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分析和發展建議

2020-11-30 網易新聞

  作者:高啟傑、郭凱凱等 中國農業大學

  近年來,全國各地特色農產品尤其是貧困地區優勢農產品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加速上行,開闢了欠發達地區人民脫貧增收新通道。近期,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組織中國農業大學特色農產品電商研究團隊,對淘寶、天貓、京東三個電商平臺的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進行了監測分析。總的看,特色農產品電商節日拉動短期銷售激增;水果類農產品高頻剛需性強;西部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發展迅猛。針對當前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品牌不"響"、供應鏈不完善和人才短缺等突出問題,建議推進產品品質和品牌價值"雙品提效"、補足農產品加工及冷鏈物流"兩大短板"、強化電商專業人才培訓和產業戰略規劃"兩項基礎"。

  

  一、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主要特點

  全國農產品電商市場規模持續擴增,2019年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3975億元,比上年增長27%,累計帶動300多萬貧困農民增收。超過300萬種貧困縣商品在京東平臺實現750多億元的銷售額。拼多多平臺註冊地址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商家數量達到15.7萬家,年訂單總額達到47.9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40% 和413%。特色農產品電商這一"虛擬菜籃子"在更好的滿足居民多樣化、高品質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同時,促進、帶動了"網際網路+特色農業"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通過對淘寶、天貓、京東三個電商平臺農產品上行數據監測分析發現,電商節日經濟對市場銷售走勢的影響不容忽視,水果類、功能性特色農產品持續走俏,西部特產憑藉原產地品牌形象佔據較大市場份額。

  (一)電商節日拉動線上銷量短期激增,年末電商市場保持高位運行。特色農產品消費季節性波動顯著,年中年末電商節日促使銷售額短期激增。每年進入5月,各主流電商平臺紛紛提前預熱電商節日"618",6月受平臺流量加持和消費需求聚集,特色農產品銷量大幅提升。2019年4-6月,冬蟲夏草、馬鈴薯等各優勢產區陸續進入集中上新期,線上線下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銷售局面,電商銷售量環比分別上升17.3%、8.3%。處於消費淡季的特色牛、羊肉市場,6月電商銷售額環比分別上升14.3%、19.8%。2019年秋,全國各地農民喜迎豐收,蘋果、核桃、枸杞產量再創新高,第四季度電商銷售額環比分別上升156.0%、64.4%、83.7%,約佔全年銷售額的三至四成。第四季度為冬蟲夏草傳統銷售淡季,但受"雙十一"電商大促影響,"三區三州"地區冬蟲夏草電商銷售額季度環比抬升93.4%。

  (二)水果類農產品高頻剛需性強,功能性農產品銷售額增幅顯著。水果類農產品具有高頻剛需的產品特性,有較強的地域和季節性,易滿足消費者多元消費需求,促使其成為上行優勢品類。據京東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水果是農產品上行扶貧的優勢品類,市場份額達到33.6%。2019年特色蘋果持續保持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較大市場份額。其中,第三、四季度電商銷售額增幅分別達到77.5%、156.0%。功能性農產品電商銷售額增幅顯著。數據提供商Tastewise發布的《健康時代:讓食品發揮作用—2019年功能性食品報告》指出,消費者對功能性食品的興趣持續上升,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2750億美元。從消費者感興趣的食品功能來看,促進睡眠類、養生類、大腦和腸道健康類等食品深受消費者青睞。枸杞、冬蟲夏草作為滋補保健類特色食材,2019年第四季度電商銷售額環比上升83.7%、93.4%,大幅扭轉第三季度電商銷售額下跌之勢。核桃具有健腦益智、抗衰老等功效,是我國線上堅果行業中的重要細分品類。2019年第三、四季度,特色核桃系列食品線上銷售增速顯著。電商銷售額分別達1.4億元、2.3億元,季度環比分別上升13.9%、64.4%。

  (三)優勢區域特色品牌佔據較大市場份額,西部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發展迅猛。原產地效應作用機制影響下,優勢區域特色品牌佔據較大市場份額。產品原產地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進而影響消費者購買傾向,其中優勢區域公用品牌形象和地理生態形象對特色農產品評價影響顯著。隨著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和高品質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增長,生態環境優美、無公害、堅持綠色生產的農產品更受消費者青睞,如寧夏中寧縣出產的枸杞質量最佳、西藏那曲出產的冬蟲夏草品質最優。2019年第二、三、四季度,寧夏枸杞位居該品類電商銷售額榜首,銷售額佔比高達73.9%,西藏冬蟲夏草電商市場出貨最多,其電商銷售額佔比高達98.6%。從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地域銷售情況看,西部地區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迅猛。從監測的8個品類看,除小龍蝦外,其餘7個品類(馬鈴薯、蘋果、牛肉、羊肉、枸杞、核桃、冬蟲夏草)位居電商銷售額榜首的城市均來自西部省份。蘋果是陝西農業的特色優勢產業,生產位居全國首位,2019年4-12月陝西特色蘋果電商銷售額佔到特色蘋果優勢產區電商銷售額的45.1%。內蒙古出產的"蒙牛"、"蒙羊"市場認可度、市場佔有率、品牌知名度最高,2019年第三、四季度電商銷售額季度環比分別上漲101.8%、205.5%。

