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湟中縣域經濟發展情況

2020-12-19 青海省人民政府

  湟中縣三面環圍西寧市,地理位置特殊,區位優勢明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湟中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準確把握縣域經濟階段性發展特點和規律,提出了依託優勢發揮特色,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大項目建設和投資力度,狠抓園區建設的工作思路,縣域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十一五」末,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0.02億元,年均增長2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7.8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87億元,三次產業佔比由「十五」末的21:52:27調整為12:75:13,工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2.9億元,是「十五」時期的5倍;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000萬元,年均增長16.8%;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7億元,年均增長11.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81元,年均增長17.4%,比「十五」末增加了2633元。今年上半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4.4億元,同比增長17.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45億元,同比增長36.3%;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009萬元,同比增長17.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2億元,同比增長16.3%;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3823.77元,同比增長17.6%。

  ——農業經濟發展質量提高。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全力推進西納川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態養殖示範園區建設,近年來,累計投資近8億元實施設施農業、農田水利、土地復墾等項目86項,農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設施農業、循環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初步形成了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農牧業發展新格局。2012年底,全縣蔬菜、蠶豆、油菜、馬鈴薯等優勢特色農作物種植比例達到76%,溫棚總數達到1.63萬棟,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2.8萬畝,銷售蔬菜27萬噸,佔西寧市自產蔬菜銷售總量的41.5%。加快發展生態畜牧業,建成規模化養殖基地95個,飼草種植面積達12萬畝。2012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5.18億元,較「十一五」末增加5.73億元,增長27.1%。

  ——工業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在支持甘河、南川工業園區建設,全力做好徵地拆遷、被徵地農民搬遷安置、村企矛盾糾紛排查等工作的同時,積極打造上新莊綜合產業園,園區內已入駐企業8家,年產20萬噸的祁連山水泥生產線等項目建成投產;注重培育以矽礦石開採加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旅遊工藝品研發製作等為主的特色工業產業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改造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3家、小微企業達到840家。今年上半年,全縣完成縣屬工業產值13.7億元,同比增長19.3%。

  ——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以塔爾寺旅遊景區為依託,深度挖掘旅遊資源,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青海藏文化館、「吉祥八寶」等旅遊景點相繼建成,景區道路、供排水、電力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遊客服務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塔爾寺旅遊景區環境明顯改善,2012年成功躋身國家5A級旅遊景區。積極搭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載體,高標準規劃建設「八瓣蓮花」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和陳家灘特色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全縣文化旅遊龍頭企業達到8家,年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2.5萬餘人,實現文化產業銷售收入3.8億元,「八瓣蓮花」被認定為全省第一個文化旅遊產業中國馳名商標。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全縣鄉村旅遊接待點達到170家,其中星級標準的8家。今年上半年,全縣接待遊客達到133.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24868.42萬元,同比增長39.92%。

  ——城鄉建設穩步推進。加強規劃編制,《湟中縣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通過省政府批覆;完成了174個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和產業規劃。多巴新城建設順利啟動,《多巴新城控制性詳規》編制完成並已報市政府審批,落實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項目16項,多巴職業教育新校區、湟庭盛世興業城、武警總隊後勤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完成了縣城供排水管網、塔爾寺排汙管網、塔爾寺景區周邊綠化等項目,縣城汙水處理廠、多巴垃圾填埋場建成運營,城鎮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加快道路交通建設步伐,先後投資13.5億元完成了魯雲公路、西塔高速公路匝道口改造等一批重點道路工程,開通城鄉客運公交線路24條,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公路網初步建成。

  ——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統籌安排財力加大對民生領域的資金投入,全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2011-2012年全縣用於民生方面的資金達到39.5億元,佔到財政總支出的86.5%,比「十一五」期間的平均水平增長6%。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先後投資2.22億元實施校安工程33個,改造校舍面積14.3萬平方米;投資5270萬元新建農村幼兒園22個。加快推進衛生計生事業發展,5個鄉鎮衛生院新建了業務用房,縣第一人民醫院醫技樓建成,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啟動,衛生計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9.7%、80.7%。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2011-2012年新增城鎮就業5000餘人,累計勞務輸出31.34萬人次,實現勞務性收入15.49億元。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先後在321個村實施了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1個村1042戶,24.8萬人實現脫貧。加快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累計改造農村困難群眾危房1.5萬戶,建設獎勵性住房2.2萬戶、廉租房350套、公租房850套,完成棚戶區改造374戶,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西寧市政府)              

