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的最高境界:三句話,九個字

2020-12-16 騰訊網

所謂道不遠人、大道至簡,作為中國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釋道,其實並不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

中國歷史上還曾有過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說,其中三個最著名的,正好可以與儒釋道這三大最高境界對照參悟。

跟儒家學拿得起

儒家是追求入世、講究做事的,要求奮發進取、勇於擔當、意志堅定。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拿得起」。

什麼是「拿得起」?且看這個「儒」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需」,合起來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種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滿足這些需要就需要去獲取。去拿,並且拿到了、拿對了,就是拿得起。

怎樣才能拿得起?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須經過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體現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徑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登上高樓,遠眺天際,正是躊躇滿志,志存高遠,高瞻遠矚,一腔抱負。人生,志向決定方向,格局決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則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第二重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業,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經受越大的磨難和困苦。這個世間,從來都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第三重境界是「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說的是歷經磨難而逐漸成熟、成長,最終豁然貫通、水到渠成。這其中蘊含一個重要道理,就是蘇東坡所說的「厚積而薄發」。只有厚積才能薄發,人要做的,就是不斷厚積,等待薄發。

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徑,也是事業成功的完整過程。

跟佛家學放得下

佛家是追求出世、講究清淨的,要求能看到《金剛經》所言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做到《心經》所言的「照見五蘊皆空」。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放得下」。

什麼是「放得下」?且看這個「佛」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來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無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擺脫私心的困縛;人不就是懂得拒絕,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脫對外物的追逐。這兩點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禪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參禪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徑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時,心思是簡單的,看到什麼就是什麼,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什麼。

這樣看待世界當然是簡單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時,正是因為簡單而不放在心上,於是不受其困擾,這就是放下的心境。

只是還太脆弱,容易被現實擊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

這時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懷疑的,警惕的,複雜的。於是人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麼,容易變得爭強好勝、與人比較、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滿足的一天。

大多數人都困在這一階段,雖然糾結、掙扎、痛苦,這卻恰恰是頓悟的契機。因為看到了,才能出來;經歷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夠了,經得多了,悟得深了,終於有一天豁然頓悟,明白了萬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會走向滅,繁華會變成寂寞,那些以前認為好的壞的對的錯的,都會在規律裡走向其應有的結局,人間只是無常,沒有一定。

這個時候他就不會再與人計較,只是做自己,活在當下之中。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世俗蕪雜,我只一笑了之。這個時候,就是放下了。

第一重境界,是出得來,而進不去;第二重境界,是進得去,而出不來;第三重境界,才是進退自如、來去隨意。放得下,是因為看透了、超脫了,所以隨緣。

跟道家學想得開

道家是追求超世、講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觀天地、冷眼看破。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想得開」。

什麼是「想得開」?且看這個「道」字——一個「走」字旁加一個「首」字,也就是腦袋走或者走腦袋。腦袋走就是動腦子,儘量透徹;走腦袋就是依胸中透徹而行,儘量順應規律。合起來,就是要明道,並依道而行。這種智慧,就是想得開。

如何才能想得開?哲學大師馮友蘭曾提出「人生四重境界」說,其中最高那層境界正是道家境界,所以正是路徑所在。

一是自然境界。

有些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者社會的風俗習慣,而對所做的事並不明白或者不太明白。這種「自然」並非道家那個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人就是這種人。

二是功利境界。

有些人,會為了利己而主動去思考和做事,雖然未必不道德,卻必定是功利的,而且很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損人利己。

三是道德境界。

有的人,已經超越了自身,而開始考慮利人,譬如為了道義、公益、眾生福祉而去做事。他們的眼界已經超越自身而投向了世間,胸中氣象和站立高度已經抵達精神層次。

四是天地境界

當一個人的視野放到了整個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萬物根本,他就抵達了天人合一。這時他就已經不需要動腦子了,因為天地宇宙就是他的腦子,已經事事洞明,就像電腦連接到了網際網路。這種境界,正是道家境界。

這四重境界,境界越高就越想得開。想開到什麼程度,則決定於人的視野放到多大,眼界拔到多高。人處平地,到處都會遮眼阻路;人登頂峰,世間便能一覽通途。這就是想得開的秘密——眼界大了,心就寬了;站得高了,事就小了。想不開,往往都是畫地為牢、作繭自縛。眼光和思維所涉及的面,儘量往大了走、往高了去,則是人人可以努力靠近的。

