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號稱有十大夜市,分別是士林夜市、公館夜市、華西街夜市、師大夜市、饒河街夜市、通化街夜市、遼寧街夜市、景美夜市、寧夏街夜市和臺北橋夜市。而實際上,臺北夜市之多,人氣之旺,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而且越夜越美麗,午夜夢回的時候,正是夜市人聲鼎沸的時候。
盤點臺北士林夜市小吃TOP10
士林夜市是臺北最著名、也最平民化的夜市去處,夜市可分兩大部分,一是慈誠宮對面的市場小吃;一是以陽明戲院為中心,包括安平街、大東路、文林路圍成的區域。南北小吃、流行服飾、雜貨、加上如織的人潮,溢散熱鬧滾滾的氣息。
位在慈誠宮對面的士林市場,鐵皮覆頂,市場內囊括大江南北綜合小吃、從牛排、鐵板燒到蚵仔煎、廣東粥、生炒花枝、琳琅滿目;每到夜晚,逛夜市的人潮總將狹窄的通道擠得水洩不通。
以陽明戲院為中心所圍成的夜市,則主要由幾條小巷道構成,穿梭其間,格外有一種市井滋味。各式店鋪及地攤挨家緊臨,小吃攤、服飾店、精品店、鞋店、唱片行、運動用品等,只要市面上流行的,在此都找得到。每當夜幕漸漸籠罩,華燈一一亮起,士林夜市即步入繁華。
隨著知名度遠播,士林夜市的腹地更擴及基河路一帶,活動範圍延伸到臺北海洋生活館一帶。身為忙碌的都會人,不妨找個夜晚到士林夜市品嘗小吃、逛地攤,在人群簇擁中,享受一場屬於常民歡樂的夜之旅。
士林大香腸---士林夜市獨有的特色小吃,也只有到那裡才吃得到,可說是士林夜市的美食地標之一,第一家首創的升記士林香腸已有38年歷史。大腸包小腸使用糯米腸煎至金黃中間切口夾入小香腸而成,是臺灣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
大餅包小餅---大餅包小餅可說是士林夜市最知名的小吃,做法是在大張麵皮中包小油酥餅,內餡則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豆沙、芋頭、棗泥等,鹹的則有花生、咖哩等,吃起來外Q內酥,風味相當獨特。
苦茶---這家既花俏又鄉土的苦茶攤,為40多年的老店;其苦茶為遵循7代祖傳古法秘方,採用36種中藥材費時煉製而成,純正道地沒話說,還依苦味分為一般苦、特級苦、超級苦,嗜苦的顧客可在此「苦到最高點」,相當過癮。
辛發亭冰店---為士林有名的老牌冰店,也是雪花冰的創始店,經營30多年至今,仍不斷研發各式新口味。店裡供應雪花冰、刀削冰和果汁、水果拼盤,其中以蜜豆冰最受歡迎,滿盤刨冰配上豐盛的水果、湯圓、蜜餞、紅豆和花生等配料,再淋上特製糖水,光看就令人食指大動。
廣東粥---廣東粥,是許多夜市迷來到士林必嘗的名小吃。一碗熱騰騰的粥,摻著新鮮蚵仔、蛤蜊、花枝、瘦肉、皮蛋等豐盛材料,料實味鮮,現叫現煮,大碗又全家十分過癮。
青蛙下蛋---為「青蛙下蛋」此一招牌名號的鼻祖,在陽明戲院旁擺攤近20年的王老闆,為防止他人亂用,還申請過專利,不過仍擋不了到處雷同的招牌。說穿了,青蛙下蛋就是檸檬愛玉粉圓,Q軟的大粉圓加上滑嫩的愛玉,伴著檸檬的清香,是夏日相當爽口的冰品。
生炒花枝---生炒花枝為士林夜市頗負盛名的美食,5、6家聚集在市場內,密度之高也算是一大特色。這道小吃是以新鮮的花枝和筍片、紅蘿蔔一起快炒後,勾芡成羹湯,再加醋和糖調味;湯頭嘗起來鹹中略帶酸甜,花枝和筍片則格外鮮嫩爽口。
