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取得紮實成效

2020-12-27 中國金融新聞網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30年來,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證券業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實踐成果,與資本市場一道破浪前行,在規模實力、服務實體能力、規範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頗為亮眼的成績。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新形勢、新階段、新格局對證券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時也提供了新機遇。那麼,如何評價證券業過去的發展成績?註冊制改革又將繼續為證券業帶來哪些變化?作為行業自律組織,中國證券業協會又要如何發揮好自律先行一步的積極作用?帶著這些問題,《金融時報》記者日前採訪了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

  安青松認為,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必須建設高質量的投資銀行。投資銀行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做大規模,更重要的是做專做強、做優做精,在支持創新驅動發展上具有更高的適應性,在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具有更好的普惠性。

  《金融時報》:資本市場30年,證券業取得了哪些發展成就?

  安青松:三十而立,我國證券業伴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不成熟到逐步健全機制、能力,在資本實力、服務質量、規範水平、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堅持規範穩健發展,規模實力盈利能力實現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11月底,證券行業共有137家證券公司,總資產、淨資產、資產管理規模分別達到8.99萬億元、2.28萬億元和10.97萬億元,分別是2008年底綜合治理結束之後的4.2倍、5.6倍和132.7倍;2019年度證券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淨利潤3604.83億元、1230.95億元,分別是2008年度的2.9倍、2.6倍。與此同時,證券公司產業形態逐漸豐富,由傳統的經紀、投行、自營業務,向資管、融資融券、衍生品、場外業務、境外業務等多元化發展,能夠有效滿足市場參與者的直接投融資需求、交易需求。

  二是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取得紮實成效。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直接融資佔比達12.6%,以股票、債券為主的直接融資方式成為實體經濟補充資本金和流動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有益渠道。2008年以來,證券公司為近12萬億元股票及25萬億元交易所債券提供承銷保薦服務,為逾13萬億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交易提供財務顧問服務。

  三是完善規則體系建設,合規管理風控水平獲得全面提升。30年來,在監管部門、自律組織、證券公司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行業制度體系日益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證券法等法律為核心,以行政法規為基石,以部門規章為主體,以協會、交易所、中國結算等自律規則為補充的制度框架體系。證券公司也基本構建起有效的合規管理體系。

  四是持續強化聲譽管理,社會責任履行成效獲得廣泛認可。證券行業廣泛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證券公司建設的國家級投資者教育基地34家。此外,證券行業積極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5年來,101家證券公司結對294個國家級貧困縣,幫助貧困地區企業融資2596億元,公益性支出保持持續增長。目前,證券行業結對幫扶的274個貧困縣已實現脫貧摘帽。疫情期間,證券行業第一時間捐贈物資超過5.3億元,累計承銷疫情防控公司債券104隻,融資1057億元。截至2020年6月底,54家證券公司成立了120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資管計劃和81隻子計劃,出資規模707.72億元,切實紓解民營企業及其股東流動性困難。

  五是推進行業文化建設,「合規、誠信、專業、穩健」文化持續積澱。2019年11月,證券基金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召開,為證券行業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證券公司圍繞「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理念,進一步提鍊形成自身核心價值觀,將行業文化建設內嵌於公司治理、人員管理、風險管理等各個方面。

  六是強化金融科技應用,證券金融服務效率得到明顯提升。資本市場誕生之初,證券行業就與科技應用有效聚合,通過電子化實現交易無紙化。證券行業業務發展與科技應用協同推動。近年來,證券行業持續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加大在前沿科技方面的投入,加速行業數位化轉型。目前,證券行業積極利用金融科技提供並優化遠程開戶、在線交易、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服務,有效擴大了證券服務的覆蓋面。尤其是在本輪疫情防控中,金融科技應用程度進一步加深,有效抵禦住疫情對資本市場和證券業務的衝擊,保障了市場的平穩運行。據統計,2017年至2019年,證券行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累計達550億元。截至2019年底,金融科技人才達13241人,為行業數位化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保障和支持。

  七是不斷深化對外開放,跨境金融服務能力獲得顯著增強。證券行業主動對標國際資本市場先進實踐,完善證券業務國際化布局,在與國際一流機構的競爭與合作中,提升跨境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截至目前,已有34家證券公司獲準在境外設立子公司,15家證券公司實現H股上市。近年來,證券公司境外業務收入穩步提升。據統計,2019年度,以海通證券、中金公司為代表的證券公司境外業務收入佔比業已超過20%。我國證券行業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金融時報》:證券業在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方面,需要加強哪些方面工作?

