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養混養立體養殖等三種主流羅非魚養殖模式PK

2020-12-11 水產養殖網

單養混養立體養殖等三種主流羅非魚養殖模式PK

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1-04-30 09:29:00

  目前,羅非魚養殖有三種模式,單養、魚蝦混養與立體養殖。單養,即純粹羅非魚的養殖,全程投餵飼料,分級標苗,每年可以養殖2造~3造;混養,即將魚蝦同羅非魚混養在一起,也是全程投餵飼料,在年底幹塘;立體養殖則是在前兩種模式的基礎上,加上魚塘上養殖雞鴨豬,在養殖前期不投料,當魚體規格達到0.15公斤~0.3公斤後開始投料,一年可以養殖一造。
  有意思的是,目前,三種模式都有典型的代表人物在支持,科研專家提倡純養,企業技術員支持魚蝦混養,養殖企業家則支持立體養殖。
  企業家:立體養殖最現實立體養殖的成本低,但魚長得慢,而且產量低,由於年底集中上市,往往價格不高。據了解,如果魚塘上養殖的雞鴨豬比較多,飼料需要量就相對少,但水質差些。
  對於當前立體養殖盛行的情況,南海科達恒生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生分析,將禽畜排洩物排放到魚塘水體中,排洩物被魚類消化吸收,在不增加禽畜養殖成本的前提下,創造了效益。這種模式一直在使用,被認為是一種生態養殖的好方法,十多年前,聯合國糧農組織也積極推薦這種模式。
  對此,陳志生算了一筆經濟帳,「單養成本一般在每公斤7元~8元,混養在每公斤6元~7元,立體養殖在每公斤4元~6元。」這三種模式對比,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單養是虧本的,誰都不會養;混養可能是打平的;立體養殖利潤較豐厚。殺頭的事有人幹,虧本的生意沒人做,養殖最大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不管什麼養殖模式,能賺錢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
  廣東省肇慶市羅非魚養殖戶陳健強,對立體養殖模式的經濟效益作出進一步解釋:豬鴨糞不列入支出範圍,養1公斤魚,飼料成本是3.4元左右,飼料以外的成本是1.2元,立體養殖羅非魚的總成本大概在每公斤4.6元左右。按照現在的魚價,每畝有1300元以上的毛利潤。
  「有很多人認為立體養殖的魚質量差、有藥物殘留。」陳志生表示,「其實任何一種養殖模式都存在藥物殘留的癮患,藥物殘留不是立體養殖才有的,不是在魚塘上養雞鴨豬才有的。」他分析,藥物殘留可以出現在養殖環境、魚苗、飼料、水產動物用藥和禽畜用藥等環節上,對比之下可發現,不管是哪種模式,都有可能碰到藥物殘留,立體養殖最多就在畜禽用藥這個方面有藥物殘留。
  專家:純養最先進「除了賺錢,還要承擔社會責任。如果是不健康的,那是對社會不負責的。」上海海洋大學生命學院教授李思發對立體養殖模式提出了不同見解。
  他解釋,實際上立體養殖是老祖宗的發明,自從唐代就有了。以前是水裡面養魚,岸上種草、果樹,養豬鴨雞。但是以前養魚和現在的綜合養魚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沒有那麼多化肥、農藥,但現在不一樣了,農藥、化肥、飼料添加劑、各種各樣的激素都放進魚塘去,所以如果完全照搬老祖宗的辦法,東西就不一樣了。立體養殖,在沒有有害物質加進去的前提下,這種模式是非常好的。現在的立體養殖要充分注意不要把農藥、化肥、激素弄進去。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對立體養殖是非常贊成的。
  「在當前的形勢下,尤其要堅持質量體系,特別要練好內功。我國的羅非魚產業是以外向為主、內向為輔的產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要符合國際遊戲規則,也就是說,必須按照國際的要求去做,你不能跟它對著幹。」李思發說,「使用配合飼料、健康養殖理念尚待深入人心,食品安全理念尚待家喻戶曉,現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完善相應技術體系。」