臨江街夜市給你的口腹享受
臨江街夜市位於基隆路與安和路之間,是由臨江街與通化街店家和攤販組成,俗稱為通化夜市。裡面除了服飾、日用品外,美食小吃更是吸引許多人們五臟。其中裡面又以(大花香腸)和(胡記米粉湯)為之最。
大花香腸——最著名的美食小吃就是各種口味的烤香腸。大花香腸的老闆自豪地說他們的香腸不僅好吃,而且不採用任何化學原料。肉質採用豬的後腿肉,吃起來口感彈性佳、而且脂肪負擔也低,故相當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歡迎。
胡記米粉湯——許多老饕到了臨江夜市來,都不忘光顧這家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的胡記米粉湯。以蝦米熬出鮮甜湯頭,搭配附有嚼勁的粗米粉,灑上些許紅蔥、香菜,簡簡單單的一碗米粉湯卻成了老饕們路過必吃的美食。這邊的內臟料理功夫也是一流,點上幾盤,大口呼嚕嚕喝下米粉湯,是一種幸福的口腹享受。
清粥小菜——午夜時分,一般的餐飲店大都已經打烊了。但復興南路二段的清粥小菜街卻才正拉起序幕。這條清粥小菜街主要是自瑞安街至和平東路的復興南路路段,原本是中古汽車的買賣,於十多年前由可口美打先鋒,之後無名子因抓準開業時機,一炮而紅,開啟了清粥宵夜街的局面,也使得原本的舊車行成為了一家家的清粥小菜。這條清粥小菜,最熱鬧的就是夜晚的時候。許多夜貓子總是來這享受一頓既清淡又豐富的小菜,這裡的清粥小菜,為了符合大眾的口味,菜色不但多,花樣的變化更為豐富,所有臺灣家鄉口味的美食小菜,在這裡可說是應有盡有。
師大路夜市遊客的必去之處
師大路夜市鄰近臺灣師大,主要的顧客群即是臺灣師大的學生。也因顧客主要為學生,故價格並不會太高。在師大夜市中,主要的美食小吃有花枝炒麵、丁香豆花、牛肉麵、鼎邊銼、水果攤、泡沫紅茶等等。除了美食小吃外,亦有一小部分的服飾、書籍、雜貨,提供了來此的遊客晚餐、聚會和宵夜的所需,是師大學生和遊客的必去之處。
而這裡的許家生煎包,每到傍晚時分,師大路也是旁的龍泉街上,必有人群在那排隊,而排隊的地方,即為許家生煎包的所在地。許家生煎包皮薄餡香,內餡為切碎的高麗菜和絞碎的豬肉混合而成的,相當的美味可口,加上高麗菜可以吸取豬肉中的油脂,使得整個生煎包吃起來並不油膩。生煎包的外皮經過數分鐘的煎過之後,底部略焦,香味非常四溢。再吃美味的生煎包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雖然外表上看不出來他的溫度,但一口要下,其內餡可是燒燙的,因此在享用美食之際,可要多加注意,才不會樂極生悲。
龍泉街上遠近馳名的燈籠滷味,食材實在,價格合理,連學區外的饕客們也聞名而來。攤前大紅燈籠高掛,映照的各式滷味更加令人垂涎。經由多種藥材費時燉熬的滷汁,讓各式滷味入味而不上虛火。燈籠滷味最具不同之處就是它位於一間泡沫紅茶的前面,而且可以把滷味帶進入品嘗,不過每個人都得達到基本消費額30元才可。因此,吸引許多學子和觀光客的喜愛,都要來此品嘗最地道的燈籠滷味
華西夜市
華西夜市臺灣美食集散地
以古早味割包出名的源芳,其割包好吃的原因在於外皮鬆軟,且餡料的滷肉特別選肥瘦相間的豬頸肩肉,以桂枝、川芎、八角等中藥漢方,滷得香末撲鼻;提味的酸菜也以油、糖燜香,灑上細細的花生粉,有說不出的好滋味。此外,以真材實料燉煮成的四神湯、豬肚湯,亦是源芳的美味代表。