相關焦點

  • 青海湟中正式撤縣設區 拓展省會西寧發展空間
    圖為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舉行撤縣設區大會。 張添福 攝中新網西寧7月22日電 (記者 張添福)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22日舉行撤縣設區大會,湟中縣正式更名為湟中區。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王曉出席大會,西寧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曉容主持大會。
  • 【西寧市】湟中上新莊創業園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5月8日,湟中上新莊創業園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創業園2014年成立以來,以打造「青藏特色的輕工業園區、綠色環保的生態園區、功能複合的活力園區、創業創新的孵化園區」為目標,成為湟中縣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目前,已入駐企業20家,再建11家,園區已初具規模。
  • 西寧市湟中區人民法院舉行揭牌儀式
    2020年7月22日上午,西寧市湟中區人民法院舉行揭牌儀式,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杭旭出席揭牌儀式並致辭,西寧市湟中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常登成出席儀式並揭牌。區法院全體幹警參加揭牌儀式。首先,湟中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馬汝慧宣讀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同意將湟中縣人民法院更名為西寧市湟中區人民法院的批覆》。其次,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杭旭致辭,在講話中杭院長對湟中法院近年來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 西寧市出臺方案促進拉麵經濟發展
    記者從西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為推動青海拉麵經濟發展,發揮拉麵經濟帶動就業創業的示範引領作用,西寧市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出臺《關於進一步推動青海拉麵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創業的實施方案》,從七個方面出臺19項政策,推動拉麵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從4月1日起實行。  在強化政策扶持方面。
  • 【西寧市】湟中:大宗油料生產基地助推油菜產業發展
    油菜是湟中縣的特色優勢大田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上,佔全省油料播種面積的近1/10,是全省油料主產區之一,油菜已經成為湟中農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多年來,湟中的油菜種植按照「缺多少、補多少」,「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統一機械深松,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保護土壤物理結構。
  • 藏傳佛教聖地青海塔爾寺所在地推「秘境湟中·清新之旅」
    藏傳佛教聖地青海塔爾寺所在地推「秘境湟中·清新之旅」 2018-04張添福 攝   中新網西寧4月4日電 (記者 張添福)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青海塔爾寺坐落於該省西寧市湟中縣。中新網記者4日從湟中縣政府獲悉,當地正深度挖掘縣域文化旅遊資源,打造「秘境湟中·清新之旅」。
  • 塔爾寺大景區 湟中新王牌
    湟中縣位於青海省東部,縣境西、南、北三面環圍省會西寧市,旅遊資源豐富,是青海省主要的旅遊目的地。湟中縣境內有享譽中外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塔爾寺風景名勝區、AAAA級旅遊景點——青海藏文化館,盤道、娘娘山以及群加國家級森林公園、南佛山和上五莊省級森林公園等各類景點10餘處。
  • 特大湟中暖鍋亮相北京恭王府
    11月20日晚,湟中銀銅器製作暨鎏金技藝集大成的作品——特大湟中暖鍋,在20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三道門,被抬進了北京恭王府博物館嘉樂堂的院子。11月下旬,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與西寧市人民政府將在北京舉辦「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月」系列活動,講好黃河故事,保護、傳承和弘揚河湟文化。本次展示活動從策展到展示內容的確定歷時一年,西寧市400多件靜態展品和8000多件文創產品陸續被運往北京恭王府,進入布展階段。
  • 安徽縣域經濟實證分析與發展研究
    「縣域經濟」概念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以後,已被正式列入國家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範疇。安徽是農業大省,全省人口絕大多數在縣域,縣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省經濟的整體實力和發展水平。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是加快崛起進程、構建和諧安徽、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
