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

2020-12-16 網易新聞

時間一天天過去,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寒冷。沒有多久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節氣了。冬至人們又叫做「小年」,它也是我們一年當中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當天在我們北半球是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而冬至當天的天氣變化對於後期天氣來說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農村人們常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這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季冷不冷?

今年的冬至到來以後,我們就到了數九的日子了。人們常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任數九」,到了逢任日或者冬至當天開始,我們的數九就要開始了。數九就是人們對於冬至以後天氣變化的總結。民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到了三九四九階段天氣達到了最寒冷的時節。

到了數九的日子,從冬至開始算起,第一個九天為「一九」,以此類推一共有九個九天,那就是「九九」。那麼對於民間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我們又是怎麼理解的呢?

在農村人們對於冬至當天的天氣變化規律總結而出的對於後期冬季的影響。「冬在頭,凍死牛」就是指冬至處於農曆十一月月初,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比較寒冷,多地氣溫下降得比較厲害,不少農村還下起了小雪。這樣待即便在牛棚裡的黃牛也受不了這樣的嚴寒而被凍死。這也說明了這個冬天的寒冷程度之高。

「冬在中,單衣過冬」,這就是指如果冬至處於農曆十一月的月中,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是暖冬,這樣一來天氣比較暖和。人們只需要穿一件單薄的衣服就可以度過這個冬天。而根據俗語描述,今年冬至是處於什麼位置呢?

根據日曆查閱可知,今年冬至的到來是2020年的12月21日,也就是農曆十一月初九,處於十一月的月初。那麼按照「冬在頭,凍死牛」來看,今年冬季將會比較寒冷,將是一個寒冬。雖然這僅僅是一個俗語,我們可以了解即可。

即便如此,今年冬天是冷凍的概率依然比較大。根據專家預測,由於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到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我國冬季氣溫將會比往年會低不少。

拉尼娜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化的情況,最終導致東太平洋海水變冷。有人甚至預測今年將是「60年一遇的寒冬」。不過這樣的言論沒有獲得專家的支持。