  

  二、特色農產品電商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進入快車道,品牌強農、產業強農、人才強農等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品牌、供應鏈體系、人員隊伍等方面的發展短板日益顯現。

  (一)特色農產品品牌雖"量大齊全",但多有牌不"響"。當前,我國特色農產品電商行業頭部效應明顯,市場集中度較高,電子商務的動態競爭和產品快速迭代的不穩定性對市場競爭力不足的特色農產品銷售極為不利。我國特色農產品品牌雖數量眾多,但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農業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總體水平不高。據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和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年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和影響力指數數據顯示,在首批入圍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參評的100個區域公用品牌中,品牌價值超過百億的有27個,佔比不足30%;品牌平均影響力指數為75.043,農業品牌認知度和影響力有限。二是品牌質量發展不平衡。通過對《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年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入榜品牌區域分布分析發現,經濟發達地區優質區域公用品牌較多,欠發達地區品牌建設相對滯後。山東作為東部農業經濟強省,入榜區域公用品牌最多,達到17個。中部地區農業大省河南,入榜區域公用品牌數量僅次於山東省,達到16個。青海、貴州入榜品牌數量均不到山東入榜品牌數量的一半,各有7個上榜品牌。西藏入榜的區域公共品牌最少,僅為2個。

  (二)農產品電商供應鏈不完善,特色農產品上行受阻。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電商行業飛速發展,農產品電商行業從快速成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特色農產品面臨的產銷銜接不暢問題依然較為突出,主要原因在於電商供應鏈短板導致特色農產品上行受阻。上遊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難以與下遊電商企業高效對接。農產品標準化、集約化生產離不開以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種養殖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參與。然而據有關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註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突破220萬家,但空殼社佔比至少在三成以上,個別地區甚至能達到六成以上。中遊農產品產後加工及冷鏈物流發展滯後,面臨消費者信任危機。《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報告(2018—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接近68%,尚有較大提升空間。當前,特色農產品電商上遊生產端上行的農產品多為未加工的初級農產品。據調查數據顯示,71.7%的受訪生產者未進行農產品產後加工,僅有28.3%的生產表示建有商品化處理中心或中央廚房等對農產品進行加工。

  (三)專業電商人才短缺,特色農產品電商增長乏力。隨著我國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張,產業發展面臨的專業人才短缺問題將日益凸顯。首先,電商行業人員流動性強,專業電商人才缺口較大。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有62%的電商企業處於招聘常態化或人才需求強烈狀態,專業人才缺口較大。《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發展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21年我國農村電商人才缺口將達到217萬人,2025年人才缺口將增至350萬人。其次,農產品電商雖快速發展,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滯後。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農村網民規模為2.55億,佔網民整體的28.2%。全國非網民規模為4.96億人,其中農村人口佔到59.8%。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在於,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年齡因素。一方面,受農業從業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老年農民比例較大等不利因素影響,本地電商人才挖掘與培養難以滿足農產品電商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受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農產品電商收益不穩定等因素影響,引進人才水土不服,流失率高,難以持久。

  

  三、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建議

  我國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既面臨來自品牌資源及人力資源為代表的軟實力不足的問題,也面臨來自產業生態內部產業鏈、供應鏈等硬實力發展滯後方面的挑戰。因此,特色農產品電商工作的開展既要補足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短板,還要從農產品品質提升、品牌價值增值等方面下大功夫、大力氣。

