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平:厚德尚學,精醫濟世

2020-12-17 北京大學新聞網

編者按:七一前夕,新聞網特推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專題,展示「李大釗獎」(北京大學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最高獎)獲得者風採,匯集學校及院系部門紀念活動相關報導,以弘揚榜樣力量,展示北大師生精神風貌,助力「雙一流」建設,為黨的生日獻禮。

張漢平,女,漢族,1960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特診科主任醫師。她從事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20餘年,始終以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做好各項工作,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狠抓「兩個責任」的落實,加強對醫院關鍵崗位和重點領域的監督檢查;根據新時期工會工作特點,創造性開展工會工作,贏得職工的肯定和信賴。

走進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特診科診室,我們見到了在工作檯旁、身著白大褂的張漢平,她胸口佩戴著黨員徽章,金色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字熠熠生輝。張漢平自1984年於北京醫學院口腔醫學系畢業後便留在口腔醫院工作,30多年間工作始終深入細緻,贏得了同志們的肯定,在特診科,「書記」成為了她名字的代稱。

擺正位置做好服務

「工會是為大家服務的,咱們要擺正位置,做好服務。」這是張漢平經常同工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說的一句話。

張漢平近照

有一次,一位處於哺乳期的女職工因工作中不能解決吸奶問題找到工會。張漢平帶領女工委員會工作人員了解職工的具體情況和訴求後,與職工、科室主任面對面溝通,使問題順利解決。「有些事情可能不符合醫院的規定,但是我們要講人文關懷,實際工作生活中總會有一些矛盾,這就需要我們做一些工作進行協調。」張漢平常把人文關懷系在心上,也正是因為這種關懷,職工有了不順心的事都會求助工會,口腔醫院成為一個職工之間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張漢平主持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體育文化節開幕式

張漢平在擔任工會主席期間,結合口腔醫院業務和職工實際需求,創造性地開展了多項工作,包括舉辦寓教於樂的書法比賽、情景劇表演、「文明服務講用」、專業技能比賽等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院工會曾獲得北京市模範職工之家稱號、北京市教育工會綜合考評獎、北京市教育工會特色工作獎等獎勵。由於工作突出,張漢平本人也獲得了醫學部模範工會主席稱號。

創新學生思政工作

張漢平任口腔醫院黨委副書記後,分管學生工作,她積極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並在工作中不斷思考創新。

為了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現狀,觀察學生的思想變化,張漢平曾在2017年和2019年先後通過學生黨總支對在院的口腔八年制、五年制、研究生進行全面調查。通過調查,她發現學生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但行動力相對較低,缺乏學習主動性,忽視職業規劃,普遍處於焦慮狀態等。針對這些問題,張漢平在黨委領導下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第一,創造性地設立思創導師。口腔醫院黨委聘請院老領導、老教授、現職教師、優秀校友等作為「思創導師」,從事兼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師德楷模、學術帶頭人等的示範引領作用。第二,首次在口腔醫院成立學生管理辦公室,設立專職班主任,加強專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學生管理。第三,與北醫六院研究生黨支部聯合舉辦心理講座和「一對一」個性化心理輔導。第四,加強社會實踐。第五,加強學生黨總支及各學生支部建設,通過黨建帶團建、班建,將思政與黨建、團建、班建有機地結合起來。

張漢平率研究生社會實踐團赴呼和浩特市基層兒童福利院開展口腔健康知識宣傳教育

通過這些工作的不斷開展,口腔醫院形成多個思政特色項目,包括思創導師、暑期社會實踐、學生科研周、學生醫德醫風演講比賽、醫學人文大講堂等。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張漢平從2012年開始,每年帶隊與院教育處和團委工作人員、班主任及研究生,跨越千山萬水奔赴黑龍江、貴州、寧夏、甘肅、江西、內蒙、山東等地基層開展暑期實踐。實踐團隊針對當地醫療情況,通過調研、義診、講座、座談會等多種方式,給予基層地區臨床指導和科研指導。張漢平表示:「實踐地區的單位特別希望我們過去,恨不得讓我們每年都去。」為此,口腔醫院與多個基層醫院籤署了對口幫扶協議。口腔醫院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也多次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一等獎。「我們想通過社會實踐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實踐中讓學生強化報效國家、回報社會、服務人民的意識。」張漢平如是說。

張漢平赴延安對口幫扶,與基層醫生共同會診

樹醫德師德

「我們常用職業道德來衡量執業者的道德操守,然而,唯有『醫德』和『師德』單獨列出,成為獨立的概念,因為醫生和教師兩個職業分別關乎健康和靈魂,」張漢平說,「因此我覺得醫學院老師這一職業神聖而崇高!」

張漢平為楊振寧院士診治

張漢平把醫德滲透到了日常工作中,常常與患者換位思考,盡力為患者提供幫助。曾有一位安徽患者按照正常預約,需要多次治療,但往返的車費和住宿費用很高,張漢平便主動提出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為患者進行治療。患者不禁感嘆:「北京的大夫就是不一樣!」

