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共生、數字魚 浙江德清讓農業更智慧

2020-12-19 央廣網

央廣網德清11月19日消息(記者 曹文君通訊員 王鈺涵沈宇翔)眼下,在浙江省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魚菜共生數位化工廠的蔬菜大棚裡,工人們正在對番茄進行吊秧綁蔓作業。通過採用高科技現代化複合生產方式,一株株翠綠的番茄秧苗長勢喜人。項目負責人高源告訴記者,已經投產的一期蔬菜工廠共有三個蔬菜大棚,以櫻桃番茄,水果黃瓜等果菜產品為主,同時還培育高品質生菜、芝麻菜等葉菜產品,日產蔬菜可達700斤。這些產品在經過統一的包裝後,將在周邊地區進行銷售。

據了解,所謂魚菜共生,就是將「工廠化養殖」與「無土栽培」兩者結合。水裡養魚,水面上架浮床種植蔬菜,形成魚菜共生的氮磷養分循環。與傳統種養模式比,這種新模式既脫離了土壤病害,又有精準的水肥控制,種植和養殖的產品更健康。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產水產品10萬公斤,蔬菜40多萬公斤。

在水產養殖領域,「智慧漁業」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你看這裡有條黑魚,我們可以把黑魚引到一個主要位置,然後進行投餵……」近日,禹越鎮三林村養殖戶陳建坤,向記者熟練地演示了他的養殖好「幫手」——「數字魚」的操作要領。

禹越黑魚養殖已有20餘年歷史,是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去年,三林村和浙江大學數字鄉村研究中心合作,研發了智能「數字魚」。「數字魚」全身金黃,身型嬌小,全長不超過50釐米,呈橢圓形,酷似一艘小型潛水艇,身上還搭載了各類傳感器,可實時檢測魚塘的溶氧度、ph值,檢測水溫等。

「它其實是個水下智慧機器人,通過身上搭載的視覺識別系統,快速對農莊內20餘畝的黑魚塘進行日常檢查和管理。」陳建坤說,黑魚養殖對水環境要求較高,過去主要是靠著經驗進行養殖,很難對水下的黑魚進行觀測,如今有了「數字魚」,既直觀,又方便。

如今,在德清,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位技術正加速與農業深度融合,智慧農業發展按下「快進鍵」。乾元鎮城北村農戶邱建林用上了無人駕駛插秧機,依託北鬥定位系統,可以實現田間自動插秧等無人作業。新田農業利用肥水一體化系統,精準控制肥水的灌溉利用,節水節肥近20%。德清綠色陽光農業生態有限公司布設了物聯網系統,實現對大棚空氣溫度、溼度、土壤等自動監測和調控。

據悉,作為全國數字農業試點縣,近年來,德清大力推進「智能農業三年行動計劃」,不斷提升農業數位化水平,讓農業從靠人力、靠經驗向靠數字、靠技術轉變。目前,全縣已建成10個數字農業示範園區、100個數字應用示範園、350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點。同時,圍繞水產、糧食、早園筍等6大特色產業開展智能管理建設,不斷完善數字農業應用。

