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劇《老酒館》正在熱播,故事以民國時期好漢街的一間老酒館為舞臺,展示了一番舊時百態人生的社會圖景。豆瓣評分8.0,劇中的人物和故事,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全劇匯集了陳寶國、秦海璐、劉樺、馮雷、馮恩鶴、鞏漢林、牛犇等一眾演技派,而飾演「小棉襖」的張可盈,承包了全劇最大的淚點後,已經順利下線了。網友對她的評價也是相當中肯,可鹽可甜的表演,恰到好處的轉變,不光演技實時在線,更是令角色煥然新生。
「小棉襖」是陳懷海走失多年的女兒,年幼流落街頭,帶著弟弟討生活,一家人再次相見已是十幾年後,她對父親只有恨、怨和委屈,來到老酒館後,不是調皮搗蛋就是大呼小叫,要不就往客人的飯菜裡使絆子。初次登場的「小棉襖」,像「活獸」一樣蠻不講理,半夜三更來到老酒館,先砸門再砸戶,不由分說拿著刀跟「半拉子」比划起來,直到陳懷海出來解圍,拿著刀就奔陳懷海衝了過去。飯桌上更是不依不饒:「你怎么娘們兒嘰嘰的呢?你是陳懷海嗎?我聽說陳懷海是個嘎嘣脆的爺們兒!」鏗鏘有力的話語,就像一把刀子直插陳懷海的心窩。隨後開啟了「借酒澆愁」的模式,一邊喝酒烈酒,一邊抽泣著眼淚長流,不堪回首的往事一股腦兒地湧上心頭,讓人心疼不已。前前後後不過幾分鐘的場景,卻將人物敢愛敢恨的性格展示得淋漓盡致,足以走進觀眾的心坎兒裡。
「小棉襖」的性格看似蠻橫不講理,卻又有據可循。帶著弟弟闖蕩了十幾年才找到老爹,看到老爹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心裡難免有些失落,而老娘又失蹤多年,心裡更覺得堵得慌。坎坷的身世、複雜的心境、刁蠻的性格,也對張可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得出來,張可盈對小棉襖這個角色,有著自己的處理方式,尤其注重對人物內心的刻畫,透過快言快語、火爆的脾氣、一言不合就開打的個性,來刻畫人物。初次登場就是與陳寶國之間父女相認的對手戲,相比起陳寶國不著痕跡的演技,張可盈透過豐富的肢體動作和霸氣的言語,表現出了主人公複雜的內心世界,從「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到百般滋味湧上心頭,一場戲可謂是一氣呵成,對觀眾而言,這樣的角色已然是成功的。
當陳懷海從乾飯盆凱旋歸來時,「小棉襖」一拳又一拳的打在陳懷海的胸口,拳頭越打越多,父女之間的隔閡卻越來越少。與小晴天單挑時,靈機一動藏身於狗窩之中,面對小晴天的強勢,依舊嘴硬不服。看到陳懷海的棉襖舊了,二話不說做了件新的,給老爹個驚喜。劇中的一眾細節,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張可盈根據「小棉襖」所處的環境和當時的心情,進行有效的提煉和加工,細節的引入,不光表達出主人公在不同時期的情緒和心態的轉變,更是令角色栩栩如生。看得出來,張可盈在「小棉襖」的身上沒少下功夫,既有人物內心層次的轉變又有性格的變化,既有情緒上的放飛自我又有真情實感的流露,既有叫人頭疼的不解又有令人感動的時刻,一內一外、一進一出,一靜一動,已然拿捏住了人物的精髓。
在谷三妹的炕上蹦來蹦去,往小晴天的被窩裡塞冰坨子,「小棉襖」就像個沒長大的孩子。隨著劇情的發展,「小棉襖」這個角色呈現出了孝順、懂事、以及心懷家國的一面。眼含熱淚、飽含深情地叫了一聲爹;跟弟弟一起攙著娘,在院裡溜達;不顧危險,承擔起地下交通員的工作,到死也沒吐露秘密。從刁蠻任性地孩子到手足情深的父女,從乖巧懂事的女兒到大義凌然的地下工作者,張可盈演繹出了「小棉襖」這個角色的苦辣酸甜,每每出場帶給觀眾的都是獨到且全新的一面,都能演繹出角色身上隱藏的未知。特別是一前一后角色的反差極大,不光是從角色本身出發,還從言語、表情、動作、內心等不同層面進行刻畫和轉變,與人物本身有著高度的契合,令角色更豐滿,人物也更真實。
作為95後的張可盈,已經在影視圈摸爬滾打了6年。科班出身的她,稱得上是多棲藝人,從舞臺劇到綜藝節目,從歌手到音樂劇,從歌劇到電視劇,都有她的身影。外形甜美可人、活力四射的她,從小就對演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臺詞、表情和動作都力求完美。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小棉襖」,已然在眾星雲集的《老酒館》裡站穩了腳跟。特別是最後監獄裡的一場訣別戲,面對著陳寶國和秦海璐兩位老戲骨時,表現得不卑不亢、相當自然,既是家人之間的分別又有感情的自然流露,用沉穩與內斂接住老戲骨的戲實屬不易。可以說,收放自如的表演,有血有肉的角色,也讓觀眾認識到張可盈身上隱藏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