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平安時代(公元794年-1192年),每逢年節,宮廷裡的王公貴族們就用糯米做成的餅,也就是麻糬(Mochi),來祭祀上蒼和神靈,麻糬粘性十足,很容易拉長,在人們眼中這象徵著源源不斷連綿不絕的美好生活。當然,上蒼和神靈其實並沒有嘴巴,祭品最後還是落到大家自己的肚子裡。這樣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每到過新年的時候,許多日本家庭仍然要聚在一起吃用麻糬和肉類、家禽或者魚一起烹製的麻糬湯。
傳統的麻糬就是一塊實心糯米餅,就算再好吃再吉祥細品之下難免有些單調,於是人們就變著法兒在麻糬裡面放上一些餡料,最常見的餡料便是紅豆餡。包了餡的麻糬大腹便便,於是人們把它叫做「腹太餅」,後來演變成「大腹餅」,在日語中「腹」和「福」的發音都是「Fuku」,為了討個好口彩,人們漸漸開始把它的名字又改成了「大福餅」。
傳統的大福餅就是本色麻糬配細膩的紅豆餡,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在紅豆餡中包入一粒草莓,這便是著名的草莓大福,幾乎就在同時代,還出現了用冰淇淋取代紅豆餡的「雪見大福」。與其它西式甜點的融合更是誕生了許多新潮大福,比如布丁大福、提拉米蘇大福等等,讓吃貨們目不暇接。當然,傳統的紅豆大福依然在人們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就像詩人元好問所說的「一語天然萬古新,繁華落盡見真淳」,所以洋洋就特地說說它的製作方法和技巧。
大家也許要問,哎呀,糯米點心做起來好麻煩呢,為什麼不直接買來吃呢?原因說來倒也簡單:糯米和其它米一樣,經過低溫冷藏後口感會有變硬的傾向,所以冰箱裡拿出來的糯米點心吃起來總是怪怪的,跟現做的有天壤之別。
食材清單(8隻):
1)紅豆餡:280克
2)土豆澱粉:150克,用於防粘
3)糯米粉:100克
4)白糖:60克
5)鹽:1/4茶匙
6)水:150克
製作方法:
1. 先做準備工作,將280克紅豆餡分成相等的8份,用手團成球型,放在冰箱冷藏備用。
2. 取一隻烤盤,厚厚地撲上一層土豆澱粉,用於防粘,這就是切分糯米粉團(麻糬)的工作檯面。
3. 將100克糯米粉、60克白糖和1/4茶匙鹽放在一個耐熱的大碗裡,攪拌均勻。然後加入150克水,攪拌均勻。
4. 把大碗放進微波爐,高火加熱3分鐘,每隔1分鐘取出來攪拌一次。
5. 最後一次必須充分攪拌,讓糯米粉團質地均勻充滿彈性。
6. 把糯米粉團轉移到撲了土豆澱粉的烤盤上,在糯米粉團上面也撒上一層土豆澱粉防粘。
7. 將雙手撲上土豆澱粉防粘,用手將糯米粉團先一分為二,然後分成四等份,最後分成八個相等的劑子。
8. 用手將劑子壓成圓餅形狀,直徑在8-9釐米之間,這就是大福餅的餅皮。如果感覺用手壓劑子有困難可以把它夾在兩層烘焙紙之間擀到同樣的尺寸。用毛刷刷掉餅皮上多餘的土豆澱粉。
9. 取一顆紅豆餡放在餅皮中心。
10. 用手將餅皮對摺捏在一起。
11. 轉過90度,將另外兩側的餅皮捏在一起,然後將大福餅封口。
12. 把大福餅封口向下,放在工作檯面上,刷掉表面多餘的澱粉,用手整一下形,紅豆餡大福餅就做好了。重複上述操作,完成另外7隻餅。
製作要點:
1. 利用微波爐加熱糯米粉團的時候一定要充分攪拌,確保質地均勻。
2. 切分劑子的時候動作要快,時間一長溫度下降後,糯米粉會變得很難拉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