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龍番市相信看過《法醫秦明》系列網劇的觀眾都不陌生,近日,法醫秦明系列網劇第三季《法醫秦明之倖存者》開播啦,一場暗流湧動的腥風血雨即將在龍番市上演。
劇情一開始龍番市刑警隊的法醫秦明正在檢查被房東發現死亡在家的李秀英的屍體。
經過細緻的屍檢,秦明得到線索,確定最終殺害李秀英的並不是她的前夫陳志全。
原來,前來借錢的陳志全一言不合就與李秀英掐架,兩人打架時陳志全掐住了李秀英的脖子,但這並未直接導致李秀英死亡,暫時休克的李秀英在陳志全走後醒來過來,但發現自己給母親治病攢的錢全被陳志全拿走了,絕望的李秀英用乾冰自殺了。
緊接著刑警隊隊長林濤又接到了鐵路扳道工的報警電話,說是在鐵軌邊發現了一具裸體男屍。
跟隨秦明一起出現場的法醫助理陳詩羽一眼認出眼前的死者是現下當紅的網絡直播主持人,也是紅緣網的創始人。
秦明在對羅大可進行仔細的屍檢後,發現羅大可是被活活熱死的。
林濤一行人經過調查,發現羅大可非常喜歡蒸桑拿,並且在他前女友王久兒名下的一個別墅裡安裝了一個桑拿室。
在珂老對羅大可名下的別墅進行仔細的檢查後,在他家浴室發現了一些痕跡,經過跟羅大可指縫裡的木屑進行對比,確定別墅的桑拿房就是羅大可死亡的第一案發現場。
得到確切證據後,林濤立刻對羅大可的前女友王久兒進行審問。王久兒招供,自己原本是羅大可的禮儀老師,兩人認識沒多久,羅大可就瘋狂的追求自己,熱戀過後,兩人打算聖誕節結婚,但婚前羅大可無意中發現了王久兒的整容記錄。
無法忍受自己女友整過容的羅大可當即取消了與王久兒的婚禮,還要求王久兒三天之內搬出別墅。
一周後,王久兒發現自己懷孕,滿懷期待的她以為可以靠著孩子挽回自己的愛情,卻沒想到,羅大可聽到王久兒懷孕的消息後,不僅要求她立刻打掉孩子,還要求她歸還自己為王久兒購置的別墅。
總編劇秦明曾表示,法醫是自己的職業,寫作只是愛好,他的目的是讓大家真正了解這個行業以及這個行業當中的一群人。這部劇的確做到了,劇中不僅展現了法醫的專業精神,更讓我們認識到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鮮活的人物形象。比如,林濤對陳詩羽展開猛烈的愛情攻勢,秦明冷酷的外表下隱藏著一段情感傷痛,而一向機敏的鈴鐺也會被捲入殺人案件……他們都不是呆板的職業面孔,而是充滿煙火氣息的身邊人。
02關注現實主義議題,通過塑造心理空間挖掘人性冷暖
一直以來,騰訊視頻都對內容品質有嚴格把關,並誕生了一系列精品劇集。《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在內容主題上深度開掘、在呈現方式上進行創新,保持了騰訊視頻出品一貫的精良品質。
內容主題上,每一集都關注一個熱點社會議題,全劇廣泛涉及到醫患、整容、教育等大眾關注的焦點話題,貼近現實的同時,帶領觀眾深入解讀案件背後的人性故事,體現出一定的社會思考。例如,利慾薰心的醫藥集團利用流浪漢進行藥物試驗,並殘忍地將其焚燒;一位父親為了徹底教訓兒子,不慎將其撞傷,他誤認孩子已經死亡,竟偽造了溺水的假象;債臺高築的賭徒選擇鋌而走險,走上搶劫殺人的犯罪道路……在情與理的考驗之中這些行為失控的個體,製造了觸目驚心的案件。在法律面前,該如何自持?隨著一個個案件的探討,劇情不斷引發新的思考。
主創團隊在尊重專業的同時,在影像表達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尤其是注重心理空間的建構。一方面,案發現場舞臺劇式的創意呈現,通過光的明暗變化與對比,來突出法醫秦明在案發現場的專注和思索,使其「聚精會神」的狀態一目了然。另一方面,與屍體的對話場景,一改往日血腥、重口味的影像符號,通過法醫秦明與被害人的語言溝通,完成對人物心理的剖析,深度解析案情。
總編劇秦明非常認可導演這種處理方式,稱其為「驚豔」。他表示,「所有的法醫其實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思想活動,無論你在現場屍檢的時候,還是現場重建和屍體解剖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一種構想。」對這種心理構想的影像化還原既做到了真實,又給觀眾帶來直觀震撼的感受,正如該劇的宣傳語所言,「於無聲中傾聽逝者遺言,在黑暗中洗滌案件真相」。
03騰訊視頻平臺賦能,精細化運營提升傳播力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的成功也離不開平臺的賦能,在騰訊視頻的精細化運營下,該劇實現了在目標圈層廣泛而精準的傳播,從而使這一熱門IP釋放出更多活力。
一部合格的「職業劇」應該怎麼做?
專業範「職業劇」是《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常被提及的標籤。
職業劇新奇有趣的故事框架建立在「專業性」這一土壤上,才具有價值。然而國產職業劇中,常出現普通觀眾就能察覺到的常識性錯誤。對此行業人士只能搖頭長嘆:「唉,怎麼又有穿幫」。
「偽職業劇」頻出,知乎上有編劇解釋道,「其實是因為做原創職業劇對於編劇的時間成本太高了,但是以現在電視劇的製作速度,根本等不及讓編劇去摸透一個行業,去做田野工作。」
即在創作職業劇的過程中,製作團隊沒能深入了解職業,致使「偽職業劇」頻出。這類劇沒有尋找到劇情和知識性的平衡點,劇情真實感和故事感失衡,容易讓觀眾產生虛假、脫離現實的感覺,很難入戲。甚至還有不少「偽職業劇」借著職業劇的幌子,在劇中雜糅錯亂的敘事邏輯和狗血的戀愛套路,毫無專業性可言。
事實上,國產懸疑刑偵劇鮮少打著「懸疑」的旗號大談戀愛。然而遺憾的是,這類題材的劇集常著迷於懸疑情節的塑造,過度地追求懸念性和獵奇性,以「奇」吸引人,向觀眾展示各種離奇的作案動機和施暴手段,而忽略了專業知識的呈現,只有故事,沒有職業。
從第一季開始,《法醫秦明》系列就走出了一條職業劇道路。《法醫秦明之倖存者》故事來源於資深法醫的工作經歷,且由法醫秦明本人親自擔綱編劇,劇集專業性毋庸置疑。
值得注意的是,職業劇不是科普專題片,一味講究專業性,也容易引起觀眾審美疲勞。劇中,秦明在離奇案件中使用既有知識抽絲剝繭,從細節著手,塑造法醫「職業特性」,案件中的謎團解開了,專業性的展現水到渠成。《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對戲劇性與專業性的處理與平衡方式,值得國產職業劇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