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弘揚飲食文化,從傳承糕點技藝說起
好看的外形、噴香的味道、獨特的口感,獨具魅力的中式糕點已經傳承和發展了千餘年。只是到了近代,糕點文化不再繁盛。好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中國糕點重燃愛意,更多的從業者加入到傳承中式糕點技藝、弘揚中華餐飲文化的行列中,點心文化正慢慢甦醒。
歷史:「點心」,在中國已有近兩千年歷史
相傳東晉(公元317年 ~ 公元420年)時一位大將軍感動於將士們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遂傳令烘製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自此,「點心」一詞廣泛流傳。
許多傳統糕點,不似西點那樣花哨,講究本質和綿長,所以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幾十年裡,許多糕點經營者只幹實體,規模也不大。
即便是這樣,也難掩中國糕點尤其是宮廷糕點的魅力。中國糕點不但包含豐富的食材、精良的製作工藝,更通過特製的點心模具與節日節氣、祭祀、祝福、養生、地方民俗、日常生活等相融合,形成圖案精美多樣、寓意吉祥、口味豐富、各具特色的中式點心及文化。
國家為了保護這些文化傳承,一些點心的製作工藝已經被收錄進國家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狀:糕點文化正慢慢甦醒
中國的點心由來已久,但隨著時間推移和物質的極大豐富,「點點心意」在奢華禮品的強大攻勢下羞赧後退。隨處可見西式的麵包房,糕點鋪卻很少。
不僅如此,就連一些古鎮,那些做糖畫、糖人、面人的手藝人已經極少見了,如果有,那也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了。包括宮廷糕點在內的許多傳統手工藝,都已走在在失傳的邊緣。反觀世界其他地區,日本和菓子和歐洲的下午茶文化卻日新月異,甚至成為國家文化的載體。
好在伴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一些熱愛中國糕點的經營者已將一些糕點推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賣到了國外。
而且,有的老匠人,在琢磨如何利用古法,還原更多的宮廷點心;有的老匠人,在用傳統的手藝,結合現代追求的健康和口味,創造出新的品種。中國的糕點文化已慢慢甦醒。
態度:傳承中國糕點技藝,傳揚中華餐飲文化
在中國傳統餐飲界,一直保持著師傅手把手帶徒弟的方式,口傳心授,熟能生巧,是唯一的法門。因為創作所需的主料、輔料、溫度、火候,甚至廚師的心情都會影響最後的結果,而成功的廚師就是靠著這些經驗、手感,甚至意識去完成他們的創作。
糕點亦是如此,沒有什麼方式比面對面的指導更有效。「美味實驗室」希望用小班制、手把手教學的模式,把中華民族祖祖輩輩留下的手藝,傳承下來,傳播出去。
同時,為了滿足當下的審美和消費需求,「美味實驗室」也會將服務做到細節裡,讓手作的體驗、味蕾的享受、同食的喜悅、饋贈的情誼,融合成帶有溫度的、歷史悠久的中式點心文化,傳遞感動。
「美味實驗室」不僅有西餐烘焙,也有正宗的中式糕點,所以更加用心去做「中國味道」課程,著力傳承宮廷糕點,讓中國人也能夠體會到一種更優雅的生活方式。「美味實驗室」希望有一天,他們的店也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習和喜愛中國傳統糕點,喜愛中國傳統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