  (一)推進品牌價值和產品品質 "雙品提效"。我國特色農產品具有鮮明地域、文化、品質等諸多特色,但卻又廣泛具有"散、弱、小"的品牌特徵,應避免陷入重複、過度開發,低質量建設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品牌陷阱,全方位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產品品質"雙品提效"。加快推進區域公用品牌標準化建設。各特色農產品優勢產區可從技術創新、監督管理、運營維護等層面出發,依託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基礎,實施質量標準化工程,發揮標準化的基礎保障作用。此外,持續豐富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內涵,藉助內容電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電商新業態多渠道、多時段、多樣化地塑造獨特的品牌、產品形象,建設以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多個知名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為兩翼的品牌矩陣。加強產品品質提升。產品品質是品牌核心價值的重要載體,在推進農產品產量及品牌數量提升的同時,應注重對特色農產品品質進行"補鈣",提高品牌溢價能力,做好特色農產品品牌價值提升。2020年第一季度艾媒諮詢發布的《中國農貨電商市場研究》調查發現,57.9%的受訪者將食品安全作為在線購買農產品的首要因素,52.5%的受訪者認為農貨電商平臺在農貨品質方面需要改進。加快構建產地現代綠色生產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優化產品結構,建立產學研動態聯絡機制,依託技術進步提升產品品質,突出產品特色,為網紅爆品的打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補足農產品加工及冷鏈物流"兩大短板"。要解決農產品上行尤其是貧困地區農產品流通問題,關鍵是要做好產銷銜接。圍繞農產品上行政府推動科學制定符合市場預期的配套技術標準、行政法規、優惠政策,搭建符合農產品網貨標準的農產品生產和流通體系。一是補足農產品加工建設短板。農產品加工水平的提高是特色農產品品牌溢價能力的關鍵,應著力提升產地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形成區域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重點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加強信貸支持力度和技術指導。執行特色農產品從田間管理、採後處理、分等分級、包裝儲運等流程的技術標準,增強產地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電商經營能力。二是補足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短板。充分發揮企業聯盟、產業協會等組織資源,增強龍頭企業電商示範帶動效應和輻射帶動能力。加強農產品物流骨幹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培育產地規模化、專業化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完善縣、鄉(鎮)、村各級冷鏈集散中心和分撥中心基礎設施建設。

