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是遠近聞名的海洋大縣,隸屬福建寧德市。海水養殖和捕撈量名列閩東各縣市之首,副熱帶海洋物種齊全,具有「八閩海鮮出霞浦」的美譽。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港灣成了霞浦地理特色。是「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
來到霞浦遊玩,大多是來看海邊的漁業風景和攝影的。霞浦各個景點並不全都分布在一起,往往是隔著一點小遠便分布一個景點,也沒有直達各個景點的公共運輸工具。因此,遊玩霞浦最佳的方式是包車和自駕,按地圖導航每個景點名稱都能準確找到。
行程路線:
Day1:北岐灘涂-楊家溪-沙江S灣
Day2:小皓灘涂-東壁日落-安東漁排-半月裡畲族古村落
第一站:北岐灘涂
北岐灘涂被稱之為「 中國最美灘涂」,距城關只有五公裡,有遼闊的海面和大片的紫菜種植景觀,最有名的是虎皮樣的灘涂斑紋和滿灘滿海的竿影、人影和船影,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影友慕名而來。
攝影的人多到……我錄一段視頻,BGM全是咔嚓咔嚓的聲音
退潮時海灘的紋理漸顯秀質,勞作的漁民遊動在虎皮灘上,使得這片灘涂更具韻律美和動態美。
爬上山腰拍日出,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拍攝,取景框裡都無法抗拒那些由光影變幻組合而成的五彩灘涂的誘惑力,這就是北岐灘涂的魅力所在。
第二站:楊家溪
擁有最古老的榕樹群和江南最大的純楓葉林,這裡的榕樹王已達800多年,千年古榕樹在清晨的雲霧中更顯得幽靜,樹下的「牛郎織女」走過悠悠歲月,平靜安詳,讓人心生感慨。
當春雨嫋嫋時,楊家溪古榕樹群籠罩在雨霧之中更顯其幽靜和玄妙。
泛黃的楓葉,在訴說秋色的唯美,帶著絲絲念想,直扣人心弦。于楓葉林處,浮動萬千思緒,卻一語道不破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第三站:沙江S灣
眾多插在灘涂上的竹竿形成的優美線條,錯落有致地排列在「S」形的港灣水道兩邊,構成一幅完美的灘涂風景。每當海帶收穫季節,來來往往的船隻,在竿影間繁忙穿梭,水墨韻律更加美妙突出。
一根根竹竿排成了一個大大的S灣,漁船在這灣道中蜿蜒穿行。眾多插在灘涂上的竹杆形成的優美線條錯落有致。
每當海帶收穫季節,竹杆上掛滿晾曬的海帶,漁民駕著小船在S形港灣水道上穿梭忙碌,此景構成了一幅完美的灘涂風光畫
ps:這裡是唯一需要收費的一處風景。村民樓頂搭了拍攝用鐵架臺,收費20,也有房間可以提供旅宿,就為了看一眼這神秘的S。可以導航到「沙江中心小學」,或者「霞浦縣第二中學」
第四站:小皓灘涂
小皓五彩灘涂,主要是山上流下來的淡水形成的。淡水在潮汐不斷變化的海灘上衝刷出新的水道,水道在不同光線的折射下,看上去就宛若五彩霓虹般的好看。在這裡,只要有光線,就能夠攝影創作,跟隨著水道流轉,五彩斑斕,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金色的灘涂與藍色的水道相互交錯,配以土生土長的漁民就編織成一幅美麗的圖案。
潮水退去,海灘的色彩會產生奇異的變化,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景象。
第五站:東安漁排
論壯觀,在霞浦能和沙江S灣相提並論的,恐怕只有東安漁排了。這個有著「海上威尼斯」美名之稱的地方,坐落在海灣裡,從高處往下看,簡直就是一個懸浮在海綿上的小鎮,場面非常壯觀。
建築物是由塑料泡沫和小木屋組成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有做飯的炊具用品以及可供漁民休憩的床板等生活用品。
第六站:半月裡畲族古村落
霞浦是畲族的聚居地,因而畲族村落眾多,半月裡便是其中之一。半月裡因村居形如月牙,故得名半月裡。因交通不便,造訪半月裡的遊客並不多,沒有過度的商業化,讓它保留了最開始的味道。村裡建築保存十分完好,諸如「龍溪宮」、「雷世儒大厝」、「雷氏宗祠」以及各種各樣的門樓、山牆等等建築都極有歷史價值。
放下攻略,放下地圖,任憑自己在古村落中迷路,穿越於歷史與現實間。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木心《從前慢》
畲族如今多被漢化了,但半月裡村中有不少老人至今仍身著傳統的畲族服飾,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
在霞浦,看看霞光的溫暖,看看遼闊的勤奮,看看生活的氣息。不用很急躁,不用很慌忙,就這樣靜靜地等著日出,日落,又復一日。如此,甚好。
或者進行一次漁家樂,體驗當地人們的漁民生活也是相當讓人開心的一件事。跟隨漁民們一起出海,一起作業,在品嘗美滋滋的海鮮美食,才能夠說自己體驗了霞浦的風情。
住宿推薦:
霞浦民宿不多,我們這次住的民宿是霞浦草木人,一座坐落在半山腰上的純白小房子。草木人在距離霞浦高鐵站6km左右的一個小山上(牛欄崗),也算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因為在山上,有些的士不願意載,因為會空車回。如果是草木人自己合作開的司機,去中心區30元單程。可以打電話叫他們接,也是30元。
挑一間有趣的民宿,看書、發呆,又或是什麼也不做,枕著海風入睡,補足一周的睡眠。
房裡沒有電視,手機信號不好,而這裡不需要手機、也不需要電視,只需要在海風聲中睡去,在鳥叫聲醒來。亦或靜靜坐陽臺看一下午的海,或再喝幾杯茶,感覺人生的安閒時刻便是如此了。
特色小吃推薦:
一個地方的小吃最能體現出當地的風俗習慣,讓人加深對這個地方的印象。
霞浦劍蟶:當地極為出名的美食,多少人來到霞浦就是為了吃一口這裡的劍蟶。劍蟶選材精小,吃起了非常鮮嫩爽脆,不知挑逗了多少人的舌尖味蕾。
地瓜杯:霞浦的特色小吃之一,被可愛的外形給萌到了。地瓜杯並不出現在店裡,大多是小攤販推著移動推車在賣,又或是得到老城區的巷子裡才能夠找到,時段則大多是在午後。
煎閩南糊:口感有些類似海蠣煎,表皮被煎得酥酥脆脆,咬下去內裡則是Q彈有韌性,加的餡料是花生、香菇、瘦肉、蝦仁等,味道非常喜歡。
霞浦米餃:霞浦長春縣的特色小吃,曾上過央視。餃皮是糯米粉做的,還會加入地瓜、紫薯等,做出黃色、紫色的鮮豔餃皮。
烏米飯:畲族的特色食物,原是「三月三」過節時才會做的食物。製作烏米飯,要將烏穩葉搗碎後連同湯汁裝在桶裡,放入糯米浸泡24個小時,再上木桶蒸。做好的烏米飯,油黑透亮,可以直接吃,糯米帶著草藥的清香,糯柔甘甜。
來海邊,免不了吃海鮮,選擇一些海鮮館吃正餐都能吃到較為新鮮的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