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飲食文化,從傳承糕點技藝說起

2020-11-22 搜狐網

原標題:弘揚飲食文化,從傳承糕點技藝說起

好看的外形、噴香的味道、獨特的口感,獨具魅力的中式糕點已經傳承和發展了千餘年。只是到了近代,糕點文化不再繁盛。好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中國糕點重燃愛意,更多的從業者加入到傳承中式糕點技藝、弘揚中華餐飲文化的行列中,點心文化正慢慢甦醒。

歷史:「點心」,在中國已有近兩千年歷史

相傳東晉(公元317年 ~ 公元420年)時一位大將軍感動於將士們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遂傳令烘製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自此,「點心」一詞廣泛流傳。

許多傳統糕點,不似西點那樣花哨,講究本質和綿長,所以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幾十年裡,許多糕點經營者只幹實體,規模也不大。

即便是這樣,也難掩中國糕點尤其是宮廷糕點的魅力。中國糕點不但包含豐富的食材、精良的製作工藝,更通過特製的點心模具與節日節氣、祭祀、祝福、養生、地方民俗、日常生活等相融合,形成圖案精美多樣、寓意吉祥、口味豐富、各具特色的中式點心及文化。

國家為了保護這些文化傳承,一些點心的製作工藝已經被收錄進國家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狀:糕點文化正慢慢甦醒

中國的點心由來已久,但隨著時間推移和物質的極大豐富,「點點心意」在奢華禮品的強大攻勢下羞赧後退。隨處可見西式的麵包房,糕點鋪卻很少。

不僅如此,就連一些古鎮,那些做糖畫、糖人、面人的手藝人已經極少見了,如果有,那也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了。包括宮廷糕點在內的許多傳統手工藝,都已走在在失傳的邊緣。反觀世界其他地區,日本和菓子和歐洲的下午茶文化卻日新月異,甚至成為國家文化的載體。

好在伴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一些熱愛中國糕點的經營者已將一些糕點推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賣到了國外。

而且,有的老匠人,在琢磨如何利用古法,還原更多的宮廷點心;有的老匠人,在用傳統的手藝,結合現代追求的健康和口味,創造出新的品種。中國的糕點文化已慢慢甦醒。

態度:傳承中國糕點技藝,傳揚中華餐飲文化

在中國傳統餐飲界,一直保持著師傅手把手帶徒弟的方式,口傳心授,熟能生巧,是唯一的法門。因為創作所需的主料、輔料、溫度、火候,甚至廚師的心情都會影響最後的結果,而成功的廚師就是靠著這些經驗、手感,甚至意識去完成他們的創作。

糕點亦是如此,沒有什麼方式比面對面的指導更有效。「美味實驗室」希望用小班制、手把手教學的模式,把中華民族祖祖輩輩留下的手藝,傳承下來,傳播出去。

同時,為了滿足當下的審美和消費需求,「美味實驗室」也會將服務做到細節裡,讓手作的體驗、味蕾的享受、同食的喜悅、饋贈的情誼,融合成帶有溫度的、歷史悠久的中式點心文化,傳遞感動。

