這裡
    來深圳的人都有一股闖勁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當地湖南人回憶:青春年華紮根在這裡 1980年的深圳東門老街,兩個年輕人提著行李箱。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誕生。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 汕頭和深圳同時發展,為什麼汕頭那麼落後?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設置標誌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
  • 深圳的天空為什麼那麼藍,雲朵為什麼那麼低呢?
    在深圳戶外呆過的人,大多知道深圳的太陽特別烈,只要你暴曬在陽光下一個小時,你的皮膚就會變紅甚至灼傷,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這裡的紫外線特別強。空氣的重度汙染,會因為空氣中的塵埃遮擋部分紫外線而失去「殺傷力」,因此,霧霾的天氣,總是會覺得陽光沒那麼燦爛,但這樣的環境,對我們的身體來講,並非福音,因為塵埃和有毒氣體,會隨呼吸進入你的體內從而影響你的健康,這就是國家近些年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的原因,也是深圳的天空為什麼那麼蔚藍,為什麼那麼清新乾淨的重要原因。
  •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
    深圳經濟特區,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開篇傑作。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這裡,發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動員令。  2018年10月,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這裡,號召「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努力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 柬埔寨西港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節點上的經濟特區
    中柬兩國在電力、農業、旅遊開發、經濟特區、信息通信等領域的投資合作紛紛取得積極成果,為柬埔寨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標中國深圳—— 柬埔寨大力發展西港經濟特區西港是柬埔寨第二大城市,系目前唯一的經濟特區所在地,不僅是柬埔寨唯一的深水港,貨物吞吐量佔到全國的
  • 男人角度告訴你:為什麼分手後堅決不要吃回頭草!
    我們常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主要就是指戀愛中,如果兩人分手後,一方再主動找另一方要求複合,你一定要拒絕,意思是說天涯何處無芳草。男人角度告訴你千萬別吃回頭草!最近娜娜分手已半年多的男朋友又回頭找娜娜,主動要求複合,娜娜很苦惱,到底要不要和前男友複合? 做為娜娜的好朋友兼藍顏知己的康康從男人角度規勸女人一定不要吃回頭草。
  • 「建設像深圳那樣的經濟特區」(第一現場)
    移民局官員頌薩告訴本報記者:「妙瓦底附近的邊民可以到湄索附近城鎮打工,如果持有護照,還可以到曼谷等大城市去,每天都有上千緬甸勞工從湄索進入泰國。而從泰國到對面去的主要是拜佛和觀光的遊客,但僅限當日往返、不能在緬甸停留。」   除了排著長隊等待進入泰國的緬甸勞工,口岸還有一條由各式車輛組成的長龍,滿載著食品、服裝等貨物等待通關返回緬甸。
  • 為什麼井蓋基本上都是圓形的?站在數學的角度告訴你
    很多時候,我們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低頭看路時,都會覺得為什麼道路上,非機動車道上都有那麼多圓溜溜的井蓋。雖然這也並沒有影響到太多通行,但是總覺得馬路上留著這麼多坑坑巴巴的痕跡總不太美觀。於是善於觀察的同志們便會提出一個疑問?為什麼大大小小的井蓋幾乎都是圓的,而別的形狀的井蓋卻很少見呢?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系列評論之一:催人奮進的精神歷久彌新
    深圳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徵程勇當尖兵,跑出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加速度」。為了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深網觀察」從今天起推出系列評論,全面梳理、點評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年來的各項成就,敬請關注。
  • 詳細分析:為什麼深圳客會湧入大亞灣買房?
    而且大亞灣的房子還會升值,為什麼呢?我們下面來分析。 在80年代前期,深圳還是個寶安縣,不是現在的寶安縣,是現在的羅湖區,到92年才恢復為深圳的一個市轄區。80年代的時候,當時剛改革開放,深圳被設立為經濟特區,當時建設深圳的時候提出來一個叫深圳速度的概念,當時的城市基本上都規劃的,想建什麼就建什麼,導致現在的羅湖道路很窄,也不規則。
  • 深圳為什麼是一個美食荒漠
    但在廣東,深圳卻是一個例外。很多人都抱怨深圳沒有什麼真正的美食,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又是為什麼呢?根據一份對22個旅遊城市的餐飲業調查,深圳是餐飲需求排名最高的城市,上海是供給排名最高的城市[6]。深圳人民對美食的饑渴,還可以從利寶閣在深圳的成功看出來。這不是一家老店,香港起家,2013年才入駐深圳,之後增長迅速,還拿到深圳稅務局的獎金。
  • 熱烈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深圳崑崙鴻星冰球俱樂部送祝福!
    「40年前,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探路開路。從昔日落後的邊陲農業縣,到今日世界著名的現代化大都市;從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之一,到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40年來,深圳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上文引自《人民日報》。
  • 「40歲」的深圳經濟特區,這些年的大事記丨時間線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40歲」啦!從1980年誕生至今,深圳印證了中國翻天覆地巨變歷程。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施改革開放的地區,它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經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孵化場與示範窗口。
  • 我國「名不副實」的經濟特區,經濟發展很一般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人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人民越來越關注休閒時光所以旅遊成為人們最好的休閒,去往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可以看到民族文化的差異。為了促進省市的發展,中國對許多城市進行了政策傾斜,建立了少數民族自治區、直轄市和經濟特區等地方,其中直轄市最為成功,幾乎每個城市都成為國際大都市,其次是經濟特區,雖然不是每個經濟特區都那麼成功,但是要有一個深圳是極其困難的,廈門珠海也發展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