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開,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帶著佛家的出世心態,憑著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業。這也正是南懷瑾所說的人生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圖文轉自網絡,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彭敖:淺悟健康宗教認知,身心靈健康是所有宗教最高境界的心境!
    佛家:佛家是偏重於出世修行的,解決人情緒問題;講治心,修心,講人與心的關係,最高境界是空,是涅槃寂靜。釋迦名之曰:佛佛心道家:道家是即講積極入世,又講出世養生,解決人慾望問題;講治身,做人,講人與自然的關係,最高境界是智,是道法自然。
  • 南懷瑾:我把人生最高境界總結為三句話,若能看透其中,漸入佳境
    此為南懷瑾闡釋的人生最高境界;南懷瑾,中國文化國學大師、佛學師,常為眾人傳授佛學,修身養身之道。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一個完整的人,須有心、骨、表組成;也就是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三教合一,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儒釋道的生死觀,看過後,那些悲觀厭世的人都想開了!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三家對生死都做了很精闢的論述,看過後或許就能夠對人生大徹大悟了!那些因遇到挫折,悲觀厭世的人看了這些後,也都該放棄了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一.道家生死觀:道法自然,順其自然道家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哲學,以老子為鼻祖,《道德經》為經典。
  • 人思想可以達到的最高境界,就在於道家的這句話
    而人思想的最高境界,用道家的這句話其實就可以作為點明和總結,大方無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越好的音樂越悠遠潛低,越好的形象越飄渺宏遠。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氣度的往往越包容萬物。」,人有大氣魄,就不會滿足於小打小鬧,很多世俗的煩惱反而不會困擾於他,最終精神和生活都能得到一種升華。
  • 觀心、修心、正心:再看《心文化與儒釋道》
    心文化是從體相用三個維度看其對個體生命和整體生命的價值和應用。心文化是一種眼光——道(智慧);心文化是一種格局——因;心文化是一種胸懷——誠。「誠」決定一個人生命的高度、寬度和厚度。心文化的根莖果能夠含三為一,是一個整體,又能夠聚一為三,各自發揮作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字心法中,最重要的就是「中」,「中」是心修煉程度地呈現。道心是指體,人心是指用,「惟精惟一」是指修心的功夫,「允執厥中」是指達到的境界。這十六字心法能夠成為心文化的根,是因為它聚足了體用、功夫和境界。
  • 冰心讀書奉行的九個字,值得每一位愛讀書的人謹記於心,受益匪淺
    那麼說起讀書,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冰心讀書奉行的九個字,值得每一位愛讀書的人謹記於心,受益匪淺!文字如下:我讀書奉行九個字:就是「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冰心讀完冰心這段語錄,無不讓人感到佩服,她把讀書的精髓可以說是道出來了,而且還分了三個階段,我們不妨一起來分段理解一下,反省一下,感悟一下。讀書好讀書之前,一定要有這樣的潛意識,要認為讀書肯定是一件值得樂道和稱道的一件事。
  • 情的最高境界即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情中自有禪,情的最高境界即是佛法的最高境界。不管外界多麼紛繁嘈雜,心內始終平靜如砥,愛情始終明澈 出自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情詩。如此美妙的文字在耳邊婉轉的聲音中流淌。想那時,他在布達拉宮空蕩的寢宮裡,背對著陽光,寫下它們時,是何等憂傷和無奈,兩全終是奢望。
  • 南懷瑾: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總結,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髓
    南懷瑾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總結,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髓,讀讀他們始終是好的。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這三句話分別大概的意思是:心、骨、皮,是人最重要的三樣東西,心是人的根本,骨是人的支撐,皮是人的形象。
  • 金庸武俠內功最高境界是怎樣的呢?有哪些人物達到內功最高境界?
    金庸武俠小說中多次提到「內功最高境界」,那麼金書內功最高境界究竟是怎樣的呢?金書中達到內功最高境界的又有誰呢?接下來請看小編分析:九陰真經《射鵰英雄傳》中黃蓉為裘千仞鐵掌所傷,郭靖便帶著黃蓉前往湘西尋找一燈大師為黃蓉療傷,一燈大師救回黃蓉功力大損卻意外得到郭靖背誦的九陰真經總綱,原文中大概意思是九陰總綱最高境界與佛門內功最高境界不分上下
  • 金庸武俠三境界與書法學習的三境界
    「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險絕,復歸平正」,是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的一段精闢的論述,其簡單易懂的說出了學習書法的三個階段、三種境界。記得年少時,沉浸在金庸武俠中,「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5部作品陪伴著那段日子。
