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太陽系,人類能做到多快——三大宇宙速度與最快的太空飛行器

2020-12-14 劉義慶雜談

前兩天看到一個問題,「以人類目前的最快速度,到達1光年外需要多久?」於是就想要說一下這個問題。

遙遠的星系是我們的夢想

要逃離太陽系,首先要逃離地球。

這個概念是蘇聯航天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首先提出來的,他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他第一個提出了走出地球的想法,第一個提出了利用牛頓第三定律製造火箭的想法,第一個提出了利用多級火箭提高飛行速度的想法。

齊奧爾科夫斯基

偉大的思想一旦被提出,實踐起來就會很快捷。1926年,羅伯特·戈達德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1944年,納粹造出了最早的實用化的火箭——V-2飛彈。很可惜,火箭最早沒有用於科學,而是用於戰爭。時至今日,在茫茫太空,我們所能夠使用的動力,還是逃不過火箭發動機,躲不了牛頓第三定律的窠臼。

多級火箭

那麼,實踐的東西有了,從理論上講,我們到底需要這些火箭飛到多快才能遨遊於太空之中呢?說到這裡呢,就不得不提到三大宇宙速度(以後可能還會有更多,第四第五第六等等)。簡單地講,第一宇宙速度就是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速度,是7.9km/s,第二宇宙速度就是逃離地球的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是逃離太陽系的速度,是16.7km/s。但是實際上要比這幾句話複雜一些。

第一宇宙速度的計算。

假設有一個飛船在地球表面作勻速圓周運動,它的速度是多大?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簡化,把大氣層的阻力和地形的不平坦,還有地球本身並不是完美的球形的這一系列因素都忽略了。在這種情況下,該飛船隻受一個力,也就是地球對它的萬有引力作它的向心力力,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公式和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與速度(準確的說是速率)的公式,可得速度等於地球的重力加速度與地球半徑乘積的開方,代入數據可得V=7901.55m/s。

這個速度有什麼含義呢,它是太空飛行器的最小發射速度,也是太空飛行器的最大環繞速度。發射速度小於第一宇宙速度,就會變成斜拋運動,落在地面上。環繞速度為什麼是最大的,因為勻速圓周速度的平方與半徑成反比,所以繞著地球表面轉速度最大,軌道越高,半徑就越大,速度也就越慢。

那麼,給一個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太空飛行器加速,會發生什麼?打個比方,向心力就像是繩子一樣拉著太空飛行器,太空飛行器速度越快,繩子的拉力就要越大,這個你在生活中用繩子栓個重物來甩就能感受到。但是為太空飛行器提供向心力的是萬有引力,並不能像繩子拉力那樣立即增大,因此太空飛行器就會做離心運動,可以類比於甩繩子速度太快手抓不住脫手了。在離心運動過程中,太空飛行器仍然只受萬有引力,由於軌道升高勢能增加,在總能量守恆的情況下,動能減小,速度變慢。

至某一點處,動能減少到極限(但不可能為零,因為太空飛行器受到引力作用,不可能處於平衡狀態),就會在引力作用下做向心運動(因為慣性,太空飛行器會到達比它速度所對應的圓周運動軌道更高的地方才會「回頭」,此時引力大於所需向心力),這一點就叫做遠地點,相應的加速的地方就是近地點,這樣太空飛行器就從圓軌道變成了橢圓軌道。

類似地,對於橢圓軌道,在遠地點再加速,使得引力恰好等於向心力,就可以進入遠地點半徑所對應的圓軌道。

變軌的原理

那麼,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環繞速度與星球的質量和半徑有關,所以不同的星球,有著不同的第一宇宙速度。

常見星球的常用速度值

第二宇宙速度的計算。

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逃逸速度是從能量關係上去考慮的,也就是到在只受引力作用下克服星球引力做功運動到無窮遠處速度恰好為0的太空飛行器的初始速度。也就是說,等於物體在無窮遠處的勢能的動能對應的速度就是逃逸速度。簡單地來說,我有一個初速度,來離開地球,由於受到地球的引力,所以我的速度是越來越慢的,但是由於距離越遠,引力就越小,所以我速度減慢的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小。那麼就會有一個初速度的值,使得當我的初速度大於這個值時,即使我運動到無窮遠處,我的速度也不為0,這個初速度的值就叫做逃逸速度。

