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走技術路線往往成不了管理者?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管理者?

2020-12-23 騰訊網

有人說:管理層不懂技術,就無法領導員工,而技術越強的人,卻往往成不了大領導。其實這個觀點有些偏頗,當然也道出了現狀。發展路徑、階段、職位不同,側重點就有所偏移,並非懂技術的人成不了管理者。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管理者必然懂技術、業務;

階段不同,造成了側重不同;

管理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忍不住講身邊一個典型例子

幾年前就職的公司,當時公司要提拔一位部門經理,老王和老趙都是後備,兩個人技術都過硬,經過層層篩選,以及民意測評,最終任命了老趙是部門經理。老王不服,於是找領導理論,認為自己從技術上與能力上不弱於老趙,為什麼提拔的就是他。

領導回答很簡單:你更適合走技術路線,做技術的帶頭人,不太適合做管理。現在老趙成了公司副總,而老王卻成了公司總工。

兩個人的風格截然不同,發展的路勁也不同,但最終都走上了公司高層。

管理者技術、業務是基礎

任何管理者都是從基層走上來的,業務不行,技術不精,根本無法走到管理崗位,管理崗位首先是在團隊中是佼佼者,沒有業務、技術傍身,很難在團隊中出彩。

在最開始的時,只有一條路,讓自己的業務、技術更為精湛,才能夠出類拔萃,成為基層管理者,沒有捷徑可走,否則一定會有發展上限。除非「有爹拼」的人,否則沒捷徑。

發展階段不同,側重點不同

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側重點,就像學生以學為主,畢業了工作為主,結婚了家庭、工作都不能耽誤,退休了就要好好享受生活,每個階段的側重一定不同。

1.基層管理者

基層管理者必然是業務、技術水平在團隊中是佼佼者,否則根本沒法帶領團隊,基層管理者是最基礎的「單位元」,如果基層管理者業務、技術都不行,那公司根本沒法向前發展,團隊也一定是墊底的團隊。

2.中層管理者

成為中層管理者時,側重必然有所偏離,更多注重管理,如何管理下屬,調動團隊的積極性,執行公司目標,制定團隊目標,監督落實執行情況,技術創新等。當然管理中,遇到的業務、技術問題,也能夠從旁指導、提點。

3.高層管理者

宏觀把握方向,制定戰略目標,決策公司重大事項,把握市場發展趨勢等,這時業務、技術能力就會弱化,走到高管的位置,業務、技術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把適合的人放在適合的位置,能夠把有業務、有技術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就好了。就像那些職業經理人,不可能財務、技術、銷售等都是專家。

4.技術人才的歸宿

就像上面提到的老王,最終成了公司總工,技術類專家,只專研技術,為了能夠更好的在技術上有所建樹,升職加薪的目的有兩個:

職位在那裡能夠協調更多資源來滿足技術上的革新,讓公司更有核心競爭力,技術一定是每個公司的核心;

留住人才,對於技術人才每個公司都需要,但薪水加到一定程度時,職位是留住人才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價值大於崗位時,自然能夠得到相應的職位,尤其是對於技術型人才。

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1.懂業務

懂業務是管理者的基礎,如果不懂業務,根本把握不了方向,跟別說戰略眼光去看待市場發展的趨勢了。別說看不懂,看懂了都不知道該如何制定有效可行的方向。別抬扛,建築公司董事長,一定把握不了網絡公司發展趨勢及方向,因為兩個不同的行業,業務根本不懂。所以懂業務是基礎。

2.帶團隊

帶團隊是每個管理者的必修課,管理者能力高低,在於帶領的團隊是一支鐵軍,還是一幫散兵遊勇,完全看管理者,人們那常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就是這個道理,相同的崗位,相同的職位,由於管理者的不同,團隊展現出來的能力和攻堅克難精神狀態,一定不會相同。

3.培養人

如果只是懂業務、能夠帶團隊,不算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還要培養人,管理要具備一雙慧眼,發現有潛力的員工,培養有潛力的員工。走上一定位置之後,自然身邊圍繞各類的人,有些人能力人,有能力,溜須拍馬的人,各種人都有。培養出能夠為公司發展創造價值的人,才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4.決斷力

無論是公司開疆拓土,還是穩步發展,機會總是稍縱即逝,如果沒有一定的決斷力,根本不能稱之為優秀的管理者,在關鍵時候能夠當擔,決斷,才能讓公司,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生存空間。

5.戰略眼光

能夠以宏觀的角度去看待整體的發展,跳出公司、企業的圈子,站在整個行業發展的角度去看,而不是在公司、企業這個小圈子沾沾自喜。能夠以宏觀的角度去看待行業的發展,才能夠規劃未來企業發展的方向,才能成就「百年老店」。