「美味實驗室」不僅有西餐烘焙,也有正宗的中式糕點,所以更加用心去做「中國味道」課程,著力傳承宮廷糕點,讓中國人也能夠體會到一種更優雅的生活方式。「美味實驗室」希望有一天,他們的店也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習和喜愛中國傳統糕點,喜愛中國傳統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百年老店鼎豐真成功舉辦中秋民俗文化手工糕點製作技藝傳承活動
    有著近百年企業發展史的中華老字號——鼎豐真,一直致力於傳統節日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和弘揚多年來,鼎豐真每逢中國重要的傳統佳節都會舉辦技藝傳承活動,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增加少年兒童對傳統節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20日下午,在重慶路鼎豐真旗艦店,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糕點製作技藝」傳承活動,火爆進行著。
  • 蘇州稻香村——從「春日特供」了解一方糕點所傳承的中國傳統飲食...
    而在這種傳統飲食的堅持與傳承上,有著中國「糕點泰鬥」之稱的蘇州稻香村,一直有著自己的獨特理解。技藝堅持:蘇式糕點的巔峰之作早有《南方飲食掌故》記載,乾隆皇帝南巡至蘇州偶遇稻香村,在品嘗了店內的蜜糕後讚不絕口,稱之為「食中雋品,美味不可多得」,還特御賜「稻香村」葫蘆招牌,這讓稻香村蘇糕點的名聲得以名揚天下。
  • 西寧朝陽學校開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弘揚青繡技藝」大講堂活動
    慈善公益報-中國公益在線(www.gyzxcn.com)12月15日西寧訊:為弘揚河湟地區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更多的少年兒童了解民間傳統文化內涵,感受家鄉傳統民間文化魅力,推動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12月16日,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 漢糕堂中式糕點—弘揚中華糕點文化
    烘焙食品通常包括四大類:麵包、蛋糕、糕點和其他混合甜點。其中,蛋糕及糕點前景可觀。從存量規模看,蛋糕及糕點國內烘焙規模較大的兩個品類,2018年兩者市場規模達到806億元及809億,佔比分別達到42.4%及38.2%。
  • 弘揚中式糕點文化、鮑師傅和漢糕堂一直奮力前行
    好看的外形、噴香的味道、獨特的口感,獨具魅力的中式糕點已經傳承和發展了千餘年。只是到了近代,糕點文化不再繁盛。好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中國糕點重燃愛意,更多的從業者加入到傳承中式糕點技藝、弘揚中華餐飲文化的行列中,點心文化正慢慢甦醒。
  • 傳承飲食文化 老傳統經典菜餚將走上「擂臺賽」
    為促進烹飪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展示太原飲食文化,推進餐飲消費升級,引深「2019年晉情來消費生活更美好」消費促進活動,以餐飲業發展的優異成績向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8月5日,太原傳統名菜、名吃競賽評選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太原百姓漁村月亮灣店召開,本次競賽評選活動由太原市商務局、太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主辦
  • 廣合腐乳:傳承百年技藝,展示非遺魅力
    來源:北國網說起廣合腐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調味品品牌之一,無論在本地區的食品行業裡,還是在全國的腐乳行業裡都獨樹一幟。廣合腐乳自方守儻在1893年創立至今已有126年歷史。堅持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及人工色素,自然,安全,健康,營養豐富,符合現代飲食要求。精益求精的選材製作,成為釀造優質廣合腐乳的第一步,也讓廣合腐乳的品質形象深入消費者心中。堅持不懈的追求高品質品嘗一塊乳腐,可能只需要幾分鐘。
  • 傳承中華文化 弘揚書法藝術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內蘊,與中華民族的內在生命精神血脈相連,融為一體。書法不僅僅是「技」,是「藝」,更是「道」,它與中國文化相表裡,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結晶,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為傳承經典,弘揚傳統文化,規範漢字書寫,提高師生藝術鑑賞和書寫水平,12月11日下午,由蘭考縣教育體育局主辦,蘭考縣新華書店,濟陽學校承辦的書法活動在蘭考縣濟陽學校開展師生書法作品展。
  • 百年稻香村匠心傳承 用技藝打造糕點品牌
    百年稻香村匠心傳承 用技藝打造糕點品牌 2017-11-08 1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歡   中新網11月8日電 在今年2017中國月餅文化節上,憑藉其品牌實力與製作技藝
  • 從百年佛跳牆看文化傳承與弘揚
