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不成功,並不是從我們少去了幾次健身房或少跑了幾次步開始,而是從對運動減肥持有的錯誤認知就開始了。這些稀裡糊塗的認知,害人不淺!
誤解一:以為減肥永遠那麼快
不少從不運動且體重基數較大的朋友,剛開始運動減肥,沒多久就會發現體重明顯下降。有些人不到一個月就顯著腰圍縮小,有些人甚至在二三個月的時間裡減重高達二三十公斤,可謂驚人!甚至許多人根本沒有刻意控制飲食。這往往給這些沒有多少運動經驗的新手一種錯覺,以為很快就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理想體重。這種現象,有人稱之為「新手福利期」,就是在最初的1至3個月裡,只要堅持有氧運動,快速的減肥很容易就發生了。
然而,這個福利期很快就會結束。隨著身體對運動強度和節奏的適應,進入平臺期。平臺期的長短和突破,又因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飲食狀態和運動計劃的調整等因素而不同。有些人可能幾個月就可以度過第一個平臺期,有些人可以一年多還處在平臺期。所以,用最初減肥的速度來預計和評估達到理想體重時間的做法,是不切實際的。請做好長期奮鬥的準備!
誤解二:以為只有跑步可以減肥
因為跑步看起來太簡單了,太沒有門檻了,所以幾乎每個人想減肥的人,都會不假思索的選擇跑步來減肥。
但跑步並非適合每一個人,比如身體很弱的剛開始無法適應跑步運動強度的人、膝關節有問題的人、體重過大的人、或患有疾病的人等。這些人如果強行以跑步開始減肥,運動受傷或發生事故的風險會很高。
除了跑步,能減肥的有氧運動太多了,快走、跳繩、划船機、瑜伽、太極拳、健身操、騎車、遊泳、普拉提、瑜伽、球類運動等,完全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運動,或者將二三個喜歡的有氧運動設計到自己的健身方案中去。在跑步一棵樹上吊著,無聊又無趣!
誤解三:以為不吃油膩的東西就能減肥
為什麼會胖?因為我們吃了太多的油膩的東西(脂肪),所以我們胖了。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常識」。長胖或變瘦可沒這麼簡單!
主流的飲食減肥理論認為,每日攝入的熱量多於消耗,才是我們長胖的主因。所以,你看那麼健身教練或肌肉男們,每天吃得可比你多多了,怎麼一個個並不胖呢?因為他們消耗得更多。
但低碳飲食減肥理論有不同的觀點,主張者認為碳水化合物(糖類)是導致我們肥胖的主因,因為糖類影響了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研究證實,如果想燃燒脂肪,就得將胰島素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否則休想燃燒脂肪,脂肪只會越堆積越多。
還有低升糖指數(GI)飲食等理論用於減肥。可見控制飲食絕不是簡單的吃什麼和不吃什麼的問題,不吃油膩(低脂飲食)或許對控制熱量的攝入有所幫助,但是否一定能導致減肥成功,並不一定。
誤解四:以為體重減輕就是減肥成功
諸位小夥伴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當前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都不變,然後在在一或兩周的時間內,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測量自己的體重。你會發現即便你未做任何改變,體重也會有一個起伏變化,幾天內的上下差值在0.5至1公斤(甚至更大的範圍內)波動都不足為奇。所以,看到體重有半公斤、1公斤的變化,真不值得大驚小怪。或許是今天水喝多了,或許是體內的水分或營養物質流失多了一些,而和脂肪無關。
脂肪的多少才是肥胖的關鍵。肌肉男們的體重往往遠遠大於普通人,但我們絕不會認為他們是肥胖者,因為他們的體脂率要比我們低許多。所以,關注體脂率應該比關注體重重要得多。
誤解五:以為少吃一頓就能減肥
這是許多人節食減肥時採取的一種方式。既然吃多了是我們長胖的原因,那麼少吃一點或少吃一頓,應該可以瘦下來。這種樸素的邏輯推導,還是太低估了身體的複雜和精妙程度!身體絕不是簡單的吃得多就胖、吃得少就變瘦的機器。刻意減少飲食,會激發身體的保護機制,一旦你恢復正常飲食,它就會更高效率地儲存脂肪,體重反彈更為嚴重。節食減肥早已經是一種被證實無效且不健康的減肥方法,該扔掉了!
好了,走出運動減肥認知上的迷宮,現在可以展開運動瘦身的正確姿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