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林中紛飛「金鳳凰」

2020-12-19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選擇字體:大 中 小

  周前進;王瀟瀟  科學時報  發布時間:2010-05-26

  創新理念指導創新人才培養實踐

  與時俱進,緊緊把握時代脈搏,適時提出創新辦學理念,並用以指導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優良傳統。

  早在改革開放前夕,華中科技大學就實施了「走綜合化發展之路」、「科研走在教學的前面」等辦學思想,率先提出了「第二課堂」概念,組織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將人才培養拓展到科學研究和校園文化建設中,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作出了有益探索,引領了潮流。20世紀90年代中期,該校明確提出「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辦學理念,在全國高校率先舉起文化素質教育的大旗,著力培養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相結合的創新型人才。90年代後期,華中科技大學提出了「育人為本,學研產三足鼎立、協調發展」的辦學理念,將人才培養的陣地由教學、科研環節和「第二課堂」延伸到企業與國民經濟的主戰場。新世紀之初,該校又實施國際化辦學理念,學習借鑑國際通用的標準,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

  「十一五」伊始,華中科技大學在傳承中創新,實施「育人為本,創新是魂,責任以行」的辦學理念和開放式辦學、建設「一流教學、一流本科」等發展方針,整合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營造全校創新氛圍,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傾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

  發掘優質資源引導學子主動實踐

  2010年4月底,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及其鑄造分會、鑄造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瀋陽鑄造研究所等發起主辦的首屆「永冠杯」中國大學生鑄造工藝設計大賽落幕,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報送的11份作品全部獲獎,其中有5項為本科生作品。這些獲獎的本科生,均受益於該校「向本科生開放實驗室」的制度。

  創新教育不是奢侈品,不能僅限於優秀學生。華中科技大學堅持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將校內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引入本科教育,實施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質量工程,打造「一流教學、一流本科」的辦學特色。

  根據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該校加強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改革:建立了7個學科大類課程體系,按學科大類培養學生;實施本碩博打通培養、學研產聯合培養、國際聯合培養計劃等,形成了多元化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各類教學基地建設和實踐教學改革,建成了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近10年來還相繼建成40多個基礎課實驗平臺、學科大類或多學科共享的實驗中心、專業課實驗室和工程實訓中心等;建成了200多個校外實習基地。

  該校啟動「大學生研究計劃」,鼓勵本科生參與高水平科學研究:2007年起,建立大學生儘早進入實驗室研究的制度和運行機制,向本科生開放各級實驗中心、創新基地、國家級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各類研究基地;實施「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和醫科「全程科研訓練」計劃;在校內建立了22個大學生創新基地,8個科技創新類學生社團,1個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營;用投入和政策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性的學科競賽及其他國內外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

  近年來,該校本科生每年在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參加國際、國家級學術會議並發表論文,獲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及參加各種學科競賽方面均取得了令國內高校矚目的成績。近三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共獲26個一等獎,獲獎總數居全國高校首位,並奪得過最高獎索尼杯;近三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每屆獲一等獎總數都居全國高校首位;2009年,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均獲得國內高校最好成績。

  該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劉小虎對本科生的創造性讚不絕口。2006年,在一次深入農村的社會實踐中,該院劉冕等5名本科生突發奇想:利用農村家庭自建水井的井水冬暖夏涼的特性,是否可以建造冬暖夏涼的農家空調?在劉小虎的指導下,學生們的「自選課題」——「小型同井回灌地源環保住宅空調」在武漢市洪山區青菱鄉橫堤村一戶村民家中試驗成功。測量數據顯示,該空調系統能提供4000W以上的熱交換功率(通常家用兩匹空調的換熱功率為3500W);系統比傳統空調運行效率高出40%左右,節約能源和運行費用約40%。「農家空調」見報後,劉小虎和學生們接到許多諮詢電話,有廠家打來的,有農民打來的,還有一個電話來自美國的北卡羅來那州。

  校企共建拔尖創新人才

  培養「特區」

  4月底,華中科技大學公布其2010年本科招生計劃及相關政策。其中,通過高考直接選拔60名學生和在一年級新生中遴選240名學生進入啟明學院,受到考生及家長的廣泛關注。