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張漢平注重引導學生傳承醫德醫風。在傳授醫學專業技術的同時,她還組織醫德醫風演講比賽等活動,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學生踴躍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感人故事和對醫患溝通、醫德醫風的理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高尚醫德。

在日常工作中,張漢平時刻惦記著學生,常為學生排憂解難。醫院黨委院長辦公室的於海淼回憶道:「有一次院內的工作會後,她向與會的各部門同事詢問是否有提供給學生的勤工助學工作,因為她了解到我們學院的一位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希望能幫她找到一個合適的勤工助學崗位。」

張漢平身兼數職,多項工作齊頭並進。在同事的眼中,她是一位親和力強、團結關心同事、工作中充分調動大家積極性的領導。「組織上信任你,就不能辜負,要把自己的工作踏踏實實做好,做到問心無愧。」這是張漢平工作多年的感悟和信條。

接受採訪時,張漢平一直謙虛地表示:「我們做的都是小事,不值得提。」而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在張漢平從醫從政幾十年的歲月中慢慢匯聚,化作綿綿細雨潤物無聲,卻有著深入人心的力量。張漢平用實際工作向我們生動地詮釋了口腔醫院的院訓:厚德尚學,精醫濟世。

相關焦點

  • 精醫厚德 傳承創新——發展中的蘇尼特右旗人民醫院
    精醫厚德 傳承創新 附圖病區日常護理。皮膚科LED光譜治療儀。奧林巴斯電子胃腸鏡。精醫厚德 傳承創新精醫厚德 傳承創新志願服務隊到基層衛生院開展義診活動。每一個崗位,每一次努力,每一名大夫,每一個日日夜夜,是一種救死扶傷的力量讓他們堅守著自己的信念,讓他們不斷前進,終於迎來了鳳凰涅槃般的蛻變,這就是工作在基層的大夫們。
  • 厚德精醫忠誠為民護健康
    1957年建院的鶴壁市人民醫院,風雨兼程,薪火相傳,秉承「厚德、精醫、創新、致遠」的醫院精神和「以患者為中心、以臨床為重心、以職工為核心」的發展理念,歷經40年改革開放、近10年快速發展,實現了由篳路藍縷到破繭成蝶的華麗蛻變。一代又一代醫務工作者肩負使命,用大愛與奉獻呵護鶴城兒女的幸福安康,譜寫了今日鶴壁市人民醫院的輝煌篇章!
  • 拉薩面孔|譚瓊蘭:踐行醫道 懸壺濟世
    「我是拉薩厚北醫院有限公司和拉薩厚蘭醫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瓊蘭,重慶人。在西藏已經來了整整25年了,最早1992年開診的時候,我們就只有八平方,開了個小診所。   當年,憑藉診所的良好口碑,譚瓊蘭持續擴大業務規模,並在拉薩各私營診所中率先開設婦科和產科,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不錯。譚瓊蘭的事業做得越來越大。
  • 第十四屆東亞和太平洋區域濟世之家年會在昆開幕
    10月23日,第十四屆東亞和太平洋區域濟世之家年會在昆明開幕。 副省長和良輝致開幕辭。 東亞和太平洋區域濟世之家區域主席卡迪迦、濟世聯盟東亞和太平洋區域指導官芭卡哈出席會議。來自中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7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
  • 邁博斯生物與奕安濟世生物藥業宣布合併
    中證網訊(記者 郭新志)生物製藥公司——邁博斯生物 (MabSpace)和奕安濟世生物藥業(HJB)1月2日宣布合併成立Transcenta Holding (Transcenta)。
  • 傳承家族技藝,書寫濟世人生
    東阿縣的靈氣,滋養了他「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的秉性。出生在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姜樓鎮姜樓村的劉凡義,家族世代行醫。「魯西劉氏中醫脈診堂」的技藝傳承150餘年,到他已是第五代,當地人稱之為「地方名醫」、「脈針一絕」。而最讓劉凡義引以為傲的就是他的膏方療法,他現在也是聊城三至堂首席熬膏人。  提及自己的治病技法和家族150餘年的行醫史,劉凡義滿是自豪。
  • 「非遺文化·匠心傳承」——仙翁廟與懸壺濟世傳說
    文獻記載費長房投杖成龍處在葛陂仙翁廟與懸壺濟世傳說起源於平輿縣東和店鎮,在平輿及周邊縣市廣為流傳,《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汝陽縣誌》都有記載,民間傳說源遠流長。相傳汝南郡有個掾吏叫費長房,看到一個手持葫蘆的老翁到街上賣藥。
  • 李世民,濟世安民的皇帝