  • 關於擬命名表彰2018—2019年度西寧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
    (33個)市直機關(7個)西寧市委辦公室西寧市政府辦公室西寧市政協辦公室西寧市委統戰部西寧市委政法委西寧市委黨校西寧市統計局經濟開發區(2個)>西寧市第一幼兒園城中區水井巷市場監督管理所青海省康寧監獄城西區(4個)城西區政府辦公室城西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西寧城投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
  • 吉林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縣域經濟是我省經濟發展的最大潛力和希望所在。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把推動縣域經濟加快轉型發展擺在全省經濟大局的重要位置,激發了縣域加快轉型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 在朝天宮邂逅湟中「非遺」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劉鵬  為進一步落實和推進江蘇省南京市與青海省西寧市、棲霞區與湟中縣東西部對口交流協作扶貧工作,增強西部文化影響力
  • 湟中繪出上新莊創業園新藍圖
    為發展縣域經濟,使湟中縣上新莊中小企業創業園成為「青海縣域經濟示範區」,今年以來,湟中縣以「宜居、宜業、宜樂」為宗旨,按照「一區三園」模式,依託塔爾寺景區,將園區規劃升級為文化旅遊、輕工產業、電商產業的三大產業基地。
  • 西寧市表彰20個勞動模範集體和76名勞動模範(附名單)
    希望受表彰的勞動模範集體和勞動模範珍惜榮譽、再接再厲,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為加快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和新時代幸福西寧再創佳績、再立新功。西寧市北山林場孫文明、虎臺中學教師靳海燕代表獲獎集體和勞動模範作了大會發言,青海中利光纖技術有限公司宋建鵬代表勞動模範向全市廣大勞動者發出倡議,與會勞模紛紛響應,在「『中國夢·勞動美』我為綠色發展做貢獻」巨幅上簽名,吹響了新時代勞動者奮發有為、奮鬥拼搏、奮勇前行的嘹亮號角。
  • 德惠市:服務長春,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鳳凰行天下之德惠市在我國,省會城市一般在全省屬於政治與經濟中心地位,作為省會城市的管轄縣域城市,往往可以借力城區經濟發展帶動本地縣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德惠市克服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等不利因素影響,立足縣域經濟特點,依託長春市整體發展規劃,適時融入長春市發展,充分發揮地理區位優勢,縣域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8年度縣域經濟振興發展優勝單位,全省縣域經濟爭先晉位優勝單位,全省縣域經濟考評第五位等等。
  • 2020中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榜單出爐 長沙縣位列第四
    星辰在線12月16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柳佳路 通訊員 胡曉 )12月16日,中郡研究所·第二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榜單發布,長沙縣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位列第四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穩居前五位、首次獲評縣域發展質量優等級縣市。
  • 脫貧攻堅一線故事:電子商務,讓湟中特色產品走出大山
    11月16日,西寧市湟中縣上新莊鎮申北村村級電商服務點內,負責人魏芳蘭正在淘寶網上瀏覽自己的店鋪——青海村姑特產店。剛剛,有人從她的小小網店裡下單了一千克中寬土豆粉。  接到訂單後,魏芳蘭打開手機微信,找到「湟中縣電商辦交流群」,在群裡找到負責人小馮並將訂單內容發到微信群內。
  • 錦州:義縣縣域經濟實現穩步發展
    錦州:義縣縣域經濟實現穩步發展 作者:孫鄭新 2017-10-23 09:47   來源:錦州日報     年初以來,錦州義縣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明確目標,狠抓落實,縣域經濟實現穩步發展。
  • 李國英在南陵縣蕪湖縣調研 大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安徽日報報導 12月1日至2日,省長李國英到南陵縣、蕪湖縣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特色製造、提升產業鏈水平,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南陵縣國家級快遞科技創新試驗基地,李國英重點考察了中通快遞、中科微至等快遞物流智能裝備製造項目,對該縣搶抓電商發展機遇、培育物流裝備製造特色產業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要求既要貫通上下遊產業鏈,又要提升服務集成能力,加快形成產業集群。
  • 白皮書稱「兩湖一河」領跑中部六省縣域經濟發展
    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18中國中部縣域經濟百強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27日正式發布。白皮書顯示,我國中部縣域經濟呈現非均衡增長和不平衡增長態勢。其中,「兩湖一河」領跑中部縣域。河南、湖南、湖北分別佔中部百強34席、25席和18席,安徽以15席緊隨其後,江西、山西分別佔7席和1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