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刀人們的腦海裡不禁會浮現出櫻花樹下武士雙手握刀不停練習的畫面。日本一直仰慕唐朝文化,如今世人熟悉的日本刀設計便來源於唐刀。不過在設計日本刀時他們並沒有完全照搬,而是對其不斷改造注入本土民族文化元素,最終打造出集美觀與靈巧於一身的日本刀。
精美的花紋彰顯日本對美的極致追求。在鍛造日本刀時強烈的儀式感,更是源自於日本人對神靈之力的敬畏與渴望。日本匠人希望用自己的敬畏之心、揮灑的汗水、意志的磨練,完成對神靈的獻祭。
期望神靈能受到信徒虔誠的感化將力量賜予鍛造的刀中,以此傳遞無窮的力量給手握刀柄的日本人。使他們能夠在艱難險阻的世間擁有披荊斬棘的力量與勇氣。
一、既有對強者的學習借鑑也有對自身特性的堅守
1.日本刀源生唐刀繼而在本土化裡趨於纖細靈動
在日本的歷史進程裡,向強者學習一直是它推動發展的重要原動力。一次是大化改新,日本向當時的世界強國大唐學習,另一次是明治維新,日本拋卻東方轉向學歐。或許是源自自身的弱小與孤寂,日本與生俱來就對強者有著無條件接受的傾向。
所以學習強者文化時總是不遺餘力,恨不得完全復刻出來。譬如,大唐時期,數以萬計的日本工匠、僧侶、學者來到大唐長安,在這裡學習建築、藝術、經史等。時至今日,人們都能在日本看到幾乎完全複製的大唐宮殿,可見其學習強者文化的熱情與認真。
自然學習鍛造唐刀也成為其中細小的一環。雖然,日本刀設計有借鑑唐刀的地方,但兩者的區別也甚多。唐刀多為直刀,破甲力強,取材隨意,刀身厚重粗獷;而日本刀基本是彎刀,殺傷力強,取材精挑細選,刀身纖細靈動。
這些區別都源自於日本文化裡對自身特質的堅守,適應本土使用習慣是各類文化都會遵循的法則。
2.日本刀終究也逃脫不了道文化的桎梏
除去為了適應自身使用對日本刀做出的改良,被注入日本的道文化,或許是日本刀難以逃脫的宿命。在日本,道可謂是無處不在。日本人習慣了聯想,將萬事萬物都當作有靈魂的存在,需要道的指引才能走入正途。
雖然有道的指引會使得日本人行事作風優雅而嚴謹,但又無時無刻不置人於規矩的束縛壓迫中。所以,日本刀也自然而然地落入日本恪守的道之中。與武士道的結合使得日本刀不僅僅是殺人的武器。它成為武士之魂的象徵,極其注重一些裝飾類設計。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並不是普通的刀而是個人精神力的象徵,必須要有與眾不同的裝飾設計才能彰顯自身堅守的道。反觀唐刀的設計,就沒有那麼多繁文章節,基本就是圍繞如何提高戰鬥力這個核心展開。
所以,日本刀才會在已經拋卻刀具戰鬥的時代,依舊能作為藝術品受到人們喜愛。這一點真的要歸功於,日本人對萬事萬物注入文化的慣性,在我看來總有些對事物過度解讀的意味。
二、華麗的外觀彰顯虛榮與自卑的內核
1.貧瘠多災的島國環境滋生自卑情結
日本刀外表的華麗是毋庸置疑的,日本的刀匠們將山川湖泊,雲霞花朵一一淬鍊其上,如同所有日本設計品會做的那樣,恨不得將大千世界所有的自然之美握於手中。日本人對自然之美的追求甚至到了偏執的地步。人心最刻骨的追求往往由自身所處環境決定,越難以得到越是急於追逐。
日本刀設計中不斷融入精美自然元素便是源自自身生存環境的殘酷與惡劣。日本所處的島嶼,多災多難,地震、火山以及海嘯從未斷絕過。恬淡優美的生存環境,轉瞬間就會在無止境的災厄裡灰飛煙滅。越是失去越是渴望,在無可奈何裡陷入自卑的漩渦,將這些美好的事物鐫刻在設計品裡是他們對自身的慰藉與彌補。
2.使得日本刀花紋繁複標記叢生以示強大
不得不面對又無法阻止的失去與毀滅,令日本人的內心生出無能為力的自卑情結。他們變得容易放棄與頹唐,可是求生的本能又不斷催促他們繼續生命的旅途。既然內心的卑微與無力的,那麼藉助外界事物強大與美麗的裝飾成為他們彌補自身的手段。
所以日本刀的設計裡充滿了各類繁複的花紋以及彰顯身份的家族圖騰,甚至連刀柄上都是精心雕琢的精美漆紋圖案。用如此繁複精緻的設計裝飾自己手中的刀,會給日本人帶來握住世間美好的錯覺,令他們覺得與有榮焉。