寶記香菇豬腳——美食雲集的梧州街夜市內,有攤香菇豬腳是眾人一致推見的美味,其之所以廣獲好評,在於材實料好、做工地道。本攤的豬腳、豬蹄膀相當入味,且口感很Q不失彈性,而滷後湯汁,更是佐飯佳料,僅需將兩者輕拌,就是碗香噴不膩的香菇豬腳飯。
懷念愛玉冰——夏天,常見店前人手一碗立足暢飲,那副痛快模樣,教人不禁也躍躍欲試,想來點甜頭。這家愛玉冰之所以令人「懷念難忘」,在於其口感相當獨特,有著介於布丁、果凍間的Q軟,讓人嘗來倍覺順口;亦為品味焦點的糖水,由於多加了檸檬原汁去調煮,使得整碗愛玉不僅風味跳脫傳統,且清香洋溢。
魷魚羹——這家以魷魚羹崛起的老店,自民國十年成立以來,雖然先後歷經了三代傳承,但當中滋味依然如故,讓許多老主顧仍能一嘗兒時滋味。不同上了魚漿的魷魚羹,本店採傳統做法,將兩者分開調理,如此既可保有各自風味,亦可與他家作一區隔;此外,為回饋顧客支持,店內另有套餐服務,讓人物超所值。
龍都冰菓專業家——用料新鮮、做工實在,憑著這樣基本的信條,不僅讓龍都一開就是開了七十多年,且成為當地冰品的第一把交椅。在眾多店招中,令許多人情有獨鍾的就屬八寶冰,其間配料豐富不說,鋪在底層的刨冰更是粗中帶細,一含即化,滋味非常誘人。
在景美夜市-五湖四海好味道
有四十年以上歷史的景美夜市,上午為傳統菜市場,常可見主婦們穿梭於各式攤家前,伴隨著此起彼落的叫賣聲,構成一幅熱絡景致;待至傍晚,陸續出籠的吃攤,將此處妝點成繽紛的夜市,人聲鼎沸依舊,內容卻大異其趣。景美夜市內的吃攤大致呈零星狀分布,其中就屬公有市場附近較為密集,如米粉湯、豆花、魯肉飯、炒羊肉等。
燒酒麻油雞——因妻子產後愛吃麻油雞、油飯,體貼的丈夫在幫妻子坐月子之餘,也擺起這家攤子來,且一擺就是十多年,目前在第二代老闆的經營下,益加有聲有色。攤肉麻油雞系以耐悶煮、肉質Q的枋仔雞做成,嘗來滋補美味;而通過透入味的油飯,有著香軟不膩的口感,亦是廣受青睞的小吃。
胡椒餅——夜市內僅此一家絕無分店的胡椒餅,是由一位山東籍老伯所經營。其胡椒餅特色在於以碳烤方式製成,因此每至出爐時,就是老闆最忙碌的時候;揣一個捧在手上趁熱吃,內餡不僅夠味有勁,外皮亦是脆中帶酥。食客如果料尖的話,還會發現攤上另有沙茶餅這種類似花卷的山東小吃,其美味亦不遜色。
上海生煎包——二十多年前,老闆的父親從上海師傅那覺得生煎包的製作訣竅後,便以此維生,沒想到一試竟成為夜市內著名的小吃。本攤生煎包有肉包、菜包兩種,早期店家為改良全是肉餡的傳統肉包,加入蔥花、高麗菜以增口感與鮮度,遂成現今菜、肉摻半的肉包;而以韭菜、高麗菜為料的菜包,嘗來皮薄餡細,清新美味。
饒河街夜市臺灣最親民的夜市
饒河街夜市全長約六百公尺,位於撫遠街與松山火車前的入口處,各設有一座燈火璀璨的牌樓,由牌樓處開始進入無寸步空隙的夜市區。饒河街夜市之一,以定期舉辦傳統技藝表演而聞名,目前有證攤販共計有一百四十餘家,而兩側商店及騎樓下的攤販不計其數。因此來到此地的人,無論採買服飾、生活用品或吃喝玩樂,絕對能盡其所欲。藥燉排骨是夜市裡名氣最響亮的小吃,遠在數公尺之外,陣陣香味便按捺不住地挑撥食慾,非得坐下來啃上一碗不可。吃藥燉排骨,湯頭是第一要素,其次便是沾排骨的佐料,饒河攤販獨制的醬料風味獨特,濃醇的中藥味佐上辣中帶甜的醬料,使排骨滲透出一股完美的滋味。在冬日夜晚吃上一碗,暖意上升,據說具有舒筋活血的功效。