  安青松: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必須建設高質量的投資銀行。投資銀行是促進資本形成和交易的組織者和執行者,是連接投資端與融資端的核心中介,是資本市場發揮樞紐功能的制度基礎和邏輯主體,投資銀行是否強大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水平、功能發揮和服務半徑。沒有高質量發展的投資銀行,就沒有成熟發達的資本市場。投資銀行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做大規模,更重要的是做專做強、做優做精,在支持創新驅動發展上具有更高的適應性,在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具有更好的普惠性。在新發展階段應當持續加強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定位。以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主動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守正創新,推動證券業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服務質量,為經濟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工具,著力暢通資本、科技和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著力為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增長,提供更高質量、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

  二是必須提升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水平。這不僅需要證券公司健全與其自身發展戰略相適應的全面風險管理架構,實施事前、事中與事後的風險防範、監控與評價工作,而且要不斷完善與註冊制相適應的責任體系,重塑和強化證券公司在培育發行主體、詢價定價、保障交易、風險管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環節的責任,形成發行人質量、發行價格等方面的市場化約束機制,全面加強自身的聲譽風險管理和聲譽資本建設。

  三是必須提升全業務鏈投資銀行服務能力。證券公司需要切實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更加注重各業務條線在客戶、業務、牌照、資金、風控等多方面的整合與協同,圍繞保薦、定價、承銷三大能力,重塑投行盡職調查、增值服務、研究分析、質量控制的業務邏輯,更加注重打造境內外資源良性循環機制,增強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從而建立起一體化、全能型、全業務鏈的現代投資銀行,滿足客戶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需求。

  四是必須守正篤實推進證券業文化建設。結合我國國情及證券公司實際,借鑑國際最佳實踐,推動出臺《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十要素》,從觀念、組織、行為三個層次,提煉推廣證券公司文化建設的關鍵要素,積極推動證券公司文化建設與公司治理、發展戰略、發展方式和行為規範深度融合,引導文化建設與專業能力建設、人的全面發展、歷史文化傳承和黨建活動要求有機結合,促進提升證券公司「軟實力」。

  《金融時報》:「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您認為註冊制改革將給證券業帶來哪些變化?

  安青松:註冊制改革是「牽一髮動全身」的系統性、基礎制度變革,不僅要進一步完善審核註冊機制,也需要配套建立發行質量、發行價格等方面的市場化約束機制,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是機制設計的關鍵節點。從核准制向註冊制轉變,證券業需要科學識變,準確應變,主動求變,圍繞保薦、定價、承銷三大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全新塑造投資銀行的盡職調查、增值服務、研究分析、質量控制的業務邏輯,自覺構建有效的發行人質量約束機制,真正做實把好入門關的第一道防線。

  一是樹立市場理念。投資銀行核心功能是為成長性企業提供增值服務,通過股票市場為公司成長性發現價格。在核准制下,主要依據會計報表判斷企業價值,核心假設是公司過往的盈利能力能夠在未來持續,但是受制於經濟周期、行業周期、公司生命周期等多種因素影響,過往業績通常不能完全代表發展前景;在註冊制下,需要全新樹立資本市場理念,深度發掘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內涵,增強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的價值發現,提高上市公司總量、質量在國民經濟中的代表性。

  二是健全責任體系。在註冊制下需要重新界定中介、監管、市場的權責關係,重新設計發行人、投資者和中介機構的利益機制,合理界定會計師的報表審計責任和投資銀行的發行保薦責任,把發行節奏的「閥門」交給中介機構的同時,把發行人質量的把關責任真正落實給中介機構,推動中介機構的工作重心從服務「可批性」向服務「可賣性」轉變,促進形成激勵「質量競爭」、約束「數量競爭」的行業生態,真正做實把好入門關的第一道防線。

  三是夯實定價基礎。推動投行業務與「賣方研究」有機結合,提高投資價值分析報告的質量和效用,進一步提升在選擇優質企業、合理估值定價、路演推介說明的專業水準;借鑑國際最佳實踐,加大券商通過「自己」的渠道向「自己」的投資者配售的比重,在投資者、券商、發行人之間建立長期利益關聯機制;探索在網下配售機制中建立長期投資者制度,鼓勵基石投資者按照恆定市值法等長期投資策略進行投資;加大專業投資者在定價機制中的影響權重,探索適當放寬現有戰略投資者範圍,形成更為完善的市場化定價約束機制。

  四是完善信披體系。信息披露是註冊制的核心,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是落實「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理念的前提;在註冊制下,信息披露理念將由以審核為中心的「免責式」信息披露,轉向以投資者價值判斷為中心「精實化」信息披露,信息披露體系將更加突出發行人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更加突出投資者價值判斷的需求導向。

  《金融時報》:在推進註冊制改革進程中,中證協如何發揮好自律先行一步的積極作用?

