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一頭,怨一頭,天老地死復何求;勸君莫輕生,冥冥成敗,僅風流。」
雪夜的古橋上,燕十三裹著面,一襲黑衣,手裡緊握著十三劍。他心裡只有一個念想:殺死三少爺,成為天下第一。
當他終於來到神劍山莊,莊主謝王孫卻說:「三少爺已經死了37天了。」他的信仰在一瞬間崩塌,除了等死,他再沒有別的念想。
青樓裡,謝曉峰一身襤褸,蓬頭垢面,是別人眼中「沒用的阿吉」。他的眼神迷茫又空洞,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個落魄之人,正是「綠水湖旁,翠雲峰下,神劍山莊的三少爺」。
三少爺與燕十三,這兩個偉大劍客的終極對決,是古龍式江湖的極致浪漫。而在爾冬陞和徐克的鏡頭下,這種浪漫更多了一些宿命感和惺惺相惜的悲愴意味。
兩人的性格與身份有著極端的反差,恰似白晝與黑夜。
三少爺謝曉峰是神劍山莊的少莊主,有著絕世劍法,是武林正派都敬仰的白晝。這樣完美的他卻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他拋卻一切,寧願做「沒用的阿吉」。
燕十三行事陰冷詭譎,偏執又冷漠,他縱有不輸謝曉峰的劍法,但出身卑微,是一個活在陰影與怨念裡的劍客,他是漆黑的夜。相較於謝曉峰的迷茫,他反倒單純、透徹。為了成為天下第一而不斷追求,卻始終走不出三少爺的陰霾。
謝曉峰和燕十三加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江湖劍客形象。而說到江湖劍客,不由得讓人想起李白。
皎潔的月光下一身素衣,仰天痛飲,酒入愁腸,三分煉作傲骨,七分化為劍氣,月下翻飛舞劍,這就是劍仙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的這兩行詩說的正是劍客的情懷。中國武俠,講求神形合一,與自己對話並從中得到歷練,是每個劍客進入更高境界的必經之路。
武俠故事裡,劍客們的終極矛盾,往往是與心魔之間的鬥爭。在《三少爺的劍》裡,三少爺謝曉峰和燕十三互為心魔。兩個人一內一外,相互對立又彼此依存。
「不早了,我請你喝了最好的酒,你也穿得像個劍客,該還我人情了。」懸崖上,燕十三對三少爺如是說。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成為第一是劍客永恆的信條。燕十三和謝曉峰是寂寞的,在面對最懂自己的人時,只能選擇抽劍出鞘,與之生死相搏。但他們同樣是快樂的,面對與自己如此相近的對手,可以毫無顧忌地出手,盡情一戰,縱使此後「江湖再難覓知音」也絕無悔意。
有人認為爾冬陞版本的《三少爺的劍》畫風過於魔幻,但當沉浸到電影中才發現,其實一切恰如其分。因為江湖依舊是古龍的江湖,三少爺和燕十三已經不一樣了。
在這三十七年裡,爾冬陞為三少爺和燕十三尋得了一個新的結局:讓三少爺作為燕十三活下去,兩人合而為一,成為表裡俱一的真正劍客。
完
本篇作者
大鵬
北影畢業生;摩羯座
特長:擼鐵、抬槓、哼小曲和起外號
一個特別自由奔放的男孩子,美術生出身。喜好各種運動,並且對動作犯罪類電影有著迷之執念。天生的樂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