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處不相逢,點擊進來的都是朋友,我是小喬的美好食光,感謝你的關注。
中秋將至,節日的氣氛卻早在一個多月前就開始了,鋪天蓋地的月餅,不管是在網上還是商超,都早早地搶佔著市場。對於這個傳統的節日,吃食算是最統一的了,全國各地,哪裡都少不了要吃月餅的。只不過月餅的花樣年年翻新,從包裝到內餡,總是會折騰出一些新花樣來。
只不過,花樣再怎麼變,「五仁」月餅是決計少不了的。這位老大哥盤踞月餅界多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一方面,它是傳統的經典,不管月餅怎麼革新,五仁是永不磨滅的存在,銷量年年位居榜首,是很多人心中無法替代的情懷;另一方面,它又總是被罵,甚至很多不客氣的聲音都叫它「滾出月餅界」。
歸結起原因來,無外乎兩個字:「難吃」。
甜不甜鹹不鹹的 ,一堆亂七八糟的碎渣,根本分不出什麼品種,散發著油膩膩的味道,入口又幹又硬,卡嗓子得很。
其實,「五仁月餅」從早年間的王者,到如今不受待見 ,說到底,還是它太「貴」了。
什麼?你買的五仁月餅並不貴呀?
對的,就是五仁月餅的量化生產,拉低了原料的品質,讓大夥吃到的「五仁月餅」不再是貨真價實的「五仁」,平民化的「五仁月餅」已不再是原有的味道。
相比於其他的月餅 ,五仁月餅對食材的要求其實是最高的,它的所有原料都是實打實看得見,摸得著,品得出,做不了假。不像其他月餅,半成品加各種香精調配一下就可以 。
所謂五仁,是用五種果仁製作而成,杏仁、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 ,各地會有些許的出入,也有用杏仁、桃仁、核桃仁、橄欖仁、芝麻仁這五種的。
不管是哪五種果仁,原料都比較金貴。選用的都是新鮮的果仁,考究的,連芝麻都是要去皮的,這樣才夠細膩。包括五仁月餅裡很多人都討厭的青紅絲,早年間用的紅絲用的是青梅,紅絲用的則是玫瑰,而現在為了節約成本,用的都是蘿蔔、橘皮、冬瓜一類,形還是那個形,靈魂早已不復存在了。
且不說原料的各種代替,工藝的各種省略,連新鮮也保證不了,果仁大都用的都是「陳貨」,炒熟碾碎後,混上豬油、麵粉、糖,就成了月餅餡,而月餅厚膩的味道恰好可以掩蓋果仁陳舊的味道。
此外,出於儲存和運輸考慮,廠家需要拼命提高五仁月餅的緊實度,減少水分,避免果仁的腐敗,因此口感也被犧牲,原本綿軟的餡料變得幹硬,卡喉,甚至有人形容,可以用五仁月餅來砸核桃,也是不誇張的。
五仁月餅沒有錯,錯的是工業化的量產。
《20世紀上海文史資料庫》中記載了民國時期上海的廣式五仁月餅:其選材都是用的天南海北的上好材料,包括浙江北山的杏仁、廣東西山的橄欖,海南的椰絲、青島的生油……再加上大師傅的精心烤制,月餅香軟可口,甜而不膩。
張愛玲也曾在她的小說《金鎖記》中記錄了民國的月餅,那時候的青絲用的是青梅,紅絲用的則是玫瑰,光看看文字都覺得格外的雅致。
而現在的五仁月餅原料是能省則省,陳貨能充則充,就像前頭說的:亂七八糟的一堆碎渣,根本分不出品種,自然是會遭人嫌棄的了。
如今的月餅越做越精緻,口味越來越多,事實上,大多都抵不上五仁月餅來的真材實料。只能感嘆,雖然現在物質條件好了,想吃上口正宗的「五仁月餅」,竟也還是件奢侈的事。
我是小喬的美好食光,每天在這裡與您分享我的美食生活。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就請關注我,也期待您的點讚,收藏和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您的肯定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