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一周——尼克森、中國與藝術」

2020-12-14 中國網新聞中心

新華社洛杉磯6月24日專電(記者 張超群)「改變世界的一周——尼克森、中國與藝術」展2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洛杉磯地區的南岸廣場購物中心向公眾展出。展覽聚焦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和中美文化交流成果。

本次展覽由南岸廣場和理察·尼克森總統圖書館聯合主辦,展覽為期兩個月。佔地約214平方米的展覽現場布局創意來自中國太極陰陽圖形,在巨大的太極圖形兩個點的位置分別放置了周恩來總理當年在機場迎接尼克森總統握手的雕塑和兩個複製的兵馬俑塑像。展覽用數十張歷史照片和多媒體音像資料給觀眾重現了中美兩國領導人會面的歷史性時刻,以及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後雙方文化交流成果。

南岸廣場總經理格蘭特告訴新華社記者:「展覽借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造型,寓意中美政治、文化和經貿交流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隨著美中關係發展,如今,尼克森總統訪華的歷史意義顯得更為重要。作為一個從事商業和人文交流的民間機構,我們希望這個展覽能夠幫助美國年輕人了解當時的歷史,重新認識尼克森總統和他的歷史業績。」

理察·尼克森基金會主席巴瑞鮑特說,「展覽向人們展現了精美的中國藝術文化作品,尼克森訪華之旅的成果至今都在給世界發展注入積極的能量」。

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文化參贊古今說:「44年前的這場歷史性訪問充分說明,良好的中美關係可以使兩國人民受益,同時也造福世界和平,這個展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溫歷史,珍視中美來之不易的友誼和展望美好未來的機會。」

一位名叫珍妮的美國老太太在展覽現場仔細觀看每一幅歷史照片,她告訴記者,作為那個年代的親歷者,她為如今美中兩國間開展的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感到開心。

