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樂山訊(王永春 曾釗) 10月29日,由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中國農業大學、上海農科院、山東林科院、福建筍竹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專家,在成都召開的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技術審查會上,峨邊竹筍通過技術審查,成為峨邊又一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峨邊竹林面積達到了17.2萬畝,因生長時間不同,分「三月筍」、「八月筍」兩種,其中產「三月筍」三月竹佔竹林總量的90%以上。
峨邊竹筍歷史源遠流長,據《峨邊彝族自治縣誌》載:1972年春節後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峨邊竹筍空運首都,成為周恩來總理招待外國元首的佳餚,周恩來總理還特意向外賓介紹是來自四川的「山珍」。因為未出土,是用鋤頭挖出來的,還特意取了個名字叫「夢筍」。就這樣,峨邊「夢筍」空運首都,成為國宴佳餚的消息不脛而走,使峨邊竹筍名聲大振,從此被人們譽為「山珍」。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外貿、供銷部門指導生產,改變部分原火白筍、煮筍生產工藝,搞鹽漬筍、清水筍,滿足了群眾生活需求,同時產品遠銷省內外和香港、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地區。竹筍已成為峨邊傳統的大宗農副土特產品。
峨邊竹筍以無汙染、肉厚、嫩脆、鮮美可口、富含纖維質而著稱。峨邊竹筍已經成為老百姓增收的重要產業,峨邊縣委、政府大力發展峨邊竹筍產業,以「公司+基地+農戶」方式,推動峨邊竹筍做大做強。截止2013年,峨邊竹筍林地面積達到17.2萬畝,產峨邊竹筍約1.5萬噸,實現產值6000多萬元,筍農直接經濟收入達到5000萬元。除採摘鮮筍銷售外,還將鮮筍深加工成清水筍、調味筍、泡竹筍、筍乾等產品,豐富市場需求。按照《峨邊彝族自治縣「十二五」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到「十二五」末期,峨邊林地面積將增加到60萬畝,可產峨邊竹筍2.5萬噸,產值將突破1億元。
目前,峨邊有2家竹筍專業合作社及4家峨邊竹筍深加工企業,黑竹溝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和五旺食品有限公司發展成為省、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並分別取得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五旺食品有限公司的「竹海牌」竹筍系列取得「四川名牌產品」稱號。竹筍製品年產量達到100噸,產值1400餘萬元,帶動10000多戶農戶從事峨邊竹筍的種植、採摘、收購,峨邊竹筍已成為峨邊彝漢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峨邊竹筍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是峨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大事,對峨邊竹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對於加快小涼山綜合扶貧開發,帶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彝漢農民收入,改變峨邊民族邊遠山區貧窮落後面貌,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和極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