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20年會以「重啟美好生活」為主題。社企論壇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 王祖敏)一場突如其來並延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命運共同體」的含義。社會公民、企業、組織和機構如何更好履行社會責任,也成為「後疫情時代」的熱門話題。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20年會上,中新網記者採訪了部分企業和社會組織負責人,他們的戰疫行動和思考也從不同角度回應了這一話題。
高溫青年:弘揚「高能而溫暖」的青年精神
「高溫青年渴望通過努力,改變自己,改變世界,打造青年共同體,造就高溫城市……」這則來自浙江溫州的「高溫青年宣言」曾在疫情前期刷屏。事實上,這個曾因最早開始全球戰疫行動而備受關注的「高溫青年社區」成立於1月15日,彼時,戰疫的警報尚未全面拉響。
作為「高溫青年社區」的發起方之一,浙江思珀整合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鍾俊嶺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高溫青年宣言」應該算是一個年輕人的行動綱領,弘揚的是「高能而溫暖」的青年精神。它並非因疫情而誕生,但卻在這場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中詮釋了年輕人的責任與擔當。
自1月26日起,高溫青年社區發起全球戰疫行動,包括馳援溫州、馳援海外和製造出海。截至11月中旬,「高溫青年」累計完成對溫州140多個基層組織的305萬元物資援助,幫助落地海外僑團捐贈的1000多萬物資;援助義大利、伊朗、俄羅斯等28個國家的醫院、學校、華僑和留學生,總共捐贈物資382萬件……
在這些有形、有價的物資之外,「高溫青年」最大意義在於,凝聚起年輕人的愛心與能力,不僅湧現出更多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青年先鋒,也在全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11月15日,「高溫青年」成立十個月。這個由海歸青年發起,青年志願者、愛心企業和公益組織自發聚合而成的全球化、多元化、協同化開放青年社區,未來還將致力於公共外交工作,推動青年成為中國聯通世界的橋梁,同時打造「高溫青年」「高溫少年」品牌,培養更多、更年輕的「發光」一代。
數夢工場獲評2020向光獎「抗疫特別貢獻獎商業向善企業TOP10」。圖為疫情期間,數夢工場工作人員在衢州市大聯動中心抗疫現場。數夢工場供圖
數夢工場:「數智戰疫」仍在進行時
作為國內數據智能領軍企業,數夢工場自今年1月21日起,針對疫情突發亟需全面高效控制傳播軌跡等問題,發布了一系列數智戰疫解決方案,包括智能疫情分析防控決策系統、智能疫情情報分析系統、交通卡口防疫系統等,助力各地政府聯防聯控、精準決策。同時,其提供的法人大數據解決方案,也助力於各地精準復工復產。
數夢工場CTO崔曉峰告訴中新網記者,給政府提供數據化支撐、助力治理現代化,是數夢工場的職責所在。但疫情突如其來,一開始這個體系還不能完全滿足抗疫的要求。「時間就是健康和生命。我們從接到任務開始就分秒必爭、全力以赴。每個人無論在現場還是家裡都不分晝夜,通過遠程辦公方式提供支撐服務,那時大家都深切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如今,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進入「後疫情時代」的中國也仍處於常態化防控階段,數夢工場的「數智戰疫」也仍在進行時。
「構建新常態下的反應機制,從發生到產生反應動作這一過程所有預案和措施要非常到位,這個過程我們目前正在推演。」崔曉峰說。
他進一步解釋,如果發生新的疫情,密切接觸者是誰、處置方式如何、責任人是誰、救援的力量是否到位等等,所有過程都在預案中,包括處置的方案是否合理都有相應的評審。這個過程也是以「平戰結合」的方式體現,一旦疫情發生,立即啟動,進入戰時狀態。
「我們相信數據的力量,相信通過數據智能技術,能夠幫助政府更精準地決策,更高效地運行。」崔曉峰說,「這場疫情改變了很多,也促使每個人去反思自己的社會屬性和行為。助力治理能力現代化,助力數字產業發展,也是作為一家數據智能公司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中歐商學院校友總會副會長張峰。社企論壇供圖
中歐商學院校友總會:根植社會責任的基因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一所由中國政府與歐盟聯合創立的世界頂級商學院,其校友會有24000多人,分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有130多個校友組織。
中歐商學院校友總會副會長張峰稱,著名經濟學家、中歐商學院終身榮譽教授吳敬璉曾說,如果工商企業都能承擔起社會責任,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作為企業家和商業精英雲集的中歐校友會,承擔社會責任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校友總會從創辦伊始,就根植了商業向善和承擔社會責任的基因。」
年初國內疫情暴發後,中歐校友總會第一時間發起了「中歐人,為愛一起戰」的抗疫項目,在短短的29天裡籌集善款2684萬元,向238家抗疫一線醫院、援鄂醫療隊捐贈了大量全球採購的抗疫物資。海外疫情暴發後,中歐校友總會在全球5個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建立緊急援助互助平臺,為近3000名因疫情滯留海外的校友及留學生提供幫助,並向西班牙等7國捐贈了223臺呼吸機。
「履行社會責任不僅僅是應對疫情,而是我們長期工作的一個中心。」張峰稱,中歐校友會聯合學院舉辦了公益與社會責任論壇,通過評獎、公益成果展、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發布等一系列大型活動,推動校友和更多工商企業以商業思維+資源組合的模式回饋社會。
2019年11月,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成立25周年之際,著名校友公益人、企業家等聯合發起中歐校友總會公益聯盟,將中歐校友多年來在公益與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實踐提升到更高層面,開啟了中歐校友公益與社會責任的新時代。
光碟打卡創始人柳濟琛介紹「光碟打卡」行動。社企論壇供圖
向善而行 普惠社會
企業如何更好履行社會責任,也是以「重啟美好生活」為主題的中國社企論壇的貫穿話題。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目標指導委員會成員、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稱,疫情危機讓我們意識到曾經生活常態的脆弱,人類需要一次自我革命,用行動來避免下一次危機的過早到來。
他稱,中國的企業家已經走上了世界的舞臺,通過對這場疫情帶來的反思,應該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中國商業與全球化教授項兵以「長江責任」為例,將企業的社會責任分為4個「進階版本」:1.0版,是培養企業更多的同理心、長線觀和人文關懷;2.0版,是意識和習慣的培養;3.0版,是通過跨領域或多平臺合作等創新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4.0版,是形成對全球重大問題的中國解決方案。
華大集團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朱巖梅則認為,「後疫情時代」應該重新「定義」企業,「只有滿足社會需求、能解決社會痛點的企業,才能真正立足於社會」。
光碟打卡創始人柳濟琛、科茂能源董事李金城等則以他們正在傾力而為的事業,闡述了如何更好解決社會「痛點」。2018年創辦的光碟打卡平臺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致力於減少食物浪費,兩年多來已達到300萬用戶;浙江科茂則提出「用20年時間終結廢塑料」的目標。
李金城還向「硬科技」行業發起倡議——以向善的發心、商業的模式、金融的手段、前沿的技術,致力解決社會問題。
「向善」「向光」「合作」「共益」成為此次論壇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正如社企論壇聯席輪值主席、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丁健所言,對於企業來說,「後疫情時代」不能只想著如何聚集財富的,而應該考慮怎樣讓財富創造效益,普惠整個社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