具體的計算呢,還是用動能定理,對引力在軌道半長軸上做積分,可以得到逃逸速度正好是環繞速度的根下2倍。

需要注意的還是,不同星球有不同星球的逃逸速度。例如太陽的第二宇宙速度高達617.7km/s,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是完全達不到這個速度的。而某個直徑10公裡小行星的的逃逸速度卻僅有15m/s,一個優秀的跳高運動員有可能把自己發射到太空。

而且對於同一個星球,不同的距離也會有不同的逃逸速度。這一點往往被忽略,但理解起來並不困難。引力就像拴住我們的繩子,離得越遠,引力就越小,也就相當於繩子越細,那麼扯斷它也就更容易。事實上,我們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引力在路程上的積分有關,離星球遠了,引力會更小,引力做工的路程也會也會變短,這個積分就會變小,積分和初始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初始速度也就會變小,也就是逃逸速度會更小。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不會把我們吸進去。黑洞,是第二宇宙速度大於光速的天體,就連光線也逃不出它的魔掌。但是呢,它的威力是有限的,事實上,只有在黑洞的事件視界以內,它的逃逸速度才大於光速。隨著距離的增大,對應的逃逸速度就會迅速地減小。相對應的,你在冥王星那裡肯定比在太陽表面上要更容易逃脫太陽引力的魔爪。

第三宇宙速度的計算。

第三宇宙速度其實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我們說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第一、第二宇宙速度,但是卻不是都有第三宇宙速度(比如太陽就沒有)。第三宇宙速度是逃離太陽系的速度,對應的是太陽系質心。但是由於太陽佔據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所以太陽系質心幾乎就在太陽上。即使八大行星都在同一側,質心離開太陽中心也不過150萬千米。我們可以簡化為逃離太陽的速度,實際上就是太陽的第二宇宙速度。

太陽的逃逸速度也隨著距離增大而減小,到地球軌道上,對應的逃逸速度就只有42.1km/s了。在木星軌道大概18km/s,而到了海王星軌道,就只有大約7km/s了。這樣來看,在地球上發射逃離太陽系的太空飛行器太困難了。不過還有一個助力可以借用,那就是地球的軌道線速度,大概是30km/s,這樣只要我們沿著地球公轉方向發射太空飛行器,就可以像高速行駛的航母上起飛的艦載機一樣,大大節約了發射速度。

不過這個速度並不是簡單地等於42.1-29.8=12.3km/s,因為在地球上出發,還需要先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根據動能關係,第二宇宙速度對應的動能和12.3km/s對應的動能的和對應的速度就是第三宇宙速度了,這個值大約是16.7km/s.

海王星

類似地,我們還可以計算從海王星出發的第三宇宙速度,海王星處的的逃逸速度為7km/s,公轉線速度為5.4km/s,那麼需要的速度就是1.6km/s和海王星逃逸速度23.5km/s的動能的和所對應的速度,大概是23.6km/s,所以看似海王星處的太陽系逃逸速度低,實際上發射速度比地球高許多。

人類目前太空飛行器的最大速度

先說結論,目前為止,最快的人造太空飛行器還是旅行者1號,它目前的速度大約是17km/s。第2快的是旅行者2號,目前大概15.37km/s。再次是新視野號(新地平線號),目前在15km/s左右。剩下的先驅者10號、11號的速度在12km/s左右。(需注意,新視野號到達旅行者1號的距離時,速度還會進一步降低。)

旅行者1號

這5顆太空飛行器都已經飛出了海王星軌道,由於海王星軌道的太陽系逃逸速度為7km/s,越遠還會越小。它們的速度都大於7km/s,因此它們都已經脫離了太陽系引力,都將離開太陽系。需要說明的是,它們的速度由於要克服太陽系引力還會不斷減小,只是由於距離很遠,引力很弱,速度會減小得越來越慢。現在新視野號是最近的,它的速度也會最快的衰減,不過可以預期不會減到14km/s以下,所以第3的位置還是穩的。

除了這5顆太空飛行器之外的一切太空飛行器,都還飛不出太陽系的範圍,自然其速度也就沒有意義。所以呢,有的人用帕克太陽探測器的速度去算人類最快多長時間到比鄰星,是犯了2個錯誤。