尚未定位成觀光夜市前,饒河街便是當地居民休閒消費之處,有許多家老字號商店,至今仍保有盛名,如山東小蘑麻油,自西元一八五九年經營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八年歷史,以天然原料古法煉製,品質香醇道地、價格公道,雖然店面透露出古老的陳跡,卻更吸引舊雨新知前來光顧。另外,歷經四代的合和堂餅店,老闆是饒河街升級為觀光夜市的首要功臣,店裡自的傳統壽桃、壽餅和訂婚喜餅,銷路甚佳,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餅店。饒河夜市是一座與市民生活結合的夜市,逛上一趟會赫然發現它宛如平價百貨公司,生活所需的物品這兒一應俱全,不談小吃、衣飾、光是金飾店、百貨店、遊樂、唱片、古董、甚至廉價的卡其制服和運動褲都能買到,堪稱是最具老少鹹宜的夜市之一。
河粉煎——這項外型像似水煎包,口感像碗粿的美食小吃,就是夜市內僅此一家,絕對沒有分號的河粉煎。其整體主要是以在來米漿所製成,吃的時候在置於爐火上煎到雙面金黃色即可,惟中間處另鑲入香菇、赤肉等餡料,使口感嘗來Q滑不單調;若嘗吃重口味,攤位上則是另有特製的油膏、辣椒醬可自行加入。
糯米大腸——現代許多的攤販為了要求速成,所以採用人工合成膜來包製糯米腸,因此失去了本身的原味、口感全無;但是這裡的糯米腸系採用真正豬大腸膜包覆,使整條米腸看起來非常油亮、紮實。此外,米餡是選用鮮美的圓糯米,與鬆軟的花生適度炒後,灌入腸衣蒸煮,米、腸香味充分的相融,引人垂涎;吃時在醺上特製的甜醬,嚼來又香又Q。
天婦羅——這家頂著基隆廟口正字招牌的天婦羅,其實與基隆廟口那間名攤全然無關,但紮實的材料與香酥的口感,卻是絲毫不遜色;且其異曲同工之處,在於兩者皆是採用手工現炸的作法,一盤馨酥美味的天婦羅騰上桌,再配上幾片爽可的小黃瓜,在淋上特製的甜辣醬,可口的滋味,讓人不禁一盤接著一盤。
到臺北不可不逛的遼寧街夜市
鄰近復興北路中興百貨商圈,又有中興高中、中山女高在附近,遼寧夜市雖然不大,卻能吸引大批的食客前來。這裡多的是經營數年乃至數十年的老攤位,以碳烤海鮮為大宗,另外鵝肉、蚵仔煎、肉圓、蝨目魚粥、串燒、紅心粉圓等都令人食指大動。這裡的小吃店常上媒體,例如上過王家衛電影「春光乍瀉」的「北海道活魷魚」,可見這個夜市的小吃名氣不小。
和其他夜市不同的是,遼寧夜市旁巷子裡有許多氣氛寧謐的咖啡館,有藝文界人士聚集的場所,也有喜歡攀巖的老闆開設的小鬍子餐廳。例如「姑姑筵」、「白心築」、「阿含」這些咖啡館,和裝置藝術的另類展場空間「新樂園」,都位在遼寧夜市旁的四十五巷,喜歡和朋友靜靜聊天的人,可以在夜市吃飯後,到這裡找到個休息的地方。
遼寧街夜市筒仔米糕——米糕算是夜市中的老攤子,米糕是用純正的嘉義口味,另外麻油腰子、麻油豬肝則是搶手的熱門美食貨,通常不到晚上十一點就全部售完。好吃的原因在於老闆用小鍋來現煮,每一塊的腰子、豬肝都嫩脆細軟恰到好處。
美食探秘公館夜市之名吃有二
「公館」指的是羅斯福路四段從臺大至東南亞戲院一帶,由於學生眾多,書店密集,加上附近有水源市場、三軍總醫院,因此人潮絡繹,服飾、鞋襪、餐飲等各式小店興盛,自成一小型商圈。
公館附近的汀州路向有「東南亞街」的稱號,街道巷弄間充斥著許多東南亞餐廳,涵括了泰國、越南、緬甸、印尼等國料理,不僅口味道地,連裝潢也頗具民族風味;附近還可尋覓到販賣東南亞手工藝品與飾品的小店,值得喜好民俗藝品的民眾遊逛。
