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德人有一句諺語能夠很好概括現在庫德人的處境。「庫德人沒有朋友,只有大山才是庫德人的朋友。」事實就是這樣,土耳其庫德人主要居住在土耳其西部和南部地區山區,臨近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廣闊區域。庫德人的民族性是在中世紀才開始覺醒的,並且作為弱勢的民族,庫德近代以來一直被外族所統治,主要是伊朗和土耳其。19世紀後半頁,奧斯曼帝國衰落,加之現代民族國家思想的傳入,庫德民族主義運動開始。在一戰結束,奧斯曼帝國戰敗,訂的「塞夫爾條約」中包含有建立庫德民族國家的條款。然而當凱末爾領導土耳其革命推翻蘇丹專制打敗外國幹涉軍後,庫德人建國的夢想就此破滅,並遭到了官方的血腥鎮壓。
(庫德人)
土耳其共和國到現在也不承認庫德人的民族性,官方只是認定其為突厥人的分支,一般稱其為「山區突厥人」。在土耳其政府官方文件和公共媒體是不允許出現「kurd」、「kurdsitan」、「kurdish」等稱呼。這裡還有個規律,由於土耳其是一個政變頻發的國家,自1960年以來已經政變了四次(2016年是未遂政變),隨之而來都是官方更為嚴厲的民族政策。比如在1980年軍事政變之後,不僅公共場合不允許說庫德語,甚至私下也不允許說,到現在在庫德聚居區學校中都禁止用庫德語授課,庫德語本身只被當成單獨的一門語言進行教授。
(庫德兒童)
之所以這樣是為了強調土耳其的國家認同,壓制庫德分離主義勢力。畢竟土耳其人對於庫德人的統治時間時間其實並不長,至今也不過200年的時間。誘發叛亂的主要原因除了土耳其的帶有歧視性的民族主義政策之外,還有就是貧困,庫德人主要居住在東南部的山區,當時的發展條件確實有限,而土耳其政府卻想不出很好的應對政策,不但如此還用了很多激進的政策,比如鼓勵向庫德地區進行移民,或者強制庫德人從東南部地區前往內陸。這使得原本就存在的矛盾開始激化,並最終促成了70年代激進的庫德工人黨的產生,暴力衝突延續了40多年的時間,至今仍然沒有緩和的跡象。這次土耳其所展開的「和平之泉」軍事行動,就是土耳其政府與庫德工人黨武裝衝突的擴展。
(庫德工人黨支持者)
不管土耳其官方承認與否,庫德人和庫德語言都是現實存在的。不過庫德人是否要獨立的問題上,土耳其政府明顯有點言過其實,從2009年土耳其官方的民意調查來看,在自認為是庫德人的群體中,有59%的人認為庫德人並不會尋求獨立建國。然而土耳其族裔統計的情況顯示,70%的人認為庫德人正在企圖實現獨立建國。事實也證明,具有包容性的民族政策有利於實現國家的穩定,相比土耳其而言,伊朗的庫德分離主義傾向就並不明顯,這得益於伊朗相對寬鬆的民族政策。所以不能排除埃爾多安展開「和平之泉」軍事行動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轉移國內因為經濟情況惡化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鞏固中下層民眾對於他支持率。
(埃爾多安2013年與伊拉克庫德自治區領導人馬蘇德·巴爾扎尼和席塞拉哈丁·迪米爾塔斯)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