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使用大型農機具收割,省時又省錢 本報記者 李洪洲 攝
A04版
永吉縣萬昌鎮是吉林省著名的優質稻米產區,萬昌大米聞名全國。今年,該鎮農業大豐收,預計水稻產量8.5萬噸,越來越多的農民使用大型農機具耕種嘗到了甜頭,提高了農民擴大種植的積極性,推進了農業現代化。
機械化收割讓農民省了錢
「今年太高興了,不僅大豐收,還省了不少錢。」永吉縣萬昌鎮孤家子村5社農民50歲的金銀昌望著剛剛秋收完的稻田,笑得合不攏嘴。他說,他種了20多年的地,隨著不斷承包,他家從最初的1公頃發展到現在的10公頃地,今年他種的水稻產量約為7.5萬公斤,是近年來產量最高的一年,最讓他高興的是,今年秋收省了不少錢。
「一般秋收就半個月時間,往年我是僱人收割,僱一個勞動力一天得將近200元錢,今年我一半的地用人工,一半的地用了收割機,一下就看出來了,用收割機真是得到了實惠。」金銀昌說,用人工和收割機分別收的5公頃地都是3天收完,但人工那部分每天至少僱40人,僅僱工費就要花8000元左右,還需要再對水稻進行脫粒。而僱兩臺聯合收割機的費用每天大約4400元,而且是收割脫粒一條龍,3天下來,他省了1萬多元。
調動了農民擴大種植的積極性
「以前種地主要靠人工,耗時又費力,現在使用大型農機具給大家增加了不少收入,大家的積極性廣泛提高了。」孤家子村書記趙文中介紹,孤家子村共有6個社約2000人,以往,大多數農民農忙時到處僱人,花銷很大。漸漸地,大家看到使用大型農機具能提高收入並節省時間,越來越多的人轉變思路,開始購買農機具,特別是國家農機補貼資金不斷提高,調動了農民種地使用大型農機具的積極性,更調動了農民擴大種植的積極性,許多種糧大戶不斷擴大種植規模,今年,該村新購置了8臺大型農機具,該村各種大型農機具共有15臺左右。
糧食產量比去年增產15%
萬昌鎮主管農業的副鎮長曹志國介紹,該鎮是吉林省著名的優質稻米產區,吉林中新食品區萬公頃綠色水稻基地的綠色水稻主要集中在萬昌鎮。2011年該鎮糧食總播種面積10877公頃,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播種面積為8254公頃,其次為玉米,播種面積為2382公頃。經測產2011年該鎮水稻平均產量為9250公斤/公頃,比去年增產15%,比常年增產10%。
2011年萬昌鎮水稻種植的主要品種為超級稻(吉粳88號),播種面積佔80%以上,超級稻產量潛力每公頃在10000公斤左右,全鎮預計水稻產量8.5萬噸。
帶動全鎮糧食生產上新臺階
副鎮長曹志國說,今年年初,萬昌鎮被永吉縣人民政府確認為水稻高產創建示範區,在鎮內選擇土壤條件好、交通便利、農民科技意識強的玉華村、孤家子村、新立村三個村為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範區,落實示範面積1萬畝,農戶755戶;在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範區建立千畝高產創建核心展示田,面積1000畝,農戶76戶;建立高產攻關田100畝,農戶5戶。通過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充分調動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突破了農業技術推廣「最後一公裡」,輻射帶動全鎮糧食生產上了一個新臺階。
本報記者 李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