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美,叫「裡仁為美」

2020-12-23 詩詞隨筆閱讀欣賞

汪焰祥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裡,就是鄉裡,比鄰而居的街坊鄰居比什麼都重要,處雅得雅,處仁得仁,處善得善,所謂遠親不如近鄰者是也。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裡仁之風,人文之土壤,人處其間一如種子之處土壤,溫潤肥沃,方能茁壯成長。

裡仁之美,美在人文,即西人所謂人文環境。孔子似乎不太看重自然環境,而將人文環境列為首要條件,這正是儒家人倫至上的體現。人依賴物質而生存,而人的成長與需求則遠遠超越了物質層面,孔子將人的本質歸結為「仁」,其深邃之處在於洞悉了人的非生物屬性本質,所謂「以人為本」其實是非常深刻的命題,它所關注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

孟子所謂「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正是基於孔子的「仁」學思想生發的,所不同的是,孔子思考的角度是普遍的人性,而孟子則是將這種普遍的人性具體化實用化為君子治國之道,這是孔子仁學的應用與實踐。

孔子所處的高度是無人企及的,它所切入的是人性的根本。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約,指的是窮困。意思是說,不仁的人是難以久處窮困的,為了擺脫窮困必然行不仁之事,同樣的道理,不仁之人也難以久處富樂之中,富樂久了也一樣會驕奢淫逸行其不仁。因此,仁與不仁,取決於其固有的秉性,人性的培育必須從一個人生存的空間,所處的環境入手。在孔子看來,仁者無論貧富皆不至於失其仁,而不仁者不論貧富皆有可能行不仁,即使是行仁之舉,其靈魂深處也是有差別的,《中庸》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對人性的洞察可謂一針見血。

趨利避害,祛災祈福,人之本性,無可厚非,但性仁與性不仁者所取的態度與所用的手段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孔子注意到了這一點,曰:「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說,富貴是人人都想要的,但不能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貧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也不能用不合法的手段逃避。孔子主張取之以「道」。合乎「道」者,取之,不合乎「道」者去之,這才是仁者的風範,人性的根本。「道」出之於人性,歸之於人性,乃人性之根本,唯其如此,才有「朝聞道,夕死可矣」之嘆。

仁與不仁,不是簡單的個人修養的問題,而是關乎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王道」問題,為此,孔子推出了「君子」的人格範式。「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從君子與小人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德為君子之本,利乃小人之根,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即此。以此推之,「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的蘇秦,以子楚作為政治投機的「奇貨」獲利的呂不韋,雖不乏王佐之才卻也只能屈就小人之列。君子德政,天下所幸,小人弄權,萬民之禍,所以,孔子告誡說:「放於利而行,多怨。」如周厲王、楚令尹子常之流,牟利不以道,「流於彘」是其必然的結局。

