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二年級了,最近幾次語文小測驗,卻連簡短的「看圖說話」都寫不完整,讓我頭疼不已。
直到前兩天,我無意中看到了作家馬伯庸兒子馬小煩的作文,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馬小煩也上二年級,作文就是看圖寫話,在爸爸曬出的截圖裡,他有一篇作文得了不及格,回到家一臉沮喪。
馬伯庸一聽大驚,「別人就算了,你作文不及格,你爹以後怎麼有臉出書?」
他拿過兒子的作文一看......趕緊把媳婦叫過來, 「你先教育他一下,我出去笑一會兒,別讓孩子看見傷自尊。」
作文題目是這樣的:看圖寫話。圖上是一個小孩和一個拿拐杖戴墨鏡的盲人過馬路。根據圖意合理想像,寫幾句話。什麼時候,小明在哪裡,幹什麼?他看見什麼,怎麼想,怎麼做?
馬小煩是這麼寫的:
馬伯庸把兒子叫過來,語重心長地說:「你的字句很通順,老師給你不及格,是因為你整個立意錯了,屬於方向性錯誤。你怎麼會覺得是叔叔扶著你過馬路呢?」
馬小煩挺不服氣:「那張圖太小了,我看不清楚他們胳膊的位置,就以為是叔叔扶著我。」
爸爸繼續苦口婆心:「姑且不說方向,細節也有問題。你看,你寫你跑道---道是錯別字啊---叔叔跟前,說叔叔我腿骨折了。這不矛盾嗎?你都能跑到叔叔面前了,怎麼能說自己腿骨折了呢?」
馬小煩:「因為叔叔是盲人啊,看不出。」
馬伯庸把親兒子的這次重大挫折分享在了微博上,評論區一下子炸了。網友們紛紛貼圖,曬出自家娃的同款作文。隨便挑兩篇給大家看看↓
我想起網上流傳的一些小學生作文,讓人哭笑不得。一個小學生看圖寫話,描寫他和媽媽、姐姐一起把爸爸「埋到」山上的「案發經過」,看得人毛骨悚然。
好好的一個掃落葉的公益活動,被製造成了「案發現場」。孩子的爸爸得知消息後,心理陰影面積已經無法用數字計算了。
相比於空洞的看圖作文,孩子們寫起父母來就真實多了。一位小朋友,在日記本上說起了爸爸的壞話,「我爸爸就是太膽小」。
媽媽也未能倖免。↓
還有一不小心讓爸爸極度尷尬的。↓
看到大家的孩子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我也很是放心了。
大概每個孩子都要經歷一段寫作困難期,看不懂題意,沒內容可寫,語句磕磕巴巴……種種難題,簡直能把孩子的創作熱情磨光。
前不久,有媽媽傳到網上一段視頻,是孩子寫的一篇《愉快的周末》:
「周末陰天,大風,我站在我們家的門口,聽外面的風呼呼呼……」
為了湊字,小朋友足足用了500多個「呼」字。這風得刮一天一夜吧!
我仿佛看到了他因為憋不出字抓耳撓腮的模樣。
如今的孩子,在湊字數的路上各顯神通,下面這個小朋友為了多寫幾個字,繞出了一大家子人的親戚關係,也是挺不容易的。
「二哥的小三」 ,嗯?????這也敢寫……確定二哥不會來打你嗎?
還有逼出險招的。一個習作題讓用平實的手法敘述某人的一生,有個孩子這樣寫的——
再來看看這個半命題作文,「一次__的嘗試」,可以是新鮮的、難忘的,或者其他。在拿到試卷後,某小學生略一思索,果斷明確了選題——
老師也得敬你是條漢子!
回想一下我們的童年,誰沒有一篇難忘的作文呢?遣詞造句要引經據典,文章結構要首尾呼應,敘述鋪陳要步步升華……久而久之,「走的人多了」,便成了套路。
寫做好事,紅領巾一定是必備道具,不管是扶老奶奶過馬路,還是公交車上讓座,胸前的紅領巾必是高高飄揚;寫星星,一定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像各種寶石;寫外婆,必是布滿皺紋的臉。
還有更誇張的,8歲小孩,不論什麼作文,開篇就是「在我的一生當中」:
「在我的一生當中,遇到很多事,像星星一樣多……」
「在我的一生當中,想過很多人,像珍珠一樣多……」
「在我的一生當中,經歷過很多磨難,像石頭一樣多……」
8歲小屁孩,哪兒來那麼多經歷和感悟?
不過是範文看太多,迷失在了各種套路裡,思維被困住了。
更可怕的是,「扶盲人過馬路」這類素材經久不衰,父母那代的寫作套路,「10」後們如今還在用。
可今天的小學生們都進化成什麼樣了呢?他們天然地和網際網路關係密切,吸收能力超強,腦洞極大。比如下面這個孩子,解釋「窮不過三代」,僅僅用了不到100個字,就讓老師和網友直呼驚豔。
還有這一篇《低調》邏輯清晰,還包含了很多知識點,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社會時事。↓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我贈你三月春光,你予我四月桃花,世間真情莫不因此。情起於欺騙,更讓人唏噓。↓
別小看了孩子,他們才是真正的哲學家——深受多元化文化影響,因為見多識廣,所以妙筆生花。
而那些模式化作文和空洞化素材,只會讓孩子依賴上套路,僵化自己的語言系統,日漸消退對文字的興趣。
作為語文考試中的重頭戲,隨著年級上升,作文在考試中的分數佔比不斷攀升。
仔細研究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你會發現,靈巧的文筆、新穎的立意、嚴謹的構思才是拿高分的神器。所以對於小學生來說,剛開始學習寫作就滿滿的「套路」跟「迎合」,真的妥當嗎?
小學階段,最難得的就是脫去韁繩的想像力。保有對生活的熱情,培養對文字的感情才是寫好作文的不二法寶。
而通篇充斥著道德說教、讓人不得不胡編亂造的「看圖寫話」,早就該從試卷和作業本裡退出了。
所以,請儘可能地帶孩子們親近自然,感受萬物,領悟不同的情感體驗,幫他們養成記錄生活的習慣。這個過程提升的不僅是寫作能力,也會讓他們擁有充盈的內心。
寫作,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為了幫孩子梳理自己的生活軌跡。文字,也應該帶給他們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痛苦。
有些錯誤,不必矯枉過正,守護字裡行間的那份靈氣,才是正確的「雞娃」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