相關焦點

  • "改變世界的一周":關鍵年代的美國與中國(六)
    本網今天編發瞭望周刊社副總編輯劉明撰寫的系列特別報告"關鍵年代的美國與中國"第六篇,以饗讀者。  "改變世界的一周":關鍵年代的美國與中國(六)  文/瞭望周刊社副總編輯 劉明  為什麼北京機場的一次握手,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全球地理政治的輪廓"?
  • 過去這一周,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太多歷史性的日子,必然會對地緣政治、世界經濟和格局,帶來深遠的變化。一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森歷史性訪華,舉世震驚,中美迅速和解,攜手對付蘇聯,冷戰格局徹底改寫,這也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過去這幾天,是又一個改變世界的一周。
  • 基辛格彌補尼克森遺憾,盛讚世界聞名的東方藝術老店——榮寶齋
    原來是受了美國總統尼克森的影響。尼克森曾告訴基辛格,他1972年第一次訪華時,由於時間關係沒能去看一看榮寶齋,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繼。基辛格當時就半開玩笑地說:「我也想看看這個世界聞名的東方藝術老店,那就等我什麼時候代表您去補救一次吧。」對基辛格的要求,外交部陪同人員當然是想儘量予以滿足。
  • 過去這一周,真的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疫情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這一周,真的是改變世界的一周。可憐,美國11年的牛市,美國史上最長的一次牛市,川普最愛吹噓的牛市,就在這一周,徹底劃上了句號。 2,這一周,世界疫情中心轉到了歐洲。 星期三,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於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構成全球大流行。
  • 改變世界的一周
    不能不說,這是見證歷史的一周,也是改變歷史的一周。文 | 朱國順3月16日,美國股市開盤再次熔斷,當天下跌最多超過3000點,至20116點。此前一周內,美國股市在3月9日、12日兩次發生跌幅超過7%的熔斷。美股歷史上總共熔斷四次,最近的8天就發生了3次。
  • 重溫那些曾經改變世界的藝術作品
    【編者按】世界不會因為藝術而改變,但藝術可以改變人心。縱觀人類的歷史,總有一些藝術作品會徹底改變我們對政治、社會問題和藝術本身的看法。多數時間裡,藝術讓我們愉悅,給我們樂觀向上的情緒,但它也有影響世界和歷史進程的終極能力。畢卡索曾經宣稱:「繪畫不是用來裝飾公寓的,而是用來進攻或防守敵人的工具。」
  • 接下來七天,將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一)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森歷史性訪華,舉世震驚,中美迅速和解,攜手對付蘇聯,冷戰格局徹底改寫,這也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但接下來的七天,毫無疑問,將是改變世界的一周。談得好,中國周邊地緣政治可能發生重大改變,對中國東北發展也是一個重大利好,但炒房要不就算了吧,也不看看年景。談不好,以雙方的性格,地動山搖的後果,你應該知道。(二)第二件大事,委內瑞拉正處於戰爭的邊緣。
  • 美國邁阿密海灘迎來現代藝術盛會
    攝影 中國日報 洪瀟中國日報邁阿密12月6日電(記者 洪瀟 孔聞崢)第十八屆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Art Basel Miami Beach)本周在美國邁阿密拉開帷幕。本次展會吸引了來自33個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共269間藝廊參展,包括來自中國上海、北京及香港的多家頂尖畫廊。巴塞爾藝術展作為當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當代藝術博覽會,以其悠久歷史和巨大交易額被視為全球藝術市場的「晴雨表」。在超過4.6萬平方米展覽空間中,聚集了全球超過4000名藝術家的繪畫、雕塑、裝置藝術、及多媒體作品。為期一周的展會預計將吸引超過8萬名參觀者及買家。
  • 過去7天,真的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文/李曉喻 過去7天,真的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說,RCEP籤署將使亞洲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推動全球優質資源和生產要素加速向亞洲集聚。 更值得注意的是,RCEP籤署還有諸多「連鎖反應」。 比如,中國正在進行的一些重要貿易或投資協定談判將提速。
  • 老布希最喜歡5道中國菜,席哈克、尼克森、基辛格鍾情的中國菜
    薩科齊夫婦經常吃中國菜,菜單中有蜜汁酥雞、酸甜鴨片和椒鹽乾貝等。席哈克愛吃川菜法國人給北京烤鴨取的法語譯名很有意思—北京的像塗過漆一樣的鴨子。席哈克任總統期間曾多次訪華。他愛吃川菜。據稱,席哈克在巴黎擁有一名專門為他「解饞」的中國廚師。
  • 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一行人連殼一起吃大閘蟹