  安青松:實行註冊制是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創新實踐,也是資本市場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之間,自律發揮著重要的中間組織作用。自律管理是證券行業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行業機構規範經營、從業人員合規展業等方面發揮特殊作用。在推進市場導向的註冊制改革進程中,自律先行一步是減少行政幹預的前提和基礎,自律管理所發揮的預防性監管作用,有利於促進提升市場的活力和韌性。

  今年3月正式實施的新證券法,進一步明確了協會職能定位,強化了協會的行業自律組織屬性,完善了協會的法定職責,為協會履職盡責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法治保障,提出了更高法律要求。為貫徹落實新證券法有關規定,今年8月中國證監會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證券業協會自律管理職責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進一步發揮協會「自律、服務、傳導」職責,增強協會自律管理功能,推動完善自律管理規則體系,不斷優化自律管理與行政監管協同配合機制,更好地服務資本市場治理體系建設和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意見》的發布將進一步提升行業自律的主動性、特殊性和預防性作用,促進形成市場化的自律約束與聲譽激勵機制。

  註冊制改革的關鍵,是建立有效的市場化約束機制,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勤勉盡責、專業負責、忠實履責是核心環節。《意見》在強化證券發行、承銷、保薦業務自律管理方面,明確提出了3項工作任務:一是健全完善網下投資者註冊登記制度,壓實證券公司對網下投資者適當性的核查責任;二是加強保薦、承銷業務自律規範,探索建立證券業務相關主體勤勉盡責示範標準,促進形成能力和責任相匹配的權責清晰、運轉協調、相互制約、各負其責的「看門人」機制;三是加強保薦承銷機構執業行為自律規範,開展保薦機構、承銷機構、評級機構、財務顧問執業能力評價,推廣示範實踐等。

  下一步,協會將認真貫徹落實《意見》要求,充分發揮自律組織的共建、共治、共享平臺作用,更加突出前瞻性引導、預防性規範作用,「抓兩頭帶中間」,建立自律導向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為註冊制改革和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應有貢獻。

