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選一個城市,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代表,那就是,深圳,舍此無他。 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召開。 40年了,深圳作為一座城市,接近成年了。 這座風華正茂的城市,承載了中國人太多的夢想,未來發展不可限量,甚至會遠遠超過周邊香港、澳門這些城市。
一直以來,深圳不過是個農村集鎮,能發展,就靠改革,靠市場化。
深圳最早是個集鎮,就是城市的雛形。 從清初一直到1957年前,深圳墟是商業墟市,服務的是方圓數十裡範圍內的農民和漁民。 「谷行街」(今解放路)賣農產品,相當於一個農貿集市;「維新路」(今人民北路)賣小吃和雜貨之地;「民縫」縫是經營布匹、縫紉等的場所;「鴨仔街」是買賣家禽之地。建於明清的天后古廟,位於深圳墟中心,「天后古廟」現在還倖存。
1950年,深圳改墟為鎮,深圳老街處於「邊陲小鎮」深圳鎮的中心。
1957年,寶安縣遷到深圳鎮,成為當時寶安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1979年3月5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廣東省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
深圳一直很窮,外面有緊鄰的開埠之後的香港壓著,內部一堆窮親戚,離廣東最大的城市廣州距離不算近,連中山這些縣都比深圳墟的地位要高得多。 有件事倒是很出名,就是從深圳拔腿去香港。 從1955年開始,深圳逃港現象共出現過4次,分別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共計56萬人。
打開一扇世界之窗
1980年,深圳以「殺出一條血路」的氣概,率先實行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從建立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到敲響新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從率先「引進來」到「走出去」,從經濟領域改革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創造了1000多項全國「第一」,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
40年前的中國,有兩個經濟發達地區在世界上擁有一席之地,那就是香港和臺灣。廈門具有面向臺灣的地理優勢,在1979年7月與深圳、珠海、汕頭同時被國務院確定試辦經濟特區,但廈門與臺灣之間大海相隔太遠,交通不便,地理優勢顯然不如水陸相連的深圳和香港,而且廈門當時還是軍事前沿陣地,不像深圳口岸一直和香港保持著緊密來往。可以說,深圳命中注定要成為一個開創中國新時代的幸運兒。
特區設立後,奇蹟發生了。 當年的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回憶:「最令人感到高興和意外的是,在特區條例公布後的幾天,最困擾著深圳--其實也是最困擾著社會主義中國的偷渡外逃現象,突然消失了!確確實實,那成千上萬藏在梧桐山的大石後、樹林中準備外逃的人群完全消失了!」 從深圳開始,中國經濟迎來了復興,中國城市群進入了希望。
深圳不是個旅遊城市?
如果你覺得深圳不是個旅遊城市,那你就錯了。深圳的文旅產業是在科技,金融等行業的襯託下,顯的不是那麼出色而已。
擁有「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會」文博會品牌的深圳,「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貿易」「文化+旅遊」等新業態迅猛發展。2018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621.77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10%。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深圳發展中佔據了重要位置。
早在2003年,深圳就確立了文化立市戰略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2004年,在我國振興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背景下,文博會應運而生,落戶深圳。作為我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文博會成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深圳在文化創新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08年深圳率先出臺《文化產業促進條例》;2015年底,深圳又制定出臺了《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把創新擺在文化發展的核心位置,以創新為動力,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大力促進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相關產業相互滲透,積極構建數字文化創意創新平臺,推動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據統計,目前深圳市擁有文化企業近5萬家,從業人員超過90萬人,規模以上企業3000多家,境內外上市企業40多家。
深圳的景點都在哪?
錦繡園
公園差不多有兩萬平左右,古樹成蔭,古亭、假山、小橋流水,景色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這裡很有意思的就是,小池塘裡面有很多錦鯉,非常的多,很多人空暇時候會帶些饅頭麵包屑來這裡餵魚。
福田記憶公園
這裡放佛一個城中村,高度仿真的雕塑,牆體等藝術裝置,也是高度「還原」了深圳的過去,所以也是喚醒了不少深圳人的回憶,公園通過各種設施,直接讓人們想起了當年那些具有時代烙印的標語牆,店鋪,在這期間漫步,仿佛在觀看一部老電影。
太陽山
太陽山藝術中心四合院坐落在大芬村深處,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一兩棟有百年歷史的客家老房,2005年底被改造、保留和重建,老宅裡的咖啡吧和展廳裡的那面牆,就是百年客家文化歷史的見證!
文谷莊園彩色小鎮
五顏六色的房子,安靜的街道,這裡特別適合喜歡拍照的小仙女們啦。
一股INS撲來,對吧?
梧桐島
可能是由於這裡這裡地理位置比較偏,所以知道這裡的人不是很多,但這裡確實是一個難得清靜閒逸的地方,整個園區分為春島、夏島、秋島、東島,外加湖中的生態野島,真心把自然之道運用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