帕克太陽探測器

第一,帕克太陽探測器之所以能到200km/s的速度,靠的是太陽的引力做正功給它加速。帕克最近距離太陽只有600多萬公裡,那裡的太陽系逃逸速度超過了400km/s,帕克根本就逃不出太陽的手掌心。事實上,帕克如果不使用推進劑,就它這個速度,到不了地球軌道,就會因為克服引力做功而全部消耗掉。

你的速度來自於太陽的勢能,那麼你離開太陽的時候就得原封不動的還回去,這樣的速度沒有任何意義,用這樣的速度計算人類去太陽系外的最短時間,那是完全的張冠李戴。類似地,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曾經在木星的引力下達到73.6km/s,已經超過了木星處的太陽系逃逸速度。但是你這個速度是木星的引力勢能轉化而來的。你要離開太陽系,你不光要克服太陽引力做功,還要克服木星引力做功,這個速度就不夠看了。實際上朱諾號只能待在木星邊上,哪也去不了。用朱諾號的速度去算去比鄰星的時間,也是謬以千裡。

朱諾號

第二,事實上這些太空飛行器都不是朝向比鄰星的方向,由於空間是三維的,這些太空飛行器最終的去向都和比鄰星相去甚遠。我們最多可以說,用不變的這個速度走4.3光年遠需要多少時間,而不是說旅行者1號到比鄰星要多久,因為旅行者1號去的壓根不是比鄰星的方向。另外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即使我們真的發了一顆速度和旅行者1號相同的太空飛行器去比鄰星,實際上它的速度也不是不變的,而是先慢慢減小,等到靠近比鄰星(尤其是三體裡的另兩顆星,它們比較大,引力也大)的時候,就會越來越快的加速,這是引力作用的效果。所以這個時間絕對不能簡單地用4.3光年除以17km/s來計算,實際上會更複雜一點。

還有一個補充的,就是引力彈弓的問題。在太空飛行器不開推進器的時候,就是太陽的引力作負功速度不斷減小的過程,為了加速,可以利用行星的公轉線速度來帶自己一下,這個過程就叫引力彈弓。理論上的引力彈弓最多可以加2倍的行星公轉線速度給太空飛行器,但是實際上與入射角度有關,通常加的不多。比如木星的公轉線速度是13.1km/s,那麼理論上用木星做彈弓最多可以加速26km/s,但是新視野號就只加了4km/s,可見效率並不高。

新視野號

不過對於新視野號來說,這個加速還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儘管新視野號是人類有史以來發射速度最快的太空飛行器,有16.26km/s,但還是比16.7km/s的第三宇宙速度慢一點,理論上是飛不出太陽系的,只能能飛出一個特別扁的的、遠日點特別遠的橢圓軌道。經過木星小小的拉這一把,新視野號就達到了飛出太陽系的速度要求。

事實上,旅行者1號、2號和先驅者10號、11號的發射速度更低,他們就是通過木星、土星2次引力助推(旅行者2號還多了天王星和海王星)才達到逃逸太陽系的速度。不過當時不愧是176年一遇的絕佳機會,由於完美的角度,旅行者2號在木星一處就獲得了18km/s的加速效果(其他也差不多),遠遠超過了新視野號獲得的4km/s加速,可見當時的機會是多麼的千載難逢。

光帆

總的來說,這麼多年過去了,人類還是沒能超越旅行者號的飛行速度,這一部分是由當時的絕佳的天體位置造成的機遇,另一部分因為我們已經專注於太陽系內的探索,沒有上馬大型的走出太陽系的項目。不過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我們的推進技術沒有革命,像光帆、電動帆和核熱火箭等等新一代的推進系統沒有成熟。只有技術的革命,才能帶來速度的革命,讓我們盡情期待吧!

