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絕地求生》俱樂部嗎?
JTeam電子競技俱樂部的前身是拿下《英雄聯盟》S2世界總冠軍的臺北暗殺星戰隊(TPA),2016年4月,周杰倫收購TPA,正式宣布建立JTeam,保留《英雄聯盟》項目的基礎上,於2017年11月成立《絕地求生》分部。
寧龍禹(以下簡稱小K)之前在韓寒的1246戰隊作為職業選手,於2016年退役,2018年3月加入JTeam任職戰隊經理,不論是韓寒還是周杰倫,在明星光環戰隊下工作,小K表示「壓力肯定有,尤其是在剛開始成績都不理想的情況下,選手壓力還是蠻大的,但我們都一直保持平常心。」
2019年1月,PUBG發布中國大陸賽區電競計劃,將職業聯賽分為發展聯賽(PDL)、季前賽(PCLP)以及職業聯賽(PCL),JTeam經過三級跳成功進入PCL。
春季賽,PCL採用周中賽及周決賽的賽制,冠軍則是由周決賽積分最高的隊伍直接獲得。當時,PCL賽制引起業內廣泛議論,批評之聲亦不少見,但站在俱樂部角度,小K認為PCL賽制實現了相對的公平,周決賽打不打的進去,還是要看自己的實力。
「因為你不知道這個聯賽到底應該怎麼做?這是大家一個沒有碰到過的一個難題,第一次辦聯賽,16支隊伍同場競技,處在探索階段,所以說第一次的話,好與不好的地方,其實大家都能看得出來,那也不能說第一次辦這麼大體量的比賽,哪個地方有點考慮的不周到,我們就去批評,我覺得這個沒必要,還是需要俱樂部、賽事方、遊戲廠方,共同努力去探索。」
1
俱樂部主要人員:教練、管理層、選手
不同於MOBA產品,選手間有著明確的分工,上路、下路、打野等,大多數人對《絕地求生》位置並沒有清晰的概念,那不免令人好奇,一支《絕地求生》戰隊到底由哪些人員構成?比賽時選手會有自己的分工嗎?
據小K介紹,一支《絕地求生》戰隊主要是教練、選手以及管理層構成。
1.教練:職責包括制定訓練計劃、項目任務安排、制定選手個人的單項訓練,還有研究其他隊伍的打法以及數據;
2.管理層:主要是管理隊伍,挖掘選手,還有對選手的輔導。「很多人對職業選手只有一個懵懂的認知,大部分玩家認為職業就是有錢拿還能打遊戲,對於我們來說,職業選手更像一份工作,所以說改變他們的認知要有一個過程,而且,他們可能會反彈,在反彈期的時候,就要對選手進行輔導,告訴他這個職業到底是怎麼回事情?你該怎麼抱著怎麼樣的心態去做?」
3. 比賽選手:包括指揮、突擊手,自由人以及狙擊手。
· 指揮就是指揮能力,更多的是要在賽場運營戰隊,選點、站位、戰術等;
· 突擊手就是打團戰時第一接觸敵方的選手,要求反應快,近距離鋼槍比較厲害;
· 自由人主要根據賽況做出自己的判斷,需要判斷是否支援等,比如前方僵持住了,那自由人可能會繞後或側面突襲;
· 狙擊手也叫架槍位,遠距離槍法要好,確保其他人行進的時候,敵方攻擊到他們,比賽時候經常聽到的「幫我加下槍」,就是需要狙擊手的配合。
「總體看來就是一個團隊,很看重他們之間的溝通好不好。其實,當大家訓練磨合足夠多之後,比賽中位置有時候比較模糊,可能有的時候指揮就架槍了,狙擊手可能有時候去突破了,因為不像CS,有人架前點,有人架後點,狙擊手就是打狙的,《絕地求生》不一樣,可能你前面正打著呢,你後面來一隊人,就會出現後排變前排,後排變突擊手的情況。」小K總結道。
2
俱樂部青訓:職業態度第一
眾所周知,戰隊中職業選手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俱樂部之間選手轉會,二是俱樂部自己培養選手。針對於轉會市場的規範化,2018年,騰訊推出了騰訊管理後臺,避免俱樂部之間無序爭搶選手,從而保護俱樂部利益,增強雙方契約精神。
