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位於貴陽市北京東路的漁安安井溫泉旅遊城未來方舟項目F3組團施工工地(以下簡稱F3組團工地)正在火熱施工中,工地上,施工工人戴著智能安全帽忙碌著。 不久前,F3組團工地作為貴州省建築工程和城市建設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排查整治進行時」暨「安全生產住建行」部署會的示範樣板工地,成為參會者學習觀摩的對象。
觀摩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智慧工地數字監管服務平臺智能安全帽 工地寶在工程施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羅亮亮 攝
「這個白色的就是智能安全帽,它的後方安裝有感應裝置,當工人戴上它進入系統監測範圍,管理人員就能實時掌握工人的動向。」現場,工作人員向參觀者介紹了正在使用的貴州省房屋市政工程智慧工地數字監管服務平臺中,智能安全帽在安全生產中起到的作用。 在一塊大屏幕上記者看到,系統清晰地顯示著佩戴智能安全帽的工人身在何處、正在進行哪項工作。 「實時定位、軌跡查詢、撞擊報警、佩戴監測、語音播報、區域報警……」施工現場技術員吳松華告訴記者,戴上智能安全帽,工人們無論在工地的哪個角落,系統都能立即找到,隨時守護他們的安全;如果工人的頭部遭受到了意外撞擊,系統會馬上發出警報,派人幫助並帶他脫離危險;如果工人的施工操作或所處位置靠近危險邊緣,系統會立即讓監控攝像頭語音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如果出現進工地時或者在工地內忘記帶安全帽的情況,怎麼辦?」記者問。 「系統攝像頭一旦發現不戴安全帽的情況,會語音提示進入工地的人員必須帶上安全帽,否則就被拒絕進入,或者拍下照片上傳至系統,並立即提示項目管理層,管理層會根據情況提出批評教育或開出罰單,讓忘記的人員『長長記性』。」吳松華說。
觀摩現場,工作人員向參觀者介紹智慧工地數字監管服務平臺運行方式。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羅亮亮 攝
「本項目通過對『智慧工地』的全面應用,實現了對人員安全、建設質量等在線化智能監管。」據F3組團工地項目施工總承包單位中建四局貴州建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璞介紹,智慧工地數字監管服務平臺將生產數據實時匯總和建模、形成數據中心,使項目管理層全面掌握生產過程,通過AI技術智能識別項目風險並預警,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F3組團工地作為示範樣板工地,是貴州省建設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現場數字監管體系的一小部分。 根據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的《貴州省房屋市政工程智慧工地數字監管服務平臺建設工作方案》,到2021年末,貴州將逐步建成「一套標準、一個平臺、多個系統」的施工現場數字監管體系。F3組團工地所在的貴陽市作為全省首批建設試點地區,將選擇不少於60個在建工程項目作為首批試點項目。 一套標準,是指貴州省《智慧工地建設應用標準》。一個平臺,是指省房屋市政工程智慧工地數字監管服務平臺。多個系統,指視頻監控、危大工程監管、揚塵監管、塔吊在線監管、安全雙控管理、勞務實名制信息採集(數據對接)、質量安全監督檢查、關鍵人員在崗考勤監管等應用系統。 隨著這套體系的逐步建成,全省房屋市政工程將運用大數據技術消除事故隱患,築牢安全防線。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羅亮亮
編輯 趙飛羽
編審 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