    ——訪福州烹飪行業協會會長郭仁憲、閩菜大師楊偉華本報記者 郭政 文/圖  佛跳牆第七代、第八代傳承人羅世偉和楊偉華在聚春園展示製作技藝。佛跳牆,福建傳統飲食文化代表,至今135年歷史。2008年6月,聚春園佛跳牆製作技藝列入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佛跳牆製作技藝的傳承及發揚之路並不平坦。它是如何走過來的,有著怎樣的未來?對其他非物質文化傳承有何借鑑?日前,記者走訪了福州烹飪行業協會會長郭仁憲和閩菜大師、佛跳牆第八代傳人楊偉華。記者:一項烹飪技藝被列入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佛跳牆的文化價值在哪裡?
  • 弘揚工匠精神 烹飪大師李春祥收徒傳承遼菜技藝
    弘揚工匠精神 烹飪大師李春祥收徒傳承遼菜技藝 全省各地 │ 2019-12-31 15:30來源:
  • 百年清真糕點製作技藝傳人脫安利:敬畏非遺傳承 打造民族品牌
    中新社山東青州9月1日電 題:百年清真糕點製作技藝傳人脫安利:敬畏非遺傳承 打造民族品牌  中新社記者 李欣  隆盛糕點製作技藝源於明朝衡王府貢品糕點坊。隆盛字號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1849年),至今已有170年歷史。9月1日中新社記者走進隆盛糕點廠,了解這座與中國改革開放同齡的老字號清真糕點廠百年非遺手藝的傳承故事。
  • 北京將整理「國廚名菜譜」 傳承飲食文化經典(圖)
    千龍網北京訊(記者 王立立)2016新春到來之際,旨在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經典技藝,保護和搶救老字號傳統技藝的「中華烹飪技藝傳承文化工程」1月30日在京啟動。烹飪大師們共同在「聚國廚典範 傳技藝精粹」的長卷上簽名。
  • 金華傳統糕點製作的傳承和發展
    徐勝捷告訴我,近幾年來,傳統糕點廠大部分都經營不下去,傳統糕點離開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難覓蹤跡。我覺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傳統的糕點,因為它承載了太多我們小時候的幸福回憶。所以,他決定把婺州傳統糕點傳承下來,通過挖掘、創新,讓古婺傳統糕點擁有更廣闊的市場,讓眾多和我一樣的金華人,少一份遺憾。
  • 以花樣面點大賽為脈,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原標題:以花樣面點大賽為脈,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國面點文化歷史悠久、品類豐富、用料考究、製作技藝精湛,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傳承千年文化遺產,電城炒米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易茂才的故事
    相傳炒米餅是冼夫人軍中的軍糧,經過上千年的流傳已發展成當地特產,炒米餅的製作技藝也成為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作為電城炒米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琪昌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琪昌公司)董事長易茂才始終不忘初心,堅持以原鄉風味為基礎,帶領公司致力傳承冼夫人軍糧千年文化遺產,為維護好「嶺南餅祖,千年軍糧」的品牌和聲譽不斷努力。
  • 品經典美食 嘗非遺文化——凱裡用酸湯經典技藝弘揚傳統文化
    來黔東南,一定要品嘗這裡的凱裡酸湯火鍋,因為這是黔東南的瑰寶,它正用經典技藝弘揚著中國的傳統美食文化。  千年美食 酸湯鑄造經典  12月21日下午,凱裡「酸湯第一鍋」美食主題文化活動在卡卡裡文旅夜遊小鎮盛大開幕。
  • 弘揚徐州兩漢文化 促進非遺傳承創新
    徐報融媒記者 顏子舒從9月28日開始,為期6天的第七屆中國·徐州文化博覽會暨中國·徐州民間工藝博覽會將在徐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7年來,徐州文博會已成為國慶前後徐州及周邊市民的一道文化「盛宴」,展示文化領域傳統工藝以及非遺傳承與創新成果,彰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文化魅力。
  • 傳承傳統文化 弘揚詠春技藝
    具有200多年歷史的詠春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的國家級武術六段詠春拳教練盧彥敏,自幼師承詠春拳名家盧繼甜,並取多家之長融於詠春拳傳統技法之中,使傳統詠春拳得到更好的傳承發展。盧彥敏從事詠春拳傳承40年來,到過13個國家進行國際武術文化交流與推廣,為詠春拳培養出了300多名弟子。
  •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民族傳統——記自治區級仫佬族剪紙技藝非物質...
    □本報通訊員  文明  她沒有很高的學歷,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院式」學習,僅僅是憑著自己對仫佬族傳統文化的痴迷和熱愛,就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仫佬族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和創新中來;她創作的藝術作品反映著仫佬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在全國和全區各項賽事中,屢次斬獲大獎;她的作品和傳承民族文化的事跡先後被權威主流媒體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