  (三)強化電商專業人才培訓和特色農產品電商戰略規劃"兩項基礎"。依託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等項目,加強人才體系建設。一是重視電商專業培訓,建立穩固的電商專業人才隊伍。優化課程體系,突出適用、實戰特性,動態跟蹤和實時反饋電商培訓方式、內容及效果,對存在的不足及時做出調整,注重培訓效果轉化和電商達人、直播帶貨網紅的孵化。搭建各類返鄉下鄉人才創新創業所需的支撐服務平臺,完善產地農產品電商創業支持服務體系,重點解決小微電商創業者信貸、技術、用地等問題。二是做好電商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以做精產品鏈、做強供應鏈、做足服務鏈為引導,將電商助農、強農、興農融入到特色優勢農產品產業規劃當中,解決產地"人"、"貨"、"場"的問題。地方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需要政府將電商人才培育上升到戰略層面,通過引進和培育專業人才,填補電商人才缺口。農產品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已見雛形,但仍需在服務功能,服務內容,運營機制方面下功夫,利用現有設施、設備等硬體設施及專業化人才隊伍,提升公共服務供給精準度和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滿意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產業研究】中國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分析和發展建議
    近期,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組織中國農業大學特色農產品電商研究團隊,對淘寶、天貓、京東三個電商平臺的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進行了監測分析。總的看,特色農產品電商節日拉動短期銷售激增;水果類農產品高頻剛需性強;西部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發展迅猛。
  • 2020-2026年中國生鮮農產品連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2026年中國生鮮農產品連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在多年生鮮農產品連鎖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生鮮農產品連鎖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生鮮農產品連鎖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生鮮農產品連鎖行業進行了全面
  • 《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摘要)
    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自2013年以來連續5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速度,但呈現逐漸趨緩的態勢。5、2017年我國食材農產品電商得到迅速發展,交易額達到8000億元。2012年以來,我國B2B食材供應平臺產生,2014年以來食材農產品電商成為一種比較時尚的電商現象。
  • 首發|2018中國大宗農產品市場發展報告
    四、2017年我國大宗農產品市場特點(一)政府出臺各類「促進發展與加強監管」政策因為我國農產品市場和電商進入到一個「發展期」,在發展時期需要促進發展和規範監管並重,在「引入期」以培育為主,在「成長期」以促進發展為主,現在農產品市場和電商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 2017-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此外,隨著全球網上購物市場的迅猛發展,消費和跨境網購需求日益強烈,諸多支付機構已經通過與海外電商企業及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涉足跨境支付業務,快速進入境外支付市場。  **年阿里巴巴實現用網際網路連接中國供應商與海外買家後,中國對外出口貿易就實現了網際網路化。在此之後,經歷從信息服務,到在線交易、全產業鏈服務的跨境電商產業轉型。
  • 中國電商物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產  中國電商物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對我國電商物流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電商物流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電商物流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電商物流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電商物流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2020-2026年中國電商物流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電商物流運行指數總業務量環比指數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電商物流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電商物流和快遞企業持續加大設施投入,加強網絡布局和資源共享,提升消費旺季和尖峰時刻的應對能力,**年行業物流時效、履約水平和運作效率都有較好提升。
  • 報告:中國農產品電商「金字塔」結構體系逐漸形成
    自2014年以來,洪濤教授每年主持發布一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先後發布了《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 、《2018年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報告》,2018年3月17日,洪濤教授在中國糧油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發布了《2017年中國糧油產業電子商務發展報告》。
  • 2020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從業人員超4800萬人、市場...
    2020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從業人員超4800萬人、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  2020-05-19 11:52
  • 汕頭澄海"五年百億"大力發展獅頭鵝產業,啟動中國農產品跨境電商...
    開幕式現場組織了獅頭鵝餐飲品牌、名特優農產品和特色小吃等展銷活動及直播活動,中央電視臺、新華網、南方+、騰訊微視、新浪等網際網路平臺和媒體進行了直播。啟動中國農產品跨境電商試驗區建設,汕頭澄海迎來發展新機遇2019年國務 院同意汕頭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20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批覆同意在汕頭澄海建設廣東省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邁開了廣東省快速建設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第一步,是發展農產品國際貿易數位化的有益探索。
  • 2020-2026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
    《2020-2026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報告》通過跨境電商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跨境電商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跨境電商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的調研分析,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
  • 欽州靈山縣:打造電商平臺讓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電商創業園銷售各種靈山特色農產品。廣西新聞網記者 陳琳燕攝 據了解,這個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創業園將打造成靈山縣電商精英的集聚區和大眾創新的先導區,努力建成全國一流的農產品交易平臺,目前已有50家電商企業入駐。  政府為農產品電商搭平臺 靈山縣是農業大縣,擁有160多萬人口,是著名的中國荔枝之鄉、中國奶水牛之鄉、中國養蛇之鄉、中國名茶之鄉。
  • 2019年版中國跨境電商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跨境電子商務從進出口方向分為: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和進口跨境電子商務。從交易模式分為B2B跨境電子商務和B2C跨境電子商務。  隨著**年"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跨境電商已經站到了資本市場的風口上。跨境電商有望成為對衝出口增速下臺階的利器。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型貿易近年來的發展腳步正在逐漸加快,並有望成為中國貿易乃至整個經濟的全新增長引擎。
  • 生鮮電商的市場分析報告
    內容概要文檔內容主要由行業背景、市場現狀、用戶分析及場景分析構成,通過市場環境分析PEST、市場競爭態勢波特五力模型、市場階段和規模、用戶研究、競爭優劣勢SWOT方法論多維度解讀客觀數據及市場情況,進而輔助制定市場發展階段的方向戰略。2.
  • 2020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直播電商將成為...
    2020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直播電商將成為行業新增長動力  2020-07-02 15:48:04
  • 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行業進入市場爆發期...
    行業進入市場爆發期直播+電商模式為一種新的推銷手段,直播為工具,電商為基礎。通過直播為電商帶來流量,從而達到為電商銷售的目的。2015年,直播在我國興起,並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為直播電商的發展奠定口碑基礎,促進行業良性發展;2016年,淘寶直播和蘑菇街直播啟動,預示著我國直播電商的正式開始,到2019年搜過直播電商已經成為電商發展的主流,隨著5G商用的快速布局,商品信息展示動態化的趨勢逐漸明顯,直播電商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紅利階段。
  • 中國農產品流通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產地市場、銷地市場和集散市場統籌發展,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互補互進,以大中城市為核心,遍布城鄉的多層次、多元化的市場流通格局。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市場化、國際化程度的穩步提高,農業和宏觀經濟的互動性增強,農產品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增強,鮮活農產品市場波動加劇,部分地區出現買難、賣難交替的情況,價格的暴漲暴跌也時有發生,應儘快推進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進一步發展。
  • 2020-2026年中國電商攝影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前景趨勢報告
    《2020-2026年中國電商攝影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前景趨勢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電商攝影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電商攝影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電商攝影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電商攝影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電商攝影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電商攝影市場競爭格局及電商攝影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電商攝影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電商攝影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遂川特色農產品「C位出道」 走俏全國市場
    11月18日,遂川「鄉野英子」曾樹英把當地農戶自產的紅薯、辣椒、筍等拍成視頻發到微信朋友圈和抖音號,引來不少諮詢和訂單。如今,遂川縣的板鴨、金橘、茶葉、蜂蜜等特色農產品頻頻「C位出道」走俏全國市場。近年來,遂川縣把地理標誌培育作為推動地區特色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的工程來抓。
  • 2020-2026年中國食醋電商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醋製品品牌**年**月銷售額份額  《2020-2026年中國食醋電商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在多年食醋電商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食醋電商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食醋電商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食醋電商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