  • 荷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荷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說的荷花,就想起了劉禹錫愛蓮說裡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荷花,典雅聖潔,最高的境界莫過於此!荷花只是一種草木植物,本身沒有什麼境界,其實它的境界在於所有愛蓮花的人,是人的境界高度決定了花的境界,作者的高度決定了花的高度!特別是夏夜荷塘,荷花盛開的時節,微風輕撫,池水潺潺,淡淡花香為伴,是多麼的溫馨愜意,環境優雅,月夜之下更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
    人生的七個最高境界!1、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悟」知識,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取,但智慧,僅僅通過學習,是很難獲取的。一個人的智慧,除了學習,更需要悟,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如何去悟?2、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舍」有舍才有得,捨不得,便不得,捨得,才能得到更多,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舍」。捨得付出,才有收穫;捨得努力,才有回報;捨得善良,方能心安;捨得愛,才能得到更多的愛。
  • 最高境界的平凡
    最高境界是返璞歸真的平凡(圖片來源:資料圖)世上有一些東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運氣和機會,輿論和毀譽,那就不去管它們,順其自然吧。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境界是返璞歸真的平凡。不避平庸豈非也是一種偉大,不拒小情調豈非也是一種大氣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
  • 為何「茶」能得到儒釋道三教一致好評?茶文化最早要從唐代說起
    「酒」和「茶」是我國古代重要的飲品,也是重要的文化符號,但「茶」和「酒」不同,「酒」在某些時候會被防範,甚至招來批評,但「茶」卻一直是得到了儒釋道三教的一致好評,這是為何呢?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日本茶道中的「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即仿於此。
  • 想念一個人的最高境界,不是茶飯不思,而是這些
    -02-有些人思念一個人,會茶不思飯不想,但其實這都算不上是最高境界的思念。思念一個人的最高境界,是有這些表現。其實,想變一個人的最高境界,不是茶飯不思,而是觸景生情,是抑制不住的想念。思念一個人最高的境界,就是你能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他的想法和軌跡,你知道他會做什麼,他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你的這些能力並非偶然,而是你為了他下了太多功夫,花了太多的心思。你可以構想出他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你和他雖然不在同一個空間裡但是你們處在同一個時空裡,你能感受到他的一切。
  • 《狐妖小紅娘》一句話,說出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讓人傷感啊
    《狐妖小紅娘》一句話,說出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讓人傷感啊照片中的是《狐妖小紅娘》的劇照,漫畫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中國古典神話,小新認為愛情是文藝創作的一個永恆的主題。他把從角色中感受到的情緒用自己的理解展現出來,再加上中國神話,就創作了《狐妖小紅娘》這個「玄幻搞笑純情虐戀」的劇情。照片中的是《狐妖小紅娘》的劇照,在劇中,有很多讓人笑讓人哭的畫面。
  • 生活的最高境界:簡單而從容
    很多人都會覺得,生活的最高境界一定得跟錢扯上關係,只要有了錢,吃穿用度無一不是用最好的,房子車子也一定要提升到一個價值,才算是活的好。能夠享受別人享受的,能夠享受別人享受不到的,這樣無憂無慮富足的生活,便會認為這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 蛋糕的最高境界
    蛋糕的最高境界,吃貨界看了這個已經集體陣亡了!!
  • 中國傳統文化與職業倫理|李強:三個關於水的故事,講了儒釋道三種...
    11月25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李強受邀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留仙洞校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自由觀念」為主題,通過三個廣為流傳的關於水的故事,講解了儒釋道三家思想中的自由觀念。李強認為,我們可以把大禹治水的故事看作一個隱喻,泛濫的洪水相當於人的欲望,用堵截的方法是無法管理好的,只有用疏導的方法才能管理好欲望。
  • 10種人生最高境界
    生命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說錯話,亂局不看錯人,複雜不走錯路。自律的最高境界:無功不受大祿,無助不受大理,無能不得大位。事業的最高境界:愛崗盡職無憾,養家小康無憂,自己開心無悔。榮譽的最高境界:你已遠離江湖,江湖還有你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