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埭村村容村貌
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西湖區轉塘街道上城埭村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上城埭村,是龍塢茶鎮最具人氣的美麗鄉村,龍塢地標景觀「大茶壺」就在那兒。除了滿目青翠的茶園,沁人心脾的茶香,很多人在這裡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鄉土文明新風。
文化禮堂每周都有活動安排
兩年前建成的上城埭村文化禮堂,大門常開,活動常新,凝聚起了鄉村文化的精氣神。再過兩個月,就要過年了,一年一度的「村晚」即將上演。最近,每天都有文體隊伍前來文化禮堂排練,舞龍、腰鼓、旗袍、太極、越劇等7支隊伍輪番上演。村民俞喜順喜滋滋地說:「每年過年,都有我們本地的村民上臺表演,家家戶戶都到文化禮堂來看,熱鬧得很。」
據上城埭村黨支部書記陳衛介紹,文化禮堂現在已經成了村裡最有人氣的地方,每周都有活動安排,區裡的各項送服務下鄉,文娛表演、義診體檢、知識競賽、公益講座,真正實現寓教於樂。直拍、橫拍、扣球、旋轉球、弧線球……前不久,上城埭村文化禮堂裡一群桌球愛好者,用他們拼搏的狀態拉開了西湖區「我們的村運」活動的大幕。
開展文明評比推出五議機制
村裡「孝親敬老之星」「十星文明戶」等各類評比層出不窮,形成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十星文明戶」許元明一家是村裡的助人模範。誰家有困難、麻煩,許元明一家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出錢出力。用他們的話來說:「我們這麼做了,兒女們看在眼裡,他們也會學著這麼去做。這份熱情傳遞開去,我們的村子不但環境更美,人與人之間也更有愛!」
村裡不定期開展星級庭院評比,美觀、潔淨、文明是基本標準。為評上星級,村民李寶林在自家的小庭院,種滿了各種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盆栽苔蘚是從茶山上挖來的,石頭是從村口溪溝裡撿來的。他說:「以前都是本村人,院子裡亂堆亂放,沒人笑話。現在,這麼多的遊客光顧,不搞好一點多沒面子!」
上城埭村還組建了在村兩委班子領導下的議事協商委員會、村民調解委員會、道德評議理事會、銀髮文宣志願服務隊等多個民間組織,打造了大事共議、善事新議、吵事合議、民事商議、傳承常議的五議機制。同時,成立了村民調解委員會、設立了轉塘街道上城埭村「訪調對接」工作點,設立專職調解員,引入律師,普通糾紛1個工作日內調解了結,疑難糾紛3至5個工作日內調解了結。
「一村一品」整治讓村莊更美
越來越淳樸的鄉風,得益於前兩年大刀闊斧的村莊整治。2015年上城埭村迎來了龍塢茶鎮「一村一品」整治工程,新鋪裝拓寬10.2公裡村道,鋪設汙水管2.5萬米,庭院改造275個,新增綠化3.7萬平方米,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成了環境整潔美、生態宜居美、鄉風文明美、生活富足美的「四美村」。
大環境變美了,環境衛生的長效管理也得跟上。上城埭村成立了長效管理隊,實行「幹部包片、黨員包戶、群眾參與」的環境衛生齊抓共管體系,建立了網格化管理隊伍,確保創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時,依託微信群探索打造「指尖上的微創建」。隊員在上班路上、夜間散步過程中,發現有房前屋後堆垃圾、停車擺放不規範等現象,直接拍照上傳至微信群,對應包幹的村幹部立即上門協調、清理。
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衛生村……如今,上城埭村收穫了長長一串的榮譽,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吸引越來越多藝術家和經營戶入駐。截至目前,該村已發展精品茶樓20餘家,民宿近30家,年接待遊客總量突破30萬人次,村民收入從人均不足2萬元到現在已達到4萬元以上,真正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
(杭州日報 通訊員 李林峰 郭芳 記者 毛長久)
【來源:杭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