    李世民,濟世安民的皇帝有的時候小編覺得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那是非常幸福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長長的歷史當中,你可以領略無數歷史人的風範。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一位皇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就是濟世安民的李世民。說到李世民,大家可否知道他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曾經很多人提出過猜想,說李世民這個名字代表著他想要世界成為他的子民。甚至還有人說,李世民在當時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夠代表世界都民主。可是這些猜想都沒有得到過任何的驗證,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已經得過驗證的一件事情。
  • 「一碗臘八粥,溫暖一座城」 濟世堂開展愛心送粥公益活動
    今年的臘八節,濟世堂國醫館領導及醫務人員在贛州開展了「一碗臘八粥,溫暖一座城」愛心送粥公益活動。此次愛心臘八粥送活動的地方主要有:敬老院,福利院,圖書館,客家大道館,營角上館。 為了讓大家溫暖過冬,濟世堂國醫館還給福利院老人和小孩送上了大米和油
  • 夏克平:中醫世家懸壺濟世傳家風
    從清朝年間開始一直到現在,中醫世家夏氏家族五代行醫,不僅將中醫藥學理論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也將高尚的醫德、行醫準則和懸壺濟世的良好家風繼承並發揚光大。 醫德家風代代傳 在患者眼裡,夏克平平易近人,醫術高超,醫德高尚;在當地同行的眼裡,夏克平則是一位處處為病人著想的中醫大家,威望甚厚。行醫幾十年來,被夏克平治癒的患者數不勝數。他被評為亳州市首屆名中醫,享受政府津貼。 如今已經退休的夏克平,仍把中醫的傳承和患者的健康當做生活的第一位。
  • 懸壺濟世,壺天日月:仙道為什麼都隨身攜帶葫蘆?
    人們日常口語中的「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即與道教「懸壺濟世」的傳統有關。「懸壺濟世」的故事源自《神仙傳》及《後漢書》。上文所引葛洪《神仙傳》中壺公與費長房的故事,在《後漢書》中亦有收錄,這個故事幾經流傳而不變的細節是壺公行醫的標誌——懸掛一個葫蘆。毋庸置疑,葫蘆成為行醫治病的代言物,並且葫蘆本身又是裝藥的器具。由此,「懸壺濟世」成為道教醫學的一個典故。
  • 全州大石江村濟世弘道的意象文化(上)
    村族先賢從村落的人聚空間布局塑造了自然和諧的空間意象,並從空間意象升華到文化意象,具體表現在精神層面所形成的神道、廉道、儒道、孝道這種耕讀文化的展現與外化,以濟世弘道。如圖:大石江村族先賢從村落的人聚空間布局塑造了自然和諧的空間意象,並從空間意象升華到文化意象,具體表現在精神層面所形成的神道、儒道、廉道、孝道這種耕讀文化的展現與外化,以濟世弘道。
  • 「中國蛇醫泰鬥」餘培南懸壺濟世53年 年近八旬仍每日坐診
    「中國蛇醫泰鬥」餘培南懸壺濟世53年 年近八旬仍每日坐診
  • 奕安濟世為邁博斯生物完成CMC工作,助其人源化Claudin18.2單克隆...
    杭州2020年5月8日 /美通社/ -- 奕安濟世,一家專注於為合作夥伴提供優質、可靠和快速服務的生物藥 CDMO 公司,今天宣布其合作夥伴邁博斯生物的人源化 Claudin18.2 單克隆抗體的新藥臨床試驗 (IND) 已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和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NMPA) 批准開展臨床試驗。
  • 年底前,24處國醫堂「懸壺濟世」
    菏澤將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國醫堂建設 年底前,24處國醫堂「懸壺濟世
  • 勤儉持家 詩書濟世
    勤儉持家,詩書濟世。我的父母以勤勞、儉樸和善良之舉,給下一代人確立了讀書、成才,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的正確方向,他們用幾十年的言傳身教為後輩營造了良好的家風。
  • 老中醫欲將6000秘方編書濟世 坦言重在救人(圖)
    老中醫欲將6000秘方編書濟世  本報訊(記者 裘晉奕)「祖上傳下來的6000多個中醫秘方,以及我行醫40餘年的實踐經驗,這筆不小的財富我捨不得丟,今後的傳承發揚就靠這本書了。」昨天,說起濃縮自己畢生心血成書傳後人的想法,家住北碚澄江鎮的赤腳老中醫梁宗恕一臉興奮。
  • 祖孫三代濟世行醫,堅守鄉村小醫館:先看病再談錢,能減免就減免
    朱攀祖上3代都是行醫濟世的醫生,按照祖輩的慣例,他們都選擇堅守在這家小醫館,便利當地人的同時,並奉行「先看病,再談錢;有困難的病人,能減免就減免」的理念。正是這麼一家位置不起眼,但又仁愛的小醫館,讓住在社區附近的患者,都自主優先選擇來到這裡就醫。出生在山東成武的朱攀,是這家小醫館的館主,又是小醫館的第三代傳人。
  • 一樣藥兩家店價格差一半患者質疑濟世大藥房坑爹
    考慮之後,楊小姐決定在另外一家名為濟世大藥房的中藥櫃檯買藥,而同樣的藥方、藥材,5服卻開了47元的高價,比怡康大藥房的藥貴了一半還多。楊小姐詢問是怎麼回事?抓藥的男子稱,佛手的藥材貴。但楊小姐查詢網上佛手的價格40多元一斤,楊小姐就是想不通,在一條相差百米距離的街上藥價居然差價這麼多,不知道是藥店太坑爹還是什麼原因。