總之,管理者和技術者,發展路徑不同,但創造價值卻不分彼此。技術是推動進步的動力,而管理是事實者,無論哪種路徑都可以成就人生,只是發展路徑不同,職場人誤以為只有成為管理者才算是成功,而是無論哪種路徑能夠創造更多價值,都能夠成就自己。

相關焦點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管理者?
    很明顯,那些行為規範不佳、才智平庸、軟弱無能者根本無法擔當高效管理企業的重任。因此說,要用良好的行為規範打造我們的中高管團隊。人的行為規範做得好,事業才能做得大。人一旦脫離了這個總要求,就出圈了,要毀事了。一個管理者如果行為規範不高,那麼,其格局也大不到哪兒去:事業心不強,責任感缺失,對工作不上心、不用心,只講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尤其是一遇到矛盾,就繞道走,能躲則躲,能推就推,不敢擔當,不善作為,不負責任,任何事似乎與己無關,自己把自己當成了局外人。
  • 曾仕強: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是什麼樣的?
    但凡事沒有絕對,不是什麼事情都不能講清楚,有些事該講清楚的一定要講清楚,管理者自身首先要有辨別事物的能力,什麼事應該講清楚?什麼事不該講清楚?他心裡一定要有數,這樣才能帶領團隊向上發展。1、管理者要明白什麼事應該講清楚?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餐飲管理者
    如果你能堅持這樣做,你就有可能成為優秀的餐飲管理者。只有誠實才會認真工作,才敢於承擔責任。誠實是做人起碼的道德水準,如果一個餐飲管理者連誠實的品德都不具備,對員工的承諾不兌現,以所謂聰明的「餐飲管理技巧」矇騙員工來取得工作績效,那麼「狼來了」的故事的主人公可能就成了你。
  • 陳春花:概念力幫助管理者解決複雜性
    導讀: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大家在公司的起點是一樣的,有些人就可以逐步晉升成為高層管理者,有的人卻上不去。到底區別在哪裡呢?高層管理者的技能要求之一,就是會處理複雜性,這需要你擁有概念化能力。也許有人說,基層管理者不需要人際技能,其實並不是。只要是管理者,都要與人打交道。所以無論哪個層級的管理者,都需要人際能力。第二,基層管理者應該有更強的技術性能力。你必須要真的能解決問題,大家才會跟你在一起。
  • 高層管理者的「三大毒瘤」
    這也是華為為什麼提倡奮鬥文化的關鍵,他們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以奮鬥者為本」。基於這種局面,我們企業在管理理念裡重點提出了4個關鍵,即深度思考、把事做透、提升格局、持續奮鬥,做不到這幾點或者說不能拿這幾點來約束自己的管理者,很容易陷入地位性懈怠的局面而不自知。
  • 管理者不是「人」,說與做都有標配
    我之所以說管理者不是「人」,是指管理者不是一般的人,借用一句話來說,一個真正的管理者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是可圈可點的人。管理者如果等同於一般的組織成員,那他就不配做管理者。那麼,管理者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人呢?管理界的觀點可謂是五花八門的,猶如百花園裡的花,爭芳鬥豔,七彩斑斕。
  • 產品管理者把自己累死了,為什麼團隊卻不領情?(值得反思!)
    有些新晉管理者手裡有越來越多的人,卻更加忙碌,把自己累死了,團隊卻不領情。作為2020年的新晉產品管理者,你所負責的產品團隊是否遇到過以下管理問題:團隊凝聚力問題出了問題各組都覺得是其他組的問題,如何解決?團隊向心力、凝聚力不足,如何有效的激勵產品經理、項目經理?
  • 管理者的修養和魅力:要想成為優秀的管理者,需要做到這4個方面
    作為管理者,身在職場,面對下屬、同事和上司,自然也要有其魅力表現。因為所處的位置,面對的對象有相似之處,所以,有些魅力表現是管理者所共有的。管理者如果有自己的修養與魅力,就能夠更好地管理員工,領導團隊,發展企業。
  • 人工智慧與財富管理者信義義務的調適
    可以預見,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在自然語言能力、機器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突破,人工智慧將會越來越成為財富管理領域的核心工具。 但是,人工智慧的應用在很多方面也將改變傳統財富管理模式,新模式在突出、強化人工智慧作用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將改變甚至弱化財富管理者的作用,並進而改變客戶對財富管理者的期待及其與財富管理者之間互動的方式與內容。
  • 《海底撈店長日記》管理者的三條黃金準則
    海底撈這家全球性的火鍋店,我想大家都並不陌生,寧願排幾小時的隊,都要去吃海底撈的人不在少數。很多人告訴我說:其實海底撈的味道不是很出色,但就是在海底撈吃火鍋很開心。為什麼了?因為我們都樂於享受他們給我們帶來的服務。而在海底撈的服務員,在給我們服務時,都在消耗他們的精力和體力。
