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後第一次澡是由護士洗的,在醫院時新生兒基本會一天洗一次,回到家後,家長也可以每天給孩子洗1次澡。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寶寶剛出生時身上可並不乾淨,除了胎糞和血跡,還會有白花花的胎脂,在醫院時有護士給寶寶洗澡。
回了家之後,很多愛乾淨的寶媽們看著「埋汰」的寶寶,就忍不了了。但新生兒洗澡有很多講究,其中就有3個部位,再髒也不能洗。
看不慣「髒」小孩的寶媽
珊珊生孩子後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想給寶寶洗澡,她本身就特別愛乾淨,看著寶寶身上髒髒的,忍不住要大展身手給寶寶洗澡。
這時珊珊的媽媽過來了,看見女兒要給孩子洗澡,連忙制止了說道:「你可別瞎折騰了,快躺著吧,給新生兒洗澡講究多著呢,你可別亂來。」
她聽完不以為意說道:「我看護士也就那麼洗啊,有什麼難的,再說護士都沒好好給孩子洗,你看寶寶身上還白白的呢。」
珊珊媽聽完無奈說:「這是寶寶身上的胎脂,可不能洗,能幫孩子保溫適應環境。」
寶寶身上3個地方越「髒」越健康,寶媽別亂洗
一、肚臍
寶寶出生以後會剪斷臍帶,剪下的殘端會形成臍痂,這個結痂一般會等出生後的1周以後才會自然脫落。這個結痂的肚臍看起來會感覺特別的髒。
但在未脫落的期間,寶寶肚臍的部分需要保持乾爽的狀態,絕對不能洗。只要保持每天消毒護理就好了。
但如果你發現肚臍出現了其他的分泌物等,並還能聞到發出的臭味時,就要帶寶寶去醫院及時檢查,另外寶寶臍痂8周以上還沒脫落,也需要看醫生。
二、囟門
囟門就寶寶的頭頂。沿著寶寶頭上的中線,會摸到2個開口,這個就是寶寶的囟門。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寶寶的頭皮很髒,所以就會用一些清潔劑清洗。但其實這很可能會傷害到寶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一些弱鹼性的嬰兒洗髮劑,洗到囟門處也應該輕柔的搓洗,不能用力刮撓。平時也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囟門,如果不小心擦破,一定要及時消毒。
三、耳朵
最後寶寶的耳朵也不能隨便清潔,寶寶出生後耳朵的確會有很多耳屎,但即使是如此,寶媽們也不能隨給孩子掏耳朵。
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的耳朵也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強行用掏耳勺或其他工具,給寶寶的耳朵進行清潔,那麼很容易損傷到寶寶的耳膜,造成耳部的炎症。
正確的做法就是不管,等到耳屎堆積到一定程度,它自己就會脫落,並不需要寶媽們特別的處理。
新生兒正確洗澡方式
1)洗前準備
給寶寶洗澡前,要先準備洗澡時用的物品,包括寶寶的包被、尿不溼、浴巾、爽身粉等。
控制好浴室溫度,一般26-28℃為最佳,水溫則要保持37-42℃間,先加冷水再加熱水,準備一個水溫計測量水溫。
2)先洗頭臉
因為不能給寶寶洗肚臍,所以要分成上下兩部分來洗,先給寶寶洗頭部和臉,注意要拖住寶寶的頭頸,並且還有堵住耳朵,防止有水流進耳道引起發炎。
3)再洗上身
洗完頭臉後給寶寶洗上半身,從脖子向下清洗,注意不要讓水碰到寶寶的肚臍,清洗好後用浴巾包裹好寶寶的上半身。
4)最後下身
最後清洗寶寶的下半身,從前先後洗,記住清潔下體時不要太過用力,清除汙垢即可。
5)洗後塗抹爽身粉
洗完澡後給寶寶塗上爽身粉,如果是液體爽身粉更好,如果只有粉狀的,那麼就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吸入。在寶寶身上的褶皺處時,可以用一些嬰兒潤膚乳。
糖果媽媽有話說:你學會如何給寶寶洗澡了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