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日報
11月19日「CCF YOCSEF——河源首屆數字經濟創新論壇」在河源高新區舉辦,論壇以「創新河源·數說未來」為主題,來自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產業研究領域知名學者和長江、傑青人才以及廣東省各大高校IT領域知名專家教授50餘人,深入對話和交流,在新形勢下,探討數字經濟技術相關科技前沿的發展,展望智能數字經濟產業的未來願景,探索河源如何利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和創新資源發展數字經濟和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之路,致力於推動河源地區數字經濟相關新產業培育和新業態發展,促進當地企業家、產業界與國內知名專家的技術對接交流,加強政、產、學、研、用、金的全面合作,推進高新區招商引資、引智工作。
河源高新區正以更積極、更有為的姿態推動數字經濟融「灣」融「深」。河源高新區供圖
論壇活動現場。肖斌 攝
這是河源高新區舉辦的又一場盛大新產業、新業態經濟發展論壇。在剛剛過去的半個月前,以「創新5G時代 共贏智能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5G終端創新峰會暨第八屆中國手機設計大賽剛在河源高新區落下帷幕。
緣何河源高新區在新產業、新業態領域動作頻頻?透視該區的產業基礎、平臺建設、人才政策,可以發現以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為基礎,以打造粵東西北大數據產業科技創新園區為目標,以廣納天下精英為人才戰略的河源高新區,正以更積極、更有為的姿態推動數字經濟融「灣」融「深」,打造投資興業熱土。
產業基礎
以「製造+服務」為驅動打造信息產業集群
河源高新區成立於2003年,是河源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成立以來,河源高新區始終堅定不移地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的集聚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手機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成為了廣東第四大手機生產基地,2019年1月被評為「中國首批電子信息行業重點推介產業園區」。目前河源國家高新區擁有良好的電子信息創新創業政策,擁有國家級通信終端產品質檢中心。
經過17年快速發展,河源高新區已落戶以手機為主的電子信息企業及產業鏈上下遊配套企業約90家。主要分為手機整機、手機核心部件、手機配套產品、通訊設備等,其中以生產手機整機為主的重點代表企業有西可通訊、美晨通訊、沃特沃德、溢旭電子等,手機年產量達1億臺以上;以生產手機顯示屏、手機玻璃等核心部件為主的重點代表企業有中光電通訊、巨恆光電、雄華光學、力友顯示等;以生產手機主板、攝像頭馬達、攝像頭線圈、手機電池等核心部件為主的重點企業有沃圖電子、友華微機電、皓吉達通訊、礪劍特電等;以手機耳機、喇叭、手機充電器等手機配套產品為主的重點代表企業有豐達音響等;以伺服器、交換機等通訊設備產品為主的重點企業有中興通訊、普天通訊等。
目前,河源高新區已入駐企業330多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1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多家,聚集了一大批如華為、中興通訊、西可通信等電子信息產業鏈企業,2019年河源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85億元,超過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工業增加值超過全市1/3,2019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2.1億元。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397.0億元,同比增長4.1%;在「製造+服務」雙輪驅動下,一個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正初具規模。
平臺建設
以灣區為牽引打造數字經濟產業園區
以手機為主導的電子信息產業是河源高新區的主導產業,對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具有天然的優勢。
近年來,河源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大力推進「示範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大數據發展戰略,對河源高新區大數據產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之下,河源高新區對大數據產業園區提出了整體定位,立足河源、輻射粵東西北、面向全國,大力推廣「『雙區』總部研發設計+河源製造基地」等產業協同發展新方式,積極對接大灣區龍頭企業特別是「鏈主」企業,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拓展區。
同時,河源高新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加快打造大數據產業園,打造成為粵東西北大數據產業科技創新園區、粵東西北大數據產業孵化中心、廣東大數據產業示範基地,全力推動深河特別合作區試驗區建設,進一步探索「飛地經濟」,為推動「深河特別合作區」建設提供科學、有效、可複製的成功經驗。
目前,河源高新區已建設了粵東西北首個國家級大型綜合孵化基地——深河金地創谷和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先後引進4個國家級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建設了國家通訊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省科學院河源研究院、天津大學院士工作站、深圳大學灣區(河源)研究院、廣師大河源研究院、天和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創業平臺。
此外,河源市政府分別與深圳鵬城實驗室籤訂「大灣區未來網絡實驗與應用環境」河源節點項目協議,與南方科技大學籤訂「河源數字經濟技術創新中心」項目協議。兩個項目將設在河源高新區,將為河源高新區探索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平臺支撐。
其中,「大灣區未來網絡試驗與應用環境」河源節點項目實施過程中,深圳鵬城實驗室將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和河源的產業基礎,重點圍繞河源高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需要,尤其是圍繞新基建催生的數字經濟發展布局,凝聚一批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幫扶河源高新區。
南方科技大學支持河源建設「河源數字經濟技術創新中心」,充分利用人才、技術、成果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提供各種科技信息、科技成果及人才支撐,成為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要素共享、創新體制機制對接、創新成果轉化承接、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的重要載體,以創新驅動河源高新區全面振興發展,助力河源高新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拓展區。
人才政策
以高配置標準決勝未來人才戰略
實現跨越發展,必須搶佔人才先機。
作為2020年「河源人才月」系列活動的重要活動之一,CCF YOCSEF——河源首屆數字經濟創新論壇一方面促進當地企業家、產業界與國內知名專家的技術對接交流,推動政產學研用金全面合作,更旨在吸引更多國內外數字經濟領域的優秀人才、技術、項目和資本落地河源、投資高新區,加快創新創業資源的聚合效應,推動河源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科技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為廣納天下精英,河源高新區先後出臺了《促進人才優先發展實施意見》《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意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黃金「二十三條」》等政策,高新區人才除了享受國家、省、市政策以外,還可同時享受高新區額外獎勵。今天的河源國家高新區放眼全球,輻射國際,把遠大的目光投向了決勝未來的人才戰略,以至誠優厚待遇。
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方面,對各類國家級、省級人才,給予50萬—200萬元以上的科研經費、生活津貼、住房保障等各類經費補助,並配備人才公寓或發放住房補貼,對柔性人才一視同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引進人才團隊方面,對國家級、省級人才團隊,給予100萬—200萬元以上的工作經費補助。在人才培育和服務方面,對不同人才給予相應的平臺和精神、物質獎勵,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比如,對引進院士,國家級科學家、技術帶頭人等國家級重要人才,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200萬元以上的各類經費補助。對引進的博士、研究生、本科生或正高、副高級職稱、高級技工人才,除享受每年最高10萬元工作經費外,還可享受每月3000、1500、500元的住房補貼。
撰文:黃敏立 李曉
編輯:陳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