如今冬至將至,農村勞動人民總結的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正是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而今年屬於「冬在頭,凍死牛」的冬天,對此您贊同嗎?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冬至將至,農俗『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尾老農不要被』,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2020年12 月14日,距離『冬至』還差一周的時間,這個時期北方大部分地區天氣已經很寒冷了,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開始陸陸續續返鄉,在家的農民也開始購置年貨,因為『冬至』到了,離過年就很近了,人人都盼望春節能有個好天氣,走親訪友也就方便多了,農村有句俗語『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中單衣可過冬
  • 農諺「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今年啥時候最冷?
    今年啥時候最冷?老農的2個諺語告訴你答案。「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冬在尾,倒春寒」這裡的「冬」其實是冬至的意思,所謂的「頭」、「中」、「尾」指的是一個月的上中下旬。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這個節氣到來後,也就意味著寒冬真的來了。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啥意思?今冬冷暖已成定局
    各地在冬至都有很多民俗,直到現在人們還深受影響,比如北方冬至要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等等。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古代被人們綜合多年的生活經驗,加以利用,來預測未來的天氣狀況,以指導農事活動。關於冬至,現在農村還流傳著幾句有關天氣的俗語,例如「冬在頭,凍死牛」等,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
  • 冬至降至,數九開始「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今冬?
    下周一,12月21日,冬季第四個節氣冬至就要到了。這一天,大家都很熟知,它是一年當中晝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自此以後,白天漸長,黑夜漸短,一直持續到夏至為一輪迴。除了晝夜時長外,冬至也是一年中數九寒天的開始,一九為九天,我們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後,嚴寒會將過去,屆時春暖花開。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在北方冬至這天人們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消寒」。而在我們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就會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製作年糕以及釀製冬至酒以備春節招待遠方而來的客人。
  •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人嘴裡總是念叨著一些押韻、簡練的農村俗語,生長在農村的人都知道,這些俗語反映了農村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耕田種地的經驗,以前科技不發達,農村發展滯後,人們只能靠世世代代勤勞的勞動人民將這些經驗積累起來教給子孫後代,那麼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則來自農村的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
  • 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未凍死鬼」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0年陽曆12月20號,明天就到了今年的冬至節氣。所以今天我們當地很多家庭準備包餃子用的肉餡,傳統上豬肉是主要消費品,也難怪近幾天豬肉價上漲。在過冬至節氣的氛圍中,聽到村裡老人念叨一句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初聽這話讓人有點不解。
  • 冬至將至,農諺「數九就屬暖,數伏就屬寒」是啥意思?今冬冷嗎?
    時間過得真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地表中尚有餘熱,所以寒冷的冬天是從冬至節氣開始。在農村有「提冬數九」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開始進入到數九寒冬。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什麼意思?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以前很多的小孩子都會唱的一首二十四節氣歌。馬上就要迎來了今冬的底四個節氣冬至了。那今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呢?在民間所流傳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又是什麼意思呢?(1)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也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在古代的時候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冬至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專家:冷暖已定!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冬至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專家:冷暖已定!今天是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正是今年的冬至節氣。冬至是一年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如果按陽曆算,日期固定在每年的12月21日、22日、23日這3個日期,從農曆來看則差別較大,在農曆十一月之間都有可能。
  • 冬至將至,「冬至無霜,來年大荒」暖冬和冷冬哪個好?今年是啥冬
    導讀:冬至將至,「冬至無霜,來年大荒」暖冬和冷冬哪個好?今年是啥冬離冬至節氣是越來越近了,天氣也是越來越冷了,人們年味的喜慶氣也越來越濃了,隨著冬至節氣的到來,冬季的數九天也就拉開帷幕了,大自然也將迎來「銀裝素裹」,人們也很多時間待在家裡防寒了。冬至節氣是傳統的四至八節之一,也是最後一個冬至節氣,過完冬至,這新一年又要開始了。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是晴天好不好?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到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天氣會越來越冷,進入到一年之中最冷的數九寒冬,在我們北方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今年的冬季會不會寒冷?
    農村有句俗話叫:「冬在頭,天冷在年關;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這句話也是農村人在長期的生活中,對天氣變化的一些總結,下面就來看看有沒有道理?這句話裡所說的「冬」指的就是冬至這一天,意思就是冬至這一天如果在當月的月初,到了過年前,也就是年關,天氣就會寒冷。而冬至這一天如果在當月月中,那麼這個冬天就不會太寒冷,甚至穿著單衣都能過冬。
  • 農村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是啥意思?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
    已經過完大雪節氣有幾天的時間了,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距離冬至節氣的腳步越來越近。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進入到冬至節氣後,真正的寒冬也已經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後天冬至,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年過年冷不冷
    導讀:後天冬至,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年過年冷不冷後天也就是2020年12月21日的18:02:12,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冬至,冬至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俗語叫做:冬至夜最長,難得到天光,
  • 農村俗語「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何解?今冬冷不冷
    導讀:農村俗語「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何解?今冬冷不冷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過後太陽下山的時間就變得久了一些。明顯感覺到天黑的時間有所延長,雖然天黑的還是挺早,但跟冬至期間相比較,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
  • 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22日冬至,俗語「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啥意思?有道理嗎?時光荏苒,2019年冬至節氣即將到來,冬至已經是一年中第22個節氣了,冬至數九開始,在經歷小寒、大寒節氣後,也將迎來新一循環的開始。在農村,冬至又被稱為「小年」或「冬節」,南方多地有祭祀的習俗,作為北方多地來說,冬至更有「大如年」的說法!
  • 俗語『邋遢冬清爽年,清爽冬邋遢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冬至』,天氣一片大好,農村幾個老年人沒事,找個有太陽曬暖的地方,又天南海北的胡扯起來,什麼過小年了,家裡也沒養雞,喝個雞湯都困難,這『冬至』在我們北方稱作『小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聊著聊著來了句『邋遢冬清爽年,清爽冬邋遢年』的俗語,到底啥意思?有道理嗎?
  • 「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導讀: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在日常農耕生活中對於節氣的總結從來沒有間斷過,所以在日後留下來了很多關於農俗農諺的俗語,這些俗語在指導農民生產和生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今天恰好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節氣,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關於冬至的有關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