  面對當前立體養殖模式存在的藥物殘留、「同價不同質」的問題,陳志生提出可以建立「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養殖戶一定要積極起來,對外報價要有底線,才能夠把收購的魚價提上來。保證養殖戶有合理的利益,養殖戶有了利益,才能按要求去做,這樣才能解決藥物殘留的問題。」陳志生說。
  此外,陳健強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建議加工廠制定一種制度,加工廠收購的魚如果出現問題,養殖戶要負很大的責任,從而對其形成一定的約束。另外,希望加工廠和養殖戶之間,尋求一個能夠雙贏的空間,加工廠不競相惡意壓價,或者是飼料廠家能適當調整價格,讓養殖戶將養殖方式逐步向精養改變。
  技術員:魚蝦混養效益好魚價下跌,養殖成本(特別是飼料成本)上漲,為了規避養殖風險、降低成本,許多養殖戶更傾向於採用立體養殖模式養殖羅非魚。海大集團畜牧水產研究中心王勇博士的觀點,似乎是三者的一個折衷。
  「在行情低迷的時候,立體養殖羅非魚具有一定優勢,但遲早會被歷史淘汰。」王勇對立體模式養殖羅非魚的命運作了如此判斷。「目前每公斤6.4元~6.6元的魚價是盈虧平衡點。」他說,「在終端魚價偏低時,立體養殖模式下養殖戶的盈利壓力相對較小,比單養模式和魚蝦混養模式具有優勢,但隨著魚價回歸正常,立體養殖模式盈利能力降低,同時這一模式在環境、病害、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較高風險。」
  在目前的狀況下,養殖戶採用立體養殖模式追求低成本,使其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間,從而出現暫時的逆向淘汰現象,但行業發展會越來越先進,不可能倒回較為落後的立體養殖模式中去。但當機會出現時,立體養殖的養殖戶是無法抓住的。
  「魚蝦混養模式是合理利用生態效益的高盈利羅非魚養殖模式,但僅限於在沿海地區發展。」王勇說,「無論每公斤羅非魚單價是6元、7元還是8元,魚蝦混養畝利潤均可以達到三種養殖模式效益的最大值,按目前每公斤6元的價格算,畝利潤仍然可以達到2760元,比單養(每畝740元)和立體養殖(每畝1500元)高。」
  有人對魚蝦混養模式做了這樣的總結:以羅非魚的穩產分攤各種成本,減低風險,以白對蝦求更高收益。同時,魚蝦混養模式水質易控制,調水費用相對低,發病率和藥物成本低,藥物殘留少,肉質好、產量高。
  據了解,廣東沿海一帶,近幾年在業內逐步形成的魚蝦混養方式為:羅非魚一次投放完,密度為每畝1500尾~2000尾;白對蝦平均控制在每畝1萬尾左右,第一批蝦苗可多投放些,達到每畝2萬尾,全程不投或少投蝦料,待頭批蝦達上市規格起捕後,接著放進第二批標粗苗,以此類推,一年可投放蝦苗4次左右。&nbsp&nbsp
&nbsp
(本文已被瀏覽 7224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精養、混養、立體這三種羅非魚養殖模式,誰將突出重圍?
    近年來,氣候變化異常、養殖越來越難,再加上今年羅非魚的價格問題,無疑是「雪上加霜」。在這種低價時代,筆者帶您詳細了解羅非魚精養、混養、立體養殖三種模式的利與弊。哪種模式能夠突圍而出,在魚價低迷的情況下引領潮流,獨領風騷?
  • 羅非魚養殖與羅非魚價格
    養殖池不宜過大,養成魚一般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為宜,維持池水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集約化養殖需要投餵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其飼料的蛋白質含量以30%左右為宜。日投餵5次~6次,投餵量為魚體重的2.5%~3%。 羅非魚養殖的三種模式: 目前羅非魚養殖有三種模式,單養、魚蝦混養與立體養殖。
  • 廣東高要李劍斌:混養羅非魚有秘訣
    因其標粗技術成熟,標粗之後的羅非魚能長到兩至三斤,所以頗受當地人青睞。因地制宜摸索出混養模式&nbsp據了解,高要蜆崗鎮這邊主要是魚、鴨或者鵝互相混養的養殖模式,當中套養一些草魚,通過魚吃鴨或鵝糞,少投部分商品飼料,就可以降低養殖成本。
  • 羅非魚:鹹水混養好?淡水精養好?
