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寧鄉瀾灣小區物業一夜之間「人間蒸發」。)
紅網長沙7月16日訊 (記者 嶽瑾)2010年,60歲的文老師首付100餘萬、貸款200多萬在長沙市寧鄉金洲新區的瀾灣買了一套300多平米的別墅。「搞不好,別墅和錢都沒了。」文老師的焦慮並非空穴來風。文老師的這套別墅合同約定:2011年12月31日交房,然而時隔30個月,交房時間仍是遙遙無期。
據記者調查了解,文老師的情況並不是個案,瀾灣小區60餘戶業主均不曾交房,直至有小區業主發現瀾灣小區物業一夜蒸發,營銷中心人去樓空,長沙新泓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趙泉清也一直處於「失聯」後,業主們才慌了神。
「開放商跑路了!」「瀾灣經營不下去了。」「三四百萬要打水漂了!」「瀾灣別墅要成爛尾樓了。」……這些傳言更加深了業主們的恐慌情緒。7月14日,記者跟隨瀾業主代表來到瀾灣,試圖還原事情真相。
(65歲的業主周老師在營銷中心等待跟開發商代表見面,別墅的事讓他寢食難安。)
業主擔心2億私人資產沒了著落
「2010年別墅綜合實力前三強」、「2010年最佳園林景觀別墅」、「2010年最具投資升值潛力別墅」……在百度百科中,可以輕易找到昔日對瀾灣的榮耀評價。
而在對瀾灣別墅的介紹中,更是可以看到「瀾灣是目前本土市場上從未出現過的創新別墅產品——合院別墅和小院別墅,面積區間280—360平方米。每組院落由2棟或4棟獨立美式別墅自然拼合,每家每戶除了擁有私家庭院(後院)、半公開庭院(前庭),通過四戶之間的圍合也形成了公共的戶外空間,大幅增加了公共空間的私家共享」。
「其實瀾灣的外觀以及小區的綠化環境,確實合我們心意。」不少小區業主向記者坦言,當初就是看中了瀾灣的整體設計,才願意花高於同地段別墅一倍的價格購買瀾灣別墅。
「我們三姐弟都在瀾灣買了別墅,合計金額近千萬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士稱,三家人是希望老了後能住在一起,互相有個照應。文老師也坦言,當初是女兒孝順,出資購買了瀾灣別墅給老兩口養老。
「水電煤氣一直沒有通,小區路面也沒有做好,根本達不到交房要求。」一位唐姓業主稱。正因如此,按合同約定的交房日期一推再推。時隔30個月後,交房時間仍是遙遙無期。7月12日,有小區業主發現瀾灣小區物業一夜蒸發,營銷中心人去樓空,開發商法人代表趙泉清也一直處於「失聯」情況。
「我們每月要還銀行2萬,還有7年要還。現在房子交不了,房子產證更是沒有著落。到頭來,不知道會不會錢、房兩空。」說到這裡,文老師紅了眼眶。
與文老師同樣心急的還有其餘60餘戶小區業主。「60多戶業主都沒有交房,每套別墅按300萬均價算,我們差不多2億的私人財產誰來保障?」不少業主如此質疑。
(目前,瀾灣營銷中心每日僅有兩名員工值班。)
置業顧問坦言瀾灣今年至今未出售一套別墅
瀾灣的物業「一夜蒸發」了嗎?營銷中心真的人去樓空了?在瀾灣小區的大門前,已經沒有保安巡查,走進小區內,也沒有看到任何物業的工作人員。
「物業公司確實已經撤了。」在瀾灣的營銷中心,一位值班的工作人員給了這樣的回覆。他表示,目前,營銷中心每天有兩名工作人員值班,晚上會有男同事去小區內值夜。在交談中,該工作人員坦言因為6月的工資未結,他們才留了下來。
而另外一位女性置業顧問則表示,目前還有約80多套別墅未賣,但從去年8月至今,她未賣出過一套別墅,特別是今年初至今,瀾灣整個營銷團隊都沒有任何銷售。慘澹的經營現狀,讓公司無法正常運營,先是物業撤離,留在營銷中心裡的人也只是為了等6月未發的工資。
「近一年時間你都是底薪度日,怎麼會堅持留在瀾灣?」面對記者的疑問,該置業顧問稱,主要是因為很多人手上都有意向客戶,當初不少置業顧問都認為只要項目擺脫現狀,大家就能有不錯的業績。那麼,是什麼原因讓置業顧問們有這樣的信心呢?