    中國的大閘蟹不光中國人愛吃,還得到了許多外國名人的追捧。 1972年2月下旬,尼克森訪華。負責接待的上海錦江飯店曾經磋商一個問題,討論是否要撤掉大閘蟹。原因是:如何解決外國人吃螃蟹的難題。 不可能讓尼克森在宴會上邊吃邊學剝殼,但大閘蟹如果剝掉了殼再送上桌子,也不合適,那就不是真正的大閘蟹了。
  • 晚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毛主席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人 網友:不止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關係之一,美國是第一經濟體,中國是第二經濟體,兩國的關係關乎著整個世界,1949年毛主席帶領著人民解放軍,英勇的擊敗了美國人幫助的國民黨軍隊,戰爭結束之後,中美關係進行了冰封,韓戰之後,中美關係更是讓人緊張。
  • 甜蜜的回憶:周恩來贈送尼克森大白兔奶糖
    大白兔奶糖     編者按:無論是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一本出版於1989年的《送你一雙火眼金睛:識別假貨》如此介紹「大白兔」奶糖,進而傳授識別真假「大白兔」奶糖的技巧要點:   「真品大白兔奶糖用大白兔註冊商品,同時使用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的光明商標,只標中國、上海字樣,不署廠名。   假品無光明商標,印製粗糙,口感差,有的使用太白兔或與大白兔商標圖案近似的糖紙包裝。」
  • 顏值超高日本藝術家——村松亮太郎,用藝術的魅力改變世界
    他想成為電影裡的人,馳騁江湖,改變世界。而大阪不是大到可以改變世界的地方。於是他選擇留學美國,去追尋不一樣的人生。村松亮太郎在東京,攝影:YT。村松亮太郎從美國回來後,進入了影視行業,參演廣告、戲劇。新媒體藝術作為新的藝術潮流,在世界風行。觀眾不再僅僅是觀賞藝術,而是可以介入藝術本身。而日本藝術家們則更近一步,把新媒體藝術帶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創造著全新的視覺景觀。
  • 波士頓教育創新 | 藝術教育創新:誰說藝術無用?它可以改變世界
    它可以改變世界 作者:Candy 發布時間: 2017-11-06 07:00
  • 「耳朵人藝術」敲響了中國,也叫醒了世界
    一、不懼艱難,努力改變「因為想改變中國教育現狀,從而改變中國人的思維。」這是田老師創立耳朵人的初衷。他希望通過他的理念和他的教育方式,以及結果去影響、改變千千萬萬的人。是的,田老師說改變本身就需要一個過程。為了對中國傳統教育做出改變,田老師每年都會抽出幾天的時間針對來自全國各地的美術老師進行培訓,其中不乏從事美術教育數十載的資深老師,而這一堅持就堅持了5年。
  • 尼克森訪華的宴會菜單 駁「周總理用一噸鮑魚款待尼克森」的不實之詞
    1972年2月27日晚,周恩來和尼克森在上海舉辦的宴會上。(南方周末資料圖/圖)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乘坐「76年精神號」專機抵達北京,展開其首度訪華之旅。當天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了尼克森。在北京訪問數日後,尼克森一行續往杭州、上海兩地訪問。在華期間,中美雙方舉行了多次會談,2月27日下午,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揭開了中美兩國關係新的一頁。關於尼克森訪華的細節,四十多年間國內媒體多有披露,其中大部分內容屬實,小部分與事實不相符。筆者認為其中疑點最多的,是關於「周總理用一噸頂級鮑魚款待尼克森」的故事。
  • 1976年毛澤東最後一次會見尼克森:為曾經隔海「冤家」乾杯
    毛澤東會見尼克森(資料圖) 1976年2月21日至29日,尼克森夫婦再次訪華。 賓主將要告別時,毛澤東顫巍巍地端起茶几上的青瓷茶杯舉了舉,示意尼克森也端起茶杯。開始,尼克森不懂其舉動之意,愕然地望著青瓷茶杯,但轉瞬反應過來,隨之也熱情響應端起了茶杯,高高地與毛澤東碰杯。 毛澤東邊乾杯邊風趣地說:「我們是幾十年的隔海老冤家啦!不是冤家不聚頭,不打不成交嘛!我們應該為冤家幹一杯!
  • 當代藝術「核彈」 一 炸蝦米
    1969年藝術家聯盟的遊擊隊藝術行動小組呼籲洛克菲勒家族從現代藝術博物館董事會辭職,因為這個家庭參與了製造(化學氣體和凝固汽油彈)的活動。一年後漢斯·哈克在博物館內進行鬥爭抗議。他的裝置作品「現代藝術博物館民意測驗」向參觀者展示了兩個透明的投票箱,一個選票和一個牆上的標誌,這些標誌提出了關於即將舉行的州長競選問題:「洛克菲勒州長沒有譴責尼克森總統印度支那政策的事實,是否會成為您不再給他投票的理由?」到展覽閉幕時,大約有兩層的參與者回答「是」與「否」。MoMA容忍了這項作品,但並不是所有機構都對此寬容。
  • 七十年代尼克森首次訪華難忘舊照(組圖)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應我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邀請前來中國訪問,尼克森夫人、美國國務卿羅傑斯、 總統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國政府官員陪同來訪。21日下午,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森,兩位領導人就中美關係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