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李裡特認為,魚油並不神奇,最早的魚油還是魚類製品加工過程中的『剩餘物質』,因為魚脂肪在生產過程中不好處理就被剩下了,而商家為了增加附加值,就想把魚油做成一種高檔食品,藉助「深海魚油」尋找賣點。
時下,各類保健食品在消費者的熱捧下都變成了一種高檔消費品,深海魚油就是其中之一。打開淘寶網頁,映入記者眼帘的深海魚油產品就有上百種,共有2000多條信息,不少產品還打著美國、加拿大、澳洲、丹麥等進口魚油的旗號。可是一看價格,卻有著顯著的價格差異,高則六七百元,最低的只要9.9元。
根據買家的產品介紹,這些深海魚油基本都是來自某某無汙染海域深海鮭魚、鱈魚等等,含有EPA、DHA等成分,適用疾病更是廣,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心臟病、動脈硬化、血栓、關節炎、視力衰退……
深海魚油真的有這麼多的神奇功效嗎?
「事實上,魚油並不神奇,最早的魚油還是魚類製品加工過程中的『剩餘物質』,因為魚脂肪在生產過程中不好處理就被剩下了,而商家為了增加附加值,就想把魚油做成一種高檔食品。很多商家不會在意自己產品的有效成分到底有多少,有什麼作用,企業很少會在這些方面做研究。他們只是想要藉助『深海魚油』這個噱頭吸引消費者,尋找賣點。」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李裡特說。
李裡特告訴《北京科技報》,深海魚油的賣點主要就是DHA、Ω3脂肪酸等等魚油中的一些物質,比如DHA,在醫學上,對於神經受損,神經健康方面的問題是有好處的,通常醫生會給這樣的病人作為一種補充物開一定量的DHA,但對於正常人來說,未必能發揮功效。就好像腿瘸的人拄拐有助於恢復,而正常人拄拐沒什麼用是一個道理。而且很多人覺得吃了魚油人會變得聰明,但實際上在醫學上並沒有相關的實驗證明。
在北京的一些知名藥房,記者發現,國產魚油和進口魚油的差價也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記者走訪了北京最大的保健品批發市場——十裡河保健品批發市場,詢問了幾家批發商深海魚油的批發價格,發現100粒裝的一瓶最低的只要5.5元,而最貴的也不過16元。5.5元這瓶,記者稱想做網店,商家就推薦了這種,並說道:「可以當成進口的賣」,記者追問一句,這個是哪裡產的?商家似乎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趕快改口說:「美國阿拉斯加呀。」走進另一家門店,商家告知記者自己只供應藥店,並坦承是國產,批發價只要14元,而標價零售是68元。看看包裝,正面大字標的是美國某公司的產品,但背後的小字卻是上海某公司生產。走訪的幾家批發商,拿出的產品幾乎都說是進口的,但生產商都在廣東、深圳一帶。
李裡特說,給產品包上進口的外衣是很多商家的商業心理,包括食品、化妝品、服裝等行業都陷入了這個怪圈。至於深海魚油進口與國產是否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還沒有人專門做過研究。這其實也體現出國人對國產商品的一些不信任,而認為國外的產品更可靠。
「實際上很多保健品,都是將一些已有的科學論文斷章取義,並且將某些物質的功效在人的身上放大。」李裡特告訴記者,「我曾經在美國和一些研究魚油的研究者做過討論。他們就表示,其實有關魚油中一些成分的實驗都還是只在實驗鼠身上做過,在實驗室條件下,成分的用量,條件都是特定的,在人的身上,使用多少劑量,如何起效都是沒有論證的。而且研究者一般在實驗室中一旦取得成功的實驗結果,就會馬上發表論文。而一些商家就會從這些論文中斷章取義,獲得商業目的。但實際上特定的實驗條件在小白鼠身上得到的效果,能否在人身上起到同樣的作用並沒有得到證明。」
「現在深海魚油最大的一個賣點就是Ω3脂肪酸,一種不飽和脂肪酸,而實際上這種物質在大豆油,亞麻油中也有相當的含量。」李裡特說,出於對健康的考慮,魚油相對於其他動物油脂食品確實更好,膽固醇更少,而不飽和脂肪酸更多,多吃魚也比多吃其他動物食品有好處,但是魚油畢竟是魚的脂肪,相比之下植物油則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