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嚴謹、自卑,日本刀華麗外觀為何會注重「儀式感」?

2020-12-18 豈止史實

提起日本刀人們的腦海裡不禁會浮現出櫻花樹下武士雙手握刀不停練習的畫面。日本一直仰慕唐朝文化,如今世人熟悉的日本刀設計便來源於唐刀。不過在設計日本刀時他們並沒有完全照搬,而是對其不斷改造注入本土民族文化元素,最終打造出集美觀與靈巧於一身的日本刀。

精美的花紋彰顯日本對美的極致追求。在鍛造日本刀時強烈的儀式感,更是源自於日本人對神靈之力的敬畏與渴望。日本匠人希望用自己的敬畏之心、揮灑的汗水、意志的磨練,完成對神靈的獻祭。

期望神靈能受到信徒虔誠的感化將力量賜予鍛造的刀中,以此傳遞無窮的力量給手握刀柄的日本人。使他們能夠在艱難險阻的世間擁有披荊斬棘的力量與勇氣。

一、既有對強者的學習借鑑也有對自身特性的堅守

1.日本刀源生唐刀繼而在本土化裡趨於纖細靈動

在日本的歷史進程裡,向強者學習一直是它推動發展的重要原動力。一次是大化改新,日本向當時的世界強國大唐學習,另一次是明治維新,日本拋卻東方轉向學歐。或許是源自自身的弱小與孤寂,日本與生俱來就對強者有著無條件接受的傾向。

所以學習強者文化時總是不遺餘力,恨不得完全復刻出來。譬如,大唐時期,數以萬計的日本工匠、僧侶、學者來到大唐長安,在這裡學習建築、藝術、經史等。時至今日,人們都能在日本看到幾乎完全複製的大唐宮殿,可見其學習強者文化的熱情與認真。

自然學習鍛造唐刀也成為其中細小的一環。雖然,日本刀設計有借鑑唐刀的地方,但兩者的區別也甚多。唐刀多為直刀,破甲力強,取材隨意,刀身厚重粗獷;而日本刀基本是彎刀,殺傷力強,取材精挑細選,刀身纖細靈動。

這些區別都源自於日本文化裡對自身特質的堅守,適應本土使用習慣是各類文化都會遵循的法則。

2.日本刀終究也逃脫不了道文化的桎梏

除去為了適應自身使用對日本刀做出的改良,被注入日本的道文化,或許是日本刀難以逃脫的宿命。在日本,道可謂是無處不在。日本人習慣了聯想,將萬事萬物都當作有靈魂的存在,需要道的指引才能走入正途。

雖然有道的指引會使得日本人行事作風優雅而嚴謹,但又無時無刻不置人於規矩的束縛壓迫中。所以,日本刀也自然而然地落入日本恪守的道之中。與武士道的結合使得日本刀不僅僅是殺人的武器。它成為武士之魂的象徵,極其注重一些裝飾類設計。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並不是普通的刀而是個人精神力的象徵,必須要有與眾不同的裝飾設計才能彰顯自身堅守的道。反觀唐刀的設計,就沒有那麼多繁文章節,基本就是圍繞如何提高戰鬥力這個核心展開。

所以,日本刀才會在已經拋卻刀具戰鬥的時代,依舊能作為藝術品受到人們喜愛。這一點真的要歸功於,日本人對萬事萬物注入文化的慣性,在我看來總有些對事物過度解讀的意味。

二、華麗的外觀彰顯虛榮與自卑的內核

1.貧瘠多災的島國環境滋生自卑情結

日本刀外表的華麗是毋庸置疑的,日本的刀匠們將山川湖泊,雲霞花朵一一淬鍊其上,如同所有日本設計品會做的那樣,恨不得將大千世界所有的自然之美握於手中。日本人對自然之美的追求甚至到了偏執的地步。人心最刻骨的追求往往由自身所處環境決定,越難以得到越是急於追逐。

