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看完這個故事難過到瘋狂哭泣,但是哭完以後就覺得自己長大了,把這個故事說給家人聽,說到激動的時候還哽咽了呢!我真的很愛這個故事,一個孩童的成長和蛻變,多虧親人的守護,令人動容。《四弟的綠莊園》 ,我們一起來看。
內容介紹
四弟是家裡最小也是唯一的男孩,全家人都對他寄予厚望。沒想到,四弟是個什麼都不感興趣的孩子,所以以後也不想上學了。爺爺從鄉下來看四弟。四弟決心跟著爺爺回到家鄉。全家人都認為,如果讓四弟下鄉吃點苦,他會改變主意的。不料,四弟像鳥一樣從籠子裡飛出來,再無音訊……最後,四弟還是回到了家中,但是他卻非常想念鄉下的生活。
出處、作者
選自《四弟的綠莊園》,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0年1月版。秦文君(1954一),女,上海人,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著有短篇兒童小說《想見米南》、《告別裔凡》,長篇兒童小說《男生賈裡全傳)、《十六歲少女》(一個女孩的心靈史》《天棠街3號)等。其作品曾多次獲獎。
作晶評析
這篇兒童小說在文體上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其中,」形」為四弟童年生活、愛好的真實寫照:「神」則是四弟童年的精神成長史,四弟是獨特的,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有父母,姐妞們的寬愛,是那種「含在口申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的賈寶玉式的寶貝疙瘩。因為負載著全家人「克滿善意的深刻期望」,「四弟馴服地聽講,雙膝併攏,弓著背,只佔很小的地方」,目光遊移,唯唯諾諾。可就是這樣一個毫無男孩氣概的四弟,卻不堪「家人愛想參半的目光」與同學的欺負,終於「鋌而走險」,在一場肺病後要求和祖父去鄉下!他的人生第一次抗爭首獲成功。四弟終於擺脫了「愛」的羈絆,成為一個光著膀子、在陽光下暢快呼吸、曬得黧黑的自由孩子
當上海的父母與姐姐來到山東老家,再次見到四弟時,他們驚訝於四弟對於農活的擅長與熱愛。可就是這個在鄉下有著過人悟性、精力的四弟,再回上海家中時,卻成績平平,笨手笨腳,風光不再。此時,「愛」又一次成為羈絆。故事結束了,掩卷沉思,讀者也許會問,如果說,小說裡「媽媽」的愛是狹隘的,那麼,假如生活中我們處在她的位置,又將如何抉擇?細細品讀故事,我們不難發現,「媽媽」有些褊狹的「母愛」背後,其實深藏著綿延不絕的傳統家庭教育觀、養育觀。
小說以溫婉、幽默的筆調呈現兒童的精神成長過程,並將這一過程中孩子逐漸甦醒的自我與社會、家庭強大的價值規範之間的激烈衝突抽絲剝繭層層揭示,令讀者深深沉浸、思索、回味,這得益於作家對於少年成長心理的深刻洞察、準確把握,同時也顯示了少年小說之於「成長主題」的細膩、敏銳、悠遠、深邃。
你有什麼看法,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