    魚蝦混養病害少 綜合效益明顯  鹹水養殖羅非魚一般採取混養南美白對蝦的模式,這能保證養殖風險小,而且利潤也豐厚。張老闆是珠海市金灣區的養殖戶,自己有兩個8畝的魚塘。他的模式是蝦苗放養密度在3-5萬/畝,羅非魚放養密度在2000-3000尾/畝,羅非魚一年出一造,白對蝦輪捕輪放,年終羅非魚畝產3000斤左右,白對蝦畝產300-500斤。
  • 華南地區羅非魚大混養模式提高綜合效益五倍
    而其中廣東是羅非魚養殖的重點區域,從傳統的魚豬、魚鴨混養模式到精養,再到與其他魚類混養,羅非魚的養殖模式隨著市場的動蕩變化也在多向發展。比如:適度降低羅非魚投放量,增加魚價相對較高的其他魚種數量,如鯪魚、鱅魚等,進行大混養模式養殖;或者進行草魚、羅非魚搭配混養,一年養殖2-3批草魚、1批羅非魚的養殖模式;此外,還有不少養殖戶回歸傳統魚鴨、魚豬混養模式,前期利用畜禽糞便發酵處理後肥水養魚,待羅非魚長到0.3斤/尾左右投餵膨化料,以綜合利用降低養殖成本。
  • 廣東增城羅非魚配養淡水白鯧模式值得推薦
    瀏覽量: 2267 次 我要評論   記者 曾思銘  「羅非魚病害肆虐,如何優化養殖模式將成為今年養殖成敗的關鍵。」2月9日,「水產業發展形勢與對策交流會」&nbsp在增城石灘鎮舉行,會上,廣州市德權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水產技術工程師餘明海認為,並沒有最好的養殖模式,但養殖戶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養殖方法。&nbsp&nbsp&nbsp「養是會繼續養,但是要怎麼養?」會場上,記者聽到不少這樣的聲音。據了解,去年增城一帶的羅非魚養殖並不樂觀,據不完全統計,發病率超過60%。
  • 給新手們的福利:三種值得學習的青蟹養殖技巧
    小編將安利給各位新手們福利:三種值得學習的青蟹養殖技巧。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三種常見養蟹方式:混養、單養、室內養殖。每個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各有其優勢之處和缺點。正確規避不好之處是每個養殖戶都應該做的事,接下來養殖蟹的朋友們,跟著小編的步伐,學習青蟹養殖技巧,本文將分為4部分進行講解,分別為蟹苗挑選與處理、混養管理、單養管理、室內養殖管理,小編將給大家逐個介紹每種養殖方式的技術要點以及其優缺點。
  • 不同模式養殖花鰻鱺水體水質指標檢測
    以花鰻鱺和羅非魚為養殖對象,對不同模式養殖水體進行水質測定。在12個室內水泥池(5米×3米×1.2米)中,設置4組試驗,分別為花鰻鱺單養、花鰻鱺+羅非魚、花鰻鱺+蕹菜、花鰻鱺+羅非魚+蕹菜。,這些物質包括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等,COD過高可以直接誘發各種疾病的暴發,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討論花鰻鱺與羅非魚混養較花鰻鱺單養在改變水體溶氧、pH值、透明度等方面作用效果沒有明顯差異,主要是因為養殖池採用底部微孔充氧形式,保證了養殖池供氧能力,但是在充氧的過程中,本應該沉積在池底的沉積物和殘餌、糞便等底質被攪拌並隨氣泡到達池塘表面,導致水體的透明度較低
  • 海南澄邁永發鎮魚鴨混養帶頭人詳解養殖模式
    記者 楊振東 記者 汪德芬 攝  海南省澄邁縣永發鎮新吳村委會的魚鴨混養已成為海南全省的魚鴨混養示範點,經過了10多年的發展,該項養殖的模式已輻射周邊多個市縣,帶動了當地的農民群眾參與到魚鴨混養的發展中。
  • 小龍蝦養殖魚蝦池塘混養
    在養殖實踐中,小龍蝦大多以混養為主,池塘混養是我國池塘養殖的特色,也是提高池塘水生經濟動物產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混養可以合理利用飼料和水體,發揮養殖魚、蝦類之間的互利作用,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產量。小龍蝦為底棲爬行動物,池塘單養使得池塘的大部分水體沒有被充分利用而影響經濟效益。
  • 誰說「立體養殖」的羅非魚很髒?別再被感覺愚弄了!
