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公司認識了一個富二代妹紙,最近她在我家樓下不遠處的商業街開了一家奶茶店。
開業的時候我去了一次,結果3個月後她給我發來信息說道:
「他們大家都說奶茶店現在很火爆,很賺錢,投資穩賺。於是我才開了這家店,可是現在做了3個月,結果虧慘了……你是餐飲專家,你比較有經驗,教教我怎麼做?要不要關門?」
我的心胸一萬隻草泥馬飛過:富二代真有錢,幾十萬投資說不要就不要。
我們普通人還在籌集第一套房子的首付,富二代們已經開始第一次創業失敗了,正打算進行第二次創業了。
於是我問她,這幾個月的營收和成本。
她在手機上給我發來一張excel表格,裡面是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並說道:
一個月6萬,其實也不少很差;奶茶的毛利賊高,個別奶茶,幾毛錢成本可以賺10倍;但是一個月下來,沒有利潤,光房租就去掉了4萬多,店裡還有3個員工,再加上設備折舊等,一個月根本沒錢賺,還要倒貼食材進貨錢,辛辛苦苦到頭來卻在給房東打工。
我跟她說:「這附近還有一家奶茶店,挺火的,就在超市對面,你可以去跟那個老闆聊聊,我把聯繫方式給你,你就說是我朋友,先去聽聽他是怎麼賺錢的。」
奶茶店的水其實很深,看起來很容易賺錢,但是其實裡面都是坑,進去了就得脫一層皮才能出來。
很多人開店不賺錢
其實是思維方式不對,也就是說賺錢的方法不對。
我叫富二代女生去看的那家奶茶店,是在一家大型超市對面,那個超市人流量很大,而且裡面還有電影院、KTV等娛樂場所。
那天我在對面等人看電影,人還沒來,於是去了這個小夥子的奶茶店,買了一杯奶茶,口味還可以,出於工作習慣,我就跟他多聊了幾句。
小夥子跟我吐槽道:「我這個店地址位置不好,選在了超市馬上對面,要是在超市門口那邊,我現在肯定賺錢,我一天都賣不出去幾杯奶茶,我打算關門了,生意太慘了。」
我跟他說道:「你這裡也還不錯,這邊租金比對面便宜呀,對面雖然人流量大,但是租金一個月可不少,你想過辦法,把對面的人流量吸引過來不就行了?」
他悻悻地垂著頭,做在凳子上,一隻手拖著下巴,一邊說道:「我試過了,你看我現在的活動,買三杯送一杯,但是也沒人呀,很多人都不願意過馬路,現在的年輕人太懶了,距離太長了……」
「能有多長就幾步路。」「你這做的什麼活動,買三送一,虧你想得出來,誰沒事買四杯奶茶喝,最後送你一句話:過路客無所謂忠誠,只是背叛的誘惑不夠。」
說完我就離開了,沒有付費的諮詢到此為止,再說下去,我就要喝西北風了。
半個月後,有一天我從外面回來,真打算拿出鑰匙開門,門把手放著一張宣傳單,我一般都會拿起了看一下,一邊是學習,一邊是看下有沒有新店開業。
這張宣傳單製作還算精美,上面沒有多餘的廣告,正面只有一句話:「看電影,送奶茶」這6字大字。
宣傳單的背面寫著:「憑當日電影票,本店奶茶買一送一」,下面是奶茶店的名字和地址,沒有多餘的話。
這個小夥子終於想清楚了:
一般去看電影的都是情侶,或者說一男一女,單獨一個人去看的很少,或者是爸媽帶著小孩去,奶茶買一送一,正好迎合了潛在消費者的需求。買一送一,其實對於一家奶茶店而言,是有利潤的,只不過利潤比較薄,相對於一家沒有生意的門店而言,薄利潤也是利潤。只要把門店人氣帶起來了,那麼在店門口路過的路人,就很可能會成為奶茶店的顧客,看起來損失了一杯奶茶該賺的錢,其實是在通過這杯奶茶做廣告,而且奶茶的成本並不高。
後來我好幾次路過他的店,門口還排起了長長的隊,每個年輕人手裡都拿著電影票……
看來,只要誘惑的砝碼給夠了,過個馬路去對面來一杯買一送一的奶茶,簡直就不是事兒。
所以真正讓你賺錢的,其實是你的思維方式。
為什麼那些火爆的餐飲店,裡面套路這麼多,都蘊含了人家的賺錢思維,不斷的「套路」消費者,讓消費者按照商家設定的流程去走,那麼餐飲老闆自然能夠賺到錢。
歡迎留言評論,收藏與轉發,你的每一條點讚,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如果你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的留言板和大家一起討論,原創不易,如果可以的話,你的關注、分享加收藏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