相關焦點

  • 如果宇宙飛船的速度達到最快,飛出太陽系需要花費多長時間?
    我們人類逐漸的走出地球,去探索宇宙,相比對於宇宙來說,我們的地球的確是非常的渺小。宇宙當中有無數的星系,無數的星球,我們的太陽系處在銀河系當中,宇宙當中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有無數個,由此我們也能看得出來,宇宙的龐大了。
  •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它奔跑的速度有多快?有個太空飛行器已經超過了它
    地球每24小時左右就自轉一圈,體現在不同緯度上,地球的自轉線速度也是不一樣的,其中以赤道的速度最快,達到了每秒465米,這個速度比聲音的速度(每秒340米)還快不少。那麼地球的公轉速度有多快呢?其實讓地球的軌道長度除以單位時間就能得出來了,計算發現地球每秒鐘就圍著太陽跑29.79公裡,北京到廣州的距離它只需要一分鐘,這個速度超過了地球上所有的火箭發射速度,唯一能超越這一速度的人類飛行器就是美國去年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了,這個探測器受太陽引力的影響,在靠近太陽的近日點時最快每秒能達到40公裡那麼圍繞地球運行的月球的速度有多快呢
  • 如果人類乘坐世界上最快的宇宙飛船,離開太陽系需要多長時間?
    人類是地球的智慧生命,人類相對於地球是渺小的,地球又是太陽系中渺小的存在,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一個渺的點,而銀河系可能連宇宙的一個點都算不上,由此可見宇宙有多大。人類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第一個需要徵服的就是太陽系。
  • 一起進入速度的世界,光速可能不是最快!
    獵豹作為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時速可達115公裡。如果博爾特和獵豹進行百米比賽的話,獵豹可以在博爾特跑了60米後再出發,依然能獲得勝利。據研究人員觀測,風速最快達到了513公裡每小時,是目前觀測到的地球上最快風速。 10.超迴路列車:1200km/h
  • 有人擔心以後宇宙飛船快了會被宇宙碎片擊碎,怎樣規避?
    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因為現在人類與這個速度還相差很遠。現在人類飛行器最快的就是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現在它在太陽迄今最近的距離對太陽進行探測,速度為每秒約100千米。2、人類航天傳統速度肯定是要提升的,比如達到光速的幾分之一或者一半光速等等,現在NASA已經啟動的百年星艦計劃,設計的星艦就是朝著能達到12%光速目標奮鬥的;霍金在生時啟動的突破攝星計劃,設計理念是用雷射催動光帆,帶著微型探測器前往半人馬座a星,目標速度是達到光速的20%。
  • 英國鄉間馬糞上,驚現地球上速度最快的生物
    說起地球上速度最快的是什麼?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火箭,要麼就是噴氣式戰鬥機,也許你還會說一定是飛彈!因為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憑經驗可能知道,這些是很快的。其實不然,地球上最快的在歐洲,她就藏在英國鄉間一堆堆馬糞中。
  • 逃逸速度是什麼?怎樣知道一個天體的逃逸速度是多少?
    逃逸速度是一個物體永久地逃離一個天體引力場並且永不回落所需要的最小速度。與大眾觀點相反的是,月球有一個大氣層,這個大氣層在學術上被稱作外逸層。因為探測器在探測的行星上起飛並且逃離行星引力場所需要的燃燒的燃料的量一定比在地球上多。然而,在探測過程中,它所攜帶的額外的燃料會讓它變得更重,因此也就更難加速到地球的逃逸速度從而逃離地球的引力場。圖解:發射火箭的軌道-為了逃離地球的引力場而不會回落,火箭的發射速度一定要達到11.2km/s.
  • 初始速度不夠,如何給太空飛行器進行加速?引力彈弓效應的加速原理
    在宇宙探索的過程中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速度。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腳步能夠邁到多遠,完全取決於人類所能夠達到的速度。比如,人類想要將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讓其圍繞地球平穩運行,就必須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7.9千米;如果人類想要發射一顆火星探測器,那就需要徹底擺脫地球引力,也就必須要達到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如果人類想要把航天探測器發射到太陽系之外,去見證太陽系以外的世界,那就需要擺脫太陽引力場的束縛,也就必須要達到第三宇宙速度,每秒16.7千米。
  • 你有沒有奇怪過是什麼動力使得飛行器能在宇宙中常年的飛行呢?
    那顆小小的探測器攜帶著怎樣的燃料,從而能夠跨越火星、木星、冥王星到達了神秘的太陽系邊緣呢?以旅行者一號為例,他發射於1977年9月5日時至今日他已經在太陽系內飛躍了至少211億公裡的路程,總時長達到了43年之久,而如今的旅行者一號正在以每秒17公裡的速度遠離太陽,那麼究竟是什麼支撐著旅行者一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逃離太陽系呢?
  • 人類徵服宇宙的七種方式,萬人叫好的蟲洞不是第一!
    理論計算得出,這樣的太空飛行器速度可逼近光速。根據E=mc,產生的能量是非常大的,能使飛船達到0.4倍光速但現有的技術還不足以大規模製取反物質。技術是設想通過在宇宙飛船周圍出了一種正常時空的人工「氣泡」,使得飛船可以安全的以快於光速的幾個數量級的速度航行。但目前人們還不知道曲速引擎理論上要怎麼引發。
