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國際瑜伽日。作為一種身心鍛鍊修習法,瑜伽在世界各地受到不少練習者追捧,近些年在中國也發展迅速。
但記者調查發現,由於大眾對「舶來品」瑜伽了解不多,加之一些培訓機構挖空心思「花式賺錢」,瑜伽領域不乏「連環套」「坑中坑」,有的經營活動形同「傳銷」,存在考證亂、師資差、噱頭多和功效虛四大亂象。
考證,竟成一些瑜伽館「生意」
瑜伽愛好者陳意沒想到自己只學了3個月的瑜伽,就被瑜伽館的「老師」盯上了。「老師」頻繁鼓勵「去考瑜伽教培證」。
本來練瑜伽旨在健身的陳意並沒有「考證」的打算,「所以最開始是拒絕的」。但瑜伽「老師」很堅持,一再勸說,稱考證能讓她從教練的角度去學習瑜伽動作和原理,對瑜伽體式的理解會更到位,更上「層次」。
在湖南湘潭一家瑜伽館學習的張楠也有相似經歷。「只要是學了一定時間的學員,能固定堅持來上課的,『老師』都會勸你考證。」
為了「忽悠」更多學員考證,「老師」們用來打動人的說辭還有「兼職」。「老師告訴我們,館內的學員、課程越來越多,老師不夠,只要考了教培證就可以在館內兼職,一次課能拿到80元課時費。」陳意說,「這一點對想掙外快的女性有誘惑力。」
記者發現,在湖南,瑜伽館的會員年卡一般收費僅1000到3000多元,而考證培訓雖然周期短、課程少,費用卻要8000元到一兩萬元。同前些年瑜伽館以年卡收費為主要盈利模式不同,考證,已成為當下瑜伽行業一些場館的新生意。
由於抵擋不住瑜伽老師不停遊說,陳意最終還是花一萬元報考了教培證,「在四五線小城市,這個價格已經是很優惠了」。
陳意的考證培訓持續三個月,說是每天練習一到兩小時,「但其實沒時間不去培訓也沒關係」。據她說,培訓內容其實與之前學習差別不大,只是老師會教你從教練角度看出別人存在的問題並進行糾正。
交錢,莫名「證書」用於「請君入甕」
「考試非常簡單,感覺就是走個過場。每個人自己編排一節課給學員上,有兩個評委現場觀看。」陳意說,自己考試時很緊張,一些講解都說錯了,但包括她在內,所有報考學員都通過了。
周婷拿到「空中瑜伽教培證」只用了四天。「空中瑜伽的體式動作很複雜,但整個學習過程只有兩個周末共四天,感覺自己根本沒掌握。」周婷告訴記者:「考證就是在自己的瑜伽館進行的,老師說願意參加考試的就模擬上一堂課,我覺得自己完全沒有達到能給別人上課的水平,就拒絕了。」
儘管沒參加考試,周婷還是拿到了證書,發證單位就是這家瑜伽館。她對此非常疑惑,老師則告訴她:「要是你覺得自己水平還不行,可以免費再參加一次培訓。」
和周婷一起考證的學員,有的人真的就此成了教練。「我上過一次她的課,口令完全說錯,體式好幾次自己都沒做對。聽說後來一位年紀較大的學員去上她的課,空中倒立時不慎摔倒在地,導致脊椎受傷,疼了半年。」周婷說,這番親身經歷讓她對這個行業產生了質疑,「我開始相信,之前那些『練瑜伽使人受傷、致殘』的報導案例是廣泛存在的」。
拿著「哈他瑜伽教培證」,走過一段瑜伽「兼職教練」之路的陳意,發現後面還有「連環套」「坑中坑」。
「組織我們考證的瑜伽館在當地有很多連鎖店,有證的學員就安排在各個店內授課。」陳意說,最開始一周能排兩三節課,隨著考證的學員越來越多,就只能一周上一節,後來連一節都很難排上。這時,瑜伽館就開始要求她們報考更多門類、更高級別的進修班,否則就不排課。
為了能排上課,繼續考證的學員很多。然後,瑜伽館又向她們兜售其他課程,比如營銷課程,培訓幾天學費就是好幾千元。「結果你當教練授課賺來的錢,還不夠交這些學費的。」陳意說。
考證復考證,證書何其多?一些學員拒絕繼續進修後,就被結束了在瑜伽館授課的資格。「而拿著證書去別的瑜伽館應聘,才發現人家根本不看證書,少數館會考察你上課的情況,更多館則只聘用在自家考證的學員。」一位學員說。