相關焦點

  • 證券業做專做強做優做精 堅守服務實體定位
    卅載光陰彈指過,中國證券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始於資本市場中的「一葉扁舟」,伴隨著市場改革的風雨歷程,經歷業務更新迭代的波浪翻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初心不變,規模實力、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正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揚帆起航。
  • 中證協黨委書記安青松:資本市場發展30年七方面成效卓越,註冊制下...
    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認為,我國證券業伴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不成熟到逐步健全機制、能力,在資本實力、服務質量、規範水平、聲譽管理、文化建設、金融科技應用、跨境金融服務七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 朱鶴新: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金融服務更好地聚焦實體經濟
    在12日2020央視財經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時,中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鶴新提出,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當中,實業的使命主要是增強綜合國力、維護國家安全、發展關鍵技術、改善人民生活,金融的使命主要是賦能實體經濟、服務市場循環、支持創新體系、助力消費升級。
  • 交通銀行鎮江分行服務實體經濟 彰顯大行責任
    金山網訊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金融回歸本源,就是服務實體經濟。「回歸本源」,這是交通銀行鎮江分行(以下簡稱鎮江交行)今年的工作主線。今年年初,鎮江交行制定了《交通銀行鎮江分行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職實施細則(試行)》,9月份又制定了《交通銀行鎮江分行服務民營企業發展實施意見》。兩份文件都優化了考核機制,將業績考核同服務小微企業、服務民營企業發展成效掛鈎。與此同時,交通銀行總行擴大了江蘇省分行授信審批權限,加大對實體經濟、民營企業信貸服務政策支持,讓江蘇省分行能夠更方便、及時的為企業提供信貸服務。
  • 證券業金牛獎揭榜 國信證券榮膺「十大金牛證券公司」等三項大獎
    12月2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2020證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中國證券業金牛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國信證券在「2020證券公司金牛獎」評選中,榮獲「十大金牛證券公司」「金牛財富管理團隊」「金牛投資銀行團隊」三項大獎。
  • 多舉措在途 促數字經濟實體經濟融合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郭倩)記者17日從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和工信部電子五所共同舉辦的「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路徑研究研討會」上獲悉,工信部將把推進位造業數位化轉型作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在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大數據產業、兩化融合「
  • 金華:數字經濟取得跨越式發展
    原標題:我市數字經濟取得跨越式發展   「十三五」期間,金華把數字經濟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在浙江省率先出臺數字經濟十條扶持政策,制定《金華市數字經濟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數字經濟取得跨越式發展,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關的三大指數排名均位於浙江省中上,高於GDP排名。
  • 鋪就「雙創」對接資本快速路 新三板服務實體經濟收穫實效
    設立於2013年1月的新三板市場經過近7年發展,交出了這樣一份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雙創」國家戰略的答卷。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三板市場的設立、發展,逐步彌補了資本市場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短板,鋪就了創新創業企業對接資本的快速路。
  • 南陽大宗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發展農業產業 服務實體經濟
    直播南陽訊 日前,記者從河南南陽大宗農產品交易中心獲悉,該中心堅持線上線下結合的方針,為我市特色農產品的生產、銷售、物流、倉儲打造一站式的服務平臺。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考驗,南陽大宗定位於「網際網路+金融+交易中心+實體」的模式,以發展農業產業、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著力挖掘河南優勢農產品的發展潛力。
  • 電白以重點項目建設拉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向海而興按下...
    五年來,電白區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全區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經濟結構持續調整,發展質量穩步提高,資源環境持續改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民生質量有效提升,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成果。明年,我國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電白未來可期,大有可為!電白區委書記、區長譚劍鋒表示,當前電白正面臨搶抓融入「雙區」「雙城」「灣+帶」聯動的重大機遇,前路坦蕩,使命在肩。
  • 「專訪」推動特色化旗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訪阿右旗旗委...
    阿右旗將聚焦目標任務,在大學習中深化認識,在大討論中凝心聚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尋求突破,真正把學習討論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和實踐成果,引導旗處級領導幹部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問題導向、積極擔當作為、勇於攻堅克難,推動特色化旗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 中信銀行鄭州分行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正所謂「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小微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機會、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金融支持是小微企業發展的「源頭活水」,是激發小微企業活力、助推小微企業成長壯大的重要力量。
  • 廣投紮實做好「六穩」「六保」 全力服務廣西經濟發展
    ,嚴密防控疫情、紮實做好「六穩」「六保」,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全力服務廣西經濟發展。三是金融產業助力廣西實體經濟復甦。廣投集團各金融企業快速採取利率優惠、發放應急貸款、手續費減免、開闢各種綠色通道等措施,以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北部灣銀行累計授信金額114.88億元,用信餘額46.45億元。國海證券主承銷全國首單在交易所發行的戰疫專項公司債,年內為自治區政府企業提供融資服務77.65億元,同比增長352%。
  • 資本市場三十而立 證券業朝專業化、國際化、科技化方向高質量發展
    陳達飛表示,註冊制帶來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大大縮短了企業上市審核周期,這對很多新經濟企業至關重要。而中國的證券業,被比喻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證券公司或者是投行部門在註冊制下,應該更主動、盡責地扮演好「看門人」的角色。
  • 五牛控股馬林慶:做實體經濟發展的「服務生」
    在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如何在新的發展條件下取得更好的發展態勢?如何更好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近日,針對相關議題,記者採訪了國內領先的資產管理機構——五牛控股高級副總裁馬林慶先生。
  • 章丘區相公莊街道:發展實體經濟,打造發展「強引擎」
    今年以來,相公莊街道圍繞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和「1266」工作布局,聚焦產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開展「實體經濟攻堅年」行動,加快項目建設,壯大實體企業,產業發展實現了新提升。優化營商環境,突出項目牽引全面推行領導幹部幫包企業責任制,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解讀惠企政策,精準對接企業需求,主動對接工信、發改、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人社、銀行多次舉辦政策宣講會,著力破解企業的痛點和堵點,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疫情初期,幫助金屬顏料銅金粉項目點對點接送江蘇、上海等技術工人,保障了項目快建設、快達效。
  • 章丘:打出「金融+實體經濟」組合拳
    3月18日,章丘區2019年春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暨重點項目推介大會成功舉行。駐章金融、證券、投資機構,章丘區已(擬)上市掛牌企業、規模企業代表共計400餘人參加活動。會上,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日照銀行與部分重點企業舉辦了現場籤約儀式,籤約金額40餘億元。
  • 推動集團多元化發展,中揚聯眾入局實體經濟
    對於一家企業來講,想要防範風險,長期生存與發展,多元化發展戰略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也是各大企業的寵兒。而中揚聯眾就是一家多元化創新發展的企業,產業豐富,涉及大數據產業基地、實體經濟等業務。
  • 精準滴灌 解渴實體經濟
    10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和服務實體經濟等情況。  前三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6.26萬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新增16.81萬億元的水平。
  • 鹽城亭湖「服務進千企」取得階段性成效
    鹽城亭湖「服務進千企」取得階段性成效 發布日期:2020-11-30 16:28 來源:鹽城市亭湖區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連日來,鹽城市亭湖區上下始終堅持「為企服務、助力發展」理念,不斷增強為企服務意識,深入開展、推進「服務進千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