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東麓的武安,二月二這天的風俗和別處不一樣

2020-12-26 武安歷史

武安被稱為千年古縣,歷史文化十分悠久,在歲時節日方面有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我國的很多節日其實可以稱為「食節」,和全國一樣,武安人臘八要吃臘八粥,冬至要吃疙瘩,端午節要吃粽子,除夕要吃餃子,八月十五要吃月餅。今天是二月二,俗稱龍抬頭,也叫春耕節、農事節或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武安人也會熱熱鬧鬧過春耕節。那麼,武安人在過「二月二」時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文化習俗呢?

大餅
驢肉

第一,吃餅。因為二月二是龍抬頭,所以這一天吃的食物,都和龍聯繫在一起。吃餃子叫吃龍耳,吃麵條叫吃龍鬚,吃餛飩叫吃龍眼,那吃餅就叫吃龍鱗。在山東省二月二吃煎餅,北京吃一種卷上豆芽之類炒菜的小薄餅。這些都是寄託了讓龍王賜福、保佑農業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願望。另一種傳說認為二月二是龍王的的誕辰,餅是龍王的胎衣,吃餅就是為龍王嚼災。

驢肉卷餅
hecai

在這一天中午,武安自古就有吃餅的習慣,不過武安的餅主要是大餅(油餅)。一般人家還要炒些合菜,所謂合菜就是用豆芽、菠菜、粉條、雞蛋等合在一起炒的素菜。為了避免太幹而不好下咽,還要滾點兒豆花湯(綠豆湯)。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加之武安歷來有吃驢肉的習慣,所以不僅僅吃大餅和合菜了,還要買些驢肉,儘管正宗驢肉如今70元一斤,人們依然買上一、二斤,吃驢肉卷餅或驢肉餡餅。

驢肉餡餅
豆花湯

武安人二月二吃餅也有自己的傳說,這天時令已到驚蟄,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天上的春雷驚醒了蟄居的動物。此時蠍子也蠢蠢欲動。武安人在鏊子上烙餅寓意煲(bao)蠍子,意思是把蠍子煲死以免傷人。另外,還有一種文化習俗,人們用紅紙剪一隻大蠍子,在它的尾鉤處再剪上一把剪刀,然後把這蠍子貼在窗戶上,意思是把蠍子尾鉤剪斷以免蜇人。

蠍子剪紙

第二,理髮。因為在武安有種風俗,說正月理髮死舅舅,所以人們正月不理髮,尤其有舅舅的人更是不能理髮。一直等到二月二這一禁忌才被打破。尤其小孩子更要重視二月二理髮,這意味著「龍抬頭,走好運,大吉大利」,人們俗稱「剃龍頭」。目前,有些人並不被這一風俗左右,一過正月十五,只要理髮館一開張,人們便開始理髮。不過大部分人依然墨守陳規,堅持二月二理髮,只要有時間,能理髮就儘量理髮,實在沒時間理,就自己剪掉幾根頭髮意思一下。

打茶

第三,打茶。武安流傳著一句俗語:二月二打茶,犁地不滑。因為古代是以農為本的社會,國家特別重視農業生產,二月二正是春耕開始的日子,所以連皇帝這一天都要出宮親自扶犁耕田,勸民農桑。武安人也非常重視農業生產,這一天吃了茶,有了力氣,犁地時當然就不打滑了。

春耕

二月二打茶的習慣目前已經不多見了。這種茶類似於人們如今吃的豆沫兒,不過有些區別。它的主要原料是棒子麵,先把棒子麵炒到半糊焦狀,放入鍋中加水,再加入配料花生米、黃豆、海帶絲、豆腐等,等到煮成一鍋粥後再撒點菠菜葉、蔥花,也可淋點香油。

二月二的風俗文化各地都有自己的不同特點,你的家鄉是如何過二月二的呢?

