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尊人重土」、「止於至善」開發理念的興業太古匯,在十餘年的開發之後,成為南京西路商圈的最後一塊大型拼圖。但在身處高手雲集的中國最高端商圈,興業太古匯認為,唯一的競爭對手只有自己。
11月3日,興業太古匯正式開業。從2002年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斥資13.06億港元拿地到2016年8月落成,耗時14年之久打造的興業太古匯經過半年的試運營終於正式開業。
總樓面面積達32.2萬平方米的興業太古匯,包含一座10萬多平方米的購物中心、兩幢甲級辦公樓、Middle House鏞舍、Sukhothai素凱泰兩家酒店及一家酒店式公寓。目前,購物中心的品牌入駐率超過90%,已開業商家80%;寫字樓中,香港興業中心一座已於2016年12月投入運營,香港興業中心二座的租戶已於2017年7月開始入駐,兩幢寫字樓的出租率達到80%。
興業太古匯所位於的南京西路商圈堪稱是「中國最高端的商圈」。在這條長2933米的道路上,高端商業項目鱗次櫛比,80%以上的國際頂級品牌在這裡開設了旗艦店或專賣店。而作為這塊商業版圖的最後一塊大型拼圖,興業太古匯無疑必須面對眾多虎視眈眈的對手。從零售的定位和體量來看,它的對手不僅有不遠處的恒隆、中信泰富和梅龍鎮,也包括嘉裡中心、芮歐百貨等商圈中的後起之秀。
興業太古匯夜景但香港興業國際集團執行董事兼興業太古匯項目公司執行長鄧滿華並未感受到太多的壓力,「如果要說有對標的競爭對手,那個競爭對手就是我們自己。」
鄧滿華向澎湃新聞記者強調,不管是何種類型的地產項目,「競爭從來都存在,每個時代都存在,只不過競爭形式不一樣。」因此,在打造項目的過程中,香港興業國際會更為在意投資額度、開發潛力及客群需求等問題,不會因為競爭的存在就輕易放棄一個項目。
「太古地產並不懼怕這樣的競爭。」同為投資方的太古地產行政總裁白德利也相當有信心,「我們更關注如何創新,關注顧客們的需求。只要做到這些,我相信在任何市場都能夠贏得競爭。」
兩位運營者如此自信的理由是,興業太古匯擁有南京西路上體量最大的購物中心,10多萬平方米的面積,相當於梅龍鎮廣場和中信泰富廣場的總和,或是兩個恒隆廣場。
14年的漫長開發進程中,興業太古匯一直秉持「尊人重土」的理念,重視周圍項目及自身客戶群的需要,希望能夠將這塊土地的特點與最大價值發掘出來。鄧滿華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在項目原址「大中裡」的地塊特點基礎之上,香港興業國際與太古地產聯手「開拓了項目的1、2、3+」。
從位置條件上看,興業太古匯還是頗具先天優勢:項目無縫連接地鐵13號線,毗連地鐵2號線、12號線南京西路站,兩條高架近在咫尺,狹長的地形讓它擁有更多蜿蜒曲折的臨街面積,為此項目還專門打造了兩個開放式廣場和十多個室內戶外活動場地。
針對年輕人追求個性、精緻、多元、潮流的生活態度,興業太古匯推出了「愛混敢嗲」的定位和態度主張,並在品牌組合上另闢蹊徑,強調體驗式零售,輔以頻繁的營銷活動,致力於打造最具可逛性的「實用」購物中心。目前,項目擁有250餘個品牌,其中有22家新品牌為上海首開,在中國首開的新品牌有8家,包含佔地超過4000平方米的超生活概念店city'super及45家餐廳等。
「我之前就說過,只有大家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出來的,這是我們項目的特色。」鄧滿華滿懷信心。
「止於至善」是永無止境值得注意的是,無懼競爭對手的兩大投資方,野心遠遠不止於此,他們希望興業太古匯可以改變南京西路商圈的風貌。
鄧滿華認為,「位於靜安區最東邊且靠著黃浦區」的興業太古匯,可以作為一條連接兩個區域的紐帶,「它不僅支撐起了南京西路東段的商業,而且將南京西路商圈與東邊的人民廣場連通,擴大了商圈版圖。」他們最終要做的,是打造整個黃浦江西岸的商業地標,「我們是面對整個上海的客戶群,我們希望能夠為上海,為靜安區打造一個新的商圈」。
對於亮相不久的興業太古匯來說,還將直面更多的挑戰。「怎麼把這個項目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做到最好,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另外一個理念『止於至善』。」
白德利直言,「止於至善」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沒有止境,「可以說,你今天改進了,但市場還在變化,你只有不斷地迎接挑戰,才能在市場保持競爭力,所以我們每天都不會懈怠,每天都會分析這個市場的趨勢。作為地塊擁有者,我們必須這樣做才能保持最好的狀態。」
興業太古匯的未來,還需要兩家開發商的共同努力。從興業太古匯目前的表現來看,以50:50的比例共同進行開發運營的兩家開發商,彼此之間的合作相當愉快。
白德利覺得,「選擇合作夥伴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有是否合適。」而鄧滿華則強調,「(合作)有三個很重要的方面:第一是理念要不謀而合,第二要有創意,第三要有財力。」
「查先生(香港興業國際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查懋成)從來都講,我們要站得高、看得遠,不要把短期的利益放在眼前,其他的看不到。」以「造城」聞名的香港興業國際,其最著名的項目愉景灣,就是歷經三十多年開發造就的一個新城市。而太古地產的「氣質」也顯然符合了查懋成的想法:以「慢」聞名的太古地產,進入內地市場15年間只開發了5個商業項目。不僅僅是興業太古匯的修建耗時10年,廣州太古匯也同樣花了10年時間。據悉,按照拿地時的原有計劃,興業太古匯原定2/3的土地將修建住宅,然而「不賺快錢」的香港興業國際和太古地產在2006年主動向政府提出願意完全放棄住宅,將整個項目地塊變成了商業辦公用途。
慢工出細活的耐心顯然沒有被浪費。以太古地產為例,根據半年業績報告,太古今年上半年於中國內地零售物業組合的租金收入總額為9.06億港元,以人民幣計,相當於較2016年同期上升13%。預期下半年,在購物商場所在的中國內地城市,零售銷售額將有滿意增長,預料市場對太古商場零售樓面的需求堅穩。
白德利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太古地產正在觀察浦東前灘的項目,已籤訂框架協議,但未最終敲定。白德利稱,若所有事情進展順利,太古地產將很快在上海有第二個項目,這也將會是其在內地的第六個項目。同時,一線城市仍會是公司在內地發展的焦點,不排除未來在上海與其他地產商進行合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