今人雖不恥於言利,但求利必以其道的古訓仍然最為切要,而人性之道,當自「裡仁為美」擇善而從,擇仁而處為始。

相關焦點

  • 「裡仁為美」在告訴我們什麼?
    裡仁為美出自論語中,原文為: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裡」,古代一種居民組織,先秦以五家為鄰,五鄰為裡,故有「鄰裡」之說。裡相當於現代的村莊、生產隊、居民點、社區。楊先生在《論語譯註》中是這樣解釋的: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選擇住處,沒有仁德,怎麼能是聰明呢?對這句話,我的理解是:大家居住在一起,互相仁愛,豈不美哉?選擇朋友,不與仁德之人相處,怎麼能是明智的呢?按照這樣的理解,第一句的斷句應為——裡,仁為美。《論語》中的「子曰」——即孔子說的話,很多是孔子對當時人情世事的感慨,這些感慨都從生活中來。
  • 裡仁為美,《論語》中的交友之道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這是《論語·裡仁》的第一章,大體意思是人應該居住在仁德的地方,不然就不算聰明。雖然只是短短一句話,卻點透了儒家的交友之道。什麼樣的地方算仁德的地方?地本沒有善惡之分,因為居住的人的品性才有了屬性。用現代的話來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人應該居住在社會風氣積極健康的地方。為什麼要居住在這樣的地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住在這樣的地方,我們才能向那些仁德的人學習,才不會沾染一些陋習。
  • 「論語心解」「裡仁為美」
    ——張珊老師寄語裡仁篇第一則原文: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翻譯:孔子說:「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選擇住處沒有仁德,怎麼能叫聰明呢?」2、「孟母三遷」可以被引作「裡仁為美」的例證。今天這兩位同學的「心解」有沒有帶給你什麼啟發?對本則論語內容的深入理解又引發了你對生活經驗的何種聯想?
  • 經典賞析——《論語》4.1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原文】4·1 子曰:「裡仁為美(1),擇不處仁(2),焉得知(3)?」【注釋】(1)裡仁為美:裡,住處,借作動詞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2)處:居住。(3)知:音zhì,同智。【譯文】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評析】每個人的道德修養既是個人自身的事,又必然與所處的外界環境有關。重視居住的環境,重視對朋友的選擇,這是儒家一貫注重的問題。
  • 《論語·裡仁篇》4.1 子曰:裡仁為美
    4.1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注釋】▲裡仁為美:內心居於仁是最美的,為人要宅心仁厚。「裡」指內部,心裡。明智,通達事理,有遠見。「智」矢口日,矢,即是箭。口即是口。日即是太陽。表義為口中言語如箭出口而說太陽。內義為,知日,知太陽也。知太陽之陰陽也。廣義為明萬物陰陽之本,知萬物陰陽之變化,對事物的過去現在未來的變化對答如流,胸有成竹。黃石公云:「賢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理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
  • 有一種美,叫「秋天的日照」!
    有一種美,叫「秋天的日照」!舉目觀藍天白雲推窗見綠水青山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有一種美,叫秋天的日照往期推薦日照日報綜合原標題:《有一種美,叫「秋天的日照」!》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摘自:《論語·裡仁第四·第一章》 原文: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譯文:孔子說:「居住在有仁風的地方才好。
  • 我讀論語小記:裡仁第四·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孔子說:居住在仁人的地方是美好的,住處不選擇仁,怎麼算得上聰明?】裡是面積單位,代指房屋,這裡做動詞。孔子說居住在沒有仁人的地方,算不上聰明,用當下的大環境去理解會讓人很迷惑。
  • 有一種美叫詩經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交交黃鳥,止於棘」等詩經美句也再度走紅。而《詩經》中除了動人動心的情話,還有大量高顏值花草出沒。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領略這份詩與美吧!《詩經· 小雅· 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 有一種美,叫冬日殘荷