相關焦點

  • 二月二這天的傳統美食,你吃了麼。
    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漢族的傳統節日,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中傳統節日的專有美食也是有講究的,地域不同,飲食不同,有的地方會吃炒糖豆,有的地方會吃春餅,還有的地方會吃豬頭肉,但是在二月二這天,這些美食前面都會加一個
  • 二月二民俗:元朝時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圖)
    西安民間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因此講究的男人,都在這天理髮。  關於二月二剃頭,民間還有多種諺語,有的僅僅是說這天要剃頭,如:「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小孩要剃頭」, 「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男子剃龍頭」;有的則說這天剃頭的好處,如:「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都剃頭,討個好彩頭」,「二月二,龍抬頭,大財小錢往家流,好運剛剛起了頭;二月二,剃剃頭,剃掉煩惱和憂愁,今年定有好兆頭」。
  • 二月二龍抬頭習俗禁忌是什麼? 二月二龍抬頭吃什麼食物?
    大家好,我是市井覓食記的老井,今天我介紹農曆二月二龍抬頭這天的風俗。民間有俗語說:「二月二,龍抬頭,剃毛頭」。為什麼叫龍抬頭?因為農曆二月二日這一天,黃昏的時候,天空中的「龍角星」,也就是現在的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會從地平線上出現,蟄龍升天,被稱為龍抬頭。二月二龍抬頭,今天這8種龍食您別忘吃,帶來一整年好運健康!
  • 二月二吃什麼傳統食物 二月二龍抬頭習俗風俗及忌諱禁忌
    那麼二月二吃什麼呢?二月二的飲食習俗可不少,這天要吃有「龍」字的食品來沾「龍氣」。具體二月二吃什麼?小編為您介紹。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  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燻蟲』」。
  • 二月二吃什麼?二月二龍抬頭食物推薦介紹(圖)
    「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吃了各種炒制的豆子,意味著這個年就算過圓滿了,一年辛勤勞作又開始了。  天津人這天講究吃「煎燜子」。將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傳說中的「龍鱗」,所以天津人又管「煎燜子」叫「煎龍鱗」。天津的燜子要用極細的綠豆澱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煎燜子要用平底鍋,少加些油,慢火煎到雙面微現焦黃。
  • 二月二龍抬頭吃什麼?
    許多人之所以選在這天剪髮,是因為民間有習俗,正月剃頭不吉利,所以很多人普遍是在年前理一次髮,然後一直等到二月二才「理髮去舊」。但是今年比較特殊,疫情還未完全結束,大家只好乖乖的呆在家中。但是這也阻擋不了人們用美食來慶祝這個節日。
  • 二月二龍抬頭理髮來歷原因 龍抬頭剃頭髮是什麼說法
    二月二龍抬頭理髮來歷原因  「二月二」這天,我國民間有「理髮」「舞龍」等習俗。羅澍偉表示,過「二月二」的習俗,約從元代開始,形成於北方城鄉地區。元人熊夢祥《析津志》記載元大都風俗,已有「二月二,謂之龍抬頭」之說。
  • 二月二龍抬頭,讓我們一起等待春暖花開!
    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此外,農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裡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要在這天抬頭升天,故有民間信奉的「龍頭節」,又稱「春龍節」等。
  • 靖遠人今天「二月二龍抬頭」你家炒豆豆了嗎?
    ——甘肅民謠二月二吃豆豆據了解,民間一直有「二月二,吃糖豆」的習俗。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本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的願望炒上點糖豆,寓意人們平安健康,莊家豐收。「二月二」正值萬物復甦之際,也是蟲害甦醒之時。
  • 二月二「龍抬頭」!關於各地的飲食習俗和祝福話
    清時期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後,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為何叫中和節 龍抬頭剪頭髮風俗寓意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理髮的寓意了解一下
    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龍,作為炎黃子孫的精神圖騰,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古人認為,負責行雲布雨的龍和其他動物一樣也是要蟄伏的,「聞雷聲而動」「春分登天」可以看成是「龍抬頭」一說的原始。
  • 太行山東麓的冀南地區,有很多古老的童謠
    大家注意,兒歌和童謠不是一回事。兒歌開始於五四運動,但童謠歷史久遠,而且廣為傳唱,且相關作者的名字無人知曉。童謠創作多由民間人士即興發揮,不講究過多格式。筆者搜集了一些比較久遠的太行上地區冀南的一些童謠,尤其武安民間童謠眾多,不乏生活情趣,且夾雜武安方言,有的以入聲字押韻,本地人讀來朗朗上口。以下童謠供大家欣賞。
  • 今日二月二,這一天農村都有哪些風俗習慣?要做什麼?看完有數了
    二月二在農村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又叫做青龍節,意思是說從這一天開始,掌管下雨的龍神就要開始工作,從二月二開始,降雨就會多了起來,農民也要開始了新的一年多耕作。每一個節日都有想對應的風俗習慣,那麼在二月二這一天,農村有什麼風俗習慣呢?1、二月二,剪龍頭。
  • 「二月二」到底是什麼節日?為什麼要剃頭?
    相信的科學的我們都知道,龍是不存在的,那這「龍抬頭」中的龍到底是啥?而且二月二為什麼有剃頭的習俗呢?圖/http://image.so.com/二月二到底是什麼節日?二月二正統的名字應該叫「龍頭節」、「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青龍節」等,古代稱作「中和節」。根據傳說,把二月二定為節日是源自三皇五帝中的伏羲。二月二這一天,伏羲大帝會親自下地幹農活,為全國人民做示範。皇后這一天會裝成農婦的樣子,給他送飯。後來的堯舜禹等帝王都延續了這一傳統,據說堯帝還是在二月二這天出生的。
  • 「二月二龍抬頭」,這些習俗最好儘早準備,願你一年都有好彩頭
    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日,二月二有著諸多的習俗,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裡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是一個和節氣有關的傳統節日,因為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在24節氣雨水和驚蟄的中間,除了將農曆二月初二稱為「龍抬頭」,我們還會將今天稱之為「春龍節」、春耕節"、"農事節"等等。
  • 二月二龍抬頭 買張福彩「好彩頭」
    2月27日,農曆二月初二。我國北方有句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又稱「春龍節」、「龍頭節」,相傳最早起源於伏羲時期,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了唐宋時期又增加了「迎富貴」的寓意,一直流傳至今。這天人們都要剃龍頭,吃龍耳,踏青郊遊討個吉利。
  • 為什麼二月二要剪頭,二月二剃龍頭有什麼由來
    可能夥伴們不知道,二月二其實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日子。農曆的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那麼,我們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二月二一定是與農業戚戚相關的。那麼二月二是與農業相關的一個節日,為什麼要叫做「龍抬頭」呢?其實,龍抬頭這裡的「龍」,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
  • 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剪頭髮?二月二龍抬頭各地習俗盤點
    二月二龍抬頭各地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俗稱「春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天慶祝「龍抬頭」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經過千百年的沿襲,龍抬頭已經深入人心,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慶祝形式。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獨特的習俗吧。
  •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剃頭,還有什麼民俗?說說龍頭節的由來
    玉帝知道後將龍王壓在山下,見百姓紛紛求情,在二月二這天,龍王得以獲救,「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也就應運而生。二、剃龍頭的由來「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都剃頭,討個好彩頭。」在我國的民間風俗之中,有著二月初二剃頭有好運的說法,民間稱之為剃龍頭,那麼什麼是剃龍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