  • 人類探測器在太陽系中的分布
    火星軌道上已經部署了多艘太空飛行器:據國外媒體報導,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向外太空發射了許多探測器和載人飛船,這些太空飛行器有著各種不同的任務,可對太陽系內的行星、衛星以及太陽進行探索,但任務結束之後它們可能繼續向外層空間飛去
  • 難道真的無法逃離太陽系?它飛行43年,仍然看不到太陽系盡頭
    其中旅行者1號探測器是離我們地球最遠的探測器,目前已經飛到227億公裡外,大約相當於151個天文單位的距離(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為1.5億公裡)。從地球發出的信號大約需要21小時才能被旅行者1號接收到,這個距離相當遙遠了。由於現在旅行者1號、2號探測器還有一些能量,再加上它們處於我們人類未曾到達的星際空間,所以可以將星際空間的景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 ...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
    2020-12-16 06:51:47來源:FX168 【太陽系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
  • 旅行者1號越飛越慢,太陽系深處有什麼力量在阻擋?
    迄今為止,43年前出發的旅行者1號是離開地球飛得最遠的太空飛船。旅行者1號正以17公裡/秒的速度在蛇夫座方向前進,目前距離太陽223億公裡,它發出的信號以光速傳回地球需要將近21小時的時間。旅行者1號飛入太陽系深處,去往前所未知的地方。
  •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僅需十年
    原標題: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從木星旅行到海王星僅需十年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
  • 太空飛行器發射時不會被燒,返回時卻一定燃燒,其中的奧秘是什麼?
    這是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的一個現象,人們看到太空飛行器回收時,都會燃起熊熊大火,受到高溫燒蝕,為什麼火箭發射衛星上天時,不會發生燒蝕現象呢?要知道發射衛星至少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夠讓衛星上天啊。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就是每秒7.9千米,這樣的速度怎麼就不會燃燒呢?最簡單的答案就是「速度惹的禍」。
  • 離開太陽系的旅行者2號突發狀況!快沒電了!
    故障保護程序在有害條件下自動保護太空飛行器。兩個旅行者號的系統中都有這些程序,這不僅讓人聯想:旅行者2號是不是太陽系外遇到了危險?旅行者2號是NASA研發的第二艘飛往太陽系外的探測器。2018年12月10日,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飛離太陽風層,證據以及被發現,它成為了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探測器。第一個自然是旅行者1號。
  • 最高時速8.4萬公裡,「新視野號」探測器能夠飛出太陽系嗎?
    未來,我們是否會有新的探測器可以飛出太陽系呢?答案當然是有的,而且可能已經在路上了。目前,NASA的一個名為「新視野號」探測器正位於冥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帶。據科學資料顯示,這一個「新視野號」探測器是在2006年1月發射升空的,經過9年多的飛行,在2015年7月飛掠了冥王星,當時拍下了冥王星的一些照片,將冥王星表面的一些細節曝光在我們人類面前。
  • 旅行者2號:我飛出太陽系了嗎?
    對比太空飛行器上儀器的數據,NASA科學家確定旅行者2號於11月5日飛越了日光層的外緣。最重要的證據,來自其等離子體科學儀器(PLS),旅行者1號上同樣的儀器在1980年就停止了工作。  儀器數據顯示,直到最近,旅行者2號周圍空間中瀰漫的還主要是從太陽流出的等離子體。這種被稱為「太陽風」的流出物形成了一個「泡沫」(即日光層),將太陽系中的行星包圍在其中。
  • 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也逃脫不了黑洞,如果人類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啊柒,今天討論的是宇宙中連速度最快的光都逃脫不了黑洞,假如人類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呢?由啊柒為你解答心中的迷團。在1970年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黑洞的存在,從那時起開始了人類對黑洞的研究。也許有人會覺得黑洞為什麼能成為一個天體?因為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它是一顆垂死的恆星由於在核心重力的影響下向內坍塌不斷的壓縮,就連中子也被碾碎成粉末成為另一種特殊的存在,最終壓縮成為密度無窮大的黑洞。黑洞又是怎麼被科學家們發現的呢?有科學家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的黑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