那些不考證的學員呢?簡玲告訴記者:「我買的是年卡,但學了大半年發現,每次教的內容都差不多。當我提出想要深入學,老師直接回復我『高階的內容是花了大價錢從進修班學的,你想學就得交進修考證學費』。」於是,部分想在瑜伽上有所提高的學員,又被迫走上了無休止的考證進修之路。
「在目前的市場中,教培證已演變成了賺錢的套路,一環套一環,簡直像傳銷。」一位瑜伽愛好者說。
記者調查發現,各類瑜伽館的證書五花八門,如「國際瑜伽」「全美瑜伽」「瑜伽聯盟」「亞太國際瑜伽培訓學員」「瑜伽導師研修中心」等,其來源存疑。瑜伽愛好者李玲透露,在考取了所謂「國際瑜伽聯盟協會」的「哈他瑜伽導師」證書後,她才發現在淘寶上能搜索出一大批,「售價218元,賣家說也能在網上查到個人認證信息,和我到手的證一模一樣,我上大當了!」
別入!瑜伽領域還有很多「坑」
除了來歷不明的瑜伽證書之外,專家們提醒,瑜伽還有一些常見的「坑」,消費者需要提高警惕。
——巧立名目,誇大功效。記者了解到,瑜伽有哈他、艾揚格、普拉提等各種流派,流派之間很是不能相容,有的甚至互相詆毀。近年來,市場上瑜伽特色培訓更是名目繁多,肩頸理療、塑形瘦身、豐胸美胸等,還打出「七天瘦二十斤」「十天練就小蠻腰」等廣告語誇大功效。
「針對現代社會的壓力和需求,行業裡出現了很多千奇百怪的養生、療養項目,編造『噱頭』以收取高額費用。而消費者要認識到,瑜伽有助於身心健康,但並不能迅速減肥,更不能替代治療。」瑜伽領域資深人士孟然說。
——盲目追求高難度體式。許多人以能否做出高難度體式作為判斷瑜伽水平深厚的標準。但多位瑜伽領域專家指出,瑜伽應量力而行,以身心舒適為主,過分追求高難度體式,易傷到背、腰和頸部。韌帶拉傷、軟骨撕裂、關節炎症等都是常見的「瑜伽病」,一味追求拉伸扭擰,肌肉纖維可能會越來越松,對健康損害很大。
——「洋教練」受追捧,神秘主義抬頭。有瑜伽領域資深人士介紹,由於瑜伽來源於印度,不少膚色黝黑的「洋教練」成為瑜伽館的「招牌」。湖南省健身協會瑜伽專業委員會會長海英告訴記者,實際上大部分「印度老師」因語言不通,無法了解習練者基礎,上課效果並不好。她還表示,為了提高「身價」,一些瑜伽館主喜歡標榜自己是印度某流派「某大師」的弟子,甚至搞莫名其妙的宗教儀式,在教練過程中宣揚神秘主義,這些不良做法,對正確看待和習練瑜伽有害無益。
健身,瑜伽要反「邪道」倡「正軌」
瑜伽起源於印度,有的因與宗教哲學的牽連而帶有宗教色彩,有的因為追求某些「功效」而具有「神秘色彩」。許多專家認為,瑜伽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應立足於服務大眾健身。
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成立了「全國瑜伽運動推廣委員會」,確定了中國化的瑜伽推廣模式——「健身瑜伽」。「健身瑜伽」去掉了印度傳統瑜伽體系中的宗教因素,考慮了體式的難度係數的普適性與安全性,同時,體育總局也開始對段位制、國家健身瑜伽教練員等級考評有了明確規定。
「體育部門對『健身瑜伽』項目段位、考證的設置,在市場中仍屬於正面引導,並非經營門檻和必要條件,因此不能也不宜動用行政執法來取消未考證的教練、場館的執業和經營權。」海英表示,解決一些「瑜伽亂象」還有待於大眾提高對瑜伽的認識和判斷力,不被商業化「噱頭」迷惑,消費者「用腳投票」來規範市場發展。
很多瑜伽界人士建議,瑜伽行業協會應當對消費者加大瑜伽知識的宣傳,對從業者和經營場館加大監督,進一步引導行業規範運營。可通過行業協會定期舉辦培訓班和管理、學術研討交流,督促瑜伽培訓機構自覺守法,以「行規和行約」有效提升行業自律,讓瑜伽行業堅持走健康有序的「正軌」,遠離坑蒙拐騙的「邪道」。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