手中的刀也早已不是單純實用的武器而成為炫耀本身能力,滿足虛榮心的工藝品。我們中國有句老話: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要自己內心充盈,便無需也無意追求外在的華麗裝飾來彰顯自己的強大。雖然,日本的文化總是不吝惜向他國學習,可他們的靈魂總是習慣性地卑微向下。
所以滿腔的熱情都用來學習華麗的技巧,最終都是學了皮毛,浮於表面。因為他們的內心千百年來依舊在灰暗的角落裡瑟瑟發抖,連手上的武器也失去銳利拼命追逐浮華的外表彰顯自己的強大。
三、為何日本刀的設計如此注重儀式感
1.對堅信萬物有靈神道教的推崇
在日本刀的設計中,不能忽視的一環便是它滿滿的儀式感。日本刀的製作匠人,無論是選材還是打造過程,都始終堅持古老的辦法,親力親為完全手工製作。一把刀的製作周期尤為漫長,在錘鍊時也要時刻保持敬畏心與虔誠感。
拿起、放下、落錘之間都充滿講究,這些儀制不僅是在製作日本刀的過程中展現,日本的插花、泡茶等行為都充滿儀式感。這些都是源自日本人對神道教的推崇,他們相信萬物有靈,所以特定的儀式便是表達對這些神靈的敬畏。
精心的打磨辛苦的汗水是在表達制刀匠人對神靈的尊重與祈求,希望他們能將自己的神力賜予自己打造的刀上,不僅讓持刀者擁有與神相通的力量,更是通過這樣的行為獲得與神靈的溝通進行精神洗禮,從而獲得成長與強大。
日本制刀的儀式感仿佛熱衷朝拜的伊斯蘭信徒,可是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對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迷信。且不說世間有沒有神靈,即使有神靈,難道看到信徒流淌的汗水便會感動從而賜福於他?吃苦就是吃苦,能不能獲得成長還是要看自己的領悟。
2.面對磋磨善於忍受的民族性
無論是日本刀還是任何其他日本藝術工藝品的設計與製作,注重令人眼花繚亂的細節是他們的一大特色。雖說細節決定成敗,但是細緻到無可比擬的細節,仿佛蜘蛛網一般將人性困住陷入痛苦。
日本刀身上無處不見的細節設計,有些很實用譬如便於握住的螺紋,可有些花紋圖樣設計不僅無實際用途更難於製作。但是那一線一紋無論多麼耗費人力時間磋磨耐性,日本的刀具設計者依舊樂此不疲,並沉迷其中覺得是對自身意志的磨鍊與修行。
如此強大的忍耐性歸功於日本人面對艱難險阻習慣性地忍受,當沒有自信或是無力去反抗時,忍受成為他們生存下來的巨大動力。不僅如此,他們還將忍受作為美德與傳統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日本刀磋磨耐性的製作與設計裡。
3.生而平凡卻不甘平庸的進取心
無止境的災厄令日本人不得不承受苦難的磋磨,對自身力量的渺小與無奈,他們全都知曉。所以他們拼命地學習借鑑,祈禱神靈的護佑,可他們依然渴望自身力量的綻放。
不在沉默裡滅亡便在沉默裡爆發。正因為壓力太大所以他們不斷鞭策自己前行,而在高壓之下難免生出反叛壓制的心態。將那些強者與神靈全部壓倒,自己去做至高無上的神。
所以在日本刀的設計上雖然熱衷學習他人,依舊要注入自己民族文化的底色。雖然對神靈畏懼崇尚自然,也生出妖異血腥的妖刀,走向邪祟作惡的道路。這是被壓抑的平凡日本人的吶喊,更是世人都會有的不甘平庸的倔強。
四、總結
日本刀的設計裡飽含的自然美,都是在日本的設計裡司空見慣的元素。靈動精巧的刀身裡鐫刻的精美花紋背後,藏著的是日本自身的卑微與貧瘠。可是沒有人甘於平庸,止步前行,所以他們用極致的美作為武器來裝點自身彰顯強大。
對內心貧瘠卑微的惶恐與對外在美的過分依賴是日本文化裡強大的原動力,它催生了日本對各類美的復刻與極致的追求,甚至妄圖要將神靈之力注入器物中彰顯強大與不同。
不可否認,日本的東瀛文化創造了舉世無雙的美學,在如今的時代備受推崇,但如此流於表面過分注重細節的文化理念仿佛華美的瓷花瓶,美自然是美的,但總讓人覺得是無靈魂的空心物,易碎而沒有生命感。
參考文獻:
《日本史》
《菊與刀》
《武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