日本刀設計中不斷融入精美自然元素便是源自自身生存環境的殘酷與惡劣。日本所處的島嶼,多災多難,地震、火山以及海嘯從未斷絕過。恬淡優美的生存環境,轉瞬間就會在無止境的災厄裡灰飛煙滅。越是失去越是渴望,在無可奈何裡陷入自卑的漩渦,將這些美好的事物鐫刻在設計品裡是他們對自身的慰藉與彌補。

2.使得日本刀花紋繁複標記叢生以示強大

不得不面對又無法阻止的失去與毀滅,令日本人的內心生出無能為力的自卑情結。他們變得容易放棄與頹唐,可是求生的本能又不斷催促他們繼續生命的旅途。既然內心的卑微與無力的,那麼藉助外界事物強大與美麗的裝飾成為他們彌補自身的手段。

所以日本刀的設計裡充滿了各類繁複的花紋以及彰顯身份的家族圖騰,甚至連刀柄上都是精心雕琢的精美漆紋圖案。用如此繁複精緻的設計裝飾自己手中的刀,會給日本人帶來握住世間美好的錯覺,令他們覺得與有榮焉。

手中的刀也早已不是單純實用的武器而成為炫耀本身能力,滿足虛榮心的工藝品。我們中國有句老話: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要自己內心充盈,便無需也無意追求外在的華麗裝飾來彰顯自己的強大。雖然,日本的文化總是不吝惜向他國學習,可他們的靈魂總是習慣性地卑微向下。

所以滿腔的熱情都用來學習華麗的技巧,最終都是學了皮毛,浮於表面。因為他們的內心千百年來依舊在灰暗的角落裡瑟瑟發抖,連手上的武器也失去銳利拼命追逐浮華的外表彰顯自己的強大。

三、為何日本刀的設計如此注重儀式感

1.對堅信萬物有靈神道教的推崇

在日本刀的設計中,不能忽視的一環便是它滿滿的儀式感。日本刀的製作匠人,無論是選材還是打造過程,都始終堅持古老的辦法,親力親為完全手工製作。一把刀的製作周期尤為漫長,在錘鍊時也要時刻保持敬畏心與虔誠感。

拿起、放下、落錘之間都充滿講究,這些儀制不僅是在製作日本刀的過程中展現,日本的插花、泡茶等行為都充滿儀式感。這些都是源自日本人對神道教的推崇,他們相信萬物有靈,所以特定的儀式便是表達對這些神靈的敬畏。

精心的打磨辛苦的汗水是在表達制刀匠人對神靈的尊重與祈求,希望他們能將自己的神力賜予自己打造的刀上,不僅讓持刀者擁有與神相通的力量,更是通過這樣的行為獲得與神靈的溝通進行精神洗禮,從而獲得成長與強大。

日本制刀的儀式感仿佛熱衷朝拜的伊斯蘭信徒,可是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對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迷信。且不說世間有沒有神靈,即使有神靈,難道看到信徒流淌的汗水便會感動從而賜福於他?吃苦就是吃苦,能不能獲得成長還是要看自己的領悟。

2.面對磋磨善於忍受的民族性

無論是日本刀還是任何其他日本藝術工藝品的設計與製作,注重令人眼花繚亂的細節是他們的一大特色。雖說細節決定成敗,但是細緻到無可比擬的細節,仿佛蜘蛛網一般將人性困住陷入痛苦。

日本刀身上無處不見的細節設計,有些很實用譬如便於握住的螺紋,可有些花紋圖樣設計不僅無實際用途更難於製作。但是那一線一紋無論多麼耗費人力時間磋磨耐性,日本的刀具設計者依舊樂此不疲,並沉迷其中覺得是對自身意志的磨鍊與修行。

如此強大的忍耐性歸功於日本人面對艱難險阻習慣性地忍受,當沒有自信或是無力去反抗時,忍受成為他們生存下來的巨大動力。不僅如此,他們還將忍受作為美德與傳統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日本刀磋磨耐性的製作與設計裡。