相關焦點

  • 德清「數字魚」暢遊開啟智慧漁業新世界!
    近日,禹越鎮三林村國際農莊裡迎來了一位新「朋友」,它全身金黃,身型嬌小,全長不超過50釐米,呈橢圓形,酷似一艘小型潛水艇,它還有個洋氣的名字,叫「數字魚」。手機操控 實現實時巡檢「你看這裡有條黑魚,我們可以把黑魚驅趕到一個主要位置,進行投餵……」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條「數字魚」通過數據線與手機進行連接,隨著操控,它像魚一樣開始靈活自由地移動,進行實時巡檢。
  • 德清探索「魚菜共生」新模式
    2020-08-24 14:43 |德清農業農村
  • 魚菜共生,AI養蜂,牛奶做衣服……新興科技賦能智慧農業
    魚菜共生,AI養蜂,牛奶做衣服 為了發掘和鼓勵年輕科技人才投身農業創業,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浙江大學、拼多多聯合舉辦了 「2020 全球農創客大賽」。 該團隊開發了一套 「魚菜共生」 系統,將魚類養殖和無土蔬菜種植結合起來,建立了一個高效的綜合生態系統 —— 魚為植物提供了有機食物來源,植物則可以過濾養魚用的水 —— 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肉類和蔬菜的供應短缺問題。其商業模式也考慮了西非本土因素,以加盟和建立銷售中心的方式增加當地就業機會。
  • 合肥又添農業科技生活體驗基地 生態農業魚菜共生項目落戶大圩
    這樣的「魚菜共生」種養模式聽上去有些神奇,但不可思議的事情就來到你了你的身邊。目前,安徽省首家全國技術最先進的「魚菜共生」循環生態農業項目在合肥大圩落戶,在這裡,你不僅可以了解先進的農業科技,還可以體驗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田園風光。
  • 魚菜共生智能溫室大棚項目
    下面讓魚菜共生溫室大棚的製造專家:山東中盈玖州農業 給大家介紹一下:魚菜共生的新鮮蔬菜有六大優勢:全稱水耕栽培、沒有任何農藥、營養價值高、科學化採摘、新鮮看得見、兼具觀賞價值,安全綠色,因為綠色健康的特性,在進入市場以來,受到百姓們的歡迎。
  • 冠縣:魚菜生態共生,節能高效新農業
    養魚不用換水,種菜不用土和肥,在溫室大棚裡,魚與蔬菜、苗木、花卉和諧共生,即養魚、種菜又可吸引遊客觀光,不僅能高產還能節水節肥,最重要的是綠色無公害,如今這樣的高效集約型現代農業在聊城市冠縣定遠寨已經應運而生。
  • 德清洛舍:農業工廠化 魚菜和諧生
    7月12日,位於德清洛舍鎮東衡村的百源康植物夢工廠內,第一批蔬菜苗正在種植,第一批培育的蔬菜種子已長出嫩芽。百源康植物夢工廠「魚菜共生」項目採用高科技現代化種養結合的複合生產方式,將「工廠化養殖」與「無土栽培」兩者結合。項目投產後可實現年產水產品20萬斤,葉類蔬菜80-100萬斤。(原標題《農業工廠化 魚菜和諧生》,原作者姚海翔、蔡俊。
  • 石縫種菜 地上養魚——聚焦"魚菜共生"現代農業
    石縫種菜 地上養魚——聚焦"魚菜共生"現代農業 2020年06月04日 09:47:48      在天津市北辰區雙口鎮的一畝漁菜(天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內,8個不同於傳統蔬菜大棚的溫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進入棚室內,石頭縫裡長出了蔬菜,地面上支起了魚池來養魚,魚池的出水口和進水口一直有水在循環。
  • 返鄉的年輕人|用「魚菜共生」發展循環農業
    返鄉的年輕人|用「魚菜共生」發展循環農業 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33歲「農創客」周磊的「魚菜共生」循環農業項目做到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
  • 「魚菜共生—維基百科」想學魚菜共生嗎?從這本開始:魚菜共生自學...
    池子的水帶有魚的排洩物,含有氮、氨等成分,若直接排到河川、土壤,會造成環境的負擔;不過,若拿這些廢水來種菜,反而提供蔬菜養分,而且蔬菜淨化水質後又可以導回魚池再利用。這一套平衡系統,能避免水質惡化,且形成魚幫菜、菜幫魚的良性循環。 使用魚菜共生技術種植的蔬菜可以不需添加肥料,但要人工加入元素,如元素鐵、鈣、鉀。使用防蟲網就可以避免使用農藥。
  • 魚菜共生模式還需要在商業模式探索
    作者:老貓農業,創新無處不在!你可能聽到魚稻共生、鴨稻共生,但你聽過說過魚菜共生嗎?下面,我們梳理10個具有代表的魚菜共生案例故事,希望給農業朋友帶來創業和經營啟迪。該魚菜共生系統相較於傳統農業節水90%,蔬菜產量是傳統農業的5倍,水產養殖產量是傳統農業的10倍。在產能方面,目前根據生長周期的不同,農政齊民每畝地一年可以產出1萬-2萬斤魚。超過3萬斤蔬菜。農政齊民主要通過向大型商超、餐廳等B端機構銷售魚菜盈利,目前由於產能原因,還未開始大規模接單。