    ,讓養殖戶們不得不選擇成本較低的「立體養殖模式」。立體養殖是在傳統養殖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充分利用環境的各部分的不同屬性和所涉及農作物及養殖物生存所需要的特定環境,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完整的利用了環境的各個不同的部分,在相同面積的土地上發揮最大效益。例如,在池塘裡面飼養魚類,池塘周圍種植樹木,在樹林裡養殖禽畜。這樣,池塘裡的淤泥可以作為樹的肥料,樹的葉子可以作為禽畜的食物,禽畜的糞便可以作為魚的食物。簡單來講,就是用糞便去餵養魚。
  • 水產養殖:小龍蝦可以怎麼養?小龍蝦的混養方式
    這種養殖模式一般作用於規模較大的水田種植,稻田之間相互連接,水循環系統完善,不會出現因為小龍蝦在稻田裡打洞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現象。小龍蝦而稻田養蝦的優勢在於管理時間的減少,需求的飼料因為一部分天生地養的緣故,節約下來一部分的資金。同時因為是結合自然環境和人工養殖達到的育肥效果,這樣養殖出來的小龍蝦好動。
  • 既可鹹水養殖,又可淡水養殖,這種魚養的好畝產達1噸以上!
    羅非魚又被稱為「非洲鯽魚」,除了我國臺灣、海南和廣東可以全年養殖外,其他的地區通常只有5-7個月的養殖期。羅非魚為廣鹽性魚類,能生活在不同鹽度的鹹水中,淡水中也可養殖。從淡水直接放入鹽度15的鹹淡水中仍然能正常生活,可以忍受的最高鹽度為32,但是在鹽度21.5度以上的海水中只能生長,不能繁殖,研究表明,鹹水中羅非魚的生長速度比淡水養殖中的生長速度要快!
  • 混養、輪養、種養結合生態養殖模式和技術
    混養是指在主養某種品種的同時兼養其它一種或多個品種的混合養殖模式。池塘底質的特點是有機質含量高,所以在確定幹塘種植品種時要選擇分解有機質能力強,適應肥沃土壤的農作物進行種植,且種植作物不會對養殖品種產生不良影響。現在主要的池塘種植品種有東方蜜1號哈密瓜型甜瓜和黑麥草等。⒉&nbsp幾種常見的池塘混養、輪養、種養結合模式(1)海水池塘混養輪養模式①蝦蟹魚貝混養輪養模式。
  • 三種石斑魚養殖模式,讓你養石斑魚的經濟效益提高
    大家好,小編今天又要跟大家聊一聊養殖石斑魚的一些小技巧,養殖石斑魚現在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是網箱養殖,工廠化養殖和池塘養殖,其中網箱養殖和池塘養殖是最早出現的一種養殖模式,而工廠化養殖則是在近些年在南方比較多人利用的一種養殖模式。三種石斑魚養殖模式,讓你養石斑魚的經濟效益提高!
  • 魚鴨混養很生態,立體養殖效益高,具體操作看這裡!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一下魚鴨混養這種生態養殖模式,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在現在這個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養殖方式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各種生態農園也是層出不窮。比如說非常常見的魚鱉混養,現在也有魚鴨這種模式,那麼這種混養模式到底有什麼特點呢?它們有什麼優勢呢?
  • 廣東丁桂魚養殖效益穩定 精養混養兩相宜
    廣東丁桂魚養殖效益穩定 精養混養兩相宜2013-04-16 09: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nbsp&nbsp 據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海納水產培育基地的何葉輝介紹,去年,相對於較為低迷的其他水產養殖品種,丁桂魚的養殖效益還算不錯,塘頭價在12-15元/斤,養殖成本6-7元/斤,每斤魚利潤在5元以上。另外,隨著丁桂魚繁育技術的成熟,苗價也比十多年前便宜了不少,去年規格在3-4公分的魚苗價格在0.4元/尾左右。
  • 餵豬糞六兩齣魚 羅非魚養殖成本不高效益不低
    □南方農村報記者 廖斌  廣東茂名當地出魚以1斤以上規格為主,不過高州石鼓鎮羅非魚養殖戶陳朝洲卻主要出6兩的羅非魚,一方面消化了大量豬糞,另一方面減少了飼料投入,這樣的羅非魚養殖模式效益比正常養殖更高
  • 水產養殖知識,螃蟹養殖技巧,網圍養蟹方法及注意事項
    網圍養蟹是8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蟹類養殖方式,根據湖網圈養養魚的原則,利用大中型湖泊水質好、自然誘餌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建設圈養場,進行河蟹的單一養殖或混合養殖 。從目前的養殖實踐來看,每畝螃蟹產量可達20公斤,高產的每畝螃蟹產量可達80公斤以上。經濟效益好。
  • 水產養殖八大要素之—種
    3、選擇能滿足多種需求的養殖品種,如既有食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的錦鯉、淡水白鯧等,或可加工增值的克氏螯蝦、鰻魚、黃鱔、草魚等以及具有藥用價值的品種。4、選擇國際市場暢銷,有出口創匯潛力的品種,如羅非魚、鱖魚等"無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