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園園(中國註冊營養師)
今年的3·15晚會,有一個經久不息的食品謠言被專家「打臉」。這個讓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傳言就是「食物相剋」。我也親自見過很多朋友把食物相剋的表貼在家裡冰箱上,「認認真真」地遵守著。
仔細看下,「食物相剋」表上所涉及的食物種類非常多,涉及的大都是平時經常吃的食物,例如「螃蟹與柿子不能一起吃」 、「狗肉與綠豆不能吃」 、「豆漿與雞蛋不能吃」、「黃瓜西紅柿不能吃」、「胡蘿蔔與白蘿蔔不能吃」、「菠菜與豆腐不能一起吃」、「西紅柿與蝦不能吃」等等。不僅這些「經久不息」的食物相剋說法,朋友圈隨時也會傳出一些類似的謠言,例如「桃子與西瓜不能吃」、「菌菇和茄子不能吃」等等,有些還配以誇張的言語,例如吃了產生劇毒、甚至要人命等等。
這種與「性命攸關」的傳言總能立即吸引住大家的眼球。不少朋友信以為真,決定以後再也不一起吃了,還「善意」地轉發擴散。當然,也有很多朋友將信將疑,表示自己經常一起吃也沒有什麼不對勁兒。這些「食物相剋」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呢?食物相剋靠譜嗎?
一、大多數「食物相剋」說法都有很大的誤區
有的壓根就毫無根據可言。例如常見的:
1、「螃蟹與柿子不能一起吃」
這種說法稱柿子中的鞣酸會與蟹子中的蛋白質結合,降低蛋白質吸收。但是其實胃酸的強度比鞣酸高得多,蛋白質遇到胃酸本來也會形成小凝塊,但是不會影響其消化吸收。
當然,需要警惕的是沒有徹底煮透的螃蟹確實容易導致腸胃不適,無論單獨吃還是與其他食物吃都會出問題。而柿子中含有鞣酸,如果過量吃也可能導致腸胃不適等問題。只要正常的量去吃(膳食指南建議水果不超過200~350克)大可不必擔心。所以,只要不過量吃柿子,不吃沒有徹底煮透的螃蟹,對海鮮不過敏,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沒有問題。
2、「豆漿與雞蛋不能吃」
這個傳言理由是: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會降低胰蛋白酶的活性,從而妨礙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其實只要豆漿加熱處理就可以。 事實上,生豆漿確實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但胰蛋白酶抑制劑本質上也是一種蛋白質,蛋白質在高溫下都會變性,比較怕熱,在100攝氏度下加熱9min,將可以破壞85%以上,而我們日常煮豆漿都會超過這個溫度。所以,熟吃沒有任何問題,且是非常好的搭配(大豆賴氨酸充足,而蛋氨酸缺乏;雞蛋正好富含蛋氨酸,促進蛋白質吸收)。
當然生吃肯定不行。無論是單獨吃還是一起吃都不好。倒不是因為食物相剋,而是有不安全因素。豆漿主要是植物紅細胞凝集素,一種細胞毒素,吃了容易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
3、「豆漿牛奶不可以同食」:道理同「豆漿與雞蛋不能吃」的分析。
4、「黃瓜西紅柿不能吃」
這種說法其大致原因是說「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會把番茄中的維生素C分解掉」。其實維生素C分解酶在包括黃瓜 、胡蘿蔔在內的絕大多數蔬菜中都含有,酶要保持活性,需要適宜的溫度、pH值等條件,缺一不可。而胃中的pH值較低,會讓酶的活性失活。同時,酶的本質是蛋白質,進入胃中同樣面臨被胃蛋白酶「切割」成小分子的胺基酸的命運,所以原來的酶早已「面目全非」,難以對維C起到有殺傷力的破壞作用。
5、「胡蘿蔔與白蘿蔔不能吃」
傳言不能吃的理由是胡蘿蔔中的維c氧化酶會破壞白蘿蔔中維c。其實加熱做熟酶活性都沒了,哪怕殘存一點兒活性頂多引起維c的損失不至於有毒。另外大部分蔬菜都含維c氧化酶,而也並不限於胡蘿蔔、黃瓜幾種 。
6、「菠菜與豆腐不能一起吃」
傳言聲稱,菠菜含大量草酸,草酸易和鈣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鈣,豆腐含鈣豐富,所以就有了菠菜不能和豆腐一起吃,會影響豆腐中鈣的吸收的謠言。更狠的是,還有人說一起吃容易得腎結石。