  啟明學院是該校與港資企業絲寶集團合作創立的我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它於2008年9月成立,以「開放辦學,創新機制,學科交叉,拔尖示範」為辦學思路,著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未來傑出人才。目前已經有17個大學生創新團隊骨幹成員、11個實驗班學生及部分特優生共2000餘人進入該院享受特殊「待遇」。享譽全國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團隊Dian團隊、聯創團隊、冰巖作坊等都在啟明學院裡成長。

  學院實施專門的培養計劃:強調發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需自主制定學習計劃和個性化成長方案,自主完成至少一項創新實驗;提倡多學科交叉,把不同專業背景和特點的學生聚到一起,相對集中地開展學習和實踐活動;加強與社會和業界的聯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從中培養實踐創新能力;加強對學生宏觀思維能力的培養,開設「工程導論」、「批判性思維」等特殊課程,引導學生結合人類、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開展專業學習和創新實踐。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熊有倫、程時傑,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垣、張勇傳、樊明武、李培根及一批知名教授均走上講臺,為學生授課。

  2008年3月,該校還與翰明教育基金會合作,設立創新研究院,採取「集中空間、集中團隊、集中資源」的組織模式,把優秀學生、優秀導師和優質項目配置在一起,促進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研究院已設立生物醫學交叉研究中心、材料交叉研究中心、能源交叉研究中心、環境交叉研究中心、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等平臺;11個交叉創新團隊、80多名博士生通過公開選拔已經「入院」。