3.生而平凡卻不甘平庸的進取心

無止境的災厄令日本人不得不承受苦難的磋磨,對自身力量的渺小與無奈,他們全都知曉。所以他們拼命地學習借鑑,祈禱神靈的護佑,可他們依然渴望自身力量的綻放。

不在沉默裡滅亡便在沉默裡爆發。正因為壓力太大所以他們不斷鞭策自己前行,而在高壓之下難免生出反叛壓制的心態。將那些強者與神靈全部壓倒,自己去做至高無上的神。

所以在日本刀的設計上雖然熱衷學習他人,依舊要注入自己民族文化的底色。雖然對神靈畏懼崇尚自然,也生出妖異血腥的妖刀,走向邪祟作惡的道路。這是被壓抑的平凡日本人的吶喊,更是世人都會有的不甘平庸的倔強。

四、總結

日本刀的設計裡飽含的自然美,都是在日本的設計裡司空見慣的元素。靈動精巧的刀身裡鐫刻的精美花紋背後,藏著的是日本自身的卑微與貧瘠。可是沒有人甘於平庸,止步前行,所以他們用極致的美作為武器來裝點自身彰顯強大。

對內心貧瘠卑微的惶恐與對外在美的過分依賴是日本文化裡強大的原動力,它催生了日本對各類美的復刻與極致的追求,甚至妄圖要將神靈之力注入器物中彰顯強大與不同。

不可否認,日本的東瀛文化創造了舉世無雙的美學,在如今的時代備受推崇,但如此流於表面過分注重細節的文化理念仿佛華美的瓷花瓶,美自然是美的,但總讓人覺得是無靈魂的空心物,易碎而沒有生命感。

參考文獻:

《日本史》

《菊與刀》

《武士道》

相關焦點

  • 女生為什麼會這麼注重儀式感?
    女生為什麼會這麼注重儀式感? 情侶/頭像/文字/故事 女生為什麼注重儀式感? 因為不管多少歲 少女心萬歲呀 認真的對待生活 和認真的被對待 不管男生女生都會喜歡 因為她愛你 但又沒有安全感 儀式感會讓她覺得
  • 在吃螃蟹這件事上,中國注重口感,日本注重儀式感
    但同樣是吃螃蟹,中國和日本卻截然不同。在中國,人們喜歡吃產自淡水湖的大閘蟹,「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螃蟹是一種時令很強的食物,秋天的時候,蟹黃蟹膏肥厚,吃完來一杯葡萄酒暖胃,大概是秋天最應該做的事了。我們吃螃蟹就是衝著著肥厚的蟹黃和蟹膏去的,剩下的蟹肉顯得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 日本主婦的一日三餐:精緻的飲食,贏在「儀式感」
    她們說,美食點綴了生活,正是因為有了值得期待的一日三餐,生活才會多了一份期待,一份特別,一份精緻的美感,這份精緻,也賦予了日常的「儀式感」。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位日本主婦曬出來的一日三餐驚豔了目光。對於她而言,生活就是運用這樣一份精緻的飲食,贏在了「儀式感」。
  • 自動泡麵機:日本人吃1塊錢面的儀式感
    [PConline 資訊]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吃方便麵也要全自動泡麵機 儀式感滿滿。小時候,方便麵是一種很奢侈的零食,現在終於實現兒時的夢想了——可以天天吃泡麵,畢竟這個是單身人士最簡潔、省錢的一餐了。不過生活總要有點儀式感,泡麵這麼隆重的事,直接倒開水是對不起那1.5元錢的方便麵的。在這個高科技時代,泡麵也是需要技術的,所以日本有了專用的全自動泡麵機——想吃方便麵或者杯麵的時候,主要加水、通電就能自動泡麵了。全自動泡麵機聽上去是不是很有高科技感覺?
  • 日本越前廚刀為何有如此盛名?揭秘手工刀匠的傳統制刀過程!
    越前廚刀如今可謂聲名遠播,許多世界級的廚師都會使用越前廚刀來進行烹飪,可謂是高端廚刀的佼佼者了!那麼,越前廚刀為何如此出名(且昂貴)呢?(龍泉)」刀具制刀廠,從這家延續了三代的著名刀具品牌中,感受日本手工廚刀的魅力~KOJI MASUTANI先生說,如果刀具不是手工鍛造而出的,那便是沒有靈魂、沒有生命的刀具,感受不到任何精神所在。
  • 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
    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馬未都曾表示,世界三大名刀中沒有中國刀。世界三大名刀為大馬士革刀、馬來克力士劍、日本刀,尤其是日本刀與中國刀中的唐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另外一副模樣,唐刀沒落,日本刀彎道超車異軍突起。由一斑而窺全豹,中日兩國民族性格的差異有多大,從唐刀沒落日本刀異軍突起彎道超車,就能看出一二。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可謂是一針見血。依據《唐六典》記載,制式刀有4種,分別為儀刀、障刀、橫刀、陌刀,統一被稱之為唐刀。
  • 日本貌美飯盒,帶飯也要儀式感
    便當這一詞源於日本,沉迷日劇的妹子們都知道,每當看到日本主婦做的便當時,口水都能流一地。所以說想要告別快餐,不如從擁有一個貌美又實用的便當盒開始。沒準還能GET一波做飯技能呢!選擇便當盒也是門技巧哦!精緻好看的外觀能讓你胃口大開,吃飯這件小事兒也能滿是儀式感。正好我最近也吃膩了外賣,準備開始自製夥食了。
  • 心裡沒有安全感自卑怎麼辦?沒有安全感自卑怎麼辦?
    不知道為什麼,我經常會沒有安全感,總是覺得周圍的人會騙我,總感覺那些對我好的人最好還是會離開我,有時候嘗試去接觸別人,但是有不敢接觸太深,害怕會受傷,其實我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所以我感到很自卑,我想改變,但是不知道怎麼改,那心裡沒有安全感自卑怎麼辦?沒有安全感自卑怎麼辦?
  • 張天愛在家吃飯也要穿晚禮服,是儀式感還是作?啥時候需要儀式感
    其實,儀式感本身沒有錯,儀式感也是讓我們生活增加幸福感的一種方式。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過分的儀式感其實會並不是一件好事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生活中,到底是不是需要儀式感呢?
  • 為什么女生都很在意儀式感?她們追求的儀式感到底什麼樣子?
    我們的導師最近遇到這樣一個求助:一位男士在追求自己喜歡的女生時,對方提出自己需要一個「有儀式感的告白」。男方很苦惱:什麼叫儀式感,怎麼做才能有儀式感?在兩性關係裡儀式感經常會成為女方對男方的要求,而男方卻總會迷茫——儀式感有那麼重要嗎?
  • 看日本大廚分割章魚,儀式感滿滿,這越看越想笑的節奏是怎麼回事