菠菜整體營養很好,不過草酸含量確實比較高,這是它的一個小劣勢。可也不用擔心,因為菠菜中的草酸形式主要是水溶性的,所以只需把菠菜在沸水中焯1分鐘後撈出,即可除去80%以上草酸,這樣菠菜中的草酸含量就很低了。
即便不水焯也不至於結石。如果沒有經過水焯,通過進食菠菜吃進肚子裡的草酸,與進食豆腐吃進來的鈣,確實會結合生成難溶性的草酸鈣,尤其腸道中結合更多。草酸鈣難溶於水,也不溶於人體的胃腸液,不會被我們的腸道吸收。反而會隨粑粑排出體外,反倒是安全的。只不過確實會影響鈣的吸收罷了。
7、「西紅柿與蝦不能吃」
傳言理由是海鮮中含五價砷,主要是來自於環境中。水果中含有維生素C,維C會把五價砷還原成三價砷,五價砷無毒,而三價砷有劇毒(天然砒霜化學成分As2 O3)。
但這個反應進行是需要一定條件,人的胃腸道並不太適合這個反應進行。更重要的是任何有毒有害物質必須達到一定劑量才會引起中毒反應。據估算,每次至少要吃上20斤以上的海鮮才有中毒的可能,而且還得配合吃大量的維生素C,如補充劑這種高純度的才行。
當然,這不意味著海鮮就可以肆意的吃,每天40~75克為宜。水果每天200~350克為宜。
有人說一起吃了確實會胃腸不適啊?這有可能對海鮮過敏或者處理不得當。如果是這樣,即使不和水果一起吃也同樣會有胃腸道的不適反應。
8、「桃子與西瓜不能一起吃」
這個說法也非常不靠譜,沒有科學依據。桃子與西瓜都是盛夏初秋的兩種常見水果,它們含有的營養成分都不特殊,除了水分之外含量最多的就是糖,此外還含有一些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番茄紅素、胡蘿蔔素、少量的蛋白質以及脂肪之類的常見成分,謠言中所傳的「一起吃產生劇毒」的反應基礎根本不存在,「吃了馬上喪命」更是無稽之談,我想大家生活中的實踐也早已經驗證過這個謠言不成立。
9、「蘑菇不能和小米/茄子一起吃」
這些也都屬於謠言。小米/茄子不能與蘑菇一起吃,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不過夏秋季是蘑菇生長旺盛的季節,不要隨便採摘蘑菇,以免發生毒蘑菇中毒,與小米/茄子一點關係都沒有。
10、「牛奶和榴槤不能一起吃「
這個說法來自於 「榴槤含有機酸,會使牛奶有中酪蛋白沉澱,引起胃腸不舒服」,其實也是經不住推敲,類似的版本還有「牛奶不能與橘子同食」等。其實胃中本來就存在酸度極強的胃酸,食物中的有機酸與胃酸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事實上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到胃酸本來就會形成沉澱,不會引起胃腸不適,也不會影響胃蛋白酶對這些蛋白質的消化。
二、有人一起吃不舒服,原因可能是啥?
根據剛才的分析也能總結出,大概有這些原因:
1、食物處理不當或微生物汙染,存在安全性問題。
2、食物過敏。
3、吃的量太大。
4、吃的是溫度很低的食物,例如冰鎮過的等,導致腸胃受溫度刺激而引起不適。
5、自身胃腸功能確實比較弱,甚至有些胃腸疾病。
6、也可能吃了一肚子食物後,接著進行跑步、快走等活動,也會引起腹脹、腹痛等。而無論怎麼樣,原因大都都不能歸結為「兩者一起吃」的問題。
三、那麼食物相剋的問題到底存不存在呢?
食物相剋論早就被批判了多年了,現在營養主流觀點都沒有那些食物相剋之說,早在80年之前,中國老一代營養學家就做過諸如柿子和酒,大蔥與蜂蜜等食物搭配的試驗,證明對健康人而言,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食物相剋問題。
但是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有些營養素之間搭配合理可以更好的促進吸收(例如維生素D促進鈣,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等),有些搭配不合理會一定程度妨礙營養素吸收(例如草酸、植酸妨礙鈣吸收)等。再就是有些食物吃了後的身體反應與個人體質有關係,例如胃腸功能脆弱的人吃螃蟹確實容易拉肚子。
所以不必因為那些食物相剋的謠言而讓膳食結構的平衡受到影響,在保證食物安全衛生的前提下,在適合自己的基礎上,保持食物多樣化更有利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