特別聲明:本站註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繫。

相關焦點

  • 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實力怎麼樣?
    在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之國內大學排名中,華中科技大學位居第一,天津大學排名第二。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簡稱華中科大、華科,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東南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是不是一個檔次的大學?
    先說答案,兩所大學,當然是一個檔次的大學!東南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二校不僅是我們常說的985/211,而且在以前也被稱之為「四大工學院」,還有兩個是大連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這四所工學院是當年我國工學最強勢的一批次,雖然經過時間輾轉歷史變遷,有的進步有的落後,但仍然是我國最優秀的一批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和同濟大學,誰更厲害?
    其中一些知名的985高校的諮詢度非常高,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答一下,華中科技大學很厲害嗎?華科和同濟是一個檔次嗎?並附2020年錄取分數線給大家作為參考。一、華中科技大學很厲害嗎?華中科技大學很厲害,具體原因如下:1、華中科技大學排名高武漢市有數十所高等院校,其中不乏985、211名校,華中科技大學在眾多高校中依然熠熠生輝、排名在前。雖然學校的排名不一定完全代表學校的真正水平,但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學校的綜合實力。
  • 同濟大學「丟失」醫學院,成就華中科技大學,也成就自己!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學院,屬於華中科技大學,是華中科技大學的醫學院,全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學生在寶隆健康廣場宣誓很多人都不解,為什麼同濟大學會同意華中科技大學用同濟醫學院的名稱,其實,同濟醫學院與同濟大學確實有關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是
  • 清華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在線「同上一堂黨課」
    3月8日下午,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上一堂黨課」活動首次課程在線舉行。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邵新宇分別在線作疫情防控形勢下的黨員教育專題報告,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作《疫情防控形勢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專題報告。
  • 華中科技大學介紹
    學校簡介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大,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於1952年始建,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高校,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 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到底誰才是武漢第一高校?
    、華中理工大學三所院校合併為如今的華中科技大學,學校還被成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從A類學科數量排名來看,武漢大學位居第11位,華中科技大學位居第12位;武漢大學略勝一籌。華中科技大學2019年河南投檔線為理科638分,文科611分,湖南投檔線為理科628分、文科623分。可以看出,在理科方面,武漢大學的投檔線弱低於華中科技大學,文科則領先較大。
  •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誰是湖北實力最強的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是湖北省兩所實力最強的大學,實力都非常強勁。長期以來,兩所大學為湖北高校榜首的位置進行了激烈的爭奪,那麼究竟哪所大學實力更強呢?下面用數據分析一下,結果一目了然。華中科技大學,始建於1952年,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高校,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 華中科技大學入選「2021-2035」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
    華中科技大學入選「2021-2035」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公告),華中科技大學成功入選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研究任務承擔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城市管理系沈能教授課題組牽頭的重大問題研究「面向2035年完善國家創新生態體系措施研究」獲立項資助。
  • 華中科技大學2021年保研1888人
    華中科技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現有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內科學、外科學按三級計),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華中科技大學在國內和世界最新排行榜上的表現,這所大學很厲害!
    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歷史與定位:華中科技大學前身為四大工學院之一的華中工學院,創建於1952年。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規模、師資與學位實力等。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綜合排位參考。(1)在軟科2020年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中,華中科技大學排全國第8位。
  • 華中科技大學喻家山天文臺規劃啟動及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的誕生
    昨日,喻家山天文臺規劃啟動儀式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同日華中科技大學天文學系成立,來自國家及地方天文臺、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天文學科的院士、專家200多人線上線下齊聚一堂,共同見證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的誕生目前,喻家山天文臺、天問科普公園、星空館、天文實驗室&天文館已在規劃中,並進行了實地勘察。
  • 盤點華中科技大學真正的王牌專業
    武漢是我國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素有「九省通衢」之美稱,也是我國名副其實的科研教育基地,僅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就有7所,名校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國第三。武漢當年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玩在武大,學在華工,愛在華師」。其中的「華工」指的就是現在的華中科技大學。
  • 同濟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哪所更強?曾因同濟醫學院反目成仇!
    同濟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儘管一所在上海,一所在武漢,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但實際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人誤以為同濟醫學院是同濟大學醫學院,其實不是這樣的。同濟醫學院是華中科技大學的醫學院,跟同濟大學醫學院是兩回事兒。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關聯的。
  • 華中科技大學:綠草如茵,樹木蔥蘢、環境優美,景色秀麗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也是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李白詩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賜給武漢「江城」之名,在此交匯的長江、漢江賦予武漢「江城」之實。武漢的旅遊資源豐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為何和南京大學並列第七?5比0的數據就是其中之一
    華中科技大學高排名引爭議2019年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出爐,其中華中科技大學強勢插隊華東五校,綜合成績和南京大學相同,並列全國第七,這樣的排名為華中科技大學引來不少的非議,認為華中科技大學是典型的網紅高校,是靠著排名炒作來提升學校的聲譽和影響力
  • 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就業怎麼樣?
    以上是計算機相關的,再來說一些別的方向就我校的就業報告來看,收納我校人數最多的500強企業大概就是其中就業人員流向(側面反映學校重點的地區影響力)如下圖所示可見我校在中部之外的東部地區的影響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其實我校還是一個比較面向就業的學校,只要踏踏實實學習,就能掌握相當不錯的工程能力,外界用人單位對我校培養出的工程師等也都評價頗高,很多學長學姐均在就業時無比熱愛母校233333所以如果你是本著就業的目的包括華中科技大學我只能說
  • 湖北有7所211高校,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的分數線太高了!
    2020年湖北省大學排名情況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在河南省的錄取分數線-理科:669分;文科:630分。武漢大學
  • QS世界大學排名,拉籌伯大學400,中央大學412,那華中科技大學?
    2020QS世界大學排名中,澳大利亞的拉籌伯大學位列第400名,韓國的中央大學位列第412名,那同屬中國的華中科技大學位列第幾名呢?2020年高考即將來臨,我將為大家陸續介紹中國大學和海外院校的對比,一起來看看吧!
  •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到應城一中作報告
    12月3日上午,應城一中03屆校友、華中科技大學招生辦負責人劉飛博士帶隊回母校宣講。首先,華中科技大學李冬教授向合教中心高三學生作了題為《加速器技術與應用》的學術報告。李冬簡介:李冬,男,博士,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應用電磁工程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擔任應用電磁工程研究所副主任,分管科研和實驗室工作。主要從事加速器應用技術研究,自2011年以來,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作為核心人員參與3項科技部重大/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