    看日本大廚分割章魚,儀式感滿滿,這越看越想笑的節奏是怎麼回事如果是有看到日本大廚料理食物的朋友都是可以發現,這些大廚在處理原材料的時候那就是十分細緻,每一刀都要做到精而準在日本只要是會做料理的都是可以稱之為大廚,但是要說最為厲害的大廚是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的話,這個就需要把所有的大廚聚集在一起後來一次比拼,讓全國人民看到這些大廚的功底。
  • 劉嘉玲說要注重生活儀式感!奚夢瑤一句話,直接搶鏡!
    在一檔節目中,劉嘉玲說,自己是一個很注重生活儀式感的人。情人節就要收花,周年慶就要出去吃飯,那過年,就要去置辦年貨。她說,生活中的回憶,是需要靠自己的雙手去製造的。在講述生活儀式感的同時,劉嘉玲還不忘撒一把狗糧給觀眾。劉嘉玲說,自己家的柜子裡有很多卡片。那這裡面,就有梁朝偉對於劉嘉玲的道歉卡片。不得不說,劉嘉玲和梁朝偉兩個人,還是很恩愛的。
  • 「轉瞬即逝」的煙火大會,為何成為日本夏日特有的「儀式感」?
    三 、煙花符合日本人追求的剎那主義審美和儀式感1.日本人嚮往一切瞬間美的內在精神日本人對夏天的情有獨鍾,對煙花的偏愛,多是因為他們骨子裡對煙花精神的一種嚮往。日本人春季賞櫻夏季看煙花,煙花與櫻花都是短暫存在卻又極富美感的事物。
  • 日本主婦:過年「儀式感」從大掃除開始
    熱衷收納和整理的日本主婦,每次到了一年的末尾,在家裡進行全面地大掃除,才是最具有儀式感的事情。對於她們來說,過年的「儀式感」,就是從房間的「大掃除」開始的。過年大掃除的這份儀式感,更重要的是動員全家人一起做家務。獨木不成林,夫妻和孩子共同組合在一起,才能夠組建起來家庭。共同組建的家庭,自然離不開家庭成員的參與,更何況全家人有說有聊的在一起。趁著過年時節,來一場大掃除,才讓「過年」更富有儀式感。
  • 看完這舌尖上的儀式感,誰不想來一頓和式早餐?
    他們可以不嫌麻煩,把早餐也吃得極富儀式感,用各種小杯小碟小碗裝些小菜、小點,人手一份,盛裝飯菜的碟子小巧、豐富又精緻。 一份傳統的日本和式早餐,吃下來大概要用10多個小碗小碟,花樣繁多卻不會讓人過飽。比起中式早餐,和式更注重營養和情調。
  • 原來日本主婦用餐儀式感,都是它給的...
    日本的國寶級藝術大師、重量級美食評論家北大路魯山人的名言:「器皿,是料理的衣服。」「用眼睛'吃'的美食」說的是吃飯的儀式感,一餐一食,不僅僅是滿足味蕾,享受視覺的盛宴也同樣重要。說到餐具儀式感的話,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日式和風的餐具一向都是很有自己的格調,會讓人感覺吃飯都是一種享受。
  • 暴力美學日本刀:如今被視為破鐵棍,為何曾讓中國古人自愧不如?
    ,可日本還是一個不知鐵器為何物的蠻夷島國。在相同的時間差下,為何日本能在後半段實現逆勢反超?這其中,就不得不對中日兩國在這一期間的歷史進程做一個比較。 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乃至明朝之前的宋元時期,中國的戰爭環境越來越複雜。自五代十國時期,各民族混戰不休,中國的戰爭越來越趨向於步、騎間的戰爭,特別是在兩宋時期,宋軍與遼、夏、金、蒙的戰爭,更是單一的步兵抵禦騎兵的較量。
  • 有儀式感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想一想,自然會發現日子沒有那麼糟糕,只是我們缺少了儀式感,如果我們能多注重生活的儀式,那麼自然會發現生活的美好。任何時候都要知道,日子太糟心,不是日子本身有問題,而是生活缺少儀式感。這本書,就是通過闡釋生活中的一些儀式,讓我們發現生活的美好,而不是糾結於生存本身。書中,作者詮釋了儀式感的重要性,希望我們能注重儀式感,不要活得一團糟,成為生活的主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隸。坦白來說,李思圓的文筆是非常不錯的,也是這段時間人氣非常高的作家。
  • 生活儀式感,長壽的秘籍,快樂的法寶
    女性的生活儀式感普遍強於男性,平均壽命也高於男性,生活的儀式感與壽命的長短存在著正相關關係。追求長壽是生命的使命。為此,人類在不斷實踐探索中,發現了各種藥物,可以治癒各種疾病,延續壽命。但是,不管我們人類如何努力,終究是抵擋不住歲月這把殺豬刀,它耗竭掉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我們終將走向死亡。在尋找長壽和永生秘籍的過程中,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努力。我們所有生命都來自於母體,從母體中分免出來。所以女性懂得生命的來之不易,更加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知道生命的神聖。女性對於生活,更加在意儀式感。
  • 軍營時光匆匆又短暫,生活要有「儀式感」
    到底什麼樣的場面才能稱之為「儀式」呢?如果說,生活中的儀式感是個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那麼,軍營中的儀式感就是讓自己更加熱愛這身迷彩。  儀式感八對革命先輩的無限緬懷和熱愛緬懷先烈憶崢嶸,初心不改再出發,這種儀式感不能忘,這是對先烈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