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網上出現了一個爆紅的帖子《貓奴の逆襲——一個技術宅貓奴和他的貓臉識別智能餵貓器!》,這款叫做Bistro的貓臉識別餵貓器紅遍了微博、豆瓣。實際上,這款產品在上線國外著名的眾籌網站indiegogo眾籌後,不僅超額完成了籌款目標(最終完成度241%,眾籌到24萬美金),還因此得到了包括the verge、engadget在內的國外眾多科技媒體的關注和報導,國內也有眾多的媒體和科技界的名人,如李開復等對這個項目進行過主動傳播和報導。Bistro創始人宋牧奇憑藉著這款產品,參加了克萊斯勒杯第四屆黑馬大賽創二代主題賽,並斬獲決賽冠軍。
在最近,採訪到了宋牧奇,對這款備受關注的智能硬體產品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宋牧奇,英文名Muchi,從小在臺灣長大,身上有著臺灣人特有的文藝氣質。宋牧奇從小就是個電腦狂人、超級技術宅,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編程,從大學和研究所一直念的都是計算機科學。從臺灣交通大學碩士畢業後到加拿大讀博士,學習不到一年就到IBM工作。
據宋牧奇自己透露,「做了一年太無聊了,我們就做research,沒有產品壓力,每天其實都很輕鬆,我受不了這麼輕鬆,希望在年輕的時候做點事情,所以在07年的時候就出來自己創業了。」
出來創業後,他組了一個不到10人的團隊,做了一個網遊伺服器平臺,做網遊的雲計算,也偶爾自己開發一些遊戲,但沒有做出一款爆款,也因此賠了一大筆錢。因此11年團隊又轉型做一些2B的業務,為企業做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技術服務。考慮到B端定製化的產品永遠不可能做大,宋牧奇又和團隊嘗試一些C端的產品,於是做了一個行車記錄視頻分享的產品,這些項目也為後來推出Bistro在影像識別、人工智慧方面做了足夠的積累。
從「貓奴」到產品
事業有小成的的宋牧奇,由於沒有找女朋友,他漸漸進化成了「貓奴」,開始一隻一隻的把野貓往家領,不知不覺中,現已收養了三隻野貓外加兩條狗。他白天上班與代碼為伴,晚上回家後則以這些心愛的寵物為伴。
經常出差的宋牧奇有時無暇顧及貓的餵養,也因此有一隻貓胰腺炎誘發心臟病,癱瘓了。
「它是胰腺炎,成因不知道,但是胰腺炎導致不吃不喝非常嚴重。貓不吃不喝48小時基本上脂肪肝,造成血栓就癱瘓了。癱瘓才知道,之前都很正常,最後兩隻後腳截肢了。但是其實這一切都不該發生,如果我在第一時間知道他食慾的改變,它不吃我馬上帶他去看醫生。我們也說很多貓的疾病,基本上都是從飲食改變開始,但是這個非常難發現,它不是突然不吃,慢慢減少或者是慢慢增加都有。我覺得這個數據很多出了問題,所以我們後來就做了這個貓的餵食器希望解決這個問題。」
宋牧奇這樣和我描述著這個悽慘的故事,和Bistro這款產品的由來,雖然如今大家有點厭煩「販賣情懷」,但這真的是一款由「情懷」而生的產品。
經過一段時間的鑽研和試驗,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宋牧奇的團隊成功發明了Bistro——一款附帶貓臉識別系統的智能餵貓器。
Bistro的工作原理
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1、餵貓器裡的貓糧和水,可以按照Bistro智能設定的量定量出現,這樣主人不在家,就可以放上好幾天的食物和水,貓把頭伸進去就可以吃了。一次定量,吃得飽,又不會發胖;
2、Bistro餵貓器所帶的透明託盤,其實是一個電子稱,可以收集貓的體重信息,以智能測算該喵需要多少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