川菜也是公館吃食的一大特色,羅斯福路三段316巷8弄聚集了不少平价川菜館,從經濟客飯到合菜酒席,一概供應,可滿足不同客層的需求;而巷街間也有以烙餅、牛肉麵取勝的北方館,以及港式小點、江浙點心、臺灣傳統小吃等餐食店,多以價格平實、份量足招來顧客。傍晚後,東南亞戲院與水源市場周邊水果攤、小吃攤紛紛出籠,和附近的商店、地攤,形成熱鬧滾滾的市集。
位居臺灣地理與交通樞紐的臺中市是個四季如春的都市,也是西部走廊南來北往的轉運站和各地美食的大熔爐,集南來北往的小吃精華於一身……夜市,自然是臺中小吃的大本營,許多著名小吃皆隱於此。中華、忠孝兩大夜市為早期的平民夜市,現在有些沒落;如今,年輕化的學生商圈,成為臺中夜市的一支生力軍,因此,緊鄰學校的區域的逢甲夜市、一中夜市、東海夜市,是現今名頭正「旺」的當紅夜市。
臺中中華夜市美食小吃集散地
老櫻田沙茶牛羊肉-沙茶料理要好吃,除了選肉要新鮮,沙茶質量亦是關鍵,老櫻田五十年祖傳的粉狀沙茶,採用120餘種中藥、香料自製而成,搭配大火快炒的深厚功力,使肉與沙茶得以完美結合,呈現色香味俱全的最佳狀態,引人垂涎。另售滋補的當歸羊肉,冬季時頗受歡迎。
中華路水煎包-創立於民國六十六年的中華水煎包,以其獨一無二的美味口感享譽全臺中。小巧精緻的煎包有菜、肉兩種口味,菜包內餡以鮮甜的梨山高麗菜為主,清脆爽口;肉餡則選用肥瘦適中的豬後腿肉,剁碎後拌入韭黃及黑胡叔,原汁原味、皮酥餡鮮,讓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武記潤餘割包大王-創店三十多年,武老闆不斷地改良傳統潤餅及割包的口味。割包白嫩的麵皮包有香腸、爌肉、花生粉、香菜等,料好紮實、份量足夠;潤餅內餡則有芹菜、叉燒肉、菜脯、蛋末、豆乾丁、花生粉、糖粉、海苔酥等多種,可隨顧客喜好包入。攤上另有四神湯、豬肚湯、玉米濃湯三種湯品,供搭配選擇。
中華麻糬大王—四十餘年來,中華麻糬大王始終堅持著以傳統手工方式製作麻糬,成品香Q帶勁、不沾芽口,連調味所用的花生粉、紅豆沙也都是遵循古法精製。糯米磨成漿之後重壓脫水,切片煮熟後再用手捏制分成小塊,沾上花生粉及成為花生麻糬,包上豆沙餡即是成為紅豆口味麻糬,由於風味地道、質量一貫,每天都吸引許多慕名前來的人們,前去一嘗美食。逢甲夜市號稱全臺人潮最多、小吃最多,且是多種小吃發源地,地位可想而知。到臺中,一定要來見識臺中人引以為傲的超大夜市!逢甲夜市一到傍晚,各式小吃燈火輝煌、香氣飄動,聚集人潮熱鬧。
臺灣逢甲夜市赤裸的美食誘惑
逢甲夜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以文華路,福星路,逢甲路為主,是全臺灣最大且著名的觀光夜市,逢甲夜市的消費以『俗擱大碗』為最吸引各路愛好夜市的民眾,若遇假日其人潮更是讓逢甲夜市主幹道塞得水洩不通;逢甲夜市以新奇又有趣的小吃聞名,成為創新小吃的原始地,例如逢甲四合一,蜂蜜檸檬蘆薈,可麗餅,胡椒餅等等,都是由此逢甲夜市發源再外傳到各地的哦。
逢甲夜市---逢甲夜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以文華路,福星路,逢甲路為主,是全臺灣最大且著名的觀光夜市,逢甲夜市的消費以『俗擱大碗』為最吸引各路愛好夜市的民眾,若遇假日其人潮更是讓逢甲夜市主幹道塞得水洩不通;逢甲夜市以新奇又有趣的小吃聞名,成為創新小吃的原始地,例如逢甲四合一,蜂蜜檸檬蘆薈,可麗餅,胡椒餅等等,都是由此逢甲夜市發源再外傳到各地的哦。
『日船章魚小丸子』從逢甲夜市發跡,到今日全臺灣已有多家分店,以平價且真材實料的日式小吃打動當地人的心;