    林語堂先生說,優雅地老去,也不失為一種美感。田田的碧葉,婷婷的嬌荷,歷經風霜的打擊,雨雪的傷害,消了喧譁,散了芬芳,寥落頹敗。素色世界裡,風光逝去的殘荷如遺世獨立,靜觀世態枯榮,在生命的沉浮裡豁達、堅強。
  • 換個角度讀《論語》: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1
    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譯文孔子說: 「居住在有仁德之風的地方才是美好的。選擇沒有仁德之風的地方居住,怎麼能算是明智的呢?」名家註解:朱熹註:「裡有仁厚之俗為美。擇裡而不居於是焉,則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為知矣。」張居正註:「若下居者,不能揀擇仁厚之裡而居處之,則不知美惡,不辨是非,起心昏昧而不明甚矣,豈得謂之智乎!
  • 有一種中國美,叫三峽!
    長江三峽中國最具魅力的地標之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峽三峽有什麼?猶如一把利刃將迎面而來的巫山、七曜山等山脈一一劈開從空中俯瞰三峽,長江三峽的美是自然生態的美。位於長江三峽腹地的巫山曲尺李花盛開時的大美春光。
  • 我讀《論語》62:裡仁為美
    【原文】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孔廟這是論語的第四篇第一章,也即為《論語.裡仁》的第一章,《論語.裡仁》共計26章,主要談仁、義、利等,整體而言較談禮的《論語.八佾》更務實孔子:居住在充滿仁愛的裡(古時80戶為一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果在選擇居住的地方不考慮「仁」這一因素,那就是沒有智慧的表現。孔子從正面與反面談了居住環境中「仁」的重要性。
  • 「泰安「大家」寫高考作文⑧」裡仁為美詮釋家國情懷 鑄中華脊梁
    擁護政府決策,是一種格局。一方面是居家隔離,另一方面是面對危險衝鋒在先,逆行在前默默無聞付出,這是一種家國情懷,國家需要,心懷天下,義無反顧。為了遏制病毒擴散,人們之間暫停往來;學校停課,商場暫時歇業,景點暫時關閉,保持距離成了人們最安全的聯繫。一個個志願者日夜堅守各個關口,消殺消毒有序進行,警察全力守護。一輛輛運送救災物資的卡車,在空曠的高速路上飛奔,他們跋山涉水,為武漢送去所需的防疫物資。
  • 美景|有一種中國美,叫三峽!
    長江三峽中國最具魅力的地標之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峽三峽有什麼?猶如一把利刃將迎面而來的巫山、七曜山等山脈一一劈開從空中俯瞰三峽,長江三峽的美是自然生態的美。新華網發(朱雲平 攝)三峽之美美在意境雲捲雲舒,水墨丹青大江翻瀾神曳煙三峽之美美在靈動多變的雲霧與大自然光影
  • 有一種美,叫柿子紅了
    柿餅入口柔軟有勁道,十分香甜,是難得的美味。沉甸甸的柿子,或孑然獨立、或三五成群,讓每棵柿樹上都掛滿了一樹沉甸甸的秋天,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人們:有一種風景,叫「柿子紅了」!「石桅巖」為一塊高306米的淺紅色巨石,巖頂如並蒂蓮蕾,比肩而聳,形似船桅,因此得名。
  • 有一種藍叫「井陘藍」!這些美圖刷爆了井陘的朋友圈
    有一種藍叫「井陘藍」!這些美圖刷爆了井陘的朋友圈 天藍藍 白雲飄 背起小書包 花兒開 鳥兒叫 太陽公公笑......
  • 論語大義(崔栢滔)裡仁篇 第一章
    【原文】子曰:「裡仁為美①,擇②不處③仁,焉得知④?」【注釋】①裡仁為美:裡,本意是鄰裡,是人身所居之處,按周代的制度,五家為鄰,五鄰為裡。這裡是以人身所居之處來比類人心所居之處,人身居於裡,而人心則要居於仁。
  • 論語25:裡仁為美,絕大部分人都註解錯了,真正的意思是這樣
    現在進入第四章《裡仁第四》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朱子對「裡」的解析是鄉裡,鄉裡中有仁厚的風俗是為美,不選擇這樣的鄉裡居住,則丟失了是非之本心,不能稱之為明智。因而並非隨便找一個鄉裡,就能夠有仁人居住,甚至窮畢生的時間精力,找遍全世界的各個角度,都未必能找到真正的仁人。這樣還談什麼「裡仁為美」?如果曉得反求諸己,懂得一點心學,就會知道「一切從心上說」,所謂的「裡仁為美」,裡就是自己的內裡,是自己的本心,「裡仁」就是本心常常駐守在仁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美。本心不擇仁而處,怎麼能稱得上有智慧?
  • 有一種"反差"叫林宛瑜,別人都是以瘦為美,她卻因長胖變女神
    有一種"反差"叫林宛瑜,別人都是以瘦為美,她卻因長胖變女神在娛樂圈中,有非常多漂亮的女明星,她們的身材都保持的非常好,比如關曉彤的大長腿、江疏影的天鵝頸、藍盈瑩的八塊腹肌等等,這些都是上過熱搜的好身材,而所有的女明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她們都很瘦,這主要是因為她們需要面對鏡頭,而鏡頭又有放大的效果,所以為了給觀眾們展現自己最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