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總決賽落下帷幕,單依純獲得冠軍。
為何是單依純奪冠,而不是其他學員?因為只有她滿足了這四點。
01選了三首好歌
想要成為冠軍,就要是大部分現場觀眾心中的「好聲音」,而學員想要展現「好聲音」,首先就要選好歌。
這點李健做得很好,總決賽第一輪到第三輪選擇的歌曲都很適合單依純,並能突出單依純的優點。
第一輪李健是與單依純和宋宇寧一起演唱的《城市之光》,當單依純一開口,第一感覺就是穩,與宋宇寧一對比更加凸顯了單依純的穩定。
第二輪一首《好久不見》,展現了單依純在情感表達上的優點,這是一首很慢的歌曲,有著很複雜的情感。
而單依純的天賦就是可以把歌曲中的情感恰到好處地傳遞給觀眾,讓觀眾進入歌曲當中,忽略環境的寒冷。
說實話當單依純演唱時,一直都擔心她會因為唱這樣一首歌哭,好在她控制住了。
第三輪單依純演唱了《星+Sailing》,展現了全面性。不但穩定,還有充沛的情感,更有爆發力。
一首好聽的歌應該是什麼樣子?聽聽第三輪單依純的演唱就知道。
02出色的現場發揮
這點也至關重要。單依純在總決賽前獲得了太多的關注,在她身上有太多的讚美,很多觀眾對她的期望值很高。
可是這種期望值是之前節目的積累,而總決賽之前《中國好聲音》都是錄播,學員的演唱或多或少都有修音,並不是學員真實水平的體現。
如果單依純在總決賽現場直播中表現得不好,那麼觀眾對她的期望值有多高,對她的失望就有多高。
只有非常出色的現場發揮才能讓高期望值得到滿足,而一旦滿足了觀眾的期望,那麼現場觀眾也不會吝嗇自己的投票。
03觀眾緣非常好
《中國好聲音》總決賽現場觀眾差不多有四萬人左右,其中有一部分是武漢的本地觀眾,還有一部分是從外地特意趕去武漢看總決賽的觀眾。
武漢本地觀眾中可能有一些《中國好聲音》的忠實觀眾或者是普通觀眾,但是外地特意趕去武漢的觀眾基本是導師與學員的粉絲。
現在雖然疫情得到控制,但是參加大型活動,還是非常麻煩。
總決賽門票並不便宜,還要有核酸檢測報告,還要乘坐交通工具,還要注意很多事項才能最終入場,只有粉絲才有熱情去現場觀看《中國好聲音》總決賽。
而單依純在《中國好聲音》播出期間積累了大量粉絲,再加上李健的粉絲,再加上用歌聲吸引的普通觀眾,她的觀眾緣當然好。
04專業評審很專業
第三輪冠亞軍爭奪,專業評審的投票至關重要。
總決賽上一共有91位評審,裡面有專業的音樂人、樂評人、媒體人。
正常情況下,專業評審應該從專業角度去投票,那麼以單依純在總決賽上的表現,獲得多數專業評審的支持才正常。
但是之前的好聲音比賽中專業評審的投票有時候會出乎意料,比如:瑪迪娜·都曼與斑馬森林的對決;再比如:最強戰隊爭奪戰中高睿與傅欣瑤的對決。
因此有些觀眾會認為專業評審的投票不夠專業。
現在看來專業評審的投票還是很專業的,之前一些不理解的投票可能是某些學員經過修音後,縮小了與現場的差距。
以上四點,第四點五強學員都能滿足,專業評審的專業性不會挑學員。
第三點,曹楊不滿足。
盲選階段曹楊被認為是靠關係才獲得導師三轉,之後的表現雖然越來越好,但是情感表達方面還是不夠好,被一些觀眾認為是唱歌機器。因此觀眾緣始終不夠好。
第二點,宋宇寧不滿足。
宋宇寧的唱功在現場直播前暴露無遺,不夠穩,與之前錄播的節目相比,差了很多。雖然第二輪宋宇寧的原創作品很驚豔,但是現場觀眾更在乎的還是「好聲音」。
第一點,潘虹與斑馬森林不滿足。
潘虹第一輪演唱的歌曲不太適合她,李宇春在第一輪導師與學員合作演唱階段雖然選的歌曲《皇后與夢想》很應景,希望潘虹成為皇后,拿下冠軍。
但是這首節奏很強,還要唱跳的歌曲真的不適合潘虹,導致潘虹在演唱的過程中少唱了一句,而且唱歌的過程中很多字唱得不夠清晰。
斑馬森林第三輪演唱的歌曲不太適合他們。
《一滴淚的時間》是趙紫驊的原創作品,已經在《中國好聲音》演唱過一次,在總決賽上再唱一次,面對著大多數都是看過《中國好聲音》的現場觀眾,沒有一點驚喜,很難得到大多數觀眾認可。
實際上以上四點,滿足其中三點有時候就能獲得冠軍了,比如19年《中國好聲音》冠軍,現場發揮雖然不夠好,但依然拿了冠軍。
而今年卻要全部滿足才能獲得冠軍,也說明今年的冠軍實力更強,更有含金量。
單依純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