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是紅太陽健康科普,今天跟大家先說一下:「衝奶粉先放奶粉,還是先放水。」這個話題,對於衝奶粉是先放奶粉還是先放水,一直是媽媽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也是很多媽媽常犯的錯誤。
解釋:
先加奶粉還是先加水其實是有區別的。兒科專家告訴新手爸媽:「如先加奶粉,後加水,仍加到原定刻度,奶就加濃了;而先加水,後加奶粉,會漲出一些,但濃度適宜,因此泡奶粉要先加水。」
寶寶吃過濃的奶,胃腸消化能力難以負擔,腎臟的排洩能力也難以承受。家長以為奶濃些孩子有營養,反使小兒消化不良,食慾下降,腹瀉。」有報導稱新生兒餵奶過濃,而發生腎功能衰竭。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家長們容易忽略的健康常識呢?我們今天給大家列舉一下,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1、擅自給寶寶用藥
疾病發生時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寶寶用藥的不良反應主要有:過敏反應、耳聾、腎臟毒害、藥物性肝炎、精神失常、生長抑制、繼發反應等。其中過敏反應、腎臟毒害、藥物性肝炎嚴重者可危害及生命,發生寶寶服藥後死亡的悲劇。而耳聾、精神失常、生長抑制、斷髮反應等都會給寶寶及家長留下嚴重後果和教訓。所以疾病發生時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以免因小失大,造成終生遺憾。
2、提前終止母乳餵養
有些年輕媽媽因工作需要,可能會提前終止母乳餵養。科學研究表明,母乳餵養的寶寶腹瀉患病率低,臨床症狀輕,止瀉快,病程相對人工餵養短。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在腸道中可阻止病毒在腸黏膜上形成菌落,抑制微生物吸入和植入,還可中和病毒,並抑制病毒的複製。預防腹瀉方面,對於進食的寶寶,食物應充分熟透,補充含維生素A和鋅豐富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瘦肉等,平時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3、認為骨頭湯具有很好的補鈣效果
很多家長多已經認識到寶寶需要補鈣,但是補鈣的方法不正確,大多數家長認為骨頭湯具有很好的補鈣效果。但是骨頭湯中的有機鈣不易溶於水,很難被機體吸收。骨頭湯主要含有動物脂肪,且環境汙染的重金屬鉛、鋁、鎘等進入人體後首先沉積在骨骼,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4、添加水果汁忽略了蔬菜汁
調查中發現,家長在輔食添加時間上大多數比較正確,在4~6個月已經開始添加,但是在添加順序及添加種類上存在一定誤區。在添加果蔬時,大多數家長都能夠在4~6個月及時添加水果汁,但只有很少的家長添加了蔬菜汁,實際上深色蔬菜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量多於淺色蔬菜。
5、不會合理、適當地添加輔食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安全、無汙染的食物,在能夠滿足寶寶需要量的情況下,全母乳餵養可以滿足4~6月內嬰兒營養的需求,但隨著寶寶不斷的生長發育,純母乳餵養已不能夠完全滿足寶寶不斷的生長發育的需求。這時就應該合理、適當地添加輔食,以滿足寶寶生長和智力發育。
各指南都建議首先添加的輔食種類應是富含鐵的食物。建議首次添加強化鐵穀物和肉泥等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做出這種推薦的原因在於,6月齡寶寶最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母乳不能為其提供充足的鐵元素,需要添加富含鐵的輔食來補充鐵的不足,預防缺鐵性貧血。因此,強化鐵穀物及肉類食物的輔食結構已經成為預防寶寶缺鐵性貧血的一項重要措施。
還有一些專家認為,除了建議首先添加富含鐵食物(強化鐵米粉和肉類)以外,蔬菜、水果、豆腐和奶製品等也應該及時添加,保持食物種類的多樣化,確保寶寶攝入充足的能量和適宜的營養。
另一種聲音是,有些國家的部分餵養指南建議首先添加過敏反應少的、泥糊狀的大米粥,當孩子適應以後,開始嘗試添加蔬菜泥和水果泥;然後嘗試添加研碎了的豆腐和魚等。同時提到輔食性狀的變化應符合寶寶咀嚼能力的發育,從泥糊狀無需咀嚼的食物開始,過渡到可以用舌頭搗碎的輔食,逐漸到牙齦可以搗碎的食物,最後到牙齦咀嚼的食物。
儘管各專家關於輔食最佳引入時間的建議略有不同,但均推薦首次添加的輔食應富含鐵,如強化鐵的穀類食物和肉類食物。同時,各專家均強調在嬰兒日常飲食中保持動物性食物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