「但有一個問題是,戰隊沒成績,沒關注度,優秀的選手就不會優先選擇你。所以青訓就很有必要。我覺得不管什麼項目,他都需要青訓,保持隊伍長久的競爭力,還有就是保持隊伍的一個不確定性,可以讓隊伍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
據小K介紹,青訓隊員到選手主要會經過招聘、試訓再到最終確定的過程。「2018年年中,JTeam屬於換血期,試訓的強度比較大,最多的時候一天八個人,早上四個下午四個。」
青訓選手招聘則主要來自於網際網路招聘,包括招聘網站、微博、QQ群以及微信群,招聘時會公布招募的標準,如百場KDA過4.0,場均傷害超400等,當應聘者簡歷達到標準後,俱樂部就會聯繫試訓。
一名隊員的試訓持續三到四天,主要內容是通過高強度的訓練賽收集數據以及通過直播看語言溝通及交流,在小K看來,一名試訓隊員最為重要的是對職業的態度,「技術不好可以練,但心態不端正再好也不行。所以我們選人都是幾百人中選幾個留下來。」
小K補充道,「打職業最重要的就是自律和熱情,而且平時需要注意的地方蠻多的,就像言行舉止、個人形象、維護隊伍形象以及一天的作息安排等,比如中午1點開始熱手訓練,持續到晚上11點休息,但隊員還會加練,最晚2點也就休息了。一周訓練六天,周日休息;然後規章制度方面,更多的是約束選手的行為規範、安全方面的,如不允許夜不歸宿、訓練遲到等」。
3
俱樂部最大的難題:商業化變現
小K是從職業選手轉到管理層,談及退役,他用「老了」兩個字來總結轉型原因,「會在比賽時,明顯感覺到不是槍法、能力出問題了,而是專注度持續時間下降了,體力也跟不上了,但我又不想去其他行業或者開直播,所以就決定轉型管理層」。
轉型戰隊經理後,職業選手的經歷也幫助他很快的融入團隊,尤其是職業選手,溝通無障礙,還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那群孩子」。「從職業選手轉型的好處就是,我知道職業是什麼樣的,自己經歷過後與選手好溝通,選手有時候遇到的問題,其實也遇到過,我可以把我的經驗帶給他們。」
多年的行業經驗也讓他深知《絕地求生》俱樂部的難點所在。「商業化變現,說的直白點就是錢」。
「現在《絕地求生》俱樂部變現方式還比較少,商業化競爭比較激烈,分到羹的都是頭部俱樂部,雖然PCL有幾十萬的獎金,但都是分給隊員的,俱樂部商業化還是比較難的。」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產品,《絕地求生》產品2017年面世後就引爆市場,數據統計,其整年在Steam上的總銷量達2600萬套,Steam周銷量榜統計上累計47連冠。但在2018年,產品熱度明顯下降,如今,每日國服平均在線人數80萬左右,在小K看來,《絕地求生》是從高峰進入平穩期,「雖說也是正常的,但只有比賽看得人多了,俱樂部才有關注度,俱樂部有關注度才能更好的商業化」。
另一方面,得靠廠商對於比賽項目的扶持,小K以《英雄聯盟》為例,其聯盟化的推行,使整個生態都屬於良性發展,贊助商穩定,遊戲廠商對俱樂部有補助、優待。
最後,小K表達了對PCL的期望,「希望聯賽越辦越好,我抱有這樣的期望,PCL也需要更加督促職業化和商業化,畢竟電競賽事都想做成《英雄聯盟》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