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和《延禧攻略》成了這個夏天街頭巷尾熱議的劇集,兩劇後宮女性的服飾、髮型、頭飾、禮儀等,也被觀眾津津樂道。新京報記者查閱歷史資料並採訪《延禧攻略》造型指導宋曉濤、梳化指導林安琦、兩部戲共同的禮儀指導張曉龍以及相關領域的歷史專家,詳解兩部劇的服化道。據他們表述,《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兩部劇在製作上都下了不少功夫,服化道基本做到了尊重歷史,《如懿傳》中細節考究的服飾,《延禧攻略》中后妃的點翠、絨花等頭飾,都是根據古代歷史資料手工製作而成。通過這兩部清代宮廷戲,不僅讓觀眾有興趣去了解歷史上乾隆皇帝的諸位后妃,也讓觀眾認識到了中國古代服飾之華美,飾品製作之精巧,不失為一件好事。對於觀眾的部分質疑,相關人員也進行了回應。
禮儀
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儘量貼合歷史
《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的禮儀指導都是由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張曉龍率領其團隊指導的,記者專訪了張曉龍。他告訴記者,他的團隊近幾年為多部古裝劇做禮儀指導,「這兩部戲都是我們的孩子,我們都認真對待。我們從來沒有說要還原歷史,因為歷史是任何人都無法還原的,我們只能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做到儘量與歷史貼合。」
「禮儀指導這個工作是門交叉學科,必須要懂得歷史、禮儀方面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戲劇創作規律和形體方面的知識。因為要給人做示範,你要知道畫面裡需要什麼,缺一不可,所以這方面的人才比較難發掘。」張曉龍說。
《如懿傳》的前期籌備進行了長達三個多月的禮儀梳理和學習,幫助演員理解時代和角色,劇中比如喪儀、登基、御門聽政等大場面的戲,用了很恢弘的儀仗。
「學會禮儀讓角色更加成立,比如《延禧攻略》的魏瓔珞有很多於禮不合的舉動,正是彰顯了這個角色的特點,而《如懿傳》中如懿在跟枚貴人告辭的時候也施禮,正是因為如懿是一個有禮貌有修養的人,上還下禮是賢能的表現,而且這個禮節很普通並非大禮。而如懿行六肅三跪三拜禮,這個禮只有在清朝出現過,尊卑體現在清朝達到了一種極致。」張曉龍如是說。
培訓
《如懿傳》的禮儀指導張紅(張曉龍禮儀指導團隊成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說:「皇上登基這場戲,我們很早就開始準備,現場一共有976個群眾演員。我們提前一天晚上跟導演組開會,第二天一大早到現場教群眾演員禮儀,要求所有人的動作整齊劃一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禮儀指導兩人一組,將群眾演員以每組50人劃分進行分批教學。一名禮儀指導教,另一名禮儀指導糾正群眾演員的動作,為的就是讓每一個群眾演員都能看清楚,把動作做到位。」
喪儀
《如懿傳》中第三集的喪儀,有非常完整的儀仗,所有人根據與皇帝關係的親疏遠近來決定他們站在哪個位置,以及下跪時女性的手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男性的手勢與女性相反。
圖為歷史文物雲肩
【《如懿傳》回應質疑】
1 乾隆走丹陛
《如懿傳》中乾隆皇帝登基步行沿著太和殿前的丹陛走向大殿的一段鏡頭引發網友的爭議。
關於這個鏡頭,張曉龍表示,在拍攝之前跟導演汪俊、主演霍建華討論過,皇帝走丹陛的確有歷史記載,但並不常見,其實在歷史上,皇帝登基是從乾清門出發,乘輿從保和殿後的御道經由中和殿,最後到太和殿接受滿朝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大禮。登基大典結束之後再原路返回,拍攝時沒有完全按照歷史上皇帝乘輿從大殿上過,而讓皇帝本人在丹陛上走過,是為了畫面的美觀,因此做了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
2 陳衝叉腿坐
陳衝飾演的宜修跟侄女青櫻講述自己想當母后皇太后的野心,青櫻說:「你丈夫已經棄絕你了」,宜修聲稱自己絕不會放棄,態度堅決,義憤填膺,直直地坐在了塌上。陳衝拎起裙子,叉腿坐下的視頻片段在網上流傳開來,有些觀眾覺得這個動作不像這麼尊貴身份的人該做的動作。
實際上,以記者的親身觀看體會來說,觀看到這一部分時並沒覺得突兀,可能片段被截取後播放,放大了這一效果。當記者問如何評價陳衝的表演時,張曉龍全是稱讚,他說陳衝和鄔君梅一穿上戲服,倆人就是戲中人,舉手投足都是戲。
3 青櫻蝴蝶結
周迅飾演的青櫻(即如懿),少女時期喜歡系一個大大的蝴蝶結。這點也讓很多觀眾質疑,清朝怎麼可能有這種裝飾。但網友們提供的清朝外銷畫中,還真的有這類服飾。所謂中國外銷畫,一是指由中國畫師繪製而專供輸出國外市場,通常是銷往歐洲,美國;二是在繪製時不同程度地採用西洋繪畫的技法,包括透視法、色彩暈染、形式和材料。清乾隆年間,出現了專門模仿西方繪畫技法、風格,繪製外銷畫的職業畫家。
服飾
頭飾
古代女子滿16歲為及笄,束髮飾物單股稱簪,雙股稱釵,有垂珠墜子等飾物稱為「步搖」。《如懿傳》和《延禧攻略》中都有精緻的手工製作的簪子、釵子、步搖等頭飾。
髮型
林安琦談到,《延禧攻略》中所有女性角色髮型的參考都來自於古畫和老照片,魏瓔珞的髮型分為兩個時期,宮女階段和妃嬪階段。這次劇中所有角色都是中分的,每個嬪妃根據她每個階段的特色,在髮型上有些許不同,但總體來說都是二把頭。
宋曉濤說:「清朝女性的髮型沒有貧富貴賤之分,誰都可以梳,她們的頭飾代表了她們的身份和品級,小宮女的飾品就比較簡單,妃嬪的品級越高飾品就會越華麗。」
故宮所藏《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一共12幅,以寫實的手法逼真地再現了清宮女子冠服、髮型、首飾等當時宮中女子最為流行的妝飾。
服裝
古裝劇中人物的服裝設計非常重要,它會幫助角色的塑造,必須要符合時代背景和人物身份。在《中國服飾史》中記載,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二把頭),穿「花盆底」旗鞋,在吳友如的《海上百豔圖》可見。
一位研究古代服飾的專業人士對記者說:「《延禧攻略》的服飾結合了清初和清中晚期的服飾,也糅合了許多當時漢女服飾的特點,服裝風格整體比較統一,色調也很古典。」
雲肩
雲肩是披肩的一種,《元史》記「雲肩,制如四垂雲,青緣,黃羅五色,嵌金為之。」清代雲肩雷同。在《延禧攻略》中,魏瓔珞(令貴妃)、純妃、嫻妃、皇后、高貴妃都曾穿過帶雲肩的服裝。《如懿傳》中未見雲肩。
採寫/新京報記者 武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