  • 魚菜共生「一水雙收」 高效現代農業助農致富
    寒冬時節,在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定遠寨鎮定遠寨村,山東潤濤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魚菜共生大棚內卻溫暖如春,水池內魚翔淺底,成群的錦鯉悠然嬉戲;池邊的火山石種植槽裡,芹菜、韭菜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一派生機盎然。
  • 魚菜共生的原理和系統構建
    顧名思義,魚菜共生就是魚菜互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在英語中,魚和蔬菜的共生被稱為水培共生,是水產養殖和水培的結合體。景觀型魚菜共生可見,魚菜共生是水產養殖和水培(或無土栽培)的結合,不同農業生產方法的結合。最早的魚菜共生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如中國的魚稻混養和桑基魚塘。
  • 井岡山農業科技示範園的魚菜共生示範基地裡生機勃勃
    11月6日,雖已入冬季,但井岡山農業科技示範園的魚菜共生示範基地裡依然生機勃勃。據了解,魚菜共生系統是一種集蔬菜、糧食、藥草等作物的栽培和循環工業化魚養殖為一體的生態系統。魚產生的排洩廢棄物可為植物生長提供富足的營養液,經植物淨化吸收的水又可作為養殖水返回,雙方形成生態互利關係。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係,是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記者葉興桂 攝
  • 山東冠縣:魚菜共生「一水雙收」 現代農業助農致富
    寒冬時節,在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定遠寨鎮定遠寨村,山東潤濤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魚菜共生大棚內卻溫暖如春,水池內魚翔淺底,成群的錦鯉悠然嬉戲;池邊的火山石種植槽裡,芹菜、韭菜等各種蔬菜長勢喜人,一派生機盎然。
  • 魚菜共生、植物工廠……山西這個地方現代農業很酷炫!
    現代農業裡有無人駕駛超炫酷的智能農機有可持續與循環的魚菜共生有肆意瘋長的西紅柿樹還有不用土壤的植物工廠......▲魚菜共生種菜不需施肥、養魚不用換水,魚排洩的廢水及飼料殘渣成為蔬菜生長的養料,蔬菜的根系與微生物群落將水質處理淨化,實現養魚種菜的可持續與循環,這樣的魚菜共生項目是生態農業中一種最完美的結合
  • 扶貧印記|「魚菜共生」讓市民吃上放心菜和魚
    在佔地10多畝的溫室大棚裡,魚和蔬菜相互配合唱起了「雙簧」——魚池中的水過濾後作為「營養液」提供給蔬菜,被蔬菜吸收過濾後的"清泉"又流回魚池供魚生長。26日,銅梁區太平鎮垣樓村牧堂純農業科技園的菜共生農業黑科技吸引了扶貧印記採訪團一行的目光。"這項高科技農業技術是在重慶市科委的幫助下,我們從山東引進。
  • "魚菜共生"是朝陽產業,還是未來科技?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這將是一篇乾貨滿滿的「魚菜共生」專題資訊。筆者力求一文帶你讀懂「魚菜共生」的概念與原理,分析該類模式優劣,探密其前世今生,一瞥它的知識寶庫及相關外延。2005年浙江省青田縣龍現村的"稻田養魚"被列為世界首批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稻田養魚也被普遍認為是魚菜共生的前身。
  • 魚菜共生種植 拓寬增收路
    迎著初冬暖陽,近日,記者前往河北省邢臺市邢東新區祝村鎮唐家莊村,先是看到大片閒置廠房,在路的盡頭來到唐家莊村魚菜共生基地,一片閒置廠房的圍繞中,幾個鋼架大棚依次排開。更特別的是,池子裡的水,不直接引用自來水或河流水,而是旁邊養魚池裡的水。「在2019年5月份的時候,開始發展魚菜共生種植模式。魚菜共生就是用養魚產生的糞便用來種植蔬菜,種植過程中全部用水培種植,就是把菜種植在水面上,魚菜共生,是個新興的農耕模式。」
  • 王海與他的「魚菜共生」產業
    「在這個問題上,我就和村支兩委開會,我們就把羅仙村所有的優勢全部分析,就在網際網路上去查,有什麼特色的產業適合我們羅仙的發展,然後我就帶著我們羅仙村的村幹部在辦事處的安排下出去學習,考察,回來以後我們決定選擇『魚菜共生』這個項目。」王海希望選擇的是最適合羅仙村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