「去年年底,沿海公司入駐瀾灣,大家都是衝著沿海才留下來的。」該職業顧問稱。
[NextPage]
(瀾灣小區內景。)
引入新公司注資1.5億未能「解凍」瀾灣
置業顧問口中的沿海公司與長沙新泓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到底是什麼關係?在百度上,記者查到「沿海地產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沿海地產」)是香港上市公司沿海綠色家園有限公司(股票代碼:1124)的全資子公司。」「沿海地產於2013年11月與長沙新泓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沿海地產長沙城市公司。」
這個信息是否真實?記者在寧鄉縣金洲新區管理委員會一位陶姓負責人口中得到了證實。另據該負責人介紹,沿海地產在2013年與新鴻信「聯姻」,購買了瀾灣的部分股份,並投資上億元的資金到瀾灣項目,但是運作了半年時間,股東之間出現了糾紛。「沿海地產與新鴻信何時『離婚』,金洲新區的領導並不知情。」陶姓負責人稱,目前網上可查,今年6月沿海地產已經從新鴻信撤出。
對於沿海地產的撤出,自稱沿海地產分管瀾灣項目的副總經理邵總表示,沿海地產和新鴻信公司採取的是股權轉帳的方式,沿海地產擁有40%的股份,對瀾灣項目進行操盤,但自從沿海接盤瀾灣後,因對新鴻信的早前的經營和債務了解不到位,導致注資1.5億元卻還未將瀾灣項目盤活,撤出似乎也成為了必然。
(主管部門建議業主走正常程序維權,承諾儘快與「失聯」開發商了解情況。)
主管部門建議業主通過正常程序進行維權
7月14日,陶姓負責人組織業主代表與沿海地產的邵總召開了第一次座談會。對於60餘戶業主的擔憂,陶姓負責人稱,目前他已將此事匯報給金洲新區上級領導,金洲新區領導將於近期約見長沙新鴻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高層。此外,他建議業主還可以通過走信訪的程序向寧鄉縣委縣政府報告此情況。
7月14日上午,業主代表李先生已經將《關於懇請保障金洲大道瀾灣小區全體業主合法權益的請求》遞交到了寧鄉縣信訪局,當日接訪的是寧鄉縣政協主席喻亞軍。據業主李先生介紹,喻主席已經了解了業主們的訴求,不過按照信訪流程,業主的訴求需要約60個工作日才有回覆。
另據記者了解,已有部分業主開始尋求了法律幫助。
至記者截稿時止,長沙新泓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趙泉清一直處於關機狀態,仍在「失聯」中。
【記者手記】
記者只是新聞事件的記錄者!這是10年從業生涯中始終的堅持。如果記者陷入事件本身,真實客觀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你可以代表某方表達觀點,我也可以站在新聞的角度詮釋真相。僅此而已。
回到瀾灣事件,讓人訝異的並不是瀾灣物業一夜蒸發、營銷中心人去樓空、法人代表趙泉清的「失聯」,而是60多戶業主從始至終對瀾灣設計的讚不絕口。「我們大家對瀾灣都是有感情的。」文老師的這句話或許能解釋延遲交房30個月,業主們一忍再忍的苦心,以及對瀾灣的那份又恨又愛、恨鐵不成鋼的情感。
跟著業主奔波了一天,那種惴惴不安的情緒在人群中逐漸蔓延開來。在向寧鄉縣信訪辦遞交了申請後,好些人打趣說,「這是維權路上萬裡長徵的第一步」,心酸無奈,卻或許是現實。
採訪臨近尾聲,大部分業主都表達出希望項目能夠儘快「解凍」,大家能夠順利交房入住的心願。有些人甚至提出,可以免去開發商合同違約金的賠償,只願他們心目中的「好房子」不要荒廢於此。
這些,「失聯」的法人代表趙泉清,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