  • 中層管理者:是承上啟下的中流砥柱,還是夾心餅乾兩頭不討好
    看不慣,自己上,下屬就得不到成長,長久就養成一種習慣,「you can,you up」,下屬閒得很,管理被累死;而人的精力畢竟都有限,一個團隊的活,不可能一個人幹得完,自然很難得到上級領導的認同。所以新晉的管理者,從一個得力幹將,變成了一個兩頭不討好的夾心餅乾。而原因多半中層管理者沒有認識到自己角色的轉變,晉升後從單一的執行者角色,變成了複雜的多角色。
  • 不是靠管理者,而是這3種人,看看你是不是
    不是靠管理者,而是這3種人,看看你是不是公司不是福利機構,是盈利機構。一個公司想要長久地發展下去,就需要賺錢,只有賺更多的錢,才能夠讓公司持續發展下去。 那麼公司靠什麼賺錢?當然是靠員工的努力工作才能夠賺錢,那麼公司會靠什麼讓員工頻繁努力工作呢?靠的當然就是管理者了。一個好的管理者,能夠提高公司員工的積極性,能夠讓員工更加努力地在公司奮鬥。
  • 優秀的管理者,都是練出來的 | 對話亨利·明茨伯格
    企業家學派告訴你,那就是目標,怎麼走都不會錯,可以繞路,但是一定往目標走,這是蜜蜂。但蒼蠅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目標,不斷嘗試反而飛出來了。我們一直覺得要向目標前進,但有時向著目標反而達不到目標。在特定情況之下,外部不可知的時候,你為什麼不多嘗試呢?你怎麼知道你認為錯的那條路徑就一定是錯的?所以這也是一種戰略,是學習戰略,一邊走,一邊學。
  • 管理者的體力,就是戰鬥力
    管理者的體力,就是戰鬥力  張麗俊 • 2020-11-30 15:45:42 Cherry:在我的線下組織大課上,我會提到三心三力,因為對每一個人都太重要了。三心三力分別是腦力、心力和體力。所以經常也會有人問,腦力、心力和體力哪一個最重要。我的答案是都重要,缺一不可。如果非要排序的話,我會將體力排在第一位。
  • 凡是卓越的管理者,一定是堅持做到了八個字(乾貨原創)
    卓越的管理者,一定是一位執行力非常強的人,對領導交辦的工作事項,一定會分輕重緩急有序地落實執行,確保做到「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反饋」和 「日清日結、不拖延」,讓自己成為領導心目中的完美執行者。卓越的管理者,一定是一位對自己比較狠的人,不論是在流程、制度執行遵守方面,還是在執行領導的命令方面,還是在自我要求與約束方面,不給自己留任何的退路,不給自己找任何的藉口,時刻牢記團隊的職業規則,時刻牢記自己的職業形象,事事銘記自己的職業操守,時時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讓自己真正成為下屬的旗幟和表率。
  • 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該怎麼做?不要太心軟
    經過老李的觀察,在中層的管理者中,許多剛成為管理者的人,對員工明顯有心軟的表現。有不少剛剛當上管理者的人,為了讓團隊內部的氣氛更加和諧,一般不會成為一個高壓型的管理者。他們更多時候不批評員工,在分工的時候也更多地迎合員工的意見。
  • 從生意人到管理者的嬗變(17C234 畢金樂)
    對於辯論家而言,邏輯能力決定了其在與人辯論的時候下一句會說什麼,而對於創業者,視野的大小決定了其下一步會將企業置於何方向。作為一家公司的負責人,我深知視野的重要性。首先,只有擁有大格局大視野才能御下,才能讓下屬有發自內心的欽佩,從而增強員工的忠誠度,增強團隊的凝聚力,讓團隊走得更遠。
  • 《爐石傳說》酒館戰棋管理者埃克索圖斯改動了什麼 管理者...
    導 讀 爐石傳說10月14日實裝了18.4.2補丁,包含了多個酒館戰棋平衡性更新,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管理者埃克索圖斯改動說明
  • 管理者8大錯誤 逼走好員工
    公司如果不能讓好員工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就留不住好員工——這理應成為常識,卻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When you lose good employees, they don't disengage all at once. Instead, their interest in their jobs slowly dissipates.
  • 合適的工具幫新團隊站得穩,正確的認知讓管理者走得遠
    他們只知道客戶在哪家公司賺錢、在哪個平臺花錢,但客戶消費了什麼、為什麼消費、在哪些場景消費,不知道。線下行業很慌張。年初的疫情給大家上了一課:傳統業務要生存發展,要儘快實現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電商很慌張。客戶的數據和線上營銷工具,主要分布在各大電商平臺。想擺脫平臺規則限制,社群化、私域化勢在必行。就連網際網路企業也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