『起士洋芋』以進口的美國馬鈴薯搭配豐富的配料和濃濃的起士,熱騰騰的美味可要在逢甲夜市才吃得到;
臺東因地處偏遠、開發較晚,向有臺灣的後山之稱,儘管如此,臺東的地方小吃卻從不落「後」,代表性小吃不少,雖然上百年的小吃店稀少,缺乏悠久的歷史,但卻絲毫不影響其美味。早年,臺東市知名的小吃多以攤販的形式,集中於福建路、光明路、寶桑路、四維路一帶,尤以前三者臨近臺東車站,發展最早亦最繁榮。仁愛國小、廣東路所夾的四維路一帶,另有一座「假日夜市」,從下午5、6點開始擺攤,便見民眾陸續湧入,或從容悠閒地逛街購物,或一家老小全員出動大打牙祭,熱鬧非常。
來花蓮旅遊不能錯過的遊程之一就是夜間到夜市裡逛一逛、尋求美食來滿足一下自己的味蕾。而花蓮吉安鄉的自強夜市是花蓮代表夜市之一,多元化美食廣受遊客與地方居民的青睞,是夜晚消磨時間、填飽肚子的好去處。
花蓮旅遊,覓食首選自強夜市
花蓮自強夜市規模雖稱不上非常大,但吃的喝的應有盡有,多元化美食小吃總是帶給遊客或在地客無限的歡樂與滿足,來到這兒有便宜的牛排、火鍋、碳烤、義大利面、蚵仔煎、鹹酥雞、炒麵麵包、壽司、春卷、官財板、生煎包、甜品、肉圓、牛肉麵、滷味、現榨果汁…等,來此走一遭必能飽足滿意。
花蓮自強夜市可是越夜越熱鬧!晚上八九點就會有一批人潮湧進夜市,有時甚至到了深夜11~12點,也還會有一批吃宵夜的人潮。到夜市最自由的就是能夠隨心所欲的閒逛、邊走邊吃、盡情說笑也不會有人制止,夜市中每個攤位的經營者都是親切又富人情味的在地人,不僅提供美味小吃,也提供遊客旅遊資訊,呈現在地人的樂天與熱情。來花蓮旅遊,來這覓食就對啦!
第一家烤肉串
車子開進自強路,老遠就看見13公尺高的直立廣告牌「第一家烤肉串」,這是夜市的地標,也是夜市人氣第一名。這家烤肉店,從選料、領號碼牌、吃到熱騰騰的燒烤,至少得花上一個小時;號碼牌上很驕傲地寫著「雖然我不是很有名,但我很忙了,請不要為我打廣告」,記者想採訪必須搏感情,和老闆混熟了再說。看著老闆快速翻動著烤肉串,我在火爐邊熱情久候,趁空提問。老闆陳賜郎說,烤肉好吃之秘,就是火候、醬料、食材新鮮;他的獨門醬料有沙茶、醬油膏、麥芽及久熬的鰻魚骨;為了這醬,研發數年,還倒掉幾百公斤的試驗醬,才成就今天的「第一家」。
「好醬」得來不易,除了不斷嘗試,還有陳賜郎13歲起從學徒到主廚的資歷,他在18年前轉做燒烤,跑過好幾攤的夜市,7年前在自強夜市落腳,打出知名度。
一長排的烤肉攤,有4位師傅同時沾醬、翻烤,不太出奇的抽油煙機,據說是夜市首創的「環保機」,靜電處理、不出油煙,這一臺要價30多萬,對夜市裡每串10元起的燒烤攤來說,是筆不小的負擔。
南濱夜市花蓮海岸的美麗夜市
全省碳烤花蓮總店——為創造出獨特風味,呂老闆曾連續每天試做五十臺斤的碳烤雞翅、雞腿,長達一個月,直到滿意為止。本攤所有食材,不但使用經過國家認證的合格肉品,而且烤前均先以五香粉、甘草粉、肉桂粉等醃製一天以上,出爐時香氣誘人,無怪乎每天120臺斤的產量,頃刻便銷售一空。
賴家黑輪攤——賴家在南濱夜市擺攤已近十年,雖然並無任何醒目店招,但這裡的高麗菜卷和筍絲飯,卻是名聞遐邇、口碑遠傳。以高麗菜葉包裡魚漿製成的手工高麗菜卷,口感鮮美紮實;筍絲飯則以香脆筍乾佐以滷香濃鬱的肉燥飯,風靡許多喜好古早味的食客。
張記臭豆腐專賣店——其招牌腸旺臭豆腐,是以著名的臺中潭子臭豆腐,加上雞骨蠔油高湯、滷軟的豬大腸,及新鮮鴨血調煮而成;似臭實香的臭豆腐,在豐富配料與香濃湯頭的襯託下,顯得更加美味。腸旺鴨血煲、麻辣臭豆腐、脆皮臭豆腐等各具風味的系列料理,亦頗受顧客好評。
曾家碳烤香腸攤——自製自銷的鮮豬肉手工香腸,有豬、羊腸衣灌的大、小兩種尺寸,以碳火烤熟即可食用,微甜的口感帶著淡淡高粱酒香,據說香腸內加入高粱酒,有增添風味及保鮮的作用,這也是曾家香腸好吃的秘訣。攤上還備有彈珠檯和西八啦等道具,供顧客一博手氣,贏家可以嘗到老闆娘免費招待的香腸。
夜市,幾乎可說是臺南在地文化的代名詞之一。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在這裡一應俱全,因此夜市成為許多臺南人晚上沒事閒晃,找好吃的好所在。臺南夜市著名的有花園夜市、大東夜市、小北夜市商場、小北成功夜市和武聖夜市等大大小小不等的夜市,可以說是從星期日到星期一,臺南人天天都有夜市逛。
臺南花園夜市吃喝玩樂輕鬆遊
夜市,幾乎可說是臺南在地文化的代名詞之一。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在這裡一應俱全,因此夜市成為許多臺南人晚上沒事閒晃,找好吃的好所在。
臺南夜市著名的有花園夜市、大東夜市、小北夜市商場、小北成功夜市和武聖夜市等大大小小不等的夜市,可以說是從星期日到星期一,臺南人天天都有夜市逛。其中佔地規模、攤位數量最多,同時也是最具指標性的,莫過於花園夜市。雖然自認「徵戰」臺北各夜市無數回,習慣了像是士林夜市中人擠人的盛況,但來到臺南這最大型的夜市「花園夜市」,還是被它的擁擠程度嚇了一大跳!「寸步難行」的程度不禁懷疑臺南人是否都湧進了這裡,雖然人多,但也突顯了「花園夜市」絲毫不輸士林夜市的超人氣。「花園夜市」只有每周的四、六、日才有攤位聚集,三四百家的各式小吃美食、生活用品攤位齊聚於此,熱鬧程度宛如不夜城!
花園夜市位在和緯路三段和海安路三段交叉口的鄭仔寮重劃區內,只有每星期的四、六、日才有攤位進駐營業。據花園夜市攤販表示,現在的花園夜市,為舊花園夜市在4年前搬遷至此並且擴大營業;舊花園夜市(現在已沒有)在育德路上經營約為6年,新、舊花園夜市前後加起來,至今約有10年。
因為目前新花園夜市佔地上千坪,地大易停車,有付費和免付費的大型停車場,可容納百部以上的汽、機車進出,加上許多攤販看好這裡的無限商機,因此漸漸形成全臺南最有名氣的夜市。
每到星期四、六、日,上百家各式各樣的攤位約在下午5、6點開始陸續進駐,約從晚上7點多到凌晨12點,為花園夜市人潮的顛峰時段。人山人海的人潮在這時候頓時湧現,這時段也是許多民眾大快朵頤、瘋狂玩樂的時間。
佔地上千坪的花園夜市,整個逛完一圈,也要花上一個小時,所以來這裡的民眾,可得訓練好自己的腳力和體力。花園夜市大約可分為美食小吃區、休閒娛樂和精品百貨三大區塊,其中人潮最多的,莫過於能填飽大家五臟廟的美食小吃區。
火鍋、燒烤、沙威瑪、臭豆腐、臭臭鍋、水雞、蚵仔煎、牛排和大腸香腸等等小吃應有盡有,其中小火鍋、牛排和蚵仔煎,更是號稱這裡的東方不敗。許多遊客來到這裡,都要嘗上一份。
不經意一瞧,也可以看到金髮碧眼的外國人來這裡大快朵頤一番。花園夜市攤販表示,這兒也有中、北部的客人,特地前來花園夜市朝聖。琳朗滿目的百貨、多到數不清的特色美食小吃,還有好玩有趣的投籃、套圈圈、彈珠檯等休閒娛樂攤位一字排開,來到臺南旅遊時,花園夜